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科学指引下,在各地各部门的合力推动下,我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顶层设计和法规政策不断建立健全,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民法典专设婚姻家庭编,出台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为维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首设“加强家庭建设”专节,《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分别增设“妇女与家庭建设”和“儿童与家庭”内容,以强有力的措施为家庭建设谋福祉。《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对党员干部带头树立良好家风提出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协同联动、各方广泛参与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新格局。
2024年10月24日,全国妇联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举办“奋进新征程 共筑家国梦”最美家风进校园活动,通过情景朗诵、思政小课堂等形式,生动展示古代先贤、革命先辈、时代先锋爱国爱家的家风故事。图为中国跳水运动员陈芋汐、南昌舰“95后”女舵手徐文茜讲述家风故事。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供图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这些朴实的愿望,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好家庭工作,是党中央交给妇联组织的重要任务,是妇联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重要着力点。新征程上,妇联组织要守正创新、久久为功,打造“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升级版,大力实施家庭服务巾帼行动,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动解决好家庭里的大事小情,让群众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改革牵引,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是妇联必须落实好的重要改革任务,要从坚定拥护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扛牢责任。以制度机制创新为抓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推进健全党建引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机制,完善家庭参与基层治理机制、家庭文明建设工作机制、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家庭服务有效供给机制、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等,切实在基层治理中更好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基础作用、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及各类主体的协同作用,推动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家家共建共享、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示范引领,推动家庭文明新风充盈千家万户。
习近平总书记
2023年10月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讲好家风故事,引导广大妇女发挥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营造家庭文明新风尚。弘扬家庭文明新风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家庭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化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坚持有标准、无门槛,让群众当主角,不断扩大覆盖面、参与度和影响力。开展“家规家训亮家风”、“家书家信传家风”、“移风易俗树家风”等活动,设立一批家风教育课堂、锻造一批优质宣讲队伍、做优一批品牌示范项目,生动讲好优良家风故事,放大“小家庭”连着“大梦想”的示范效应,引导更多家庭学习“最美”、争做“最美”,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
立德树人,推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送达千家万户。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家庭教育工作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家庭科学育儿所需所盼,建好用好家庭教育在线服务平台,为
“数字时代”的广大家庭提供专业化体系化的家庭教育优质资源库。推动各地建实城乡社区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以“一个点”辐射带动家长学校“一张网”,促进课程系统化、服务便捷化、队伍专业化、阵地多元化,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协同育人路径,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用心用情,推动家庭关爱服务温暖千家万户。
落实国家生育支持政策,推动将托育服务纳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和
“两纲”示范创建,推广“爱在开端”项目早期育儿服务模式,为家庭提供优质普惠托育服务;持续深化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增强服务精准度感受度,为留守、困境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做响巾帼家政服务品牌,为社区居民提供“请得到、用得起、放心用”的家政服务,帮助解决“一老一小”实际问题;深化“幸福联线”婚恋交友公益服务,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自觉抵制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创新“妇联+”婚姻家庭纠纷多元调解服务模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切实以“暖心实事”提升“幸福指数”,不断增强妇女儿童和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