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辑思维
每天一段60秒语音,一篇新角度看世界的文章。关注罗胖,让你每天比别人知道的多一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世相  ·  一个不轻不重的提醒:再过 48 ... ·  昨天  
新世相  ·  这就是你和工作谈恋爱的下场: ·  2 天前  
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  郑钦文,总决赛惜败:这一年最灿烂的结尾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罗辑思维

育儿路上十大常见误区, 你中招了吗?

罗辑思维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12-20 06:29

正文

引言

育儿过程中,很多父母都会遇到一个问题:面对听到的一些功效“神奇”的育儿理念和方法,难以抉择。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又怕方法不科学。怎么办呢?

育儿专家Dr.魏的这篇清单,帮你破除育儿中常见的十大误区。助你科学养育,做聪明爸妈。


1. 误区一:右脑开发

不少训练班宣称:右脑记忆是左脑的100万倍,我们平时教育,用的却是左脑的逻辑思维,对右脑的图像思维开发很少,所以要加强右脑开发。

Dr.魏:大脑的任何活动,都需要左脑和右脑的协作。创造力,是一个复杂的大脑活动,更需要左脑和右脑协同工作。对大脑的粗暴划分,包括像“右脑开发”概念的流行,只是媒体误读,以及商家刻意宣传制造的一个噱头。

支招:不要听信商家“开发右脑”的宣传而盲目消费。想要锻炼孩子大脑,建议多玩发散性的思维游戏。


2. 误区二:超级记忆术

一些机构宣称能锻炼孩子的速记能力,比如:两小时背完圆周率小数点后几百位的数字、6小时锻炼出10倍记忆力等。

Dr.魏:超级记忆术只是教孩子换一种记忆编码,比如用谐音、图像或地点来关联信息,并不能帮他深度处理语义信息。它的表演性大于实用性,且单项的超强记忆力无法迁移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

支招:提高孩子记忆力的十六字秘诀:重复越多、联结越多、越会分块,记得越牢。


3. 误区三:关键期

一些商家刻意强调:孩子某些能力的培养是有关键期的,一旦错过了,就会输在起跑线上。

Dr.魏:这是商家刻意制造的焦虑。科学家不说“关键期”,而是用“敏感期”这个概念来描述孩子某项能力最有利的发展期。敏感期的时间跨度比较长,拿口语来说,并不是某些机构鼓吹的2-3岁,而是到7岁。

支招:不要太过担心所谓的“关键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兴趣更加重要。


4. 误区四:学步车

很多家长认为:在学步车的保护下,孩子学习走路会更快,而且减少了跌倒的风险,对孩子的成长更好。

Dr.魏:孩子运动系统是从大量的试错练习中获得发展的,在学走路磕磕绊绊的过程中,大脑能得到丰富的信息和锻炼机会。可是学步车剥夺了这一机会,在孩子平衡能力还不强的时候,给大脑一个错误信号,认为自己可以走路了。所以,学步车不但会带来危险,还会阻碍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

支招:想让宝宝的运动能力发展得更快,奥秘在于前庭系统——经常轻轻地摇晃、举高高或者坐转椅,都可以促进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


5. 误区五:快乐教育

信奉快乐教育的爸爸妈妈认为: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就不能“训练”孩子,要顺其自然,否则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

Dr.魏:脑科学原理表明,没有充分的练习,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人的认知是有限的,练习可以把低层次的思考过程自动化,给更高层次的思考留出足够的空间。孩子不论是学琴、做算术,还是锻炼思维,都需要刻意练习。不过,孩子的大脑发育没有完全成熟,自控力和计划能力较弱,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减少练习中的冲突和负面情绪。

支招:练习中注意两点:“一万小时定律”并不可靠,因人、因领域而异;“熟能生巧”也要注意突破舒适区,有目标地练习,才能进步。


6. 误区六:语言混淆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太早学外语,会打乱中文的学习,造成两种语言的相互干扰。

