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开年头桩好事,就是17号线通车啦!
往返青浦和市区,再也不用两三个小时地倒公交了。
想起前些年局座陪姆妈去朱家角,自己开车,吭哧吭哧地跑了一个多小时高速,姆妈坐得腰都要断掉了,
当时她就撂下话,不会再去了……
结果,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如今地铁贯通,男女老少无不心动,姆妈暗搓搓地问,哎,地铁开通了,你们不去朱家角探探?
一查资料,乖乖,元旦小长假里,朱家角待客人次达15万,较去年元旦同比增长了31.5%之多。好像是挺火的嘛
,这热点还是有必要跟一跟。好吧,挑了个大晴天的工作日,局座带着摄影师,就坐17号
线去朱家角耍一耍吧!
那么问题来了,
坐17号线怎么去朱家角?
局座已经体验过了,帮你整理了这个表格,看完秒懂了——
40分钟嘛,也就是刷刷手机的工夫,就到朱家角站了,站台带点古色古香。
可惜,并不是一出站,就到了朱家角景区的。从地铁站到景区的1.5公里,局座比较了各种交通方式之后,建议你走到一百
多米开外的“珠溪路沪青平公路”公交站坐公交,等不了几分钟就有车,行车十分钟左右,即可到达景区的南门和北门。具体坐哪班车,你们到时候自己用地图app查一下吧。
PS:
刷公交卡是免费的,因为有配套17号线的换乘优惠。
坐到景区的南门或北门下来,走几步就是热闹的朱家角核心区了。如果你还是小时候去的朱家角,那么现在再去,大概会刷
新你对它的印象——
“这个古镇,怎么变潮了”
。具体怎么个“潮”法,咱们后面说。
朱家角毕竟开发成景区多年,饭馆的规模和数量,明显要比
召稼楼
多很多。局座在综合了点评分数、美食博主推荐之后
,挑选出了口碑靠前的土菜馆、小吃店、下午茶、伴手礼近20家店,自己给自己开了个单子——
任重而道远啊,咱们开吃吧!
朱家角景区有一南一北两个门,以河道为界划分成南北两片区域,当中以放生桥相联结。
放生桥以北,通往课植园,那里的西井街、东井街沿街有不少饭店,还有来来往往的乌篷船。
放生桥以南,则由一条新风路从景区南门贯穿至放生桥前。
而在放生桥畔、新风路的西侧,是上海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第一街——北大街。
北大街全长一公里左右,沿街林立着不少老店、名店。但凡游客来到朱家角,都会来这条老街,吃饭的
、买特产的、淘小玩意的。即便是工作日,照样被游客挤得水泄不通。
锃亮的走油蹄膀、反复浇着汤汁的扎肉、一路叫卖的阿婆粽、垒得高高的熏青豆、五花八门的当地糕点
……在北大街上从头走到尾,买不见得会买,但饿是真的会饿。
有意思的是,这条街的店铺在同质化相当严重的情况下,为了抢生意都使出了十八般武艺。你去看吧,几乎每
家店都接受过XX电视台的采访,专题报道,评比奖状、上节目的照片等等,硬碰硬把整个店面贴得满满当当。
不得不承认,在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它们就是“网红”的前身——“电视红”啊!
我们的吃吃吃之旅,就从
西井街、东井街和北大街
开始。
朱家角让我知道:景区里的饭,真的不难吃啊。
放生桥南北两侧的土菜馆加起来少说也有个四五十家,光是点评五星的就不在少数
。这些店大都是青浦当地居民开的,农家菜不太精致,但还算地道,最关键的是,人均通通不过百。选了几家评分、口碑各方面靠前的,尝下来确实不差。虽然在同一个魔都,但朱家角的土菜跟
浦东召稼楼
的还是挺不一样的,所以也真的不要觉得“每个古镇都一样”。
井亭所在的这栋老宅建于清代,是“上海市第一批登记不可移动文物”。能把饭店开进“文物”里,这
菜要是不好吃就太掉价了。
去的时候过了饭点,店里只有我们一桌客人。招待客人的阿婆一口的青浦方言,还没等局座听明白她说
啥,就特别勤快地帮我们把桌椅挪向了窗边的阳光里,“暖彤彤额,适意!”这么暖心的阿婆,让见惯了市中心名店里某些凶巴巴阿姨爷叔的局座,有点感动啊。
Ξ
局座点单
农家土鸡蛋 32元
特色白切鸡 58元
野菜冬笋 30元
招牌河鳗 180元(时价)
共计:
300元
井亭的定价算是局座吃的几家土菜馆里偏高的,尤其是别家150块左右的河鳗,他家卖到了180元。贵是
贵了点,但菜量大,味道也嗲,这么两荤两素三个人吃足够了。
农家土鸡蛋
毫不夸张地说,在朱家角的几顿饭里,就属这盘炒蛋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土鸡蛋不用调色就自带浓
郁的金黄色,家里的炒蛋根本没法跟它比。
趁热吃,镬气足,像是有股很好闻的黄油香气。鸡蛋炒得极嫩,有几块蛋甚至能吃到流黄的状态。盐几
乎没怎么放,全靠葱花爆香,满口都是鸡蛋原原本本的味道。敢问市区哪里才能吃到如此诱人的炒蛋啊?
