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钱皓频道
从VC视角观察互联网新趋势,分析背后原因与影响的新媒体分析平台,已有80多万互联网从业者与投资人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arbon Research  ·  Carbon Research | ... ·  2 天前  
Carbon Research  ·  Carbon Research | ... ·  2 天前  
赛博禅心  ·  我在公众号里,实现了一键特效 ·  2 天前  
赛博禅心  ·  我在公众号里,实现了一键特效 ·  2 天前  
财闻私享  ·  晚间 A股值得关注的资讯 ·  3 天前  
财闻私享  ·  晚间 A股值得关注的资讯 ·  3 天前  
酷玩实验室  ·  谷歌又双叒塌房了,但更大的问题还在后头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钱皓频道

王国彬:创业公司想要突破BAT重围,可能只有这一条路

钱皓频道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07-02 18:44

正文


作者:王国彬 来源:小饭桌(ID:xfz008)


电商对实体零售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导致很多零售企业亏损、关店。但吊诡的是,纯电商也表现出极大的后劲不足。

 

互联网获客成本达到新高峰,线下出现了流量洼地。资本现在正在试图填平价值洼地,获得超额收益。

 

线上线下如何联动?如何更好提供服务?这不仅是马云新零售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众多平台不得不思考的转型之路。在巨头垄断的情况下,创业公司应该如何突破重围?

 

随着“赋能”的频频提出,土巴兔创始人王国彬也有了对“赋能型平台”的理解,一起来听听他事怎么说的吧。


*以下为王国彬分享原文。

01

巨头垄断,创业公司如何突围?


在国内的创业环境下,创业者如何在巨头环伺的环境下选择自己的赛道,这是一门功课。一个行业,往往先进入者解决大的刚需,后进入者只能解决小的刚需。


很多创业者切入之后,会发现自己的项目处在大公司的生态边界里。


说到生态边界,今天谈互联网创业很少能绕开微信的“如来神掌”。微信为什么能领先微博那么多,生长为一个多维的平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微信的内容环境对生态上各种创作者的赋能价值更大。


赋能达成的条件


在BAT当中,腾讯对创业者的赋能最强。像腾讯这样的公司为什么在3Q大战后会突然开始坚持做开放生态?这其实是趋势决定的。


一个平台型企业越开放,就说明他们越理解正在发生的3个趋势:


1


新一代用户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多样


工业时代的标准化产品生产曾经是伟大的发明。因为工业时代解决了供给稀缺的问题,核心是用标准化、流水线、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来降低成本。


但是千篇一律的产品供给牺牲了个性化和创造力,难以适应越来越多元的用户需求。当这个矛盾产生之后,挖掘出顾客的真正需求成了平台型大公司的当务之急,但这并不是易事。


很多公司提出了C2M的概念,但对于大公司来说,太多组织系统和条条框框约束了自身的创造力。


因此,大量平台型公司进化出一种协作机制,从生产供给到建立平台,并且吸纳更多的B端创业者加入平台,代替平台去深挖用户也许都不知道的潜在需求。越来越多的平台选择自己不做而是赋能B端的时候,赋能的协作机制就达成了。


那么平台要做什么呢?我认为是提供更好消费场景的服务。通过互动,持续地挖掘潜在需求,让这个需求越来越明确。


2


个体的创造性变得越来越强


与用户需求多元化相对的,是平台上个体的创造性越来越强。


微信公众平台的口号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互联网背景下,个体往往具有更强的创造力,他们的价值也被平台重视和发掘。


当大量个体相连,他们更可能通过平台而连接起来形成大规模的社会化协作,产生各种形态的创新产品。因为作为最贴近市场和用户的毛细血管,B端创业者比平台更能敏锐地感知用户的需求变化并快速作出调整。



樊登读书会就是一个例子,这样一个关于图书和知识传播的创业项目,为什么没有在出版行业内部孵化出来?而是借由APP+微信社群的形式快速壮大?


因为个体更有创造性,可以在连接中创造互动,互动增进信任,信任促进交易,并且个体往往更会利用平台资源逐渐形成螺旋式的信任上升,这是新一代创业者的优势。


只有让平台上的个体变得越来越强大,用户的选择变得越来越多元,平台才能越来越丰富,平台自身也就越来越安全。


3


开放平台形成了全新的协作关系


互联网平台让更高级的、跨越企业边界的大规模协作成为可能。


一方面,大平台型公司中很多商业流程正在大量向市场外转移;另一方面,各种自发、自主、快速聚散的创业型联盟和社群层出不穷,数以万计的创新者凭爱好、技能,在某一平台上快速聚合,展开分享、合作乃至集体行动,这种协作关系之下,往往能产生出更复杂的用户价值。


最能体现这种趋势的,是内容创业者和平台之间的关系。


如果没有直播平台,内容创业者或者网红的才艺很难得到充分发挥;而直播平台为这些主播们打造了与用户持续互动的舞台。平台的赋能不仅仅是帮助内容创作者变现,更是把人的创造性和系统网络的创造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发现,这一切达成的基础,是平台为用户和网红之间建立了相应的互动和消费场景。

