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在广东的长海
知名草头王大哥,白展堂二号机曾发表过名人名言:
我出来打工我不惦记钱我惦记什么?
此处应有表情包
说到搞钱,最热门的城市非深圳莫属,「年轻人多、薪资多、机会多」几乎成为深圳的代名词。
对医生来说,去深圳曾经乃至现在都是一种显学。媒体平台上各路深圳医生动辄几十万甚至百万级的薪资爆料更是羡煞人眼。甚至港大深圳医院平均年薪 69w 的消息,还曾登上热搜热榜。
时间来到 2025 年,在深圳搞钱依旧是个好选择吗?我去深圳也能挣到年薪 69w 吗?当地的医生,吃的真的这么好吗?
工资高,对医生的要求也很高
「在深圳三甲医院工作十几年的医生,能够获得 25w 左右的年薪,这还不包括奖金。」
「符合宝安区高层次人才标准并经认定的,可享受 20w 生活补助,免租入住 90㎡ 人才住房。」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人均薪资 69w,高级顾问医生(类似于主任医师)开出 200w 元的年薪。」
翻一翻早期关于港大深圳医院的报道,类似的报道不少。甚至直到现在,人均 69w 年薪逐渐脱离了数字本身的意义,某种程度上成为互联网上对于深圳医生的标签甚至是刻板印象。
在深圳某区级三甲医院工作的副主任医师夏烨博士深谙其苦,连连表示每年过节回家,
都要费劲口舌和七大姑八大姨解释「为什么自己没有拿到 69w,为什么别人能拿到 69w。」
「即使是真的在港大深上班,高工资是有的,但应该是没有 69w 这么高,而且也不是每年都这么高。」夏烨坦言。
更有意思的是,目前互联网上很难找到任何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官方发布过人均 69w 年薪的信息,能够追溯到的最早信源,是一家媒体的宣传内容。
真正得到国家承认的数字是医生人均年收入 54w。据 2019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简报数据,
该医院医务人员支出占比达到 60%(全国平均 37%),医生人均年收入(不含香港大学派出人员)54w 元,是深圳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4.8 倍。
「工资确实是高,但这种条件对于医院和医生的要求与先天条件都很高。」
深圳某医院人事薪酬组专员廖飞表示,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从 2012 年运营开始,就在政策和财政补贴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有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底,深圳市政府共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拨付财政补助资金 15.8 亿元。据 2019 年决算数据显示,该医院总收入 25.8 亿,其中财政补助 7.6 亿。其兄弟院校深圳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决算数据中财政补助(含其他收入)约 4.3 亿。
据廖飞表示,深圳附一已经是深圳补助的大户人家了,「补助的多,政策支持下人员支出的比例也高,种种因素让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人均薪资走到了领头羊。」
然而,花无百日红,即便是领头羊,其决算数据中财政补助的数额也在逐渐减少。据 23 年决算数据,其财政补助约 3.7 亿。
作为医院人事薪酬组专员的廖飞认为,随着三明医改的推进,深圳医生薪资将更多地摆脱对财政补贴的依赖,而更多与医院科室收入挂钩,「此前的网上盛传的降薪潮多与此有关。」
夏烨认可这一点,此前她所在的医院财政补贴也很多,薪酬也水涨船高。但这种情况在去年开始就有所转变:
「目前医院开始将绩效逐步与运营系数完全绑定,我这边到手确实要比以前少了。」
总的来说,深圳部分医院的医生确实在收入上走在全国前列,但政策的红利并不是所有深圳医生都能吃到,更多的人还是在不断适应改革带来的种种变化。
招人、养人、用人
医生:合同制的风险让人焦虑
在医生群体里,深圳医生可能是目标纯粹的,也是最卷的。
笔者不少同门同学寒窗苦读博士毕业,本来已经脱层皮了,就是想干干净净利利索索在深圳挣点钱。而恰好深圳当年打开方便之门,各种人才引进政策层出不穷,无数人才纷至沓来。
而为什么说深圳医生可能也是最卷的,因为很多深圳医生都不确定——所谓的高薪,究竟还能拿多久?
丁香园社区里某位同仁曾说,某医疗大佬曾语不惊人死不休,表示深圳医疗「只用人,不培养人」。这种话是很让人吃惊的:深圳名校云集,怎么可能连医生都没什么培养机会?但对像笔者这些深圳医务来说,其中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深圳可能是名校附属医院最多,也是名校附属医院最新的城市。
中山系、南医系、南科系等省内强校暂且不表,港大、北大、湘雅、华西等医学大能更是纷纷下手布局。
在前沿海某知名院校附属医院的检验医师罗素和笔者说,如果你和她一样所在的是一家和外地大学深度捆绑的附属医院,你可能会在试图储备晋升材料中发现:当年奔着医院名头来的,但学校资源往往都在固定的小圈子里打转。
「深圳本地一些竞争难以打过本地强龙,而来自学校的资源很多都不考虑我们这种深圳的灌江口二郎。」罗医生说,有一次检验学会的培训,她看到很多业内同事都在积极准备,自己也想去交流学习。结果去科研处一问:「科研处根本没收到学校的通知,连会议中的深圳医院信息都是后补的。」
在另一方面,引起深圳医生发出灵魂一问的另一个原因则是——
当大部分医生还是合同制时,「耗材式用人」的风险总是阴魂不散。
罗医生说,随着引进人才的水涨船高,目前该医院已经有风声露出,表示部分科室硕士不再续聘,三年无科研成果产出的专业博士不再续聘。
「深圳的高薪政策、同工同酬确实做的蛮好的,但是有了孩子有了家庭,没有编制总是觉得不稳定,谁知道自己会不会是被淘汰的一员呢?」
我还建议你来这里行医吗?
作为一个在深圳厮混多年的老油条,如果你问我的是深圳工资高不高,就业环境怎么样?我的答案肯定是,
深圳确实是一个尊重人才尊重医生的城市,在一个年轻的一线城市工作,确实能在收入上略高于同水平的其他一线城市。
但如果你问我,现在的医生还建议来深圳就业安家吗?这个问题我难以回答,实话实说,前几年我是很建议的,但我推荐过来的几个朋友都在 2018 年背着巨额房贷高位站岗至今了(也包括本人在内)。
人总是要成家立业的。尽管各项政策扶持与利好不断,部分医生的薪资甚至是深圳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4.8 倍。但医生作为一个长期稳定的职业,购房与生存压力必然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薪资水平对于年轻医生而言是并不低的,但对于深圳的房价来说可能还不够看。
以 2023 年 6 月的数据信息为参考,深圳地区的房价收入比高达 33.7,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注:房价收入比是指的是住房平均价格与家庭年平均收入的比值,该数值越大表明房子越便宜,反之则房子越贵。)
另一方面,笔者也要给广大待就业或者想跳槽的医生们提个醒:深圳真实收入与网络宣传数据存在一定偏差。
就笔者所认知的范围医院内,医生的薪资会被不正式或正式通知进行保密工作。而外界公布的薪资有一些会进行「故意剪辑」。
笔者所在医院的一个年轻的外科医生就交过学费,据这个帅哥讲述,当时他在找工作时被医院的薪资所吸引,联系到在媒体平台曝光薪资的账号,在了解过程中轻信其「深度了解深圳医院且上面有人运作」的高人形象,交了很大一笔钱付费推荐。
「结果最后发现是骗子,钱也没追回来;完全靠自己入职之后才知道。当时互联网上挂出的薪资其实是科室主任的薪资,根本不是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