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部数据请求东芝禁制令 美法院7/28再开庭;
2.硅晶圆抢手 缺货潮看到明年;
3.闪存NAND、NOR好年,旺到年底;
4.英特尔宋继强:数据其实就是未来的石油;
5.新型柔性电容传感器:可准确监测人体细微运动!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
阅读原文
”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西部数据请求东芝禁制令 美法院7/28再开庭;
集微网消息,西部数据为阻止东芝出售合资存储器事业,6月在美国提告请求禁制令,美国法官上周五决定延后裁决,同时要求东芝在结束出售案前2周通知西部数据。
西部数据6月中向旧金山高等法院状告东芝,主张东芝欲出售合资事业应该得到西部数据的同意。 西部数据除了在加州提告,也寻求国际仲裁。 西部数据在加州提出诉讼即是防止仲裁结果出炉前东芝便完成出售交易。
美国旧金山高等法院法官卡恩(Harold Khan)周五未做出裁定,将在7月28日再开庭审理,该法院并下令东芝不要完成出售半导体业务的交易。
东芝已同意在7月28日的听证会前不会完成出售半导体业务的交易,该公司在这段时间将继续协商和签约。 东芝律师已在法院文件中表示,出售半导体业务的交易预料最快要到明年初以后才会完成。
西部数据CEO米利根(Steve Milligan)在声明宣称,旧金山高等法院的决定是一大胜利。 他说:「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透过约束性仲裁程序保护我们的权利,法院今天确实这么做。 」
2.硅晶圆抢手 缺货潮看到明年;
集微网消息,今年来半导体硅晶圆因为供不应求而价涨,至今没有趋缓现象,缺货潮可能延续到明年甚至更久。
环球晶去年底完成并购SunEdison半导体后,已跻身全球前三大半导体硅晶圆厂,8寸晶圆月产能达100万片,12寸晶圆月产能也有75万片,目前均满载运转,到年底前的产能都已被预订一空。 而且该公司还与日本半导体设备厂Ferrotec合作,由后者负责在上海兴建与营运8寸晶圆厂,再交货给环球晶圆,预计本季小量出货,第4季进一步放量,第一期15万片产能预计在明年上半年就会满载。
另外,台胜科现阶段12寸晶圆月产能为28万片,8寸晶圆月产能则为32万片,今年预计迈向全产全销,并透过去瓶颈提高12寸晶圆产能,今年内增加1万片,明年规划再另增1.5万片。
合晶目前尚未有12寸晶圆产能,其8寸晶圆月产能约20万片,6寸晶圆月产能约当量为51万片,龙潭厂正进行去瓶颈作业,预计下半会增加约5万片产能。 另外,其郑州厂预定于明年首季完工,明年下半时,月产能将可拉升到约5万片,2019年底月产能可达20万片,该公司今年营收有望呈现逐季走高。
3.闪存NAND、NOR好年,旺到年底;
手机新品与科技新应用推波助澜,NAND型与NOR型闪存供给双吃紧,价格也水涨船高。 路透数据照
NAND Flash今年以来持续供不应求,针对相关市况,群联(8299)董事长潘健成日前表示,将迎来史上最缺货的第3季。 而除了向来是需求大户的苹果,他在近日提到,预期安卓(Android)阵营手机厂也在第4季将大量拉货,缺货情况可能延续到年底。
包括MLC与TLC规格的NAND Flash,由于转进3D NAND,且持续增加堆栈层数,良率表现成为业者的挑战,目前业者正往开发96层堆栈产品迈进。 而包括固态硬盘(SSD)、嵌入式内存(eMMC)等需求持续增加,让NAND Flash供应成长速度赶不上需求,上半年供需已颇为吃紧,导致价格走升。
若下半年NAND Flash缺货局面持续,甚至缺口更为扩大,等于从年头一路缺到年尾。 虽然NAND Flash原厂可能因此获利丰厚,但拿不到足够货源及无法随成本反映售价的中下游厂商,都会大吃苦头。
另外,因为缺货而呈现价涨的还包括编码型闪存(NOR Flash),内存厂华邦电(2344)在今年首季的法说会上便提到NOR Flash各供货商产能增加有限,但来自各应用的新需求与容量持续增加,供不应求的市况将推动价格上涨,至于2018年则需审慎关注台湾与大陆同业的产能扩充情况。
旺宏(2337)已是全球NOR Flash市占龙头,合计其NOR Flash现有8吋与12吋厂的月产能,约当12吋月产能2.2万至2.4万片之间,预计其下半年NOR Flash供给会比上半年多。 而华邦电现有4.4万片月产能中,约有四成生产Flash,预计今年底月产能可达4.8万片,该公司已规划接下来台中厂的产能增加都会以Flash为主。
根据研调机构集邦科技预估,受到智能手机采用AMOLED面板的新增需求,以及触控与驱动整合单芯片(TDDI)带动的需求,加上全球NOR Flash的每月投片量仅约8.8万片,高度客制化与产能不易扩张,整体NOR Flash供不应求的格局将持续,预估第3季NOR Flash价格将上涨二成。
集邦认为,未来几个季度NOR Flash供货吃紧的状况会不变。 从需求面来看,AMOLED、TDDI与物联网三大产品对于NOR Flash产品需求属新兴领域,加上原有基本盘市场未减,短期供需失衡难解,价格也将一路攀升。 经济日报
4.英特尔宋继强:数据其实就是未来的石油;
网易科技讯7月15日晚间消息,由网易传媒主办的2017网易科学之夜暨未来科技人物大奖颁奖典礼今天在北京举行。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在科学之夜现场表示,虽然人们可以通过科技带来新的商业价值,但科技创新的基石是基础科学研究,因为科技创新要寻找商业价值。
此外,宋继强还表示,在未来,数据+计算能力给人类带来全新的机遇,数据其实就是未来的石油,“因为我们知道从石油里可以提炼出非常多的产品,数据里我们也可以提取非常多的价值。”
