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ICO 大炮ICO评估模型各部分陆续发布中,在此我们征集一些大家想要评估的ICO项目,
大家直接留言回复你希望大炮帮你评估的项目名称
,之后我们会挑选出10个候选项目,并通过后续文章进行投票,
最终选择投票数最多的前三(
为保证评估质量,所以数目必然有限制
)
,大炮亲自给你评估。
在本文撰写之前,我们先以意识流的方式先行推出了两篇先导文,分别为:
漫谈ICO项目该如何客观评估,暨如何构建一个ICO评估模型
和
漫谈ICO项目该如何客观评估(2)--暨如何构建一个ICO评估模型
。在这两篇文章中提到,我们要推出一个能尽可能客观评估一个ICO项目的可投资性的数学模型,不妨就将其命名为
SMART-ICO
。这里有两点需要强调:
1
我们的评估主体是ICO项目,而不仅仅只是其背后的区块链,因此需要将ICO的一些因素给纳入考量
——这一点也是我们的数学模型和火币网的SMARTChain的主要不同。
2
我们评估的结果是该项目的可投资性,可投资性同时也部分包含可投机性,但可投机性主要来源于项目前景,但不恒等
,这就意味着可能会出现部分项目虽然蕴含价值,但出于一些原因(如营销不到位导致价格涨幅空间小等),可投资性不会很大。
经过前述两篇文章的讨论,大炮认为要尽可能客观的评估一个ICO项目的可投资性,需要通过如下数个维度来对该项目进行综合考量(以下维度相对于之前给出的草稿作了一定修改):
-
战略定位(创新性和可行性);
-
应用前景;
-
当前进度;
-
团队(实力和信誉);
-
站台人与投资人(实力和信誉);
-
市场热度(媒体报道和潜在募集对象活跃度);
-
ICO平台与代币交易平台;
-
营销模式与庄家控盘能力。
SMART-ICO 大炮ICO评估模型
上述共有8个维度,前七个维度在评估中的重要性应当没有非议,第八点初步看起来有点不走正道,但当前ICO基本处于法外之地,部分庄家肆意炒作,甚至公开拉盘砸盘,价格操纵迹象明显。而我们建立这个模型的目的是为了对其可投资性(也包括投机性)做出一个打分,抛出法律和道德因素的考量,庄家对价格的操纵(尤其是拉升)对其投资价值有利。因此在这个ICO缺乏有效监管的特殊时期,为了能够客观评估其可投资性,第八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等监管到位,庄家或大户的行为收敛,ICO的可投资性基本回归其实际前景和价值后,该维度则需要去除。
对于每个维度,我们将其量化为5个等级,分别由最好到最差对应为A、B、C、D、E。我们这这里刻意的缩减了量化等级的个数,原因是因为我们认为当前的ICO市场盲目性较大,整体呈现非理性状态,大部分团队在对外披露自身ICO项目有关信息时的表述,要么较为模糊、要么较为夸张。过多的量化等级可能会放大由于团队浮夸、不诚信所带来的误差,因此我们选择了5档的梯度。
战略定位
ICO项目的首要定位是一个区块链项目,因此其区块链的定位应当是其整体的核心。我们从如下诸项来对该项目的战略定位进行考量,除满足第一项得三分外,其他每项满足得一分。
是否有独创的区块链核心技术创新? 【3分】
区块链核心技术的创新,指的是类似莱特币采用Scrypt算法来避免算力集中(虽然最终还是失败了)、点点币提出POS(Proof of Stake)股权证明机制来实现节能、Zcash使用零知识证明来实现支付的绝对匿名性、ETH提供了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脚本等。
从比特币诞生至今的近十年内,区块链不断的暴露出新的问题,每一个能针对区块链核心域已发现问题的所作出有效改进的新链,毫无疑问都具备对原有链的强大挑战力。
是否是独立的链? 【1分】
在智能合约被实现之前并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如今ETH使得发布一个新币种并不一定需要再创建一个链——比方说只需要在ETH中运行一个特定的智能合约就行。大名鼎鼎的DAO就是一个基于ETH的代币,Augur市场预测的代币REP也是如此。