招牌河鳗
在吃这道菜的时候,还没听说
日本鳗鲡的危机,到码字的时候才想起来,我们当天吃的
河鳗,很有可能就是这几天讨论得沸沸扬扬的日本鳗鲡啊。
这样的美味,也许以后就吃不到了,也是颇为唏嘘。
河鳗姗姗来迟,足足等了将近二十分钟。店家解释说,因为是活杀现做的,耗时长。你还真别说,慢工
出细活!光是看到这色面,闻到那浓油赤酱的味道,就觉得这道菜点对了。鳗段切得齐整,每一块都饱满油亮。
印象里只有在小时候到本地亲戚家吃喜酒时,才吃过这样水平的河鳗,长大了酒席纷纷搬进酒店,反倒对“吃喜酒”这件事的食物本身没什么期待了
。这家收汁和勾芡手法老道,河鳗皮包裹在浓稠的酱汁里,肥糯得比吃一整个蹄膀还开心。肉质焖得酥而不烂,没有一星半点的腥味打扰。就连里面的蒜瓣也已酥透,能吃且好吃。不过也有个问题,河鳗有些部位鱼刺多,吃起来得有耐心。
特色白切鸡
上海人嘛,你懂得,农家菜不点个白斩鸡,就总觉得缺了什么似的。鸡是自家养的走地鸡,皮也是平常
不多见的金黄色。皮质软韧,底下有薄薄一层层晶莹的冻,生前看着不像是只肥鸡。一吃果然肉质是差了点,偏柴,但鸡肉香气却不错。
这样半只白切鸡要价58块钱,价格跟小绍兴的差不多,不过没能吃到肥嫩的鸡肉,实在有点遗憾。
野菜冬笋
野菜用的是塔菜,拿它和冬笋片清炒是很家常的做法,也是现在是很应季的菜。这家虽是
爆炒,但是油放得不多,不像有些饭店,所有炒菜都泡在一汪油水里。盐也撒得少,只吃得到蔬菜的清爽鲜甜,没有多余的佐料味,挺赞的。
茂荪馆藏在北大街上并不起眼,但它却是朱家角唯一留存至今的
百年老饭店
。据考,茂荪馆的前身叫茂
林馆,创立于清光绪年间。这样一家有“底蕴”的饭店,如今装潢反倒见不到半点过去的影子了,还没井亭大院的老宅子来得复古。
Ξ
局座点单
清蒸白丝鱼 68元
(*特惠价28元)
椒盐鳑鲏鱼 25元
蚌肉豆腐 28元
菱角毛豆 35元
酒香草头 25元
共计:
141元(原价181元)
朱家角一带水网密布,又靠近淀山湖和太湖,点湖鲜是不会错的。茂荪馆价格要比井亭便宜不少,其中
白丝鱼还正好在搞特价,直降了40块,一整条鱼只要28块。当天老板有亲戚朋友来店里吃饭,瞄了眼他们桌上的菜,局座的点单也在其列,想想应该不会错了。
椒盐鳑鲏鱼
先前知道鳑鲏鱼,是在局座老爹的鱼缸里,万万没想到,这观赏鱼类居然还可以吃啊!鳑鲏鱼的身材扁
平,一盘里有大有小,但无奈身上都没多少肉,吃起来没有小黄鱼、烤仔鱼来得过瘾。
不过神奇的是,放凉之后反而突出了椒盐味,脆香脆香的适合下酒,聊聊天啃啃倒也蛮好。
清蒸白丝鱼
白丝鱼又叫白水鱼,因为“丝”和“水”在上海话里发音相同,是朱家角淀山湖一带非常常见的一种河
鱼。要是产自太湖的话,就是著名的“太湖三白”之一。这里的做法简单,姜片料酒压得住腥、提得了鲜,比广式蒸鱼倒豉油增味的方法,更能突出鱼本身的鲜美。
鱼肉肉质也算蛮嫩的,但是刺实在太多,一小口鱼肉就被扎得慌,吃起来比河鳗还要费工夫。吃惯了鳜
鱼之流的局座,应付这刺多多的白水鱼真是有难度。也难怪它搞特价,大概像局座这样的“懒人”还是很多的呀。
蚌肉豆腐
蚌肉豆腐也是朱家角出镜率特别高的一道菜。比起吃鱼挑刺的担惊受怕,蚌肉和豆腐的搭配看着就很省
心,连筷子都不需要,拿勺子舀来吃就好。
