专栏名称: 地心引力工场
覆盖百万新媒体从业者的职场学习社群,每晚9:11,了解行业新动态,get运营新技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格上财富  ·  一文讲透关于DeepSeek的7个核心问题 ·  2 天前  
格上财富  ·  人生建议:先上车,再调整姿势 ·  2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全年收入804亿,国内“第2”的游戏大厂如何 ... ·  3 天前  
简七读财  ·  过去100年,这类资产更赚钱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心引力工场

又一百万大号被封!「嗨小冷」踩中低俗色情红线,快收下这份新媒体地震下的自救指南

地心引力工场  · 公众号  ·  · 2017-07-17 21:27

正文




场妹经过一个炎热难熬的周末回来上班,却因为同事在群里发的图心里一凉——又一个百万大号被封了。



嗨小冷, 从 2014 年年底做起的短视频账号,曾在一年内收获 200W 粉丝, 2015 年就成为百万大号,至今已制作上千集视频。


自上个月咪蒙被删文、禁言起,随后不断传来微信大号被封的消息,且不是一个一个被封,而是从娱乐八卦号到金融号,再到地产号、地域号,一批一批、有节奏地被封。


而这次,轮到嗨小冷了。



1


嗨小冷是谁?


今年 5 月,乐视视频联合新榜发布短视频倍增榜,「嗨小冷」凭借着高活跃值、健康值和专业值遥遥领先,登顶第一期榜首。




上个月, 乐视视频联合清博指数发布了首个 “乐视短视频男女生最爱倍增榜”,「嗨小冷」再次荣登男生最爱榜榜首。


嗨小冷的前身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广告公司,2014 年双十二,他们转型做起了原创短视频,也就是现在的嗨小冷。




「嗨小冷」公众号 3 个月就做到了 3W 粉丝,半年多后跻身成为百万粉丝大号,并实现了第一次商业盈利。一年后的双十二, 「嗨小冷」 粉丝突破 200W,文章日常阅读量超过 10W 。


「嗨小冷」之所以能够在一年之内快速成长 ,与其视频的 主题与风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嗨小冷」的官方百科里就有介绍, 《嗨小冷》风格诙谐、重口、无下限,是屌丝的逆袭攻略。


很明显,这是迎合当下的屌丝文化,靠打擦边球起家的 万千 账号之一。 这也是它会成为 乐视短视频男生最爱榜,而非女生最爱倍增榜冠军的原因。


如此看来,嗨小冷被封的原因已经是显而易见—— 涉嫌低俗或色情。


微信运营规则里,明确将 “长期发送色情擦边、性暗示类信息内容,以此来达到吸引用户的目的” 列为违规。




「嗨小冷」 的冷笑话其实就是一些荤段子。 屡试不爽的标题党,与无节操的视频内容,的确是擦着色情的边了。


所以场妹只能说,这个锅, 「嗨小冷」 还真得自己背了。


另外,嗨小冷公司旗下还有 「嗨小冷逼逼堂」和 「小小冷」两个账号,也是走的类似的风格。



「嗨小冷逼逼堂」文章标题


场妹得提个醒,一个大号已经沉没了,另外两个可得保住。


互联网新规里的关于暴力、色情、制度等红线可千万不能踩,所以还是该改名改名,该删文删文吧…



2


封号这件事还在持续…


自从 6 月 1 日互联网新规出来后,包括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百度百家等各大平台都是严打严压。 涉及到娱乐八卦、时政等敏感内容都有可能被盯上。


稍有不慎, 轻则删文、禁言,重则永久封号。


大家都说六月是新媒体的最震荡的一个月,其实不然,这场地震直到七月份还在剧烈地持续。


7 月 14 日凌晨, 「雷斯林」发文后迅速被封,后转战阵地到小号「为你写一个故事」。




同日,「虎嗅网」头条推文因违反相关规定 ,文章 遭删除并禁言一周处置。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看得见以及看不见的地方,不断地发生。


新媒体人要想在这场大动荡中生存下来,必须有所行动。


在上个月封号风波刚出现的时候,「娱乐芒果酱」就曾停更一天来望风,「更美」、「深八深夜八卦」等账号连忙公布了小号。




公众号更是掀起了一阵改名风潮。


记者站改名为 AI 蓝媒汇,包租婆八卦改名为包租婆话事,最神奇的是,开八直接改成了开柒, 财经八卦阵更名为财经九卦阵


除此之外,主动删除 传谣、消息不实、价值观扭曲、出现敏感词等高危文章,也是这场大动荡中自媒体人的主要应对手段。


据清博数据显示,6 月份各微信公众号删文数量竟达到了 2W+。


6 月阅读量达 10万+ 的被删文章  数据来源于清博


不过在有了前车之鉴,公众号自觉减少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标题党的档口,却依然有人顶风作案。


运营公举小磊磊的《 网传 36 个情感大号集体被封,碰了哪条红线? 》一文,将未经证实的网传消息直接放在标题里传播。



3


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


现如今,公众号的打开率越来越低,每个人手机里的小红点越来越多。小马宋说,公众号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的确,公众号已经走到了自然衰落的生命周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