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创新”一词被提及超过50次,也有代表指出,中国科技产业应通过创新驱动战略发展,最终带动整个产业走向全球化发展之路。我国的上市药企是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以药物创新为主导的战略布局,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2017年10月30日,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主办第二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以下称:创投大会)在苏州隆重召开,三生制药、天士力、康弘药业、绿叶制药等14家国内上市药企高管,分别介绍了企业近年来药物创新成果,并通过与借力资本、资源整合、跨国并购的协同效应驱动企业走向全球化。
“医药创新是一个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行业,同时医药领域的创新呈现出专业化、细分化的特点,横向产业链以及上下游之间的技术壁垒也较高,上市药企如何围绕创新做文章,吸引研发人才、寻找创新项目、升级研发体系、丰富研发管线,是实现企业稳定增长、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浙江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如是说。
“近日有消息称,三生制药将并购加拿大生物药公司Therapure的CDMO业务,如果成功,可以实现三生制药在全球范围内生物制药的CDMO平台,这对于三生制药来说,是全球化业务的重要一招,可以让三生制药打通生物工程的产业链,有效对接国际外包需求,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毫无疑问,也会成为三生制药新的业绩增长点。”提到三生制药的创新,一位研发专家分析道。
“2017年,天士力通过合作组建天士力创世杰(天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增资上海赛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天境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举措,形成自主研发、合作研发、产品引进、引入产品以及产品优先市场化权益,构建‘四位一体’的研发机制。”天士力副总裁孙鹤在演讲中介绍说,天士力目前在化药方面有12个上市品种,并且在肿瘤等领域布局了多个1类创新药和首仿药。
“2014年,朗沐在国内获批以后就备受行业关注,2016年实现销售4.76亿元,2017年上半年的销售业绩是3.02亿元,2016年10月,朗沐在美国开启Ⅲ期临床试验,如果能通过,则意味着朗沐国际化之路指日可待,这对于中国的医药企业而言,无疑是重大的突破。”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殷劲群认为,康弘能拥有朗沐这样的品种,和康弘一贯的研发原则有关,那就是“四不原则”,没有明确市场定位的不做、未能满足临床需求的不做、没有知识产权的不做,在临床上不能获得安全疗效评价的不做。
“绿叶制药多个微球产品,如利培酮微球、曲普瑞林微球,这些产品的研发技术全球领先,而且是多个产品获批海外临床,如利培酮微球经FDA批准无需进一步临床,已经处于NDA阶段,未来有望通过打造微球平台实现研发、生产优势。”
绿叶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姜华认为,绿叶制药在药物创新上比较青睐新型制剂,这也是未来药物研发创新的重要方向,目前国家的政策也在鼓励新型制剂的创新,无论是产品国际化还是研发技术国际化,寻找差异化的创新,瞄准重大产品的缺陷,对高端制剂进行针对性的开发。
“Ensartinib(X-396)与克唑替尼头对头的全球III期临床试验已经启动;X-082化合物眼科适应症研究在美国已经完成II期试验入组,而其肾癌适应症III期研究已于3月启动;MIL60项目Ⅲ期研究已经有20多家单位立项;埃克替尼乳膏剂项目开始启动II期研究;9016项目和15086项目也在按计划推进。”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总监李盈接介绍说,贝达药业在2017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很大,创新药研发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直接投资部执行董事许小鸥认为,近期国家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等促进医药创新的政策走向,药审新政把国内外企业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将推动企业拓展全球化视野,引领医药产业与投资行业进入了崭新发展的时代。
“我一整天都在聆听这些上市药企的介绍,每家企业的创新战略都不一样,但是可以看出企业家都非常重视药物创新,而且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可以说,中国的创新药物的全球化势头锐不可挡。”天津红日药业副总裁高国伟认为,中国的药物创新战略必须放在全球化的视野中进行考量,而国内上市医药企业在人才国际化、资本国际化、标准国际化方面都不弱,但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创新的蓝海,并且对专利进行核心保护,这样才能提高创新的成功率,不会掉进过度竞争的泥淖。
本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
投稿及报料请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
稿件要求详询米内微信首页菜单栏
商务及内容合作可联系QQ:41253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