河蚌的肉质弹韧、有嚼头,但是略带土腥味。还是豆腐好吃,勾了芡就像勾了局座的魂,爽口鲜嫩,停
不下来,鲜的呀。
菱角毛豆
菱角毛豆也是一道在市区几乎见不到的菜。青浦当地盛产菱角,我们平常生食的大都是老菱角,而在这
里吃的则是新鲜菱角。虽然现在不是产菱角的时节,但菱角的新鲜度还是保持得很不错。这道菜同样烧得清淡,吃得便是菱角最纯粹的鲜。原以为菱角应该是爽脆如马蹄的口感,但这道菜里倒是酥糯似山药,不过也是好吃的。
上面四道菜,道道与“水”有关,生活在水乡的人家,真是幸福啊。
酒香草头
和菱角一比,草头就有点差强人意了。菜杆偏硬,不嫩。多夹一些就吞咽困难,算是踩到雷了。
朱家角还有一派土菜馆,标榜自己做的是“柴火饭”,指的是店里做菜是用土灶、烧柴火的。如今无论
是家里吃还是外面吃,饭菜都是用电磁炉、液化气、天然气做的,连上海乡下的亲戚家,也不让用土灶烧饭,改用液化气了——要想吃小时候柴火饭的味道,就只能跑来古镇忆苦思甜了,当真是要且吃且珍惜了呀。
Ξ
局座点单
古镇扎肉 5元
熏拉丝 38元
田螺塞肉 28元
红烧鲫格郎 78元
水芹干丝 22元
共计:
135元(原价171元)
定价和茂荪馆差不多,并且结账的时候,店家还主动给便宜了将近40块钱。“点评买单有优惠”、“送
您代金券下次用”什么的促销策略,跟这豪爽的降价一比,全都是浮云。朱家角的饭馆,让人吃完饭除了嘴巴和肚子爽了,心里也是蛮“色一”的。
古镇扎肉
朱家角满大街的扎肉,其实就是粽叶里裹块五花肉,再用红烧的方式焖透。水云阁的扎肉做得比较差劲,
肥肉不够酥糯,瘦肉又老又硬,肉里并且不入味,幸好只点了一块尝尝味道。
熏拉丝
和扎肉一样,熏拉丝也是青浦当地的小吃,薰的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南面的金山一带
也有这种吃法,我们在
高速公路收费站美食
的时候就买过。
说回这道菜,由于是腌渍、熏干的产物,它的烟熏味极重,秒杀一切烟熏的腊肠腊肉,已经达到了局座
不能接受的程度,建议不喜欢烟熏味的胖友,慎点。不过这道菜这么流行,估计还是有不少好这一口的朋友。局座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儿时在乡下亲戚家吃到的红烧拉丝的做法,更鲜美一些。
红烧鲫格郎
除了白丝鱼,朱家角还流行一种唤作“鲫格郎”的鱼,学名叫激浪鱼,红烧或者炖豆腐最佳。据说当年
乾隆下江南时,就对它赞不绝口。红烧时还加了点辣,是很下酒的重口味。
不过,激格浪和白丝鱼情况类似,肉质细嫩但刺多,感觉朱家角的河鱼们都对不会挑鱼刺的人都不太友好嘛。
田螺塞肉
上面三道菜都不算让局座很满意,好在田螺塞肉扳回一城。田螺里的肉糜和螺肉的比例比较平衡,猪肉馅柔嫩细腻,里面夹着Q弹的螺肉。
用牙签只能挑出一半的肉,需得再用嘴那么一吸,藏在田螺后部的肉裹着鲜甜的酱汁滑进口中,非常香
。
水芹干丝
水芹干丝炒得好,总算是吃到了难得的“柴火味”。水芹脆嫩有清香,和干丝的豆香相得益彰。要说去
到古镇,还真得多尝尝水乡的蔬菜,味道真的有所不同。
✎
局座小结
三家土菜馆吃下来,井亭、茂荪馆值得推荐,水云阁大概是局座点菜的关系,没发挥好。至于像鱼刺特
