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EO智库
中国商界第一领袖社群,百万级CEO人脉圈子,商业管理第一号,商业、商学、商道、商圈,尽在CEO智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企业家杂志  ·  苹果又降价,iPhone在中国真的卖不动了? ·  3 天前  
高绩效HR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趋势的汇总与分析归纳 ·  5 天前  
HR圈内招聘网  ·  一图看懂互联网黑话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EO智库

数学老师被逼下海,4亿人用他的产品,如今年入60亿,称雄美国

CEO智库  · 公众号  · 职场  · 2017-05-17 20:11

正文

关注后回复 礼包 免费领取【8G总裁班视频+100本经管畅销书】 

◈编辑:李东阳

◈来源:首席营销官(ID:cmo1967)


有一种中国人制造的车子,全世界有4亿家庭在使用。


在中国,它的市场占有率达70%,在欧美市场也占据了50%以上的份额。


在欧洲,它甚至卖到每辆700多欧元的“天价”。


它叫“好孩子”,是全球最大的儿童耐用品供应商,一个由一位教了12年书的数学老师一手创造出来的超级品牌。



从一个发不出工资的校办企业到婴童用品王国,宋郑还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在残酷的竞争中,展示出了一代商业领袖的才情与智慧。


赶鸭子上架,教书匠下海经商


宋郑还出生于中医世家,祖辈三十六代皆为中医。


他说,在他祖辈那个年代,根本看不起经商。而在创办好孩子之前,其实他从没想过自己会经商,或许更没想到会做出一个上市集团。


因为历史原因,宋郑还并没有继承祖业。1968年高中毕业后,就插队在农村务农。


在农村喂了5年猪之后,宋郑还被推荐到上海上大学,毕业后就在昆山做起了中学数学教师。


世事无常。


本以为就这样按部就班过一辈子的宋郑还,突然接到了上级领导的一个任命。


时值改革开放热潮涌动,政府鼓励学校办工厂。


于是,那时候涌现出了不少学校集资的校办工厂。现在看,虽然大部分都已经销声匿迹,但是还有一部分企业,成长为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比如:北大方正、哇哈哈等。


当时宋郑还所在的学校也办了个工厂,生产的产品是直到今天才真正普及的微波炉。


自然,这是一次失败的投资。由于产品滞销,工厂亏损,老师罢工,最后连学校都被迫关门。



情急之下,教育局领导想到了宋郑还。


作为当时学校的副校长,又是大学生,宋郑还被赶鸭子上架,从数学老师变成了校办工厂厂长,而且还被要求,“无论如何都要撑4年!”


就这样,一个对经济一窍不通、教了十几年书的穷教师匠,开始了他的商业生涯。


初尝经商乐趣,流连忘返


宋郑还接手时,工厂里还有40多个下属,但大部分都是附近的农妇,他甚至还要一次次地强调:不准在车间里面随地大小便!


而且,厂里已经有8个月没发工资,怨声一片。


于是,在上海的各大工厂门口,每天都能看见宋郑还的身影。他奔波在各个地方,只希望能为工厂接点活干,却四处碰壁。


转折出现在1989年。


宋郑还教过的一个学生的家长,是上海一家军工厂的领导,他听说宋郑还的处境,特意找到了他,并拿出一辆婴儿车,承诺如果他们工厂能够生产这种婴儿车,军工厂方面可以包销。


找到活干的宋郑还虽然喜出望外,他开始自己研究,并决定将工厂的重心放在生产婴儿车上。


1989年,凭借着从银行贷款来的5万元资金,“好孩子”成立了。


第一年,宋郑还的工厂就生产出了2万辆童车,在支付了老师的欠发工资后,学校重新开门了。两年后,宋郑还就还清了所有银行贷款。


不过,学校是开门了,但宋郑还却不想回去了。初尝经商乐趣的他,沉浸在商海之中流连忘返,先是推迟了回校时间,后来干脆就再也没有回去。


出售专利,用创新撬开市场


成立之初的“好孩子”,生产的只是老式婴儿车,有限的订单、较贵的原材料都折磨着宋郑还的神经,但此时的他已经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


想来想去,宋郑还觉得还是得创新,只有做世界上没有的东西,才可能出奇制胜。


一次偶然的机会,宋郑还看到一张睡椅,于是突发奇想,“如果加上摇椅,加上轮子,不就成了童车?


