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孙不熟
(本文转自“ 城市战争”,不代表“杠杆游戏”立场,已获授权,欢迎关注)
CBD也会腾笼换鸟,迎接新的客人。
最近看到一篇热门文章《
我上班的500强,在北京CBD待不下去了
》(每日人物出品),采访很扎实,信息量挺大,让人惊叹于中国第一CBD的“城头变幻大王旗”。
北京CBD是中国经济地理最闪耀的坐标之一,曾经是世界500强虎踞龙盘的一大山头,但如今,这个山头正在腾笼换鸟,越来越多的外资巨头悄悄撤离这里,原因有点不好意思讲——
租不起。
根据每日人物与中原地产的数据,国贸三期的租金最高已达到1500元(每平米每月),财富金融中心与环球金融中心的均价是580元,京广中心要价也不低,均价630元。
北京CBD,图片选自全景网
数据显示,2003年,外企在北京CBD的租户占比高达70%,但今天,这一数据已经降至30%。
最近几年搬离这里的企业,可以列出一条长长的单子。从英特尔、雅虎、奔驰,到惠普、摩托罗拉、默沙东、阿尔斯通……从IT业、制造业到医疗行业,有一些公司搬到望京、亦庄等租金更便宜的区域,还有一些,彻底离开了中国。这一切正在并可能继续发生。(每日人物)
外企的搬离,是不是意味着北京CBD不行了?当然不是,看上去,这不过是一次次正常的市场行为,因为它们的领地,
有更强的物种入侵了
,那就是各种奇奇怪怪但是骨骼清奇的内资企业。
它们是一群什么样的新物种呢?往往也说不上名字,资质上、体量上、逼格上通通不如高大上的外企,甚至很多没有固定资产、固定经营地点和固定员工,唯一的优势是——
有钱,或者说敢花钱
,但仅凭这一点,就足以降维打击,让中国第一CBD改天换地。
说得通俗一些,
它们其实就是皮包公司的升级版
,不生产任何有形的商品,只提供一些中介服务或者体验服务,比如外贸公司、贷款公司、会计公司、经纪公司、公关公司、美容会所、网红工作室等等。
熟悉城市战争的读者都知道,我曾多次提出一个观点,
CBD已经不能代表城市的先进生产力了,往往只是给皮包公司装点门面用的
,那些当红的科技公司往往不会租这么贵的房子办公,政府一般会给他们批地,盖自己的总部大楼甚至园区,就像广州琶洲、深圳后海、北京后厂村路、杭州未来科技城那样。
话说到这里,是不是意味着皮包公司占领CBD就不对了?
当然不是。
必须强调,
皮包公司的存在是合理的,
而且是城市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冯仑在一次演讲中就提到一个现象,他发现北京CBD里的很多楼都是皮包公司盖的。
五六年以前,我发现很有趣的事情。当时我们在北京的CBD喝咖啡,突然发现这里好多楼都是我们盖的。于是开始数,一数发现北京的CBD居然有一半以上都是“海南人”盖的——盖这些楼的都是当时海南的皮包公司。北京的CBD,堂堂国家首都最繁华的地方,怎么是一些海南的皮包公司折腾起来的?(选自冯仑的一次演讲)
简单来说,北京CBD能有今天,皮包公司功不可没,不能因为现在高大上了,就看不起皮包公司了。
冯仑很谦虚,估计是把万通和潘石屹的SOHO也都归类为皮包公司了,但老实说,这些大公司最早在海南发迹时,还真是货真价实的皮包公司,只不过现在做大了,而且——
没忘本
。
冯仑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为什么这些皮包公司都是来自海南呢?
原因不复杂,因为在那个年代,海南允许自由地创办企业,可以搞皮包公司,而北京对经济活动的管制多,皮包公司就搞不起来。
当时10万多人下海南。当时没地方住,一开始一个人一张床,接着只能两个人一张床,后来直接就是男女混住。当时最多有3万多家皮包公司。
海南政府觉得太多太乱了,想把一些公司赶走。那些人死都不走,有人开了一个“死都不回头”饺子馆,还有人开了“决不离开”餐厅。这就是自由的魅力。最后这些皮包公司中有一些发展了起来,就盖了大半个北京的CBD。这就是自由地创办企业的力量。(选自冯仑的一篇演讲)
所以,
皮包公司的大量出现,乃至登堂入室,至少可以反映这样三点讯息:
一是自由的营商环境,
允许自由的创办企业,允许自由贸易,允许“投机倒把”,允许中间商赚差价,才会催生出大量的皮包公司。所以,皮包公司多的地方,往往都是营商环境好、行政管制少,比如深圳、香港,以及曾经的海南。
二是生产力足够发达,
皮包公司在经营属性上都属于服务业,而且是利润率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只有生产力足够发达的地区,才会催生出大量的服务业就业机会,农村与小城镇是没有皮包公司的。所以,皮包公司多的地方,往往经济发展不会太差。
三是就业机会的多元化,
皮包公司是一种极为灵活、生存能力极强的经济单元,过去是一个人、一个皮包就能干,
现在是一个人、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就能成为一个“生产单元”,
而且挣钱能力还不低,比如说网红这个新物种,一个90后小女生只靠一部手机,在直播平台卖卖萌就能年入千万,打败无数“有固定资产、有固定经营场地”的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