别多这种事,主要是局座这个人本身嘴笨吃不来,犯不着怪到店家头上。吃着吃着,还发现了些土菜馆的共同点:
• 菜式大都如出一辙,菜单放一块儿都能玩“找不同”了
• 河鲜大都来自淀山湖,鸡鸭蔬菜大多来自附近农家自家养自家种的
• 掌勺端菜的大都是有点岁数的农家人,听不太懂普通话
• 结账的时候,有的店家会主动给“折扣”,也可以自己砍价
吃过了景区里接地气的土菜,那酒店里的会不会更好吃呢?局座此行“高大上”了一回,去到大概是
全朱家角最贵的酒店
里吃了顿饭,体验了把什么叫“住不起但吃得起”——
安麓这个名字你可能比较陌生,但说到安缦,大概有酒店迷就知道了——总之就是一晚上四五千块的房
价吧。不对,漏了一个字,是四五千“起”。看安麓的介绍,是安缦集团的创始人与国内资本“融合”之后的产物。但是,就只是创始人是同一个而已,实际上安麓似乎和安缦集团没啥关系,反而属于另一豪华酒店集团吉合睦GHM旗下,它家的招牌酒店是一系列的CHEDI。
朱家角这家蛮厉害,是全球第一家挂“安麓”名号的酒店。
酒店开在离景区北门300米左右的地方,顺路找过去不难。瞧瞧这位于珠湖路上的东门,自带庄严肃穆的BGM
,显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意思,可能“安”子头酒店就喜欢这种调调吧。门口站着一位酒店侍应,告诉他你是来用餐的,他会通知餐厅待客。
进门之后,是一片非常空旷的空地。一左一右两座古建筑特别吸睛,看介绍都是设计师颇费心思还原出来的。
雕龙画凤的是晚清戏台,而写着“大夫第”的是有着六百年历史的明代“江南第一官厅”五凤楼。总觉
得这历史建筑虽然复原保留了,但就这么空荡荡的也是可惜,看酒店介绍说以后会举办戏曲堂会,但终究是被关在了酒店大门里了,不走进来就无缘欣赏。
迈进“大夫第”,又是一处天井院落。四下循环播放着古朴清幽的背景古乐,也不见其他侍应的身影,
局座想问个路都怕扰了这份清静。好在过了一会儿,大门左侧的一小扇边门开启,有侍应指引我们往里走。噗,原来这就是这餐厅的门啊,两个人一起进都有点挤嘛……
进门后,室内装潢的现代顿时和室外的古拙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不过相同的是,“人迹罕至”的既视感
太强烈了,工作日的生意实在冷淡,就餐的只有局座和摄影师两个人,而侍应也只陆陆续续看到了两三位。看订房网站上它家还挂着“
试运营
”的帽子,可能知道的人还不多吧。
坐定之后开始点菜,据说安麓的主厨是做粤菜出身的,所以有不少菜式是用粤菜的做法来烹调朱家角当
地的食材,比如白水鱼、激格浪等。价格虽然没贵得离谱,但也是秒杀一众景区饭店的节奏。
Ξ
局座点单
鸡汁芦笋烩野菌 88元
鸡油花雕白水鱼 88元
松茸土鸡鸽蛋汤 78元
三丝菌菇翡翠面 78元
共计:
302元
(原价332元,大众点评有代金券)
多年前吃过一次杭州安缦的餐厅,觉得安麓虽然跟它不是一家人家,但这做菜风格倒是一脉相承的,菜量少少,色面看上去清
心寡欲,但印象里安缦的价格还要更贵一些。局座我毕竟是个经济适用男,点菜还是悠着点的。一荤一素一汤一主食,分量一个人吃偏多,两个人吃偏少,你要是想吃爽,这点菜两个人吃肯定是不够的。幸好安麓的餐厅居然不收服务费,大众点评还有代金券……可能,生意真的不太好吧。
