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极昼工作室  ·  为丈夫申请工伤死亡认定的583天 ·  昨天  
极昼工作室  ·  为丈夫申请工伤死亡认定的583天 ·  昨天  
人民日报  ·  夜读十年特别策划 | 嗨,我在乎的人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怀民亦未寝”又火了,更火的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荷赛”奖里的中国长什么样?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2-15 10:14

正文


2月13日,第60届国际新闻摄影大赛(简称“荷赛”)奖项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其中美联社记者Burhan Ozbilici 拍摄的《土耳其暗杀》获得2017年年度图片大奖,而中国摄影师王铁君拍摄的体操女童《汗水铸就中国梦》获得日常生活类单幅二等奖。


↑土耳其刺杀



↑ 这幅照片名为《汗水铸就中国梦》(Sweat Makes Champions),照片拍摄地为中国徐州,一所体操学校的四名学生在做下午30分钟的脚趾压力训练。


这也是中国体操题材作品第10次获得荷赛奖项。



偏爱中国体操题材


荷赛奖被认为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新闻摄影比赛之一,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主办。作为摄影最高权威的赛事,对题材的偏好往往影响了很多摄影师的选题。


而荷赛似乎对中国儿童体操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近几年,连续有中国体操题材获奖,更是侧面印证了这一说法。


↑ 1983年,荷赛体育类获奖作品中首次出现了中国面孔,法国摄影师 Grard Rancinan拍摄的“备战奥运的体操小将”荣获当年的体育故事类一等奖。


↑ 2000年,新西兰的Greg Baker在北京某体操队练功房拍摄的一群孩子在教练严苛指导下,起早贪黑苦练基本功的场景,获得体育故事类三等奖。


↑  2002年,中国新闻社贾国荣拍摄的《中国体操夺冠赛》获得当年荷赛奖体育类单幅三等奖。


↑ 2005年,《武汉晚报》 邱焰拍摄的 《李小双体操学校》获得荷赛奖体育专题类组照三等奖。


↑ 2013年,储永志拍摄的《热身》获体育动作类单幅二等奖 。


在有些外媒看来,这些儿童体操表现的更多是艰苦甚至残酷的训练生活,部分照片中孩子们的表情写满痛苦和狰狞,而这些作品也引发了人们关于“体育精神还是非人道”的质疑。


但事实上,很多获奖图片其实是一组图片,其中也有很多表现体操训练中唯美的和具有生活情趣的一面。



“荷赛”奖里的中国长啥样?


从2002年至今,中国摄影师已连续16年榜上有名。与此同时,外国摄影师也屡屡凭借中国题材折桂。那么,荷赛里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模样?除了体操,“荷赛”还“爱”中国的什么?


新华社记者杨绍明以作品《退下来的邓小平》获得1988年荷赛新闻人物类组照三等奖,中国大陆地区的摄影在荷赛中得以实现奖项零的突破。


评委对这组作品的评语是:“这些照片让我们看到了在家里的邓小平和我们没什么两样。”由此可见,当时的荷赛奖对与西方意识形态不同的中国充满好奇。


之后数年,中国摄影师陷入了荷赛荒,而外国摄影师又多次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报道获奖。图为联系图片社的创始人之一阿龙·瑞宁格拍摄的《中国传统医术》获得了1989年的荷赛科技类组照三等奖。


据零的突破又过8年之后,也就是1996年,《山东画报》摄影师李楠以《聊城少儿杂技学校》获得当年荷赛艺术类单幅一等奖,这也是国内首位获得荷赛一等奖的摄影师。


外国摄影师则在拍摄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道路上屡试不爽。2000年西班牙摄影师艾里贝尔·莫奈兹拍摄的《中国武术训练》获荷赛艺术类组照二等奖。


一直崇尚“美”和“艺术性”的中国摄影师们慢慢摸出了门道。2000年,时任中新社摄影记者的王瑶,以记录“中国舞蹈皇后”陈爱莲的《60岁重返舞台》获荷赛艺术类组照一等奖,这是中国首位获得荷赛奖的女摄影师,而且还是一等奖。为了拍好该这个专题,王瑶前后跟拍摄对象共同生活了十几天,日夜观察主人公的一举一动。


但在比较重要也最能体现水平的纪实新闻摄影类别中,中国却始终难以突破。反倒是2003年,日本记者Tomohisa Kato凭借一张《闯日本驻沈阳总领馆的“脱北者”》斩获当年荷赛突发新闻类单幅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从2002年起,中国摄影师就再也没有在荷赛评奖中失过手,每年都会至少赢得一个奖项。


来自国外的摄影师除了继续关注令他们好奇的中国武术、体操和传统医术题材外,也在关注这个大国如何融入世界的进程。


2005年德国摄影师迈克尔·伍尔夫拍摄的《中国:世界工厂》获得当代热点类组照一等奖。种种迹象表明,荷赛评委们关注中国的目光,正在转向更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生活。


2004年,自由摄影师卢广的作品《艾滋病村》受到评委青睐,荣获当代热点类组照一等奖。这也是中国第一组获得此类奖项的作品。为了拍摄这组专题,卢广曾先后30多次深入艾滋病村。此后,卢广又两度得奖,分别为2011年《目击大连清油消防员淹没》获荷赛突发新闻类组照三等奖,2015年《发展与污染》获荷赛长期拍摄题材类三等奖。


随着参赛经历的不断丰富,中国摄影师在展现国内特有的平民化生活及传统文化方面,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图为2007年,广东摄影师王刚的作品《彝族牧羊人》获得荷赛人物肖像类单幅二等奖。


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为荷赛次年年初的评奖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图为路透社驻中国摄影师Bo Bor(景长观)的作品《四川大地震》获得2009年荷赛突发新闻类组照二等奖。


中国摄影师在2008年这一年获奖人数为历年之最,共有6人。图为《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赵青的作品《北京电视上的奥运会》获得体育特写类组照一等奖。


最近几年,外国摄影师拍摄的中国题材获奖作品渐少,而中国摄影师的拍摄方向则逐渐多元化。图为意大利摄影师Giulio Di Sturco的作品《中国横店》获得2015年荷赛当代热点类组照二等奖。


2015年:刘嵩的作品《被告》获肖像类单张二等奖,讲述的是一位被怀疑参与非法性交易的女性被扣押在一家警察局以供审问。


2016年,中国摄影师张磊的作品《雾霾在中国》获得当代热点类单幅一等奖。


纵观这些年的获奖作品,可以看到,从早期带有“猎奇”性质的偶然折桂,到如今稳定的获奖频率,荷赛之于中国,不是得奖数量的多少,而是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新闻摄影从平淡走向绚烂的足迹。而从获奖题材来看,从单一到多元,从体操、武术、传统文化到当代热点,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印象在不断变化、深入。


编辑:付慧敏

资料来源:凤凰网、观察者网、腾讯图话、荷赛官网、 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