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花儿小草
为妈妈提供育儿知识、亲子教育,教你做个好妈妈!商务合作联系QQ:1241730487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物制品圈  ·  mRNA疫苗:不止于新冠,未来可期 ·  昨天  
生物探索  ·  Nature | ... ·  2 天前  
生物学霸  ·  打破纪录,治疗后无癌生存 19 ... ·  2 天前  
生物学霸  ·  手把手教你用 AI 绘图:初识 Adobe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花儿小草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小孩说话?

花儿小草  · 公众号  ·  · 2021-04-29 07:30

正文



一、 在生活中教孩子说话。


01、 看见什么说什么,


在外面玩时,看见花、草、小狗等等都可以告诉他。


02、 大人做什么跟孩子说什么,


比如:我们扫地、刷碗、切菜、跑、跳、追、接住等。


03、 孩子做什么跟孩子说什么,


比如,孩子在玩球,那么大人就替他说,“我在玩球或者我玩球”。画画时,“我画画”。喜欢的东西替他说:“我喜欢”。



我们在外面玩时,可以练习跑、停、站。我们给他发指令:跑,跟他一起跑;发指令:站住,和他一起站住。慢慢的,他就知道什么叫跑、停、站住了。这样,在过马路时就用得到了,能做到你一说停,他就立刻停在那儿。有些动作和语言孩子不一定懂,那就需要家长辅助,怎么辅助呢?比如那天我看了一下游戏课,指令是跑去坐一下桶再跑回来,一位妈妈一个劲的跟孩子说,坐一下再回来坐一下再回来。可是,孩子就是做不到,怎么办?那就要辅助他跑过去坐下或者你来做让孩子模仿你


还有你用语言无法控制他时,你千万别说话,要采取行动,比如:他不懂站住,你在他后面喊站住、站住,结果是你跑到他跟前去了,那么孩子理解的是什么,你过来叫“站住”。就跟我们总拿着杯子跟孩子说“喝水”,孩子就认为“杯子”叫“喝水”。


还有一位奶奶,孩子在上高处,奶奶一边跑一边喊:“危险危险”,孩子根本都不知道什么叫危险,孩子会以为什么叫危险呢?


二、 让孩子实际体会各种感觉。


比如:累,热,凉,冷。大人和孩子一起上山,在你很累时,你要说:“真累呀”。热,孩子出汗时,教孩子说:“热”。水热,可以让孩子试一下。像这些感觉的东西,都要让孩子体验,孩子才能很好的理解。



三、 有语言的要多让他表达。


01、 看见熟悉的人多让孩子叫“叔叔、阿姨、爷爷、奶奶”。


不要认为孩子能力不足就不好意思让孩子说。总说,他的发音会越来越准确。


02、 创造机会表达需求。


吃的是最能引起孩子表达欲望的,比如:“我吃”。大人可以故意拿着孩子爱吃的东西在一边吃,边吃边说:“真好吃、太香了”,吸引孩子,让他表达。


03、 教他正确表达。


有的孩子能说几个字了,能说一句话了,可是不会组织语言。当他表达不正确时,要及时地纠正他,站在他的立场说话,比如:一个孩子,总也不能回答“你叫什么”这句问话,为什么呢?原来,妈妈总是这样辅助孩子:“你快说,你叫六一”。正确的,妈妈应该说:“我叫六一”。


04、 讲故事。


睡前也可以讲,在他没语言时给孩子讲短故事,可以自己编比较简短的生活化故事,比如:“小红摔倒了,哇哇的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说,好疼啊!”总重复循环讲几个故事,慢慢的,他就能记住,等到能说话时,也许就能很好的表达了。


05、 看图书。


也要看贴近生活的图书,内容简短,比如:《种树》、《吃糖牙坏了》,在超市或新华书店找一些这样的书。如果能力更高一些了,可以看类似“小猫请客给小羊准备了鱼,可是小羊不喜欢鱼,他最喜欢吃草”等图书。总之,所看的书一定要能够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