点完发现四个菜都是七个字菜名的,倒是赶上了最近电视剧起名的潮流:“花谢花飞花满天”、“香蜜
沉沉烬如霜”、“十里春风不如你”、“秦时明月丽人心”……都是姆妈看过的,哎,扯远了。
鸡油花雕白水鱼
是的,局座我又点了白水鱼,就想看看这大酒店的出品会不会比土菜馆的好吃。从前听说过鸡油花雕蒸
鲥鱼的做法,据说白水鱼酷似鲥鱼,这么看来,用鸡油花雕酒酿的做法来做白水鱼也算是挺对路子的。这道88元的菜乃是一人份,取白水鱼中段,铺上火腿、香菇、姜片、酒酿,浇上花雕酒清蒸。
看这么厚的宽厚的一段肉,就知道这条白水鱼,要比土菜馆里的大上不少。不止个大,安麓的鱼肉明显
要比茂荪馆的肥不少,鱼皮吃起来有让人满足的油脂香。不过调味不够均匀,酒酿的甜香浮在鱼皮上,而浸在花雕酒里的鱼肉又偏咸。跟土菜馆一整条清蒸的酣畅比,各有千秋吧,看你是想花28块吃一条鱼,还是88块吃一块鱼了,鱼刺么,还是一样多的。
鸡汁芦笋烩野菌
一道蔬菜,卖出了一份鱼的价钱,是有它的道理的。脆嫩的芦笋和多汁的野菌一脆一柔,顶上的鸡肉松
酥而香,口感很丰富。实打实的鸡汤底,鲜美甘醇,虽然看不见鸡,但感觉整只鸡的精华都浓缩在这一碗汤汁里了,一口下去只有一个字——“鲜”!
松茸土鸡鸽蛋汤
既然是粤菜大厨坐镇,安麓少不了煲汤。在土菜馆忘喝土鸡汤的遗憾,就干脆在这里实现吧。也许是追
求不加味精的天然鲜味,以及不油腻的汤头,所以结果是,这款汤吃上去太过清淡了。汤里除了枸杞味、竹荪味、松茸味,几乎喝不到“鸡”的存在感,还不如姆妈在家炖的好喝。
汤里的松茸和竹荪虽然没什么味道,至少还能吃吃,但鸡肉块就是灾难了,干柴到难以下咽,大概已经
完成了熬汤的使命,没准备让你食用?
鸽蛋倒是蛮好吃的。煮过的鸽蛋呈半透明状,口感也很接近果冻,幼滑柔软,入口即化。
三丝菌菇翡翠面
最大的坑,是这碗“素浇面”。78块可以
在嘉里中心吃一碗帝王蟹面
了,但在这里还吃不上荤。萝卜丝
、茭白丝、香菇丝,还有几片菜叶子,约等于街头的三丝浇头吧。所谓的翡翠面,也就是如今不太稀奇的手工菠菜面。
一定还有局座没有发现的玄机,于是把这碗面仔仔细细品尝了一下。结果大概也就汤底考究些,貌似有
点牛肉原汤的味道。
✎
局座小结
安麓在硬件上无可挑剔不假,但餐厅嘛,老实讲,跟土菜馆一比就觉得差距还有差距,可能是“试运营
”的关系,也可能是走“性冷淡”风的原因,失掉了那份烟火气带来的美味。
出门的时候,看到走道上挂着几幅“墨宝”,近看却发现是印刷品,印刷的分辨率还不高。Hmmm…又联想到上海那家安缦最近爆出来的“种树”风波,真是挺叫人玩味的。
但凡来到古镇,小吃是绕不过去的话题。要局座我说吧,对于景区里的小吃最高的褒奖应该是——“当
地人也会来光顾的”,接下来要说的这五家店便是如此。
首先是景区南门不远处的新风路“早餐双雄”——玉兰面店、江一民点心店。两家店是多年的邻居了,
良性竞争,不想排队的就挑人少的一家进吧。
玉兰面店是不是“百年”老店不知道,但开了少说也有二十年倒是真的。坐镇的是位满头银发的阿婆,
一边收钱一边声音洪亮地朝后厨下单。局座到的时候已经过了12点,临近闭店,但食客还是把上下两层楼坐得满满当当。其中还有不少熟客,和阿婆用青浦话聊得很起劲。
