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黄生看金融
原创分析,货币、金融、投资、财经探索,安全边际守望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社會學會社  ·  金融化与不平等 | 荐书 ·  4 小时前  
国际金融报  ·  京东杀入外卖,刘强东剑指即时零售 ·  12 小时前  
瑞安论坛  ·  超15%!瑞安的民间利息真高 ·  昨天  
扑克投资家  ·  重磅!2025碳中和十二大重要方向 ·  2 天前  
宏观土肥圆  ·  两手都要抓 ·  2 天前  
宏观土肥圆  ·  两手都要抓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黄生看金融

唉,赚的那点钱真不算啥

黄生看金融  · 公众号  · 金融  · 2021-04-07 00:00

正文

今天的开篇,我想先讲下近期收到的一粉丝朋友留言的故事。


他自13年入市,期间栽过不少跟头,近5年基本保持年化15%的收益战绩, 终于赶在去年年末首付了套房,这已经很不错了。

谁知新房子供没多久,家里母亲突发心脏疾病要动手术,40万的资金窟窿掏不出来。走投无路之下,最后只能把房子抵押救命了。

多年投资辛辛苦苦赚的钱,结果一场大病直接导致资产几乎清零!


类似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只是我们大部分人往往都把它当新闻来看。


很多人的乐观是有一定资本的,除了年轻身体好,还因为绝大多数人的单位都有社保,即使生了病也有社保报销。


但我想说,这是一个经常被众人误会的假象。

要知道, 国家在建立医保体系的时候,初衷是“保”,而不是“包”。 也就是能保一部分,但是不可能把什么都包住。


比如最明显的一条,设有封顶线,超过部分还是要自掏腰包,对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大病来说,根本不够。



但更关键的地方在于,现行我国国产药共有155649种,进口药3791种。而最新的医保目录中能报销的药却只有2709种, 占比仅1.7%。


数据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医疗保障局

说白了,很多药物因不在报销范围内,当大病来袭时,只能靠自己。 像绝大部分癌症等大病的进口药、特效药都是完完全全的“自费药”。


而这些自费药有多贵?很多人可能没什么概念。


举个例子, 医疗纪录片 《人间世》 里面有位姓闫的乳腺癌患者,她要买一种抗癌特效药——帕博西尼,一盒三万,她买了三盒,花了九万块。



就是这样小小的一盒药,三盒净重不到8g,价格却高达9万块,足足是金价的20倍有余。而这一盒药差不多就是她当老师一年的薪水。


绝大多数家庭,怎么可能吃得起三万一盒的特效药?


有的公司可能福利待遇比较全面,甚至还会给员工配置一定的团体保障。也因此,有一部分人认为,有这些保障加持应该就足够了。


但你想过没?


团体保障再好也是公司的,只要离职就啥都没有了,除非你能确保一辈子都能待在这家公司,比如被暴力辞退的网易员工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据我了解,他在职期间是享有公司保障的,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平日里卖命工作,当身患重病不中用时,就会变得一文不值。



再者,大多数公司的团体医疗险最多也只有几万块的保障额度,真生了大病也完全不够用。

而如今的各行各业都有压力,有人拼命加班猝死、有人常年在极端环境下作业,身体熬出了毛病...有研究表明, 当代人一生中已有72%的概率与重疾不期而遇。

细想我们不时在朋友圈看到的一条条众筹,正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最赤裸裸的现实。


很多人早期为家庭、为生活的打拼,其实都是在欠下隐形的健康债。而步入中年之后,身体不再像年轻时那么耐扛,健康就是唯一诉求。

一旦不幸中招,光靠一份医保显然不足以招架得住。

因为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医疗大山会迅速掏空甚至压垮一个家庭,牺牲的往往就是三代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所以很多人会面临这样一个疑问:有了社保到底有没有再买保险?

说实话,真的很有必要的。

补充医保的不足只是直接原因,本质上还是请大家设想,当这些几率砸在自己身上: 孩子如何完成学业,年迈的父母如何安享晚年,孤身的伴侣又如何支撑整个家庭?

我们都知道,生了 重病,上班肯定是上不成了,那一家人的花销怎么办?

所有的打工人,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手停口停”,不工作就没有收入,一家人就没有饭吃。

因此也有不少人认为 如果自己是那个不幸的人,那么宁愿放弃抢救,也不愿拖累家人。

但你要知道,人虽走了,留下的不仅是伤心的家人,还有包括车房贷在内各种各样的负债。自我放弃的初衷是善意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拖累家人。

就像《人间世》闫女士的后续:很不幸最终她还是走了,可家里的各种负债甚至包括因为看病欠下的债务, 全都落在了丈夫一人肩上,一家人生活难以为继...