02

未来所有平台都是赋能平台


早期的互联网平台侧重于销售和信息撮合,对于平台上的单位并没有赋能可言,从B2B、C2C,再到目前主流的B2C,他们的侧重点都在于销售。


为平台内的商家保证流量,但这样的平台缺乏互动,他们仅仅是作为一个信息桥梁存在,这一类平台我们可以统称为X2X平台。


传统的X2X平台是高速公路,让B端商品快速到达另外一端的客户,打通的是点对点的销售服务功能。平台只提供流量,打破了过去信息不对称的障碍。


赋能型平台则是种植森林,森林是一个生态,有多样化的植物和动物。集结了B端的商家,厂家,服务者,供应商等等角色,平台赋能给这些角色,创造他们与C端持续的互动场景。


“X2X平台”立足于流量曝光的撮合交易;而赋能平台则着眼于场景与互动去持续挖掘需求。


对于平台来说,提供更高频的互动场景远远比提供流量更重要。


淘宝之所以能够成功,首先是它改变了市场信号中最重要的互动场景——比价。在线下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比价这一场景是线下消费者有需求,但因为环境原因没有达成。淘宝早期第一个要求就是所有的卖家必须公开自己的价格,接受来自全国和全世界的买家的查看。


这样做一是约束了卖家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得超额利润的上限,二是为买家的比价场景提供了成本极低的方式。


解决这个消费场景之后,淘宝再进一步构建支付,也就是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信用场景,可以说电商的发展就是一条场景挖掘之路。


这种模式被运作了十年,事实上对于满足用户需求还远远不够。用户通过网站图片和评价去决定是否购买,但依然无法获得全部的互动和体验。


毕竟没法通过图片、数据、评价来感受一件衣服的质感和效果。只有打通了B端商户的线上和线下,才能做到吸引自带流量的B端与平台继续协作,满足更个性化的用户需求。


所以直到今年,马云提出新零售,这才是阿里通过赋能全行业的手段开始全面升级。因为电子商务已经不再是一个销货买货的概念,更是新零售时代下整个零售产业的重构、转型、升级,以及整个以零售为维度的经济。

03

赋能平台创业方法论


未来十年,我们认为是创业者的黄金时代,因为真正的互联网+其实才刚刚开始,机会就在隔行如隔山的山上。谁有新需求的核心竞争力,谁就会获得新认知的定位;谁可以把这种竞争力整合,谁就成为未来的新生态,具有更大的行业话语权。


而这一切的新赛场,都是发生在基于平台的生态赋能系统上。


2008年我们选择了在家装领域创业,总结下来就三句话:


高频做细分,低频往下沉

做巨头不愿做和做不了的产品

借助更大的平台的力量


当时我们发现对于家装行业来说,在互联网进来之前,B端(装修公司)最缺乏的并非流量,而是与C端建立互动的场景。


最初这个场景的关键词与信任相关。用户找装修,最先开始的场景,是学习装修知识,因为装修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未知的领域,用户直接去线下找装修公司签约,会有相当大的不安全感。


所以在土巴兔早期,我们首先做的是沉淀装修内容,比如装修攻略、业主日记和在线问答,土巴兔平台提供问答版块,鼓励业主提问,由装修公司和设计师等专业人员进行解答。最早的流量就是通过内容吸引各类QQ群里的用户,再在官网提供的场景下,双方建立沟通和信任关系。


在这方面,电商平台给了土巴兔相当多的启发,电商平台上的商家都有独立的口碑和评价系统,这是家装行业严重缺乏的。


过去因为信息不对称,整个家装业呈现出的是普遍的污名化状态,这就需要土巴兔建立一套独立完整,根据用户反馈实时更新的口碑系统。


对于B端来说,平台可以为他们赋能集中在三个方面:


1.与用户持续互动的消费场景,这是最重要的一条

2.数据化的调度与运营,提升行业效率

3.完善的供应链系统,降低整个行业的的边际成本



前几天曾鸣教授说的未来属于可以持续为用户和b端产生互动的S2b平台的时候,我发现这个观点和我们的创业节点完全一致。


S2b的本质就是平台为B端赋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服务自己的客户。


赋能型平台不一定会为B端保证流量,而是让B端自主发挥触达客户的能力。


未来的服务业平台会越来越与线下产生联系,平台和B端是一种全新的赋能关系,相较于过去传统平台上的加盟商户,赋能平台上的B端是生长在生态内的新物种,对他们来说,平台要保证质量,要保证流程的高效,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平台内创造各方高频互动的场景。


今天我们谈论新零售、谈论内容创业、谈论S2b和线上线下的场景革命,这些新的商业概念背后的本质其实是相通的:未来所有的一切都是针对用户需求的协作,平台作为一个持续挖掘消费需求场景的生态体,通过赋能释放平台内每一个角色的价值,让个体越来越强大,让生态越来越完整。


而这一切,正是这一波实体商业重塑价值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