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哲学园
哲学是爱智慧, 爱智慧乃是对心灵的驯化。 这里是理念的在场、诗意的栖居地。 关注哲学园,认识你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哲学园  ·  高岗自杀后,彭德怀林彪的表现令人感叹 ·  3 天前  
哲学王  ·  黑格尔:哲学真正的开端在巴门尼德 ·  4 天前  
慧田哲学  ·  叔本华的哲学:艺术作为痛苦的解药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哲学园

一个94岁高寿的史学大师,凭什么在1949年就预见了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哲学园  · 公众号  · 哲学  · 2024-12-15 00:00

正文

1949年,钱穆南下,准备出走香港。此时,钱钟书的伯父,以研究古典文学成名的钱基成,前来挽留。
钱穆很生气,问他。君治古文辞,看军队渡江的那篇布告,有无大度包容之气象?钱基成先生则沉默不语。
作为史学家的钱穆,敏锐预感自己难有容身之地,所以决定离开。
在1949年8月14日,最高层发表社论,《丢掉幻想,准备斗争》。文章中点名批评胡适、傅斯年和钱穆。控诉他们是被帝国主义所能控制的极少数人。
对此,钱穆勃然大怒,回应道。我单枪匹马,一介书生。足迹不到京沪平津,不在公立学校教书,怎会找到我的头上。
钱穆一路南下,一路呼朋唤友。在岭南大学,他邀请陈寅恪一起到香港教书,陈寅恪婉拒。
他又跑去找熊十力,熊十力也婉拒。
他给远在重庆的梁漱溟写信,没有得到回复。
他又跑到中山大学找杨树达,杨树达也婉拒。
最终,钱穆只能长叹一声,落寞而去。
到达香港后,钱穆见到了很多流亡的青年。看着他们陷入彷徨、愁闷、悲苦,他决定要做点什么。
就此,一家书院在香港成立,意图在殖民地的香港传播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而这,就是新亚书院,也就是如今的香港中文大学。
在创校报刊上,钱穆这般写道。
本书院特以发扬中国文化为教育之最高宗旨。在今日,中国青年在思想上应有正确的认识。以免误入歧途,既误其本身前途,亦遗害于国家民族以及世界和平。

办学条件,极其艰苦,只有三间教室,连图书馆都没有。学生们都是流亡青年,囊中羞涩交不起学费。
因此,学院里面的老师,甚至都拿不到薪水。
最终,钱穆只能靠乞讨办学。他游说台湾,前往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最终获得一笔不菲的援助。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内开始呼吁海外学者归国。
钱穆收到了老师吕思勉和侄子钱伟长的劝返信。
在写给吕思勉的回信中,钱穆这般说道。
回来虽无刀镬之弄,但须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那样做如同行尸走肉,丧失了人的尊严。这是学生万万做不到的。
学生对中国文化薄有所窥,但不愿违背自己的主张。愿效法明末朱舜水流寓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也很希望在南国传播中国文化之一脉。
1967年,香港也渐渐变得不安稳,钱穆决定前往台北隐居。
他的到来,受到蒋校长的热烈欢迎。生命的最后20多年,钱穆过得很平静,他著书立传,写了多达1700万字的文章。
1986年,92岁高龄的钱穆,最后一次为博士班的学生上课。
他这般说道,不要忘了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中国,不要抹杀自己的文化。
1990年,钱穆去世,他是现代史学四大家唯一善终的一位。其他三位,陈寅恪、陈垣、吕思勉,无不遭受到时代的惨重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