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7
日,星期日。
本来,这是左右法国命运的一天,一场决定法国是否退欧的大选正在投票中;
但在中国,却成了影响保险行业命运的一天。
上午,保监会在其官网公布了“印发关于弥补监管短板构建严密有效保险监管体系的通知”。
5
月
5
日(星期五)刚刚通过的“通知”,抢在周日公布,而不等周一,这分明是“只争朝夕”的精神。
它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在原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接受调查,并在
5
月
5
日被宣布免职之后,保监会的工作越来越高效了。
所以,这个通知非常重要,不仅会左右未来中国保险业的走向,还会波及股市、楼市和债市等投资领域。
保险业虽然比银行业小,但人家也是
15
万亿资产的行业,“资金运用余额”超过
13
万亿。如果保险业打个喷嚏,股市、楼市、债市会感冒。
想想当年安邦、生命人寿、前海人寿风光的时候,股市是如何看“险资”脸色的吧。
只不过,那时候是涨潮,现在是退潮。
涨潮的时候,“险资”带你装逼带你飞;退潮的时候,“险资”同样可以带你裸泳带你跳楼。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到
2016
年末,超过
13
万亿的保险投资是这样的:
银行存款
24844.21
亿元,占比
18.55%
;
债券
43050.33
亿元,占比
32.15%
;
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
17788.05
亿元,占比
13.28%
;
其他投资
48228.08
亿元,占比
36.02%
。
提醒一下,“其他投资”内涵比较丰富,可能通过各种资管产品进入了股市,去土地市场拿了地王,或者是去海外搞了并购。
而银行存款那
2.48
万亿,也可能被大银行通过同业渠道,借给了小银行,然后拐弯抹角进入了股市、楼市、债市。
13
万亿是本金,后面还有杠杆。因此,
13
万亿资金的规范、退潮,影响巨大。
我们看看保监会这个新通知到底将带来怎样的资金退潮吧,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出堵塞
8
个漏洞:
1
、加强机构股权监管,研究制定保险业统一的保险机构股权管理规则,设立更加科学严格的股东分类约束标准,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降低单一股东持股比例。加强入股资金真实性审查,强化投资人背景、资质和关联关系穿透性审查,严禁代持、违规关联持股等行为。……加强对股东增资、股权转让的审查力度,健全市场退出机制。……研究出台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监管制度,评估确定首批国内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名单。
点评:过去几年,保险行业乱象纷呈,有不少“野蛮人”通过贿赂或者藏匿的方式,突破了持股限制,把一些保险公司完全变成了私家企业和个人提款机。然后发行一些打擦边球的高回报产品,拉起一支“资金队伍”,就成了“陈胜吴广”;这些钱闯入股市,进行杠杆收购,给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困扰,给股市带来巨大波动。还有些钱去参与土地拍卖,为地王的产生推波助澜。
按照通知的这一条,以后严重违规的股东,其股权可能被强制转让。在强制转让过程中,溢价无从谈起,平价都恐怕不好维持。这将带来剥夺,把野蛮人抢来的财富剥夺走。
通知还说:
“加大涉嫌犯罪行为移送力度,对利用虚假保费注资、关联交易侵占公司利益等挑战监管底线、无视国家法律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移送司法处理。”
可见,未来野蛮人不仅仅会被市场禁入,强制转让股权,还会坐牢。
我相信,很快就会有人被移交司法。
所谓“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其实就是大而不能倒的保险企业,这种企业将被更加严格监管。
2
、严格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坚持去杠杆、去嵌套、去通道导向,从严监管保险资金投资各类金融产品,严禁投资基础资产不清、资金去向不清、风险状况不清等多层嵌套产品。进一步完善保险资金服务国家战略的引导政策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配套政策。
点评:保险资金在股市里横冲直撞的时代,在土地市场为开发商拿地王“为虎作伥”的时代,都结束了。相当一批资金会退潮,会变得规规矩矩。一些险资概念股恐怕面临下跌的压力。
3
、深化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全面实施。提升监管合力,对行业风险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建立偿付能力数据核查机制,严查严处数据造假行为,夯实监管数据基础。
点评:这对于股市、楼市、债市资金面也是利空。
4
、夯实保险产品管理制度。进一步修订保险产品管理制度,强化保险公司产品管理的主体责任,规范保险公司产品开发管理行为,公平合理制定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
点评:一些保险公司拥有特权,可以开发特殊产品的时代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