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德国生活
德国生活报 身边的故事 生活全能小帮手 全新转型 德国生活报一直陪伴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素食怎么做才好吃? ·  昨天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up to no ... ·  2 天前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bed of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德国生活

【转载】他乡的童年|学龄前的兴趣班+德国鸡娃卷不卷?

德国生活  · 公众号  ·  · 2024-05-13 22:26

正文

更多德国生活故事,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作者简介: Kunkun--刚回职场的二胎妈,这里分享德国生活职场的各种八卦,偶尔夹带育儿干货!
你确定不关注一下?!

开号初期,我 写了两篇关于德国早教的文章,盘点了在德国的早教课。

德国禁止早教课?认真你就输了!0-1岁的早教课程来盘点
不输在起跑线上,德国早教来盘点(1-3岁)

现在随着汤圆上了小学,是时候来填坑4-8岁娃兴趣班的空白了。


01 4-8岁都有哪些兴趣班

这里不得不提到周轶君拍摄的《他乡的童年》,是我很喜欢的访谈节目。

她走访不同的国家,了解当地不同的教育体系和文化,提供很多不同的教育理念。

其中提到,英国人最乐意给娃投资的兴趣班,就是不同运动项目。毕竟运动培养的是身体&精神双重的增益。

在德国也如此。

在德国有各种大大小小各种运动协会。 这些 非盈利性的运动协会,因为有国家场地费减免等支持,会费非常便宜,所以很多父母都会给家附近找合适的运动项目让小朋友参加。

之前文章 我就特别推荐 1-4岁娃的体操课, 通过各种爬高,跳跃或者 走平衡木, 加上有家长贴身看管(安全感满满),对小娃的 运动协调能力和对运动的喜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学龄前的运动项目,男女生大多相同,体操、游泳。

上小学后就开始分化了。

小学 男生,普遍爱好就是踢足球,我认识好几个汤圆的同班同学,周六基本就泡在足球场上了。

女孩去游泳,芭蕾,手球的比较多。

汤圆4岁前参加了体操课和舞蹈课,后来给她尝试了花样滑冰,到了五岁时又上了一段时间游泳课。

常年运动给汤圆带来的好处很多。

首先运动已经成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常年练花滑,且一周得去四次,每次2-3小时打底,这个强度下都一直保持了高涨的热情。

甚至有时候在客厅看电视,她都要劈个叉压着腿看。

其次,身体状况一直很好,在小学只因为过敏请过病假,精神头也好,每次老师谈话都是满满的赞美,老师还问过我平时在家我是怎么教育她的,说实话在家我根本没时间管她,问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运动好其实也能直观带来更功利的好处。

我身边就有家庭的娃,靠着体育特长,拿着奖学金,录取到美国常春藤之一的大学(具体名字忘了)。

所以给娃砸钱拿个名次走 运动爬藤之路 在国内也已经产业化了。

每个娃对运动的爱好截然不同,具体什么项目我不敢贸然推荐。

比如姜饼,到了他花滑的年纪,我带他试了一节课。

穿鞋15分钟,上冰一分钟,哭着找妈30分钟,没有比这更失败的试课了。

然而他对足球情有独钟,只要有个球,他能忘记时间。

本来打算一起把俩娃都塞进冰场的老母亲,不得不重新做功课,找找周边适合四岁娃的足球课。

运动,是我最愿意当工具人司机的鸡娃项目。



然后就是乐器篇。

全人类共通的语言除了运动,就是优美的旋律了。

但德国这里很死板,很多乐器班明确表示最好等到娃六岁时候才开始,虽然我在中国妈妈圈都听说过四岁就开始学琴的例子。

到了年龄,学哪个乐器更适合?当时我还真是发愁,毕竟尝试成本都不低,一两节课也试不出什么效果。

在朋友指点下,我才知道在 很多音乐学校都提供一种乐器入门课“Musik Karussell"

通过十次课,娃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各种不同的乐器,就是把钢琴、鼓、笛子、吉他、长号等都过一遍,看看哪个才是自己想学的。

在参加这个课之前,汤圆对长笛特别着迷,但她其实根本没接触过,但就是一直喊着要去学笛子。

上了这个课接触笛子后,回家再也不提想学笛子的事了,现在我们练钢琴,也当做培养乐感、识谱和锻炼左右手协调的机会。


其他就是益智篇。

我也曾经跟风给她试了国内很流行的思维课、编程课、但是我不喜欢给她太多的屏幕时间,所以都没有续课。

倒是听到身边朋友送学国际象棋、围棋的,只是不适合我们家属猴也像猴好动的汤圆,就没怎么去做功课了。

如果你家娃爱安静,也爱逻辑推理,那么我觉得棋类的兴趣班值得试试。



02 德国鸡娃卷不卷

随着我们结识的德国家庭越来越多,闲聊时顺便就会交流娃放学后都忙啥。

我认识的德国家庭,运动基本是必备的,大部分是1-2项, 不会给娃安排过满的兴趣班。

德国人周末更多 带娃去徒步或者动物园等亲近大自然。

但也不是纯玩

我的邻居就是给娃买了蘑菇的科普书,带着娃去山里分辨各种不同的蘑菇,可食的带回家一起煮了吃。

德国近几年也多了很多STEM主题的场馆,经常也爆满。这类的亲子活动中心年卡都很划算,一般去三次就抵回年卡的票价了。



03 硬拗一个小结

在德国如果真卷鸡娃的,还是华人家庭。

这也正常,能在海外定居生活的华人,本身就是通过自己打拼才能扎根下来,对孩子的教育当然很重视。

人在海外,居安思危,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我们也希望孩子能有自己独立生活的本事。

而且对比德国本地土著,华人家庭更舍得砸钱给娃尝试各种项目,甚至一对一,一对二的私教课都不觉得算个事。

相比之下德国妈妈更喜欢上团课,分摊下来的费用更便宜。

我还观察到有 鸡娃血脉的还有俄罗斯家庭。

愧是战斗民族。他们在娃放学后也在当司机,送娃转场各个兴趣班的路上。

他们对娃的教育还特别严厉。

有次我见到某个俄罗斯小姑娘,从溜冰场出来哭着不想继续滑,那个妈妈直接黑着脸把娃吼了回去。

不同的是, 在国内很流行的学科补课机构我是一个都没见到,当时我还纳闷,德国补课不流行吗?

当自己的娃上了小学以后才发现,德国这里的教学进度是真的慢。

我印象特别深刻,汤圆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加减才学到20,到了一年级结束才有了100内。

所以汤圆爸当年从中国来到德国,不会德语不会英语的他,仍然有一个学科让他傲视群雄。

他原话是,国内小学的难度,相当于德国初中的水平,所以后来同学聚会,德国同学回忆当年上学怎么认识他的机缘,就是看他是中国来的,数学一定很好,所以主动拉他进组弥补其他人的短板。

当娃这几年上小学,看了下他们的课表和安排进度,我终于有点开悟为何谷爱凌当年每年暑假要回北京补习了。

谁让国内基础教育就是强呢!

往期文章回顾
德国禁止早教课?认真你就输了!0-1岁的早教课程来盘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