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金研究院
中金研究院作为中金公司一级部门,定位于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型高端智库,支持中国公共政策研究与决策,参与国际政策讨论和交流,并为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发展建言献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夏天的陈小舒  ·  原来人生定“胜负”的核心是它 ·  昨天  
夏天的陈小舒  ·  原来人生定“胜负”的核心是它 ·  昨天  
三个妈妈六个娃  ·  大S感染的日本流感,有什么特别么? ·  4 天前  
养育男孩  ·  我不再禁止给孩子吃零食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金研究院

CGI“一带一路”观察 |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正式生效(8.1-8.15)

中金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4-08-16 08:00

正文


>> 本期摘要 <<


焦点探究

8月1日,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正式生效,成为全球首部全面监管人工智能的法规。该法案根据安全性和风险性将人工智能系统划分为四类,分别适用不同的监管规则。欧盟委员会表示,法案的目的是在欧盟建立一个统一的人工智能内部市场,鼓励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并为创新和投资创造支持性环境。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推进人工智能监管立法,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或能够为后来者提供借鉴。

区域动态

韩国 今年上半年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口货物总量同比增长54.9%,其中自中国大陆进口跨境电商货物规模同比增长74.3%。

沙特阿拉伯 7月PMI由6月的55.0下降至54.4,为2022年以来的最低值,表明该国非石油经济活动的增长环比有所放缓。

欧盟 2023年用于研发的政府预算拨款总额为1,237亿欧元,较2022年增长5.3%,相当于GDP的0.73%,人均研发预算拨款275.6欧元。

肯尼亚 主权信用评级被惠誉从“B”下调至“B-”,理由是该国在撤回增税计划后公共财政风险加剧,且外储不足导致其借贷成本较高。



焦点探究




焦点探究: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正式生效

图片来源:摄图网

全球首部人工智能全面监管法案正式生效

当前,人工智能(AI)浪潮席卷全球,特别是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式发展,给人类社会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其引发的安全风险对监管和治理提出新要求。近日,欧盟《人工智能法案》(EU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后文简称“法案”)正式生效,成为全球首部全面监管人工智能的法规[1]。

欧盟委员会最早于2021年4月提出了监管人工智能的谈判授权草案;2023年12月,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就此法案达成协议。今年2月,欧盟27国代表对《人工智能法案》的最终协商文本予以确认,并成立了人工智能办公室(European AI Office)以支持该法案的实施。今年5月,欧盟理事会正式批准该法案。7月12日,法案正式发布于《欧盟官方公报》,标志着该法案正式通过全部立法程序,成为欧盟法律,并于8月1日生效[2]。

后续实施方面,欧盟AI法案相关规则将分阶段进行,某些规则将在该法律通过6个月后或12个月后生效,而大部分规则将于2026年8月2日开始生效。欧盟委员会的人工智能办公室将是该法案在欧盟层面实施的关键机构。同时,欧盟成员国需在2025年8月2日之前指定各自国家市场监督和法律适用的主管部门[3]。

基于风险等级对AI系统分类管理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将适用于欧盟内外的公共和私人参与者,只要其提供或部署的人工智能系统进入欧盟市场,或其使用对欧盟境内的人员产生影响。欧盟委员会指出,法案规定的义务对供给者和使用者都会产生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豁免情况,例如AI系统正式投放到市场前的开发和研究等活动不受法律约束,此外专用于军事、国防、国家安全目的的AI系统也可获得豁免权[4]。

法案根据AI系统的安全性和风险性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不可接受风险、高风险、特定的透明度风险和最小风险,风险越大则监管越严格[5]:(1)大多数AI系统属于最小风险级别,如使用AI过滤垃圾邮件的系统等,由于对公民权利和安全风险较小,这些系统在法案的框架下无需承担任何义务。(2)对于具有特定的透明度风险的AI系统,如聊天机器人,法案要求包括系统必须向用户清楚地披露他们正在与机器交互,深度伪造的内容需被标记等。(3)自动驾驶汽车、医疗设备、贷款决策系统、教育评分和远程生物识别系统等均属于高风险人工智能系统,因其涉及医疗健康、公共安全、交通运输等关键领域。高风险人工智能系统必须履行广泛的义务,包括在投放市场之前供应商必须对其进行合格评定,以确保其满足数据质量、存档和可追溯性、透明度、人工监督、准确性、网络安全和稳健性等要求。(4)对用户基本权利构成明显威胁的AI系统,可能侵犯隐私或人权的AI应用将被禁止,属于不可接受风险类的人工智能系统。

