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梧桐会WTC
创新企业家社群!企业成长加速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普渡大学窦乐添最新Nature大子刊:全碳主 ... ·  11 小时前  
高分子科技  ·  浙大徐彦教授团队 Sci. Adv.: ... ·  2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把“磷”换成“硫”,发了一篇Science,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梧桐会WTC

怎样比别人更快地闻到“钱的味道”?

梧桐会WTC  · 公众号  ·  · 2018-02-28 22:00

正文

所有的创业,都开始于梦想,而终结于数字



1


你更需要“反励志”的创业故事


年前以一篇“相亲估值”的文章收关,果然过年有人后台发消息,给我讲 相亲经历


这位读者在一家仅次于BAT的公司做运营经理,女方问他有没有自己“ 出来做 ”的打算,他说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创业。结果女方第二天给了回应:此人不够有追求。


世道真的变了。难道现在的人都以为,IT知名企业出来的人,都得有一颗创业的心,否则就是没有理想的“咸鱼”?


“创业光荣”是不错,“打工可耻”就偏颇了,把“创业”和“理想”扯到一块, 更是被励志鸡汤创名人业故事给忽悠的。



我以前的老板就总爱讲她 “反励志”的创业故事


那本来应该是人生中普普通通的一天,没有火山地震,没有婚丧嫁娶,没有小人贵人,连堵车都堵得那么平常。可就在那一天,她的老板告诉她一个改变她一生的消息:


“小X,我要移民了,打算把公司关了,你要想试试,公司就交给你吧。”


就这样,她莫名其妙地终结了无忧无虑的打工生活,糊里糊涂地开始了她艰辛坎坷的创业生涯。


这就是 没有任何“理想化叙述”的“现实主义创业” :没有崭新的计划书,只有老业务、老同事,老客户,没有美酒掌声开业庆典半年风投三年上市规划,一开门就是油盐酱醋一个月接不到新业务就要关门大吉。


每天早上一进办公室,看到大家都在忙,不是开心,而是惶恐—— 平白无故我特么又欠了他们一天的工资 。这才是老板应该有的觉悟。


只有当创业者们功成名就后,在财经记者、传记作家和主持人们的启发下,他们才意味到, 创业故事不是自己的故事,创业故事就是企业的品牌资产 ,于是就有了“活着就为改变XXX”的故事。



2


天天烧钱你就会焦虑了


2007年底,牛博网的“突然死亡”让罗永浩暂时失业了,他开始考虑是不是要干回自己的老本行——英语培训,但一时没有特别好的想法,就耽搁下来了。


朋友冯唐听说了,投给罗永浩一笔启动资金,劝他:


“你先张罗起来,天天烧钱你就会焦虑,一焦虑做什么事都会顺理成章。”


就这样,“老罗英语”开了业,第一年其实没怎么烧钱,还是亏了三百多万,老罗果然焦虑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基本上每天一开门就是一万块钱不见了,被打劫也不可能这么吓人,我当时拿朋友的钱做,属于投资不是借款,赔了是不用还的,但怎么好意思呢?”


这一焦虑,逼出了 “一块钱计划” ,一块钱听8次课,满意再付全款。这个推广手段成为后来的培训业“营销标配”。到了第三年,“老罗英语”终于开始盈利了。



这一焦虑,也逼出了日后更为他赢得更大名声的 “老罗演讲”


不过相比之后“锤子手机”的九死一生,相比之前“牛博网”的蒙眼狂奔,“老罗英语”的创业算是相当顺利了, 原因无它,回到了老本行。 相信罗永浩在新东方的时候,常常会冒出“如果我是老板,我会XXX”的念头。


这就是创业准备, 常常这么琢磨问题的人,再长的打工生涯也都是在为创业做准备。


但一个老是想着创业的人,不等于一个做好创业准备的人。


3


你做好创业准备了吗?


一次,我和一个处于“创业休息期”的朋友去一家麻辣烫店吃午饭,因为是熟客了,吃完我们就跟老板聊了一会儿。


老板感叹生意不好做,也就是维持生计,他说他最近遇到一个厨艺不错的老乡,想把这家店装修一下,改成 中档的家常菜馆,毛利高一点,赚的也多一点


我朋友听完了后,掏出手机,用计算器算了几个数字之后,劝老板放弃这个想法,并肯定地告诉他,这么改,大概率没有现在麻辣烫 赚得 多。


老板根本不信,说后面一条街有一家熟人开的跟他差不多大的馆子,每个月的利润至少是他的两倍。


于是朋友把详细的过程写在纸上,这家店人工就四个家里人,也不用请厨师。再算算中档家常菜馆,人工肯定要再请,成本至少上升了30%,再算收入,虽然客单价提上去了,但客流肯定要减少,再考虑装修投入,三年才能加本。


朋友告诉他,道理很简单, 新店靠截流,老店靠老客 ,麻辣烫的客群跟家常菜馆的客群完全是两种人,这就相当于开了一家新店。 一家四口就指望这个店,开业头一年,根本熬不过去。


老板最后还是服了,问我的朋友是不是开饭店的。其实不是,他只是 作为一个“持续创业者”,脑子里一直在盘算各种商业模式的帐


根据Funders and Founders媒体的统计, 第一次创业失败率高达88%。



就好像很多想开店的人的思维方式都是这样的:看到朋友开了一家店,生意不错,具体问一问成本、流水、生意模式,觉得靠谱,自己手里刚好有点闲钱,找个门面就投下去了。


这种 跟正常人一样的直觉思维,是不适合创业的 。一定要看到别人成功的表象背后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千万别说什么坚持、耐心、热情一类的空话,头一桶金成功的背后一定有一项实实在在的因素。



在创业准备期,你不但需要勇气、激情,还需要想想如何降低失败的概率,尽早发现“风口”。方法其实不难, 平时遇到各种生意,都要替他们算算帐,看不懂的上网查资料, 比如说,你考虑过下面问题吗?


为什么全国的旅游街卖的东西都是一样的?这些商品有什么共同之处?

如果网红食品现在算下来是亏的,你觉得未来它们怎么赚钱?

写字楼的无人货架未来最可能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如果你开一家普通的奶茶店,你会怎么选址?


几年积累下来,就会形成一个商业模式的知识体系,一遇到生意机会,比别人更快地闻到“钱的味道”。



4


创业应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创业还应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我进入淘宝之后,认识了很多从大公司辞职的人, 可他们的网店没有一个是在辞职之后才开的。 一位外企高管,指挥老婆操盘一家十个人的公司,把一家天猫店两年冲到类目前五,老婆实在太累得干不动了,他还在考虑要不要辞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