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美好滁州
行走在寻常巷陌,讲述故乡新事,这里是美好滁州,由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网宣办运营。 发布权威资讯,提供民生服务,力求成为网民信任,市民欢迎的交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玉林晚报  ·  男子点烟花被炸身亡,殡仪馆:已收到遗体 ·  17 小时前  
玉林晚报  ·  男子点烟花被炸身亡,殡仪馆:已收到遗体 ·  17 小时前  
大皖新闻  ·  元宵节!安徽一市公共自行车停运 ·  2 天前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企业巡展——【2 ... ·  2 天前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企业巡展——【2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美好滁州

2017滁州好人评选(4月份),谁是你心中的好人?请给TA投一票!

美好滁州  · 公众号  · 安徽  · 2017-04-11 18:39

正文

投票截止 4月21日中午12点



董芳常年孝敬父母、孝顺公婆,在婆婆生病住院期间,她能像女儿一样去陪护她,不怕脏累、从没有过任何一句怨言,用实际行动诠释孝道,是社区尊老敬老的表率,更被街坊四邻传赞。此外她十几年如一日,尽心照顾患病的爱人,不离不弃,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杨永凤, 凤阳县临淮关人, 为了回报家乡,她选择了回乡创业,她的企业大多录用下岗职工和返乡农民工,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多年来,她资助多个困难家庭,为他们送去治病医药费、上学学费共十 万元,还经常做公益性捐款。


张正金,男,中共党员,现任中共滁州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总支书记、站长。自任职以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忘初心,以温暖他人为己任。他乐于助人的同时,还常率领造价行业内的学雷锋志愿者去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近年来,市工程造价站在张正金同志的领导下,立足本职岗位,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先后荣获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滁州市和安徽省 “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张正金同志被命名为“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岗位学雷锋标兵”。



王长中,男, 1963年3月出生,滁州市琅琊区城郊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扎根基层教育工作,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扎扎实实工作,兢兢业业从教,为办好使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来安县家林医院 25岁护士杨凡通过216毫升造血干细胞的移植,给河南一位白血病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杨凡用自己的义举诠释了大爱的真谛,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演绎了生命的奇迹。杨凡不平凡!



在皮山县一年的援疆支教活动中,朱模升克服生活习惯、气候、交通不便等困难,倾心尽力地帮助民族教师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成绩显著,在新疆和内地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课余时间,他用约 20万字的散文、游记、诗歌等文学方式介绍了新疆的风土人情和美丽风光。由于援疆期间的突出工作成绩,2016年6月被皮山县评为“优秀援疆教师”、和田地区“优秀援疆干部”;12月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评为“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并记功一次;被县教体局评为“师德标兵”.



五十多年来,苗翠花常年照顾 2个身患重度残疾、1个精神残疾儿媳妇、年老多病瘫痪在床的老伴和2个年幼孙女生活起居,以82岁的高龄支撑起老弱残幼7口之家的生活重担,展示了老人人间大爱。


杜秀能 以高度的责任心,使他在家里成为一个孝子、慈父和勇于担当的好丈夫;以坚忍的意志、勤俭的精神、乐观的态度,让贫困且多难的家庭和乐融融、充满阳光。



12月8日晚,吴厚铁在出租车后座发现一只钱包,内有现金6155元,一万元欠条一张,及信用卡、身份证等物品,面对金钱的诱惑,他不为所动,最终通过公安部门找到了失主,在平凡的岗位上,释放着强劲的正能量。



廖成丽献身园林绿化事业近二十年,始终奋斗在一线,不怕苦、不怕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被授予 “滁州好公民”的荣誉称号,她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所有认识她的人。


石志萍 努力打造明光旅游第一品牌,坚持诚信经营、品质服务。 2009年度被授予安徽省诚信旅行社称号;2014年获三八红旗集体称号;2016年参加明光市爱心联盟,随爱心人士去桥头敬老院,石坝敬老院探望敬老院老人并捐款。



徐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2014年10月,他主动请缨,加入选派队伍,从明光市委办公室来到女山湖镇赤塘村任第一书记。 自担任村第一书记后,他就扎根基层,两年间他和村班子引导村民建了采摘园、流转了上千亩土地,争取了数千亩粮食增长田项目工程,协助建成返乡创业企业 2家,解决了村里100多个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为村里主干道安装了20多盏路灯,慰问帮助困难群众110多人,让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秦蓓蓓, 作为一名警嫂她默默支持丈夫的工作,作为儿媳她悉心照顾年迈的公婆和奶奶,曾经一度将自己婚后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全部拿出来给奶奶治病。因为事迹突出,她的家庭被评为 “五好文明家庭”。