特别地,对于包括生成式AI在内的通用人工智能模型,法案要求模型的提供方需向下游系统供应商披露特定信息,确保后者能够访问所有必要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模型。模型提供方还需制定适当的政策,以确保在训练模型时尊重版权法。目前,使用总计算能力超过1025次FLOPs(浮点运算)训练的模型被推定为具有系统性风险,这类模型的提供者有义务评估和减轻风险、报告严重事件、进行最先进的测试和模型评估,并确保其模型的网络安全[6]。

法案明确AI监管框架,但或提升企业合规成本

欧盟委员会表示,《人工智能法案》的核心目标是确保在欧盟开发和使用的人工智能是值得信赖的,并有保障措施保护人们的基本权利。该法规将在欧盟建立一个统一的人工智能内部市场,鼓励AI技术得到采用,并为创新和投资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7]。

欧盟委员会内部市场委员蒂埃里·布雷顿认为,“《人工智能法案》不仅是一本规则手册,它还是欧盟初创企业和研究人员引领全球人工智能竞赛的跳板”。有分析人士认为,通过明确的监管框架,企业可以在合规的前提下大胆开展技术创新,用户对AI技术的接受度和信任度也将大幅提高,二者将共同推动AI技术进一步发展[8]。

但与此同时,该法案的实施或将增加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合规成本[9]。《人工智能法案》的处罚规定:违反法案有关禁止的AI系统的要求,将被处以最高3,500万欧元或上年度全球营业额7%的罚款;违反法案的其他合规要求,将被处以最高1,500万欧元或上年度全球营业额3%的罚款;向监管机构提供不正确、不完整或误导性信息的,将被处以最高750万欧元或上年度全球营业额1%的罚款,三者均以数额较高者为准[10]。此外,法案分阶段实施期间,可能有一些存在争议的事项需要厘清。这或主要集中在定义和具体合规要求上,如高风险人工智能系统精确界限、基础模型和应用模型的区分等;如何有效评估和监控人工智能系统透明度和公平性也存在不确定性[11]。

向前看,各国加快推进AI监管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呼唤着全球治理体系的相应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家已意识到对人工智能立法监管的重要性。在欧盟批准《人工智能法案》后,美国非营利组织负责任人工智能研究所敦促政府“美国需要自己的(人工智能监管)法规政策”。英国议会于2023年11月发布《人工智能监管法(草案)》,英国科学、创新和技术部于2024年2月向英国议会提交《人工智能监管的创新方法:政府的回应》[12]。有分析认为,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生效,将带动人工智能监管立法热潮。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制定人工智能监管法规,欧盟新法案可能为后来者提供重要借鉴[13]。

与此同时,AI监管方面的国际合作也在加强。今年5月,在人工智能首尔峰会上,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10个国家以及欧盟共同签署《首尔声明》,呼吁加强国际人工智能治理合作以及治理框架之间的互操作性,倡导以风险为基础的政策和治理框架,支持启动首个国际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网络,促使国家间形成对人工智能安全的共同理解,并在研究、标准和测试方面进行协调[14]。今年7月,欧盟委员会、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司法部签署联合声明,旨在通过公平公开的竞争释放人工智能技术所能提供的机遇,并制定了维护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的共同原则[15]。




区域动态


01 东亚与东南亚 <<<

韩国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口量同比增长55%。 今年上半年,韩国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口货物总量为8,917.1万件,同比增长54.9%;跨境电商进口总额为29.4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其中,从中国大陆跨境电商直购进口货物总量为6,420.6万件,同比增长74.3%,增幅高于整体进口数量;自中国大陆进口货物占比从去年上半年的64%增至今年上半年的72%。同期,韩国自中国大陆跨境电商直购进口额达到15.71亿美元,同比增长55.5%。 □韩联社 [16]

日本和印尼更新经济伙伴关系,降低贸易壁垒。 8月8日,印度尼西亚和日本同意更新《印尼-日本经济伙伴关系协定》(IJEPA)。根据新的IJEPA,日本将进一步降低对112种印尼商品的进口关税,涉及渔业产品、水果、食品和饮料等,印尼也将改善包括不锈钢和汽车在内的25种日本商品的市场准入。该协议预计将于明年获得批准。根据印尼贸易部的声明,新的IJEPA预计将推动印尼对日本的出口额从2023年的208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359亿美元。 □路透社[17]

