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植物科学最前沿
致力于分享和交流植物科学研究方法、学术成果,努力构建中国植物科学研究共同体和最专业的植物科学学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红杉汇  ·  Zero Hour | ... ·  6 小时前  
点拾投资  ·  企业家精神,是对中国股市长期乐观的根源 ·  19 小时前  
我是腾腾爸  ·  寻找好企业,太难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植物科学最前沿

华南农大刘耀光院士/祝钦泷研究员团队综述Cas12效应蛋白家族在植物基因组工程的前沿进展

植物科学最前沿  · 公众号  ·  · 2024-05-29 12:41

正文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农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刘耀光院士/祝钦泷研究员团队在生物工程领域国际著名期刊Biotechnology Advances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type V effectors for CRISPR/Cas-mediated genome engineering in plants的综述论文,系统介绍了V型效应蛋白(CRISPR/Cas12)的特点以及目前发现新效应蛋白的方法,总结了近年来工程化的Cas12家族效应器的改进与发展,及其在植物基因编辑中的应用,包括碱基编辑器、基因表达调节工具、基因敲入和生物传感器等的应用,为Cas12蛋白家族成员在作物遗传改良和提高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研究思路与有益的参考。


根据Cas效应蛋白的组成将CRISPR/Cas系统分Class Ⅰ和Class Ⅱ两大类,根据其作用方式进一步划分为六种类型 (Type Ⅰ~ Ⅵ)。在两类系统中,Class Ⅰ (Type Ⅰ, Ⅲ, Ⅳ)需要多个蛋白亚基组成复合体共同作用才能够发挥功能,而Class Ⅱ (Type Ⅱ, Ⅴ, Ⅵ) 则只需在单一Cas蛋白与相应向导RNA (guide RNA)介导下发挥针对核酸链的干扰功能(图1)。尽管目前已挖掘并检测到多个CRISPR Cas系统的体外DNA切割和操纵的能力,但目前在真核细胞中能够高效作用系统仍旧只有SpCas9和AsCas12a,分别属于Class Ⅱ -Type Ⅱ和Class Ⅱ-Type Ⅴ。

图1. 各类CRISPR系统的特点及type V CRISPR系统的系统发育树。A. CRISPR Class I和Class II基因座中元件的一般分布图。B. CRISPR系统中不同类型蛋白质所需的组分及其特性。C. CRISPR Class II type V家族的系统发育树,包括RuvC活性结构域的氨基酸 (Asp-Glu-Asp, DED) 。


对比Cas9,Cas12拥有多个不同的特征。例如,Cas12a(Cpf1)蛋白不仅可以切割目标DNA,还能加工crRNA,且不需要tracrRNA,这使得Cas12a的crRNA更短,更有利于多重基因编辑 ;单独的RuvC样结构域使得切割DNA产生的双链断裂不对称,从而形成粘性末端,有利于产生基于HDR的修复,从而提高植物精准基因编辑;此外,一些Cas12家族蛋白如Cas12c (Type V-C)和Cas12m (Type V-M)具有天然非典型的RuvC结构域,无核酸酶活性,使得其天然发挥CRISPRi的能力;更加值得注意的是,Cas12家族中的Cas12f (Type V-F)是已知尺寸最小的核酸酶,Cas12k (Type V-K)拥有转座酶的特性,Cas12l ( Type V-L)可以在25℃~65℃均表现切割活性。这些多样化的特性,使得Cas12家族表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


为便于新进入该领域的研究工作者学习与使用,该综述详细介绍了目前Class II CRISPR基因编辑系统的效应蛋白和crRNA挖掘与确定的方法(图2),为挖掘更多的新V型效应蛋白提供了便利。

图2. Class II CRISPR系统的发现流程图。


Type V效应器的挖掘和开发已取得许多进展,但它们在植物中的应用仍然有限。加速这些工程化的效应器在植物系统中应用,对于拓宽植物基因编辑工具包至关重要。通过对多个高活性的氨基酸突变的Cas12变体的分析,和对蛋白质3D结构和平面结构中进行关键氨基酸的标注,发现type V效应子的修饰主要集中在DNA/RNA结合域,这些氨基酸通常位于DNA/RNA分子的几个Å(ångströms)内(图3)。这为未来效应器工程和修改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图3. V型效应器工程改造的现状。A. AsCas12a 的工程化改造 B. LbCas12 的工程化改造。C. Cas12c 的工程化改造。D. Cas12f 的工程化改造。E. Cas12i 的工程化改造。某些氨基酸无法在 PDB 数据库的蛋白质模型中显示。


除了结构和分类上详细的总结,本文还侧重于归纳type V效应器在植物和动物中的多种应用的现状,包括它们作为碱基编辑器(BE)、调节基因表达的工具、基因打靶(GT)和生物传感器(图4)。

图 4. V 型效应器的生物学应用。A. Type V效应子(Cas12蛋白)和Cas9蛋白之间的差异。B. 基于Cas12的碱基编辑工具原理。C.基于Cas12的基因表达调控原理。D. CRISPR 相关转座酶 (CAST) 的原理。E. 基于 Cas12 的植物生物传感器。


综上,深度学习和蛋白质从头设计的整合在加速 Cas 效应系统的开发方面具有巨大的前景,并有助于创建具有增强功能的基因操作工具。与针对几个关键氨基酸突变相比,对Cas12的关键肽段或三维结构进行更精细的优化或重新设计可以实现更大、更精确的调整。这种方法通常需要更强大的预测和计算能力。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设计代表了一个非常有前途方向。此外,Cas12家族成员相对保守但功能多样且结构紧凑,有利于目标蛋白的从头设计。鉴于基因编辑在修改遗传信息方面的重要意义,Cas12 具有成为未来蛋白质设计和工程化改造与应用平台的巨大潜力(图5)。

图5. 基于Cas9和Cas12系统的基因编辑工具箱为生物传感器、表观遗传编辑器、基因打靶、基因敲除、碱基编辑器甚至植物组织特异性基因编辑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


博士生张瑞祥,博士后柴楠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祝钦泷研究员与刘耀光院士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林秋鹏教授和谢先荣副研究员参与了论文的讨论。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和广东省“十四五”农业科技创新十大重点项目的资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