虽说运行于ETH内的代币不代表其就缺失了一个优秀链所应当具备的特点,而且如果一味的鼓励独立的链而不考虑实际需求,这也是不理性的。但如同微信中的小程序应用一样,毕竟是寄人屋檐下,再好的小程序的价值也不可能超越微信这个母体。
是否非纯POS(Proof of Stake)股权证明机制? 【1分】
在POS发明之前,创始团队在创立相关链条后想要获得代币,也只能和其他人一样通过挖矿的方式公平竞争。POS诞生之初是为了避免POW的大量冗余计算——整体上看这是十分低效和不节能的,但很快大家就发现,这太利于圈钱了。只要创建一个基于POS的新币种,而全部数量的代币在创建之初就存在了,那归谁呢?显然归创始团队啊。其他人想要获得该代币,就得问创始团队购买,这个过程被美其名为转让,或者公开发行。
虽然说创始团队会以各类高尚的借口来解释这原始代币发售所获收益的用途,如用于项目运营、市场推广等,但在后续资金使用缺乏监管、透明度低的情况下,但无论如何洗白,这类基于纯POS共识机制的方式都有明显的耍流氓行径。更不必说创始团队都会以“对于创始团队在创立该项目过程中所做的突出贡献,发放一定量(一般在10%-30%之间)的的代币作为回报”,这话听起来都让人起鸡皮疙瘩。
是否抗量子攻击? 【1分】
量子计算的脚步越来越近,虽然当前还未实际应用,但谁都不希望原本号称无懈可击的区块链,在量子计算出现后被轻松击垮。当前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中所用到的各类加密算法,在当前计算机算力水平下想要被有效的攻击,通常需要数百万甚至数亿万年。但在量子计算的算力面前,这个攻击所需时间会变得很短,可能是数天、或者数分钟。
考虑到当前的各类ICO项目基本都处于开发中阶段,其距离商业落地还需要时日。而当其应用最终落地时,量子计算或许也已经悄悄到来,所以一个区块链能否在设计之初就抗量子攻击,应当是评判其质量的有效指标。
是否紧跟着最新技术? 【1分】
如果一个ICO项目在技术上还停留在看齐比特币的时代,那么它应当是十分不靠谱的。
最终得分到评级的对应表为:
得分
|
该单项评级
|
7
|
A
|
5-6
|
B
|
3-4
|
C
|
1-2
|
D
|
0
|
E
|
应用前景
任何没有实际应用前景的项目,都会在风口远去后摔碎在悬崖内,不管它之前通过什么营销手段炒到了多高的知名度,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很多人也会说,紧盯着应用太过显得不了解经济的运行机制,但凡有人炒,就能升值。这句话乍看一眼是没问题的,但纵观历史你不能不承认,没有什么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能走得太长远(比如说乐视)。虽说短期内,由于炒作也能不断的吸引后来者接盘,但这作为投机因素,会在模型的第八个维度“营销模式与庄家控盘能力”中得到体现。
ICO项目的区块链可以被简单划分为平台型和垂直领域型,类似ETH、EOS、GXS、ANS(NEO)等对应的就是平台型的区块链。而类似1ST 、SC、域链、欧链等则是垂直领域的区块链。这不同类型的二者,我们从不同的点来对其进行考量。
对于平台型区块链的ICO项目,我们从如下诸点来对它的应用前景进行考量:
它所提供的平台相比于现有的平台,平台属性的区块链核心技术有突破吗? 【2分】
平台,又或者说生态,是很多团队最喜欢做的。愿景宏伟、市场庞大,又能成为入口,这里的想象空间极其可观。但平台同时也是最难做的,门槛也是最高的。比特币本身只是货币,但比特币最强有力的挑战者,ETH却成功的做成了一个平台。ETH相对于比特币最大的突破在于,ETH完善了内置脚本,使得其实现了图灵完备,从而具备强大的描述能力。但后续的模仿者,包括国内的量子链、公信宝在内的同样定位的平台型区块链,却乏善可陈,基本处于简单模仿的层次。
它所提供的平台相比于现有的,平台属性的工程领域有突破吗吗? 【1分】
技术突破除了区块链核心领域,也应当包含工程领域。以EOS为例,EOS自身的定位,是能支持异步通信、状态(state)与意图(intent)的隔离、数据依赖管理, 可实现支持百万交易每秒级别的并发区块链架构,最终的目标是构建一个企业级的区块链底层系统。这些使得EOS相对于ETH,是有明显的工程级别突破,而且这些突破都是有的放矢,朝着痛点而去,因此工程级别的突破也应被认为是平台级别区块链的重要考量之一。