以下为宋继强现场演讲内容
宋继强:非常感谢网易给我们这个机会,让我能代表英特尔作为评委中的一员来评选未来科技领袖和先锋科学家们,通过这三个月的评选过程,也让我这个作为IT行业的人也多了解了其它领域的进展,这次几大行业包含了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医疗、信息通讯,还有最新的智能科技,这都是非常前沿的研究,我们非常高兴看到有这样的活动来了解和挖掘现在这些行业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们。
讲到未来科技让我想起了一个老梗,差不多22年前,MIT有名教授,叫尼格罗.庞迪,写了一本书,中文翻译叫《数字化生存》,这20年来大家看到他预言的很多东西慢慢变成了现实,互联网兴起、万物连接,大家在互联网上做各种事情,虚拟世界帮我们完成了很多任务,现在大家可以通过互联网订餐,一天都不能离开互联网,同时还有社交网络,他都预言到了。
但他作为一个多媒体领域的科学家,其实没有预言到另外两件事:一是数据爆发;二是人工智能算法的新突破。
在最近这两年,我们有更多新鲜的东西可以看到,如有越来越多的感知技术,让我们有采集各种数据的可能,无线通信技术让很多设备连入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好地分析处理数据。
而到2020年有一个预测是会有500亿设备接入互联网,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而且很多数据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一个智能医院的数据量一天可以是3000个GB,一辆无人车可以是4000个GB,这么多数据被采集进来。这么多数据是前所未有的,加上计算和传输技术以后,我们可以更好虚拟化我们的世界。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为什么虚拟化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好的价值,第一就是刚才视频里放的,关于精准医疗,我们可以通过一滴血把人的基因做测序,可以深入了解你到底哪儿会有什么样的问题,预防性地找出个人的毛病,帮你制定专门的医疗方案,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可以处理你更详细的医学影像资料,全方位地了解自己,等于我有了一个数字化人体数据,可以带来全新的价值,个性化诊疗方案。
第二个例子是无人驾驶,我们给一辆车装上了很多“感官”,激光雷达、超声波、高清摄像头,给它配备很强的计算大脑,它可以看到前面有什么人什么路,有什么特殊情况,同时又给它配上5G网络,可以形成车联网,可以形成从车到云连续不断的计算回路,这种世界的变革是尼格罗.庞迪预言大师没有预料到的。
在这个全新的未来里,数据+计算能力真的是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所以很有意思的一个比喻说,数据其实就是未来的石油,因为我们知道从石油里可以提炼出非常多的产品,数据里我们也可以提取非常多的价值。
就像很多科技公司一样,英特尔也会用我们的技术,让它出现在数据采集、处理、传输的过程中,为我们未来的生活创造多姿多彩的新体验。
讲到今天的主题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受大家关注的话题,尤其近些年来,因为我们可以通过科技带来新的商业价值,但我们不要忘了,科技创新的基石是基础的科学研究,因为科技创新要寻找商业价值,但我们通常认为科学研究是枯燥的,很多研究要花十年二十年才有突破,但它绝对不可或缺,因为只有科学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给我们带来突破,指明方向。
我在这里举个英特尔的切身例子,40年来英特尔都在推动摩尔定律,2003、2004年的时候也有声音说摩尔定律是不是走不下去了?因为到了朝45纳米迈进时,漏电的电流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英特尔的科学家用差不多接近10年的积累最后找到了一种高K金属栅极的工艺,成功在2005年左右解决了这个问题,让业界可以突破45纳米,继续向现在的深纳米迈进。
所以你就知道了,只有靠这些科学工作者日复一日的工作,可能你都不知道他的工作,他在做的事情,他们造成了突破,然后才带动整个产业的推进。
今天我非常高兴看到网易带了一个很好的头,来寻找这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让大家了解他们,把他们当做偶像崇拜、跟随,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我也感到很荣幸可以作为其中一员来支持这件事情。
这样看来我觉得未来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有数据、有计算力、有很好的算法、很好的通讯,也有很好的科学家。
现在的改变也正在发生,我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非常荣幸我生在这样一个时代,可以很好地为这个时代去努力,同时也相信有很多科学工作者可以跟我们一起,这样我们就更有信心迈进新的时代,因为未来不只是我一个人,还是我们大家的。
英特尔有一句话,翻译成中文就是“知未来,创未来”,让我们大家一起去探知未来,创造未来。
谢谢大家!