2005年12月18日来乌衣以来,12年来,黄良反坚持“堂堂正正做人,本本份份挣钱”,以诚实待客、热心服务在乌衣站稳了脚跟。他的超市总是顾客如云,生意十分红火。超市由最初的一家总店发展到现在的四家连锁店,受到乌衣消费者的广泛认可。2013年和2015年相继获得了南谯区授予的“诚信单位”和“诚信商店”荣誉称号。



杨清贵, 2006年,他从部队转业到区安监局工作,期间从办事员、科长、到安监局副局长,一步步走来,工作中无不渗透着他的认真、辛劳、汗水…。作为一名转业军人,他虽脱下军装,但仍保持军人本色,对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始终心系工作,心系服务对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一名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者的角色。2015年,被评为滁州市“限放工作先进个人”。



高学年,早年高学年放弃城里优越条件,回到农村照顾生病的父亲和生活不能自理、始终瘫痪在床的大哥,现年 78岁的他仍然整夜守在大哥的床边,伺候一日三餐,孝心孝行演绎无限温情,老人的一言一行也影响着他的后代。在高价大家庭里,婆媳妯娌关系和睦、子孙优秀出色,这些都是受高家“孝”字家风的影响


刘芳,参加工作 26年,担任班主任近15年,每周课时均在12节以上。2007年5月查出左肾重度积水,得病期间县教育局领导看望时,提出因身体原因,可以减少代课量,可是她坚持教学,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不被时代淘汰的老师。



2015年秋,妻子因脑血栓发作导致瘫痪,原本就是三级残疾的妻子右腿本就行动不便。这次的发病又导致左腿失去了直觉,再也不能站立,只能靠轮椅行动。王道余不抛弃,不放弃,带着妻子四处求医,未曾有过一句怨言。一年多的真情呵护,500多个日夜的相伴,谱写了一曲感人的夫妻情深之歌。



赵祖翠, 自嫁入三合村西晁组包先宏家中以来,她任劳任怨,照顾生活无法自理的弟弟、弟妹。将弟弟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儿子一样抚养长大,丝毫无半点怨言,广为邻里称颂。



一名普通的公交车驾驶员,盛夕键的工作是平凡的,既没有激动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始终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干一行爱一行,像一枝朴实无华的小草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的乘车环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八米车厢内抒写着新一代公交人的风采!



对于周围一些人对赵和和儿女为什么能长年坚持不懈地照料已成植物人的妻子和母亲产生不解时,赵和是这样回答的: “如果我们夫妻俩命中注定只能一个人活,我愿意把生的机会让给妻子!”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赵和的心声,也成为他与妻子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动力。


周红霞,照顾因交通事故意外住院的丰乐市场外地经营户夫妻;经常看望、帮助在丰乐市场工作三十余年的 70余岁的保洁员邢文珠一家;丈夫因故去世,作为单亲妈妈在教养子女、维持生活、做好工作的同时积极帮助他人。


厉志玉, 1987年投身于家乡公路养护事业,从此他与路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干就是27年。他在这条战线上学习、历练、摸爬滚打,谱写了他平凡却又闪光的人生。20多年一路走来,他成了普通公路养护人的缩影:炎炎烈日下汗流浃背、狂风暴雨中一身泥水、滚滚车轮下满脸灰尘、凛凛寒风中一 身冰霜 ,但他始终坚信 “养路养心,修路修身”的人生使命,默默无闻倾心养路, 以实际行动感染身边每个人。展 示了一名养护工的精神风采,多次受 到表彰。


他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他大部分时间都吃住在敬老院,和老人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对院民的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宋振余的敬老孝心更体现在对院民的临终关怀上。每当有老人病危临终时,他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们走得有尊严。每到传统节日,宋振余都安排食堂加餐和院民一同过节。敬老院的老人们大多数性格怪癖,他经常找老人谈心,进行疏导。对院民饮食安排也是细心周到。伙食安排上分为日常餐、病员餐、生日餐、节日餐,能根据老人的饮食习惯和特点想方设法尽量做到荤素搭配的合理。敬老院还建有活动室开展棋牌娱乐活动,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敬老院舒适的环境,安逸的生活,老人们感到很满意,他们在敬老院过得很顺心、舒心。 2010年他被安徽省民政厅授予“全省优秀敬老院院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