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车辙
车辙的报道方向覆盖产业政策、市场及公司动态,同时更侧重于汽车文化、车型评测、以及技术解读等垂直内容。作为汽车圈非常具有原创影响力的新媒体,我们一直秉持专业、深度和有趣的报道宗旨,为读者呈现有价值的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汽车商业评论  ·  股票飙涨之后,长安东风会怎么整合? ·  昨天  
汽车金融大全APP  ·  长安汽车应该降为重庆市国企 ·  昨天  
玩车教授  ·  教授看新车 | 月供两千多Model ... ·  4 天前  
汽车最前线  ·  宋Pro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车辙

人类为什么需要敞篷车?

车辙  · 公众号  · 汽车  · 2020-04-03 12:30

正文



前不久,马丁悄然无息地打破了一项纪录。


只是由于这项“纪录”实在是太冷门偏科了,没什么人知道很正常,毕竟不是在纽北刷新圈速,也没有零百加速1.X秒或极速400+KM/H,而“仅仅”是做到“ 电动开关蓬 ”最快。


这项纪录是Vantage Roadster创下的,相比硬顶版,敞篷版在软硬件方面几乎是一样的,依然是AMG的4.0L V8双涡轮发动机,拥有510马力和685牛米,匹配8AT或选装7速手动变速箱,零百加速3.7秒,在闭篷状态下的极速是306KM/H。



另外,除了Vulcan样式的Hunter中网,刚好今年是Vantage车系诞生70年,可选装DB10风格的VANE中网,让整辆车少一点聒噪,多一点马丁GT该有的优雅。


不得不说马丁在敞篷车的造诣是很高的,不管开闭篷,都保持了一贯的美感。 别人造硬顶跑车可能没什么问题,大家都一样帅的不得了,一改成敞篷车,整车的比例就有说不上来的膈应。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Vantage Roadster采用了全新的Z型敞篷软顶结构,可以巧妙地收进后备箱,同时留有 200升 的空间存放一些行李。


更重要的是保证在50KM/H的速度下,开蓬仅需 6.8秒 ,闭蓬 6.7秒 ,成为全世界最快的电动敞篷车。



有意思的是,敞篷车的诞生早于硬顶车,在那个马车和汽车共存的特殊年代,汽车一开始是照着马车的全开放造型做的。


等到1905年,凯迪拉克第一次提供封闭式车厢的选装,普及却是20年代的事情,这时候才有大规模生产钢材的能力。



任何年代都是物以稀为贵,钢材一便宜,封闭式车厢不再稀有,反倒是敞篷车显得高级。


发展了这么多年,敞篷车衍生到现在已经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名字,比如Cabriolet、Cabrio、Drop Top、Spider、Spyder和Roadster等等,接下来车辙君就通过这篇文章为介绍一下历史上这些有意思的敞篷车们。



硬顶折叠敞篷


说到敞篷车,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念头是奔驰SLK,满大街宣传这是全世界第一款电动敞篷车,坐在车内摁一下按钮即可开闭篷。


