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君说:
半生隐姓埋名为国,一生不辱使命为梦。国士无双,今天,让我们一起记住他,不仅仅是他的名字。
刚刚过去的1月16日,是不能再寻常的一天。
太阳照常升起,城市车水马龙不息,但是它是值得每一个国人深刻铭记的日子。因为一个93岁的老人,翻了翻日历,觉得是时候该出发了,他静悄悄地走了......
老人名叫于敏,是中国的“氢弹之父”,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被形容为是除了“两弹元勋”邓稼先,和钱学森并列,让美国最闻风丧胆,怕了半个世纪的中国人。
28载隐姓埋名,填补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倾半生之力,制造出保护14亿国人身陷囹圄的核武器;
直到生命定格在93岁,一生的荣誉和成就才被国人知晓。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我们都不擅长告别,很抱歉,于老,直到今天才有幸好好认识您。
⒈
美国军界惊呼——
“这家伙可抵10个集团军”
1926年,于敏出生在天津,整个童年历经北伐混战和抗日战争。
12岁的时候他在大街上玩耍,差点被一辆横冲直撞的日本军车碾压,第一次切身感受到国家被欺凌的屈辱,从那时,立志报国就是他一生宏愿。
于敏和儿时玩伴
1944年,于敏考上了北京大学工学院,2年后转入理学院,攻读物理,后来考取研究生,即使在高手如林的最高学府,他的名字也常年霸占成绩榜第一。
他的老师,著名的物理学家,剑桥博士张宗遂,忍不住大赞:从没见过物理学得这么好的人。
毕业后,于敏的科研之路越走越顺,仅用了10年,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到了1961年,他就已经是中国原子核领域顶级专家,前途不可估量。
然而这个时候,一个新的任务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要他放弃原子核,转而搞氢弹的研究。
局外人听起来,似乎没什么不同,但是其实原子弹和氢弹,一个是重核裂变,一个是轻核聚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这之间的跨度,相当于一切从零开始。
中国第一颗氢弹与原子弹模型
接受任务,就意味着要放弃他10多年的研究,放弃他挚爱的领域,放弃大好的学术前途,还因为核武器研究的机密性,必须要隐名埋姓,生活奔波流离。
但是于敏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原因再简单不过——“爱国主义压过兴趣”。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正是腹背受敌的艰难时刻,和美国关系紧张,和苏联关系恶化,几个手中握有核武器的大国都威胁要核武器来打击中国。
有自己的核武器刻不容缓。
于敏说,“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
为了研制出中国自己的氢弹,他废寝忘食地冲刺,也就是从那时,他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连妻子家人都不能告诉。
他带领着团队,每天在浩瀚如烟的数据中演练,推算,不停尝试,昼伏夜出,工作12小时是寻常事。
他们的目标是史诗级的民族重任,这一眼望不到边的星辰大海,留给他们的时间太少太少了。
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超负荷的工作日渐搞垮了他的身体。胃病缠身,身体虚弱,几次休克在试验现场。于敏甚至三度与死神擦肩而过。
最严重的一次,他在深夜气喘不停,喊醒了身旁的妻子后,就突然休克过去,及时送医抢救,才转危为安,如果再晚一点,也许就没有以后了。
靠着命都不要的生死时速,于敏终于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
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随着一声惊天巨响,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我国氢弹试验取得成功。
全世界都震惊了!
不可能!!!
要知道,第一款原子弹到氢弹所花费的时间,美国用了7年3个月,前苏联和英国用了4年3个月,法国甚至用了8年6个月。
当时条件最艰苦,一无所有的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
更重要的是,法国、英国、苏联的氢弹,全部是跟美国学的,沿用已经试验成功的T-U氢弹构型,而于敏和背后的两弹科学家们,是自行设计了新的氢弹构型。
不但更易存储,还更适合实战,威力远超设计当量。
掌握了全世界核心技术的美国,这个处在军事力量顶端的超级大国,多少个科学家加起来,也没有于敏一个人厉害。
美国军界惊呼——“这家伙可抵10个集团军”。
这套构型,从此因这位了不起的中国科学家贯之以名。
于敏构型也让中国成为世界唯一能够长期保存氢弹的国家,没有之一。
正是这套普通人不得而知的呕心沥血的科研,至今仍然在护佑着我们每一个岁月静好的今天,未来。
⒉
我这一生最亏欠她
氢弹爆破成功,荣誉纷至沓来,很多人尊重他是“氢弹之父”,于敏却愧不敢当:
“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就像近30年沉默不语的研发一样,成就这种东西,他看得很淡很淡,比起名垂史册,他更喜欢做“无名英雄”,“氢弹之父”这个尊称太重了,如果时光能倒流,他更想当一个好父亲。
一生的青春与爱全部献给了国家,他说最亏欠的就是家人。
于敏与夫人孙玉芹
妻子陪伴了他55载,生下一儿一女,他日夜奔波,是她独手撑起这个家。
知道他工作机密,几十年都不多问,直到试验成功,才感叹一声: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
缺席了两个孩子的童年是于敏如何也弥补不回的遗憾。
儿子小时候对父亲的记忆,只是一个不停忙碌的背影。女儿甚至没有对父亲的印象,因为父女俩从来没有过亲密时光。
他的人生从来不属于家人。
2012年,妻子突发心脏病,先他而去,从那以后,他再也没能站起来。
他一遍遍翻看着老照片,怀念和妻子过去的日子,吃饭也总是加一副碗筷,想象着妻子还在自己身边。
当他年迈体弱,国家不再需要他,他终于可以把时光只和她共度。
他说,“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我只有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才能报答你生前曾经为我做出的牺牲,和经历过的忧患苦难。
⒊
国士无双,永远致敬
国家并没有忘记他。
2015年,坐着轮椅的于老,颤巍巍地接过了“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的荣誉。
那一刻,人民大会堂掌声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