5.新型柔性电容传感器:可准确监测人体细微运动!
最近,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维斯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和约翰·保尔森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的研究团队创造出一种高度灵敏的柔性电容传感器。它由硅胶和织物组成,能够随着人体运动和弯曲,准确自如地监测人体运动情况。
如今,从心率监测器到虚拟现实头盔,各式各样的可穿戴技术产品在消费电子市场和研究领域,都呈现出爆发性增长和流行的趋势。
然而,为了检测和传输数据,这些可穿戴设备所用的大部分电子传感器都是由坚硬、不可弯曲的材料制成,这样不仅使得佩戴者的自然运动受限,而且影响到采集数据的精度。
创新
最近,来自哈佛大学维斯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Wyss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ly Inspired Engineering )和约翰·保尔森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SEAS)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创造出一种高度灵敏的柔性电容传感器,它由硅胶和织物组成,能够随着人体运动和弯曲,准确自如地检测人体运动情况。
(图片来源:哈佛大学维斯研究所)
这项研究的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的《高级材料技术》杂志,且该协议成为了哈佛生物设计实验室柔性机器人工具包的一部分。
技术
组成
电容传感器由一层硅胶薄片(一种导电性很差的材料组成),像三明治一般夹在两层镀银的、导电织物(一种高度导电的材料)之间形成。
原理
这种传感器通过测量电容的变化来记录人体运动。所谓电容,也就是容纳电荷的本领,也指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场。
维斯研究所的研究工程师、论文的合著者之一 Daniel Vogt 称:
“当我们在传感器的一端拉拽传感器,施加张力时,硅胶层会变薄,导电织物层会靠的更近,这样就以一种与施加的张力成比例的方式,改变了传感器的电容。所以,我们能够测量到传感器的形状改变了多少。”
工艺
这种混合传感器的优越性能来源于它的新型制造工艺。通过这种制造工艺,织物通过另外一层的液态硅胶,连接于硅胶核心的两端。这种方法让硅胶可以填满织物中的空气间隙,机械地将它锁在硅胶上,从而增加了用来分散张力和存储电容的表面区域。
这种硅胶与织物的混合物,通过充分利用这两种材料的特性,提高了对于运动的灵敏度。在拉升时,这种强韧、连锁的织物纤维能够帮助硅胶限制其形变的程度;而当拉力撤销时,硅胶则可以帮助织物恢复其原有的形状。最后,柔软的细线通过热封胶带,永远连接着这种导电织物,让来自传感器的电气信息无需又硬又笨重的接口,就可以传输到电路上。
实验
团队通过进行张力实验,评估了他们设计的这种新型传感器。在实验中,当传感器被机电测试装置拉伸时,研究人员进行了各种测量。一般来说,当弹性材料被拉伸的时候,其长度增加,而厚度和宽度减少,所以材料的总面积不变,也就是它的电容保持不变。出人意料的是,研究人员发现传感器受到拉伸时,导电面积增加,电容从而比期望的更大。论文的首作者、维斯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员 Asli Atalay 称:
“基于硅胶的电容传感器由于材料的天然特性,其灵敏度有限。然而,将硅胶嵌入到导电织物中后,创造出一个基质,它能够防止硅胶横向地缩小,这样就将灵敏度提高到我们测试的裸露硅胶之上。”
这种混合物传感器能够在张力应用30毫秒之内和物理改变小于半毫米的情况下,测量出电容的增加,有效地捕捉到人体运动。为了在现实世界中测试这项能力,研究人员将它们整合到一个手套中,实时测量比较精细的手部和手指运动。当手指移动的时候,传感器可以成功地检测出电容的变化,指示出它们的相对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