06、 看动画片。


比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大耳朵图图等,都是很生活化的动画片。一个光盘总看,孩子就能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包括语言。


07、 多跟孩子玩。


比如:橡皮泥、搭积木、拼图、过家家、藏猫猫等,根据孩子的能力由简单到复杂。



四、 在家教会简单的游戏。


比如:丢沙包(杂名),丢手绢等。学会以后,家长找几个孩子一起玩。大人参与当中,给孩子做指导,起到粘合剂的作用。如过其他孩子说了咱孩子不懂的话,要跟孩子解释。


五、 家庭训练不应一味教学业。


在家庭训练中,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的训练,总是一味的教学业。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孩子哪方面弱,哪方面弱就要着重训练哪方面。而且,应该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训练。比如,精细和运动都不好,就两个都要练,但要有一个侧重点,要不然哪方面都不会有太好的效果。


有好多家长盼望孩子说话,虽然说话不是交流的唯一方式,我也希望我教的孩子会说话,应为说话了就可以更好的沟通了。但是,你要记得,他说话不一定能很好的沟通。


这个很多家长也都明白这个道理。虽然说话了,但是还是不懂怎么说。所以,有了语言的最基本的能力之后,就要让孩子仿说。我们要记得,一定要引导孩子主动表达,特别是需求性的语言。比如,孩子能说两三个字了,就要引导他说:“我要,帮我”,并引导他跟熟悉的人打招呼等等。这些,康复老师会教。但是,在家中一定要复习泛化。



因为在家庭中表达需求性的语言更多一些。多练,孩子才会很好的掌握。要不然就是学了这个,忘了那个。有的孩子很快就能主动表达,但是,有的孩子却要很长的时间。


所以在家里,家长要时刻记得孩子的主动语言,甚至要设置情景练。比如:“我要”,那你就要把他喜欢的吃的、玩的放在他够不着的地方,甚至是拿吃的或玩的来吸引他(前面已经提到过),他想吃或玩,那么一定得让他说话。在这时,孩子不会说,家长可以辅助他说出来。慢慢的孩子就会了,要多等孩子一会,看他能不能主动说。


六、 在家庭中,大人们态度要保持一致。


有的家庭可能爸爸带会儿,妈妈带会儿,甚至奶奶、爷爷、姥姥、姥爷带。这样,就很难保持态度一致。态度的不统一会使孩子的训练大打折扣。例如,妈妈刚教会“我要吃饼干”,今天奶奶带着,孩子一看饼干,奶奶就拿过来给孩子吃了,使得刚教会的主动语言得不到强化和巩固。


再比如,奶奶来了,他就会耍赖,不好好上课,为什么?因为奶奶好说话。有好多的家长因为孩子有情绪、哭闹,就拿孩子没办法,只好依着孩子。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你一定要记得,孩子应该听你的话,不是你听他的。他稍不满意就要哭闹,因为他知道发脾气他就能得到他想要的结果。所以,家里的所有带孩子的人,对孩子的态度要保持一致,这是很重要的。


七、 坚持泛化和巩固孩子所学的内容。


比如:学的上下、里外,除了在桌面上复习以外,一定要设置情景来练习泛化,这是非常必要的。泛化上下,就要让他“把杯子放在写字台上,把球放在写字台下,去拿写字台上的杯子,去拿写字台下的球”。那么他要认识写字台,对吧。泛化里外,把笔放在抽屉里,那他也得知道抽屉是什么。


再比如:认识了的颜色,那么就可以让孩子在一个环境当中找一找红色,找一找谁穿的衣服是黄色的。还有,学习了物品功能,想让孩子画画时,可以跟孩子说:“我们画画,需要去拿什么?”他不知道时,给予他辅助。泛化时,语言的字数根据孩子的能力越来越长,变着方法,但还要说同一个意思,中国的语言就是千变万化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