Ξ
局座点单
毛豆咸菜面 10元
大排干拌面 15元
鲜肉小笼 6元
共计:
31元
五个小笼只要六块钱,便宜得想哭!面条也不贵,分量还大,看样子三两面打底。如果你准备在朱家角
住一晚,第二天的早饭首选这里,靠谱。
鲜肉小笼
小笼个个圆滚滚得像小包子,皮薄肉多。虽然不是那种咬下去的“一包汤”,但肉馅是带汤汁的,吃起
来一点都不干。肉也干净,没有肉腥气。据说玉兰的烧麦也很不错,下次可以试试。
蛮有意思的是,店里的醋都是装在酒瓶子里的。局座刚开始还以为是前桌客人吃饭落下的呢。
大排干拌面
大排是“过桥”的(复习一下,浇头分开放的意思),还附上一碗蛋汤。面条粗而宽,口感筋道得很,
豪迈得感觉一碗吃下直接能上房揭瓦去。不是标准的葱拌,但酱油一洒照样撩人,跟着局座吃完
38碗辣肉面
后决心要减少碳水摄入的摄影师,还是破功了。
椒盐大排裹了蛮厚的粉,但吃着还是挺香的。说是说“大排面”,但其实面归面,大排归大排,分开单
点的话,价格也是一样的。(葱拌7元,大排8元)
毛豆咸菜面
咦,这不是黄豆吗?不过说回来,黄豆算是毛豆的“成年版”,店家也没错吧。黄豆酥酥的,咸菜脆脆
的,汤头被鲜味占据得满满的,局座打赌要是姆妈来吃肯定喜欢得不得了。
玉兰面店贴隔壁的江一民,做的烧麦和生煎最有人气。可惜局座去得晚,生煎已经早早卖完了。
店里的烧麦都是现包现蒸的,你们瞧阿姨的手势,单手一捏成形,就跟捏小馄饨般轻松——
局座点单、扫码付款的功夫,阿姨就已经快要包出一盒烧麦了。
局座在店里也就不过坐了二十分钟,期间看到不少熟客特地来打包生的烧麦,店家嘱咐说水烧开后蒸8分
钟就行。
Ξ
局座点单
价格同样感人到哭泣,烧麦一块二一只,比局座在召稼楼吃到的便宜多了,当然个头也小一些。一大碗将近二十个的小馄饨
,居然也才四块钱。这低到尘埃里的物价,比
桐乡之行
带给局座的震撼还要大了。
鲜肉烧麦
烧麦只只都有汤汁,倒一个给你看看——
皮子糯,肉新鲜,没什么怪味道,不加酱油调味。汤汁是很自然的鲜味,咸淡适中。店里还有冬笋鲜肉
的烧麦,也不过一块五一只。
小馄饨
小馄饨无功无过,汤汤水水的冬天吃着舒服。反正价格这么良心,点一碗没错的。
暂别新风路,去到北门的西井街。那儿有一家专心只做荠菜馄饨的小店,有不少附近的私营店主也会来
这儿买馄饨吃——
店主是夫妻二人,杨妈妈包馄饨煮馄饨,杨叔叔则坐在门外的河边,拆开一大包的荠菜拣着菜。陪他孵
太阳的,是他们养的小狗,从自己的小盒子里探出脑袋望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墙上的“菜单”有且仅有一道菜,耐心等个10分钟左右出锅——
Ξ
局座点单
一碗十个馄饨,分量很实在。馄饨有的馅多些有的馅少些,这种“不完美”反倒觉得亲切,应该不少上
海小囡见了这碗馄饨,都会想起那几位会包馄饨的家人吧。
荠菜非常香,剁得也很细腻。这种再家常不过的味道,谈情怀难免有些矫情,但绝对是你我记忆里不可
缺失的味道。
杨妈妈说她做馅的时候是不加味精的,要是觉得有点淡,可以加些辣椒酱。哟,是张氏记的湖南辣椒酱
啊,据说沪上有不少面馆的辣肉都是用这瓶辣椒酱炒出来的,果然味道很熟悉啊!
