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 一纸号令,展现出 CFDA 捍卫研发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坚定信念,紧随其后,决策层密集推出一系列后续改革措施,其中 8 月 18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批制度的意见》和 11 月 18 日 CFDA 发布《关于开展仿制药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为这些改革奠定基调,并不断细化临床试验自查核查规范措施。
在临床研究领域深耕十余年,曾在某外企长期从事 FDA 上市新药临床实施,并有丰富内资药企履历的朱树明看来,国内临床试验数据质量和受试者保护的水平与国际六大药政机构存在较大差距,可以说,中国临床试验的认知和实践水平还处于蹒跚学步的婴儿阶段。
这一系列重磅政策的出台对于依然抱守残缺于旧模式的 CRO 公司而言,不啻于一场破坏力极强的海啸,但对于那些具有前瞻性眼光的 CRO 公司来说,这却是不破不立的分水岭。
朱树明目前是丁香园临床试验与药理版版主、《现代药物与临床》杂志审稿专家、临床试验管理专业内容平台「阳思明语」创始人。他向丁香园介绍说,药物研究和开发行业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与长周期的特点,自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药物研发成本节节攀升,研发成功率却拐头向下,加之专利悬崖带来的利润损失,这使得药企的经营压力日趋沉重。
为扭转这一趋势,集中资源提供临床前和临床试验服务的专业 CRO 公司应运而生,并成功进入新药研发产业链,成为制药生态圈中不可或缺的成员。
中国 CRO 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成长的烦恼」也随之而生。朱树明直陈,国际 CRO 行业的质量承诺是服务的底线,不会将此用于自我宣传或招徕生意,只会在运营效率、响应需求速度、全球布局管理复杂大型临床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等方面构建核心竞争力。
然而,中国的 CRO 行业在服务质量上就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如临床试验数据不完整、不可靠或不可溯源,选择性使用数据,修改试验数据,分析测试过程不完整或无法溯源,试验记录与实际不符,试验过程或记录存疑等现象,从近两年的核查公告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知名 CRO 公司均有撤回申请或部分申请不予批准的情况出现。
品种上市后的利润和市场独占期决定了申办方愿意花费多大的成本和时间投资于新药研发尤其是最重要的临床试验环节,同时也决定了外包费用的多寡。然而,中国缺乏真正创新药,这种行业现实下,低预算低成本运作,中国本土 CRO 难以真正成长,运营能力和执行力水准堪忧。
在临床研究过程中,CRO 本应作为第三方机构,承担试验绩效输出和研究依从性的管理职责,对药物研发、临床、报批等起到行业培训、质量管控和资源使用最大化的作用,但由于国内 CRO 缺乏准入门槛,大量不良企业恶性竞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 CRO 无力产生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只能选择铤而走险,伪造数据。
朱树明还提到,在中国,主要研究者与临床研究协调员及临床试验现场管理组织之间的工作关系多有掣肘,这对临床数据质量也有较大影响。
这种情况下,最终为研发数据负责的申办方承受着巨大煎熬,核查后的大规模撤回,中国很多药企的投入化为乌有即为明证。
此情此景,正如跌跌不休的熊市,如没有基本面的大幅改善,行情难以走牛。在临床研究质量要求及监管愈加严格的背景下,CRO 亟需「触及灵魂」的行业变革和创新,方能迎来触底反弹的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