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首曲,冰花绽放。
阿万仓镇位于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仅为海平面的60%。
1月15~17日,记者一行爬雪山、过冰河、战高反,来到甘肃海拔最高的供电所——甘南玛曲供电公司阿万仓供电所,聆听坚守在这里的国家电网人的故事。
1月15日,刚到阿万仓供电所,记者就碰上了所长达尕。一番交谈后,得知达尕要带队去巡线,记者决定一起去,沉浸式感受高原的工作日常。
沿345国道驱车前行,很快就到达了塞香山山口。达尕所长当天要带着李明、宋学文两位同事巡视位于海拔约4300米的10千伏八西线包括最高塔位在内的十几基铁塔。
巡视这十几基铁塔,大概需要一天的时间。由于高海拔地区面临高反挑战,巡线又是体力活,达尕和同事们不能背太多的装备。不过,带上一小碗糌粑是必须的,得随时补充能量。
通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0米,氧气含量下降10%左右。在高原地区,即便是日常的行走,人体的耗氧量也会增加。在这里开展作业,人的心率会比在平原地区进行同等强度作业时高10%~20%。
达尕和同事们气喘吁吁地爬到第一基铁塔下方,顾不上片刻休息,便立即着手检查塔基、塔身、脚钉,并用望远镜仔细查看绝缘子和导线。完成这一系列检查后,他们做好记录,继续向海拔更高处行进,上面还有11基铁塔等着他们巡视。
在上山的路上,记者细细观察着达尕,发现他嘴唇已呈现出紫色,脸部也微微浮肿,粗糙的双手上更是裂开了一道道口子……这都是长期置身于缺氧环境、饱受烈日暴晒、频繁爬冰卧雪的结果。察觉到记者的目光,达尕坦言:越是过年越想家,越是想家越不想让家人看到自己的模样。
在氧气稀薄的高原,为了保障供电线路安全平稳运行,达尕和同事们长期承受着身体与心理的极限考验。他告诉记者:“刚到这儿的时候,每走一步都像是背着一座山,胸口闷得喘不上气。爬不动了,就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缓过来再继续爬,就这样一坚持就是10年……”
阿万仓供电所的服务区域很大,距离供区内最偏远的客户有138千米。在这里的5名供电员工,肩负着为4620平方千米4个乡镇4892户客户供电的重任。虽然身处省内最偏远、海拔最高的供电所,但是达尕所长带领所内员工坚持把供电服务送到每一位客户家中。当地居民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勒合力”(意为电工师傅)。
1月16日清晨,阿万仓供电所内,供电员工已经整装待发。前一天巡线的疲惫还未消除,达尕又忙碌着给同事们分配当天的工作任务。短暂的班前会结束后,两辆皮卡车缓缓驶出供电所,当天的目的地是木西合乡。
从阿万仓前往木西合乡,蜿蜒曲折的公路超过80千米,公路侧下方便是滔滔黄河。达尕告诉记者,这条公路是2024年11月底建成的,通车后能比原来节约2小时的车程。
抵达木西合乡,达尕轻车熟路地带我们找到了报修的牧民道尔吉家。道尔吉一家生活比较困难,两个先天性残疾的孩子长年卧床。达尕和同事们检查、处理完故障后,又把带来的年货送给了他们。道尔吉告诉记者,达尕不止一次帮助过他们家,无论是日常生活上还是用电方面遇到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想到达尕。
1999年,达尕到玛曲县上班的第一天就与阿万仓结下了不解之缘。刚刚参加工作的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为阿万仓镇架设供电线路。历经近3年时光,阿万仓乡全面通电,达尕的工作也从“建网”转变为“护网”。他经常提着工具包走街串巷,为居民们解决各种用电问题。二十多年的工作生涯,达尕的岗位也有过变化,但在2015年,他又毅然选择回到阿万仓工作,续写他与阿万仓的电力情缘。
从木西合乡返程时已是寒夜。由于路面结冰车轱辘打滑,大家趁司机师傅安装防滑链的工夫,又去附近挖了些沙土,铺在冰面上增加摩擦力。这一番折腾下,不善言辞的达尕主动和我们分享了自己的一段难忘经历。
他回忆道,在没通公路前,大家外出抢修的途中经常会遇到危险。有一次,达尕和同事从木西合乡抢修回来,正遇上暴雨。洪水顺着陡峭的山势汹涌而下,浑浊的浪涛撞击着路边的石块,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当时,达尕紧握着方向盘,双眼死死地盯着前方,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明白,稍有迟疑,就会被洪水围困。车轮在满是积水的路面上飞驰,溅起高高的水花,每一次转动都像是在与洪水争抢时间。“前方的水流突然变得湍急,一个浪头差点把车掀翻。我猛地踩下油门,车才冲过那片危险区域。”达尕现在想起来仍心有余悸,“当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赶在洪水涨起来之前到达安全的地方,等同事们来支援。”因为他们5个人之间有一个约定,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去执行任务的同事没有回所里,手机又没有信号的话,剩下的人就要立即出去接应。“这是长期在艰苦环境中工作大家建立的默契。”达尕说。
为了让汉族同事更快上手工作,达尕精心整理了一系列处理日常工作所需的藏语,教给汉族徒弟,例如:“家里停电了吗?”“空气开关在哪里?”“电表箱在哪里?”等,让他们都能听懂、会说,从而用最快的时间解决故障。
阿万仓虽然条件艰苦,但来这里工作的供电员工们都锻炼出了质朴、坚毅的品格。于是,甘南供电公司在这里打造了“青马基地”,让这里成为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的摇篮。
对于达尕和同事们而言,阿万仓虽地处高寒缺氧的环境之中,却不乏温暖人心的微笑以慰藉心灵;虽会被冰封雪裹,却难掩顽强生命的斑斓色彩。自然赋予的高原海拔也许亘古不变,但精神高原的海拔,却因坚守与奋斗而不断升高……
记者 | 吴黎 国士豪
感谢 | 国网甘肃电力 甘南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