但我们完全可以在无法预知的意外来临前,通过保险的形式提前为家庭兜底。

比如我就给自己买了份医疗险和重疾险。

前者可以报销看病住院的医药费,一年可以最高可以报销两三百万,有了它,再贵的进口药、特效药也吃得起,而且价格也很实惠,一年只需三四百块,普通工薪阶级完全负担的起。

轻易选择放弃的人,其实几百块就可以解决问题,完全不必想不开。

而后者满足理赔的条件下则可以直接赔钱,买多少保额就赔多少,并且这笔钱不限用途,想怎么花都可以,即使生病住院,也足够用来缓解家庭经济危机。

我在这里顺便强调一下, 保险这事宜早不宜迟。 趁年轻尽早规划有两个核心原因:

一是价格便宜,隔几年再买价格就要贵好几千;

二是拖得越久,如果体内有些小毛病便会因为达不到健康要求而无法投保,那时就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局面。

因此,苦口婆心地劝大家: 一定要尽早做好兜底保障将风险转嫁出去,能用半个月工资解决的事情,就不要用一套房了!

毕竟生活不是剧本,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唯一能做的便是从他人的经历中汲取教训,未雨绸缪。

道理都懂,保险坑人咋整?基于对行业现状的调研,同时作为买了保险的过来人,我整理了下,常见的坑和误区有下面这几种:

· 身体出问题后才买保险 体检后发现身体开始出现预警, 为此匆忙买了保险 以为能有保障,但最后理赔才发现原来健康不符合要求,保险公司不赔钱,只能吃了哑巴亏。


· 亲朋好友推荐买了保险: 本来就是看 在人情的份上买的, 谁知他们本身 也不熟悉具体的保险形态和底层逻辑。 到最后发现买的保险不符合自己的需求,钱花了,真有事却帮不上忙。


· 先给娃儿买了保险 生怕宝宝有点什么事情就给买了一大堆保险,大人却在“裸奔”。但其实小朋友最大的保障是大人,大 人不能病不能倒,所 买保险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先大人后孩子“。


· 买完保险就不管不顾了: 很多人买完之后就扔一边了,没有再细看保单上的条款。 自己究竟买了什么能保什么,一脸迷茫。 到真正发现那份保险是个大鸡肋时,已经过了好几年...


总结来说 ,保险的坑=缺乏相关了解+销售坑人误导。

而一些所谓的“规划师”,本质上还是在为了自己的业绩着想:

身边朋友反馈

其实在解决保险需求的问题上,想不掉坑,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真正专业靠谱、能够切实提供服务的人士。 在一番排查对比过后,跟大家推荐一个值得托付的平台:


这是一家 优质保险老师对接 平台,不卖保险也不提供咨询 他们 只做一件事 ——帮我们筛选对接全网各大保险经纪公司的优质保险老师。

平台所筛选的优质老师,均通过严格独创的机制,从 上千名候选的各大保险公司经纪人中严选30名左右组成专家团队,全程一共不到1%的通过率。 他们大多毕业于清华、北大等名校,具备金融、保险、医学等专业背景,服务过很多企业高管。

(专业保险老师一览)

只有这种近乎极致的筛选,才能确保服务的专业水准。

体验过一次他们家服务,发现整个服务流程非常人性化也很会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 果你:

还未配置保险: 老师将通过一套专业的数据评估系统,按照流程: 详细分析家庭财务状况——梳理各成员的核心风险缺口——针对缺口量身配置 专属我们的保障方案;

正在买保险的: 提供专业建议协助投保,货比三家帮你买对产品坚决不掉理赔坑;

已经买了保 险: 诊断现有保障是否仍存缺口,比如保额是否充足,保期是否合理等,提供进一步的风险管理建议,还可以对你的保单进行管理。

专业的数据分析系统,量化各成员的核心风险

配对保障只是第一步,而最重要的,是 平台 还可以 为我们提供细致的一站式理赔服务: 如后续发生理赔,小保书将全程提供理赔支持,从申报到获赔,我们所要做的,仅是联系平台报备即可。

理赔专员协赔案例一览

只有这种细致贴切的流程服务,才能让我们真正意义上买对保险的同时又不掉理赔的坑里,且过程中我们还能实时对老师的服务进行评价反馈:

服务过程中用户对老师的好评

每个家庭的防火线都应当趁早筑起。

这次我给大家争取了 50个限时免费(原价299元) 的保障规划服务名额,由平台严选的优质保险老师为我们出谋划策,每个朋友都可以体验一下他们家的服务!

服务过程全程不涉及产品推销, 大家可以放心报名,领取方案了解后再做下一步决定。

读者福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社會學會社  ·  金融化与不平等 | 荐书
4 小时前
国际金融报  ·  京东杀入外卖,刘强东剑指即时零售
12 小时前
瑞安论坛  ·  超15%!瑞安的民间利息真高
昨天
扑克投资家  ·  重磅!2025碳中和十二大重要方向
2 天前
宏观土肥圆  ·  两手都要抓
2 天前
宏观土肥圆  ·  两手都要抓
2 天前
优秀网页设计  ·  面试时被问到设计思路应该怎么答?
7 年前
晚安少年  ·  远离你身边的道德婊
7 年前
理想聚焦  ·  鄢烈山:再正确也不能不许争论
7 年前
爱否科技  ·  360 N5S 发布,6GB 内存 1699 元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