最后去到放生桥和北大街的交界处,这里是游客密集的区域。推荐你们两家地方小吃,逛街逛累了可以
垫垫饥——
店主夫妇是浙江永康人,卖的正是永康人引以为傲的“状元饼”。这种饼相传起源于南宋,又叫永康肉
麦饼,别看这货其实就是个梅干菜肉饼,人家还是浙江省的非遗呢。
开来朱家角,阿梁夫妇俩算是抢了个好市口,就开在在尚都里最靠近放生桥的地方,人流量特别大,即
便是工作日的下午,店里时不时也有客人光顾。
Ξ
局座点单
梅干菜肉饼(方饼) 10元
梅干菜肉饼(圆饼) 10元
芝麻红糖饼 5元
滑嫩豆腐丸 10元
共计:
35元
看到梅干菜肉饼还分方饼和圆饼,便都点来吃吃看有什么区别。一份饼完全够一个人吃了,虽然实际大
小看着也就局座的巴掌大,但吃着还是挺管饱的。
梅干菜肉饼(方饼、圆饼)
两种饼的差别其实不大,都是当场烤出来的,饼皮有股很好闻的麦香味。方饼皮更薄更脆,圆饼皮更厚
更韧,局座个人感觉都不错。要是牙口不太好,建议吃方饼。
梅干菜用的是永康当地的九头荠菜腌制而成,不像绍兴梅干菜那么大的味儿。五花肉也是有肥有瘦,吃
起来柔嫩适口,嚼着还有肉汁儿。爱吃辣的还可以尝尝他家的辣椒酱,老板娘说是她自己家做的,很香。
芝麻红糖饼
红糖饼是爱吃甜的摄影师加点的。整个饼像被偷走了馅料似的,只是圆饼饼皮内抹了一层红糖,皮上撒
了芝麻若干。其貌不扬,但吃着倒是甜香酥脆,别有一番风味。
滑嫩豆腐丸
蛮后悔点这个豆腐丸的,一股子老豆腐的豆腥味。豆腐本身也压得比较实,不是豆腐布丁那种嫩滑的感
觉。总之局座我是不喜欢,喜欢老豆腐的朋友可以尝试。
每个古镇、每个景区,臭豆腐都是从不缺席的小吃。朱家角的吴字坊,算是蛮有名气的,就开在北大街
和放生桥的交汇处,你想忽略它都难。上海的美食节目它也都上了个遍,但它到底能好吃到什么程度,吃过
魔都18家臭豆腐
的局座就笑而不语了。
Ξ
局座点单
臭豆腐
吴字坊的臭豆腐是绍兴风味的,炸得倒是外脆里嫩,有豆腐的香气,但是臭味偏淡,算是比较小清新的
臭豆腐吧。等等,这是不蘸辣酱的时候……因为辣酱真的咸到需要喝水,劝你们别下狠手。
油墩子
本来是冲着臭豆腐来的,发现还有卖油墩子啊!局座好歹也是搜罗过
魔都12家油墩子
的,那就尝尝看咯
——
表皮的脆度一般,萝卜丝还挺清爽的,没有很油腻的感觉。不过里面的葱白有点出戏,很大块。总体来
说,味道是及格的,但是非得来朱家角吃吗,局座觉得倒也没这个必要。
朱家角的人文气质真的蛮浓重的,也随之诞生出了不少适合下午茶的地方。局座挑了三家还蛮有意思的
去了一下,不过,都不怎么想推荐给你们。
走到放生桥畔、新风路的东侧,你会发现建筑的画风突变。这便是朱家角“新江南水乡”项目——尚都
里,一个让古镇就此“精分”的地方。
喏,你们看,河对岸还是白墙黛瓦、略显萧瑟的古镇风貌,而尚都里这岸变成了更加新潮的建筑群,坐
落着书店、酒吧、咖啡店、手作工坊……叫它一声朱家角“新天地”也不为过吧。
靠近放生桥,是尚都里“人气最旺”的地段。可以看到星巴克、太平洋咖啡、雪冰等好几家连锁餐饮,
满记、爱茜茜里也在装修中,有着和古镇气质不太相符的“洋气”。店里人倒是不少,看样子都是天太冷来店里“孵空调”的游客。
越往东边走,人烟越发稀少,而艺术气息却越发浓郁。瞧那一整面一整面墙的涂鸦喷绘,有点酷。
就在局座沉迷艺术不能自拔的时候,一旁的摄影师发现了个问题——“你没发现,这些店都关着吗……”