如果椅子可以翻转,不就成了两用童车,变成带摇篮的婴儿车,这个世界上没有。”



之后,宋郑还拿着这个发明去申请了专利。


但当时工厂资金不足,根本不可能将这项专利利用起来。无奈之下,宋郑还只能把这项发明卖掉,换回了4万元钱。


尝到甜头的宋郑还,开始在投入更多心力研发新品,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他脑子里面的创意源源不断,接连设计出四功能、多功能童车。


仅靠着卖专利,企业过了一段舒心日子。


有一次,一款童车专利更是被炒到了15万元!


如此天价,一下子惊醒了宋郑还:这样的好东西只有自己才有,干嘛还卖啊,抱回家自己生产啊!


于是展览会还没结束,宋郑还就回去了,开始把好孩子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


一开始,产品虽然价格相对较高,但因为功能独家,好孩子的生意也是做得风生水起。


直到1990年代,厂里终于遭遇了困境。


当时市场上仿造好孩子的产品铺天盖地,销售价格也更加便宜,甚至有一家浙江企业计划用3年时间击垮好孩子。


与那些企业相比,当时好孩子的规模可谓小得可怜,如果要拼价格,恐怕很快就会被挤出市场。


不得已之下,宋郑还只能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放在了创新上面。


他说:“我们只有一个办法——继续研发产品,他们仿造第一代产品,那么我就研发第二代、第三代产品,让他们永远跟在我后面。”


创新的力量果然很强大,不仅让好孩子活了下来,到1993年,销量更是成为全国第一。


走出国门,海外市场掀风云


宋郑还的婴儿车生意越做越大,只是,这并不是他的目标。


有一次,一位德国厂商来好孩子的工厂参观。参观完后,该厂商和他说:童车不是这样制作的。


一手将一个破落工厂打造成行业龙头,宋郑还心中的骄傲可想而知。德国商人的一番话,彻底激起了宋郑还的好胜心,他要让好孩子真正走向国际市场,一较长短。



好孩子国际化的第一步就是去香港找国际投资者。当时的中国置业给好孩子投了450万美元,这笔资金算是及时雨,如果不来,好孩子的资金链就要断了。


第二步就是让好孩子的市场国际化,美国纽约是好孩子走向国际的第一站。


打开美国市场并没有想象中容易。“好孩子”发现,无论自己如何努力,其产品和品牌就是无法进入美国主流零售通路。


“与当地品牌商合作,他们最多只愿意做加工合作,想用自己的品牌,有些天方夜谭。”宋郑还说道。


但宋郑还没有气馁,美国巨大的婴儿车市场让他兴奋不已。


在设计出一款具有摇篮功能的婴儿车后,宋郑还再一次带着新产品找到了美国第二大婴儿用品制造公司COSCO,并成功说服其与好孩子合作,推出“CASCO-Geoby”这一联合品牌。


借助COSCO这个支点,好孩子凭借自身强大的研发能力,很快就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一举成为美国婴儿车市场的销量冠军。



继美国市场之后,好孩子“故技重施”,进军欧洲市场。


同样的,不到4年时间,好孩子的产品又占领了欧洲市场销量的头把交椅。


虽然在国内市场,好孩子的知名度并不算高,在海外市场却是叱咤风云的中国品牌。


根据好孩子国际2016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收入36.8亿港元,国外市场收入30.2亿港元,占比高达82%!


纵观“好孩子”27年的发展历程,它的内在生命力,就是来自坚持创新与开放。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它都不断地以研发、创新拉开与其他竞争者的距离。


从一个校办工厂到行业龙头,宋郑还当称头号功臣。


更令人敬佩的是,从创建“好孩子”的第一天起,宋郑还就没有想过私人去拥有这个公司的股权,他从未想过要去控制这个企业。


宋郑还说,一个真正的企业、伟大的企业,它都不会是哪一个人的,它应该是社会的。


重金征稿,一经采用,稿费2000-5000元,回复“征稿”了解详情。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电话:18664516686,商务合作请加QQ:453658296

免费订阅2017年最佳微信 

本文为李东阳先生原创转载请回复“转载”了解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