它能无差别的对待所有可能接入的垂直领域应用吗? 【1分】
一个好的平台,不应当扮演裁判角色。它不应当试图去评判哪里接入应用是好的、哪类是坏的,而是应当为有意向接入的应用一视同仁的敞开入口。这一点上,目前各类平台型区块链都基本具备。
它具备包罗万象的能力吗? 【1分】
区块链平台的定位,应当具备包罗万象的能力。它本身不能去定位为直接解决某个垂直领域,而是应当为一切各类垂直领域提供区块链底层技术的支持。这一点上,目前各类平台型区块链都基本具备。
对于垂直领域型的ICO项目,我们从如下诸点来对它应用前景进行考量:
它真的能解决此领域内某些尚未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分】
有应用前景的前提是它能解决一些当前尚未解决的问题,而且该ICO项目所提供的的解决方案,必须比当前该问题的已有解决方案明显更优,否则该ICO项目就没有落地的根基。所谓勿在浮沙筑高台,如果需求的真实根基都不存在,那这个ICO项目恐怕太过空谈。
基于现有各方案,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在此领域内真的是最佳选择吗? 【1分】
不可否认,区块链确实能解决部分问题,
但这类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区块链吗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部分ICO项目中提及自身的应用场景时,指出可以用于社区发言、讨论和投票,可这类老旧的社区功能不是已经被中心化的社区运营商给很好的解决了吗?所以引入区块链的解决方案是不是显得太过多余和蹩脚?
它的引入是否并没有给此领域带来新的严峻问题? 【1分】
区块链虽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带同样也会带来很多其他的问题。一个有关区块链弊端的经典例子是:如果将汽车在区块链中进行登记,汽车交易时,只要交易卖方利用私钥对交易进行签名,那么汽车所有权瞬间转移到买方名下,而买方的资金也同时专一到卖方处,整个过程中买卖方无需建立信任、也无需任何可信第三方的背书。
看似高效的过程中其实隐含了巨大的弊端:一旦发生纠纷——比方说买方收货后认为汽车存在瑕疵,由于交易不可逆,而且无中心方可以投诉,因此买方毫无维权途径,基本是只能认命(如果此时引入一个仲裁机构,那么等于退化到有中心化,区块链显然就没必要引入)。
所以诸如此类看似契合的应用场景,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它在此领域的引入,是否会面临强大的阻力(这个领域欢迎它吗)? 【1分】
这一点对于货币形态的区块链应用尤为明显,至今为止,世界大部分国家对比特币(指的是仅仅以货币形态提现的比特币)都持敌视态度,原因就是因为比特币直接挑战了这些国家的法定货币,使得国家的金融管制、外汇管制等经济根基不稳固,因此比特币必将受到来自一些国家政权的压制(截止2017年依然如此,宣布拥抱区块链的国家很多,宣布拥抱比特币的国家非常至少)。
此领域引入它后的想象空间足够大吗? 【1分】
一个ICO项目是否靠谱,还的看它目标的应用场景是否具备足够大的市场——也即想象空间。近期有一些ICO项目的市场定位为域名交易这一个垂直领域,虽说域名虚拟物品交易市场不容易产生纠纷,而且买卖房通常也天各一方,很适合这类无需信任的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可域名大显身手是在PC时代的网页浏览,短的域名更容易让人牢记,而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期,请问还有多少人浏览网页是通过手动输入网址的形式?APP入口、二维码入口的崛起,域名的作用大大弱化,整个市场规模大不如前。
应用前景这个维度评判得分到评级的对应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