印度尼西亚二季度经济增长略微放缓至5.05%。 印度尼西亚统计局8月5日发布数据显示,该国今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05%,与市场预期大致相符,较一季度5.11%的增速有所放缓。从支出端看,占经济活动一半以上的私人消费保持稳定,同比增长4.93%,主要得益于宗教节日期间支出提高和收获季节的家庭收入增加。政府支出同比增长1.42%,显著低于一季度大选期间近20%的增幅。投资和进出口则有所改善,前者同比增长4.43%,较一季度进一步提速;后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正,而一季度出现收缩。 □亚洲新闻台[18]

► 越南预计连续九年实现贸易顺差。 越南统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越南出口额达308亿美元,同比增长15.7%,表明该国出口活动已再次复苏并增长。具体来看,该国30种商品出口额超10亿美元,其中7种商品出口额超80亿美元,如电脑、电子产品及零件、手机及零件、机械设备、工具和备件等。与此同时,越南商品进口增长18.8%,贸易顺差绝对值(14亿美元)以及贸易顺差与出口的比率(6.2%)也都有所增加,这或预示越南将连续9年实现对外贸易顺差。 □越通社[19]

02 南亚、中亚与中东 <<<

沙特7月非石油活动增长放缓。 沙特阿拉伯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6月的55.0下降至7月的54.4,为2022年以来的最低值,但仍高于50的枯荣线,表明该国非石油经济活动的增长环比有所放缓。其中,7月新订单分项指数降至55.7,为两年半以来的最慢扩张,产出增速也放缓至近六个月低点。根据政府公布的初步数据,沙特二季度实际GDP同比萎缩0.4%,主要由于石油活动减少。部分经济学家认为,沙特石油收入下降可能会限制其对非石油部门的投资,但政府对扩大私营部门和经济多元化的承诺可能会支持该国今年非石油部门的增长。 □路透社[20]

埃及7月通胀率放缓至25.7%。 根据埃及统计部门数据,埃及7月年度城市消费者整体通胀率从6月的27.5%放缓至25.7%,核心通胀率放缓至24.4%,降幅超出市场预期;消费者价格环比下降0.4%,较6月1.6%的环比涨幅显著改善。埃及总理表示,政府的目标是到2025年底或2026年初将通胀率控制在10%以下。为了满足IMF贷款支持的条件,埃及已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今年累计加息800个基点,并削减了对部分食品和燃料的补贴。 □路透社[21]

印度央行再次维持利率不变。 8月8日,印度央行决定维持政策利率在6.5%水平,符合普遍预期,为连续第九次保持政策利率不变。印度央行方面表示,货币政策必须坚持将通胀降至4%的中期目标,尤其目前印度的食品价格仍然顽固高企。与此同时,央行意识到全球中期增长面临重大挑战,且近期市场波动、多国采取降息举措,因此将继续关注未来的国内外数据。相关分析人士认为,鉴于印度经济增长强劲,该国央行会仍有政策空间来确认通胀下行的趋势。 □路透社[22]

03 欧洲 <<<

欧盟2023年研发投入增长5.3%。 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23年欧盟用于研发(R&D)的政府预算拨款总额为1,237亿欧元,较2022年(1,174亿欧元)增长5.3%,相当于GDP的0.73%。研发预算拨款为每人275.6欧元,其中人均拨款最高的依次是卢森堡、丹麦和德国,最少的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从资金用途来看,35.5%的政府研发预算拨款用于推动知识的普遍进步,主要由公立普通大学基金(GUF)资助,以支持许多公立高等教育机构的活动。 □欧盟统计局[23]

欧元区二季度经济环比增长0.3%。 欧盟统计局初步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今年二季度欧元区GDP环比增长0.3%、同比增长0.6%,表现好于预期。各成员国经济表现仍存在较大差异: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经济分别实现0.8%、0.3%和0.2%的环比增长,德国、拉脱维亚、瑞典等则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萎缩。部分分析认为,受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消费者信心疲弱等因素影响,下半年欧元区经济增长仍面临挑战。今年7月,欧元区综合PMI从6月的50.9降至50.1,仅略高于50的临界值。 □人民日报[2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