饶了一圈发现还真是,有的店里像是施工到一半停工中,有的商铺则还在招租。查了点资料,发现尚
都里居然早在2013年就已完工了,眼看着如今已经步入第五个年头,商铺的开业率貌似还不足50%……
局座眼尖,还意外发现了知名生活美学自媒体“一条”投资建造的概念酒店,门上白纸黑字写着“2016
即将开业”,结果两年过去依旧难产,网上也搜不到相关新闻,这有点尬了。
反正尚都里深处,只有呼啦啦吹的穿堂风和局座二人孤独的身影,于是赶快逃到门口热闹点的地方躲
躲,就发现了这家三联书店。
这家三联书店蛮大的,让局座想起了泰晤士小镇里的钟书阁、南京老门东里的先锋书店,也是个挺奇妙
的游客打卡目的地。
喝下午茶,直接上二楼。不过,一楼的书需要结账后才能带到二楼,并不能随意借阅。
茶歇区域占据了二楼的半个楼面,座位有很多。不过工作日的生意着实是惨淡得不像话,在汉源、季风
等等实体书店相继告别历史舞台的今天,着实替这家景区里的三联捏一把汗啊……
Ξ
局座点单
乌龙姜茶欧蕾 30元
蓝莓芝士蛋糕 30元
共计:60元
在书店里,饮品和点心的价格,就相当于是买断了一张桌椅个把小时甚至一整天的使用权,这么想来就
觉得价格还算合理了。
蓝莓芝士蛋糕
书店里的蛋糕,想来也不会是自己的饼房出品,虽说本来对它期待就不太高,但是好歹卖了30块钱,至
少有点芝士蛋糕的样子吧。然而现实是,差得连便利店的都不如。芝士结块,口感粗糙得像在吃凤梨酥,蓝莓肉也奇酸无比。总之,不好吃,三联要不要换家甜品供应商试试……
乌龙姜茶欧蕾
奶茶呢?也不行。最直观的感受是,水一定是加多了,奶味被冲淡严重。其次是乌龙茶底的存在感太低
,基本上满杯都是姜丝的辣味。虽说局座的初衷确实是天太冷想暖暖身子,但这杯被稀释了的牛奶泡姜茶,真的不好喝啊……
总之在三联,清净是有的,书香是有的,暖气也是有的,但食物真的不行。
这家尚都里星巴克对面的甜品店,原本不在局座的计划之内,因为它连点评页面都是新建的,元旦才刚
试营业。不过这家店的名字,以及门口电视滚动播放的“茜丸”宣传片引起了局座的注意。
不知道你们对“茜丸”二字有没有印象?局座我对它有所了解,是因为吃到过朋友从日本带回来的五色
铜锣烧,上面印着大大的“茜丸”二字——
图片来自网络
了解了一下这个品牌,发现它是大阪有近80年历史的老牌豆沙生产商,旗下生产有70多种不同口味的豆
沙。而眼前的这家朱家角茜丸,主打的是日本丸子,上面挤的便是各色豆沙。
局座问了一下店主,是否是日本茜丸授权的加盟店,对方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不过根据茜丸日本官网所
示,它在日本也只不过区区两家实体店,只卖豆沙不卖丸子,更多则是直接向其他食品企业提供豆沙作为食品加工的原材料。
那么这家店是“山寨”的吗?那倒也未必,因为局座在官网上看到了茜丸寻求海外合作的中文版网页,
大概是海外企业也能申请问日本总部拿货的意思——
局座也确实在店里看到了一些日本茜丸的产品陈列,当局座问说有没有五色铜锣烧时,对方表示最近还
没来得及进货,过段时间会上新——看来应该不假,那就试试吧。
Ξ
局座点单
抹茶味团子 18元
水蜜桃味团子 18元
奶盖汽水味特饮(小) 25元
共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