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次第花开
希阿荣博堪布菩提之路 www.ptz.cc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信人  ·  Nature最新:胰腺癌“劫持”神经系统,揭 ... ·  14 小时前  
生物探索  ·  Nature Methods | ... ·  4 天前  
生物探索  ·  Nature | ... ·  4 天前  
BioArt  ·  Cell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次第花开

微言博义:十一月,快不快乐

次第花开  · 公众号  ·  · 2019-12-01 08:00

正文


@希阿荣博堪布


人生不是百米冲刺,你不需要总是跑在最前面。你不想比别人都更快跑到终点吧,那为什么还要总是以百米冲刺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呢?再说,竞争只是手段,学习、工作、收入都要最好的,这也是手段,它的目的是快乐。 你问问自己快不快乐


现代人脆弱的原因有方方面面。比如说,不懂得世事无常的道理。认为事情必须要以自己期待的样子发生、发展,否则就会倍感挫败。可是迁变不居本是生活的常态,怎能因为你喜欢就停止变化?既然是变,就要知道事情的变化由诸多因素共同影响造就,不单是你个人的意志。


人们习惯于恒定、孤立地看待事物,忽视无常和因果,所以常常陷入僵局。


人们逃避无常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所处的真实状况。首先他们认为无常只是人生的一种际遇,像逆境,只要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就可以规避。他们很努力地尝试不同的方法,希望得到一个一劳永逸的答案,然后才能安心生活。可是,他们极力排斥的恰是生活本身,除了变化,生活中还有什么呢?



对恐惧的事,我们一般有两种选择:面对或逃避。佛法教人以务实的态度看待人生,如果一件事无法避免,就正视它。这是最明智、最节省精力的做法。


如果你把痛苦纯粹当作一种负面的经历,总在想方设法避免它,或者认为痛苦是一种失败的表现,要是自己能力足够就不会有痛苦,如果你这样想,毫无疑问,当问题、挫折出现时,你会分外感到压抑、焦虑和不公平。自艾自怜、指责抱怨或许能暂时缓解焦虑和恐惧,却无法真正解决问题。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样的人生真的变得很难忍受。


如果我们认为生活中有痛苦是正常的,人生本来如此,我们则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处理问题本身,而不是无谓地纠缠在愤愤不平的情绪中。这种情绪只会增加挫败感,却丝毫不能帮助我们富有建设性地应对生活的难题。


其实佛教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消极,也许换一种说法更能理解,无欲可求可以理解为“没有期待也没有恐惧”。这是非常稀有的品质,尤其在现代社会,各种期待、压力、诱惑、干扰之下, 要做到没有期待也没有恐惧很难。这不是一味的消极,而是异常的坚韧和开阔。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我们内心的映射。我们的感受不离贪嗔痴,所以我们的世界叫娑婆世界,一个不离忧恼和缺憾的世界。感受,决定了我们处于什么样的世界中。倘若不能止息内在的负面情绪,我们与他人,与周遭环境的矛盾冲突,不会止息。所以,发现自己身陷矛盾和争斗中时,看看自己的心。


尽管内心感受到嗔恨、贪执,但不要把恨和贪付诸行动,也就是说,不要把嗔恨转化为语言和身体上的攻击,不要把贪执之心转化为追求和占有等行为。这样做的同时尽量保持对内心情感变化的觉察,你会发现,当贪嗔生起时,如果不随即采取行动,心里的那股贪执、嗔恨慢慢也就自行消退了。


在很多情况下,更关键的问题不是想“我到底有没有出离心”,因为这很容易陷入抽象的概念,而是要学习觉察、分辨、管理自己的情绪欲望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治贪嗔痴。贪泛指过度的欲望,嗔泛指失控的情绪,痴指执著。管好自己的贪嗔痴,便是在努力出离。


当嗔恨贪执等具伤害性的情绪生起时,立刻觉察到它并试着去放松那股情绪。再次生起,再觉察再远离。轮回并不抽象,没有这一次次的觉察和出离,所谓解脱轮回便易流于空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