实际早在1934年,标致推出的 401 Eclipse 才是这项发明的创始者。



汽车史的第一个巅峰,属于20世纪20-30年代,也就是两次世界大战中间,当年的标致处于天马行空的创新时代,有很多领先行业的技术和设计。


彼时的敞篷车全是软顶织布材质,噪音大且漏水透风,开敞篷车别说是享受,更多时候是难受。


为了解决问题,Georges Paulin设计了一套硬顶电动敞篷机构搭载于401 Eclipse,开闭篷大概30秒,时间是很久。


但在80多年前,谁开着一辆401 Eclipse在大马路上优雅、慢悠悠地开闭篷,这30秒绝对是所有人的焦点。



遗憾的是,这样复杂的结构意味着高成本和质量不稳定,401 Eclipse也在短短一年后宣布停产,由于知名度太低,给奔驰这么一次大肆宣传的机会。


401 Eclipse没有在欧洲开花结果,浮夸的造型却启发了包括普利茅斯和福特在内的一众美国车企,推出类似的车型在经济蓬勃的美国引领了一段时间的风潮。



硬顶敞篷的好处是闭蓬后,隔音、安全性、美观程度接近硬顶版,缺点是重量和成本下不来,结构始终比软顶复杂,今天用硬顶敞篷的车型明显减少,要么是主打豪华的GT跑车。


软顶敞篷


软顶一直是敞篷车的主流,早期材料类似于匡威的棉帆布,后来演变有乳胶、涤纶、PVC和丁基橡胶等等,这几年流行新型编织材料,不仅结实,也有出色的防水防风性。


回到二战结束之际,敞篷车的需求在这个时候迎来一波增长。 当时在美国,敞篷车大多是全尺寸硬顶折叠,价格昂贵且笨重,有V8的速度也跑不快,仅仅是拉风和身份象征。


来到法国、英国的美国大兵第一次开到敞篷小跑车,立刻对这些便宜,同时有操控的大玩具爱不释手,敞篷车也不全是高高在上和刻板的嘛。



MG无疑是这股浪潮的引领者之一,自1920年创立就专注于敞篷小跑车,1936年往奥拓这么小尺寸的 T-Type 塞进1.2L四缸机,50马力匹配4速手动变速箱,答案是0-100KM/H,需要漫长的23秒。


T-Type令人津津乐道的是速度感,篷一放,所有噪音和风光气息灌进车厢,轻巧的底盘带来积极敏捷的动态响应,即使只有60KM/H,身体却感觉有120KM/H。



可惜80-90年代,英国车日渐式微,中置后驱TF也没办法挽回没落的MG,反倒远在东方岛国的马自达受到MG的启发,在1989年推出主打驾驶乐趣的MX-5,一样的配方: 轻量化、软顶敞篷,一样的小巧有趣。


马力和加速对这些车来说不重要,随心所欲地踩尽油门和指哪打哪的指向才是勾起笑容的诀窍,MX-5在好玩的基础上,凭借耐用和便宜俘获全世界的欢心,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敞篷车。



Targa


软顶敞篷是欧洲人心中理想敞篷车的模样,收起车顶,后面一马平川,没有B、C柱,只有A柱。


老美偏不,他们喜欢沙滩车的半敞篷,头顶少这么一块就好,B、C柱还是有的,俗称“ Targa ”。不难发现,美国人不太排斥新鲜事物,也喜欢创新,这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有不少关系。


美国是多种族糅合的新兴国家,人们的基因没有植入太多的固定观念,怎么开心怎么来,哪怕在自诩有品位的欧洲人眼中是不入流的。



但美国曾是最大的豪车市场,欧洲车企为了赚钱,专门推出一系列半敞篷特供车。 另外60-70年代期间,美国交通运输部对敞篷车的安全性表示担忧,一度有禁止进口的决定。


车企为了接着输入敞篷车,Targa的概念开始走向世界舞台。


最经典的必须有保时捷 911 Targa 的名字,第一代911 Targa诞生于1965年,妥妥的沙滩车风格,车顶可拆卸,后车窗是一体式环抱式玻璃,允许照进更多的光线。



这样既有敞篷车的乐趣,且符合安全法规,所以911 Targa一经问世就受到热烈欢迎,这个具有独特美感的细分型号也保留至今。


如今有很多顶级超跑也喜欢做成Targa,比如玛莎拉蒂MC12、保时捷918、柯尼塞格Agera等等,对车主有两份乐趣,对车企省了一笔钱重新设计和研发,双赢的局面何乐而不为。



可拆卸硬顶敞篷


偏偏有一部分消费者很头铁,喜欢硬顶的安全和静谧,却不喜欢Targa的拘束,对折叠敞篷的可靠性深感疑虑,需要一款硬顶敞篷却不是折叠的或Targa。


也是以前的车企心肠好,愿意满足小众消费者,于是就有了可拆卸的硬顶敞篷,更深层的原因是折叠硬顶的价格太高,可拆卸的选装价格更低。


这种天马行空的做法出现于50年代中期的美国,整个社会处于纸醉金迷和消费主义盛行的状态,消费者有钱消费,福特雷鸟、克尔维特也有实力覆盖全部消费者。



这种做法流行了很长时间,绝大多数敞篷车都有提供,连主打乐趣的马自达MX-5和宝马M3也不例外,直到这些年的纷纷换代才取消。


一方面是近几年的市场形势严峻,车企极力降低成本,这些利润低、非必要的模具当属裁减的第一位。



另一方面是敞篷车市场的缩小,毫无疑问,现在的市场增长点是亚洲。 但有数据显示,亚洲同样是美白护肤产品销量最高的区域。


黑皮肤在欧洲代表健康和小资,在亚洲却是蓝领,所有人都在美白,不愿意见到一丝阳光,需求的下降导致市面上可选择的敞篷车日益减少,这些非常规的敞篷更是离消失不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