Dr.魏:脑科学证据表明,如果孩子从小同时学习双语,两种语言在大脑里的表征区是网状交织在一起的,像马赛克一样。也就是说,孩子学的不只是语言,而是一整套与环境互动的方式,很自然地就能明白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使用什么语言,不存在不同语言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

支招:学习语言要趁早。越早学不同语言,语言的神经可塑性也就越强。


7. 误区七:蒙氏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的特色在于强调独立,被誉为“天才背后的科学”,以此为教育理念的幼儿园也层出不穷。同时,提出者蒙台梭利开发出用来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教具,也被很多教育机构使用。

Dr.魏:目前科学界的共识是,没有证据表明,蒙氏教育比其他教学方法更优秀。而且蒙氏教育也存在不足:比如,不主张孩子玩“假装游戏”,认为是在浪费时间,但其实“假装游戏”在锻炼孩子想象力、发散思维等方面非常重要;强调让孩子自发探索,忽视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但这往往会让孩子只在舒适区里学习,难以进入学习区。

支招:蒙氏教育有效果,但不要神化。蒙氏教具可以买,但不必过于迷信。


8. 误区八:多元智能

很多机构信奉多元智能理念,认为人有八大智能,不能单凭智商测试来判断一个人的智力。这些机构会给孩子做智力测试,然后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

Dr.魏:在认知科学和脑科学领域,智力不能这么分。多元智能只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个人观点,并没有得到主流科学界、心理测量界的实证支持。而且多元智能的测量,恰恰不能预测孩子的学业表现。长期来看,这个理论误导了教育者——一些受到多元智能理论影响的课堂,首先会测试孩子是哪种智力类型,然后根据他们“特别的思考过程”定制不同的教学方案。听起来很个性化,其实靠不住。

支招:与其花大功夫,为孩子定制一种学习风格,不如让他学习多元的思维过程,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强健孩子的大脑。


9. 误区九:皮纹测试

很多机构宣称:用高级仪器分析孩子的手纹,就可以预测先天智能和后天潜力。

Dr.魏:这听起来是蛮神奇的,但并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这个说法。指纹和脑细胞不存在因果关系。美国国家科学院,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质疑过皮纹测试的科学性。我们无法用皮纹预测智力,更别说潜力了。

支招:对于这些听起来特别神奇的测试,最好不要太相信。如果真有需求,也从正规的医院和专家那里征求意见,而不要听信商家和商业机构的宣传。


10. 误区十:情商

网上有一句话很火——“成功80%来自情商,20%来自智商”,认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然后在媒体和商家的宣传下,培养孩子“情商”的书籍和课程大火。

Dr.魏:这个说法来自科普作家戈尔曼的主观认定,没有靠谱的数据及研究来支撑。实际上,科学实验证明:情商跟智商密不可分,通常智商高的人,情商也高。而且“情商”这个概念非常复杂,经常被误用。其实,多数家长关心的“情商”,是希望孩子有人际交往相关的技能,可以统称为“社会情绪技能”。

支招:首先要弄清楚,你具体是要提高孩子哪些社会情绪能力,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而不是泛泛的“培养情商”。


专栏《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上线至今,已经为超过8万个家庭带来了科学的育儿方法。结合前沿的脑科学成果,每期一个科学妙招,破解父母们的育儿难题。遇到棘手的问题,更可以直接向Dr.魏寻求帮助。

超过8万个家庭的选择,期待你的加入。

订阅指南

① 如果你是安卓手机用户:

戳此直接订阅

② 如果你是苹果手机用户:

  • 请下载「得到」App,注册登录;

  • 搜索“家庭”或“教育宝典”,点击专栏,即可订阅。


推荐阅读

掌握11条好爸爸秘诀,轻松成为育儿合伙人

如何让孩子克服攻击性,学会沟通

Q: 在育儿路上,你还踩过哪些“雷”?最后是如何处理的?

欢迎各位金牌家长留言分享

请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家有宝贝的朋友

转载 / 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推荐文章
新世相  ·  这就是你和工作谈恋爱的下场:
2 天前
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  郑钦文,总决赛惜败:这一年最灿烂的结尾
5 天前
二更食堂  ·  对女生而言,同居意味着什么?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