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尚先生
时尚造就先生,先生定义时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WWD国际时尚特讯  ·  Legend 100 经典传奇录 ... ·  3 天前  
WWD国际时尚特讯  ·  Legend 100 经典传奇录 ... ·  3 天前  
有意思报告  ·  瑜伽喇叭裤,火了 ·  1 周前  
有意思报告  ·  瑜伽喇叭裤,火了 ·  1 周前  
LADYMAX  ·  11条要闻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尚先生

深夜谈资:最早扔进汨罗江的粽子,是甜的还是咸的?

时尚先生  · 公众号  · 时尚  · 2017-05-28 23:01

正文


过节了,涨涨姿势的同时

写一点走心的内容(请往后翻)


水水是台湾人,天生的咸党(宝岛的烧肉粽好吃哦)。我们也吃甜粽,可以是紫米奶黄流沙馅、水晶糯米粽(参见星巴克的冰粽),或者是客家碱粽蘸糖浆。近年来,各种花式粽子在台湾越来越常见,不过烧肉粽还是老大。

 

(好饿......)

 

然而,就算是美食遍地开花、面对食物一派和乐融融的台湾,粽子大战每年也照样开打。今天没事刷了刷Facebook,看到这样一条新闻:

 

粽子里最不适合的配料是?

蛋黄派和栗子派吵起来了!

 

是的,这是一次咸党的内战。弹丸之地的台湾,光是烧肉粽就分南北两大流派(南煮北蒸,做法和配料都有差别),就连内馅是用虾米好干贝好,还是蛋黄好栗子好,都有各种各样的争论,不过都很好吃是绝对的……

 

(周董也很爱烧肉粽哦)

 

华人在争论谁家东西更好吃的时候,喜欢以追本溯源的方式来证明:我才是正宗,我比你更好。你可以参见“宫保鸡丁到底属于川菜还是鲁菜”,“北京烤鸭、南京烤鸭和广东烧鸭谁历史更悠久”等等,基本没有结果。

 

不过,粽子这个东西,我们还是能试着追本溯源一下的,毕竟它附带着小孩子都知道的民间故事:为了纪念投江殉国的屈原,老百姓发明了它。

 

 

那么,最早被扔进汨罗江的粽子,到底是甜的还是咸的?

 

 

来,让我们聊聊历史

 

最早将粽子和“纪念屈原”扯上关系的故事,出现于南朝梁代的《续齐谐记》:“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简贮米,投水以祭之。”

 

翻译一下就是,屈原在五月五日当天投汨罗江殉国(带着对楚王的爱?),百姓为了纪念他,就用竹筒装满了“米”,投入江水中以祭奠屈原。至于是什么“米”,我们待会分析。

 

(竹筒饭和粽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对于端午节吃粽子的最早记录,是西晋周处的《岳阳风土记》,里面对粽子有了很全面的描述:

 

“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春孚雏,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二节日所尚啖也。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

 

简单翻译一下:农历五月五日,根据阴阳之说的解释,仲夏季节阴阳达到均匀调和的状态,岳阳当地有着用菰叶包黏米和粟,以浓稠的草木灰汁煮熟的节令食品。最早的时候,粽子是用来祭祀的,人们用粽子祭奠屈原,更多情况下是一种传统的延伸,至于很多现代人认为粽子是为了祭奠屈原而发明的,姑且算是一场美丽的误会吧。

 

 

说到这里,相信你已经发现了:在文献中,并没有对粽子的内馅有所描述。但有一个关键细节:草木灰汁,最古老的碱水。用碱水把粽子煮熟,相信很多南方的孩子心中已经有答案了:历史悠久的碱粽啊。

 

《岳阳风土记》中记载的灰汁,其实是将草木灰浸泡,留下灰烬成分、过滤之后得到的汁液。它呈弱碱性,能够让谷物的口感变得更加软糯、有弹性;经过碱水处理的谷物,还会有一层淡黄色光泽,看起来是很诱人的:

 

(这就是客家碱粽)

 

这种堪称中华饮食活化石的粽子,直到今天基本都是没馅的,蘸糖或者蘸酱油吃。当然你不能否认,在古人制作粽子的时候,可能会有几个人别出心裁,额外包几块咸肉进去,但在肉类相当昂贵的古代,也只有大户人家才能做出这么非主流的事。所以,咸肉粽的可能性基本被去除了。

 

那有没有可能是甜粽呢?我们来看看,糖在中国古代的存在。

 

 

屈原自己在《楚辞·招魂》中写了“胹鳖炮羔,有柘浆些”,这里的“柘”就是甘蔗,“柘浆”就是甘蔗汁,制糖的原料。然而,从甘蔗到榨汁再到制糖,非常耗时耗力,在唐代发明完善的制糖工艺之前,糖是完完全全的奢侈品。

 

古代还有饴糖和蜂蜜两种甜味剂。饴糖是粮食经发酵糖化而制成,在古代农耕社会,它就和酿酒一样,只有在粮食丰收的时候才有可能得到,拿来丢到江里也太奢侈了;蜂蜜就更不用说了,采集困难,也很奢侈。种种迹象表明,最早的粽子不太可能是甜粽;随着时间发展,白粽和咸粽的普及率,可能也要比甜粽高得多,毕竟甜味在古代太奢侈了。

 

 

汨罗是岳阳下面的一个县级市,现在的汨罗粽子,还是以最古老的样式为主——只有糯米,没有调料,你高兴蘸什么吃都可以。所以,如果追根溯源论正宗的话,什么都不包的白粽获胜,甜党咸党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没什么好争的。

 

P.S:如果各位甜党对糖有兴趣,可以读读《糖史》,季羡林先生晚年的重要著作。老人家研究的不是关于糖好不好吃、怎么做,什么年代的人怎么吃糖的问题,而是研究与糖有关的各种文化演变和交流。我们今天随便吃一个什么东西,都可能是跟一些遥远的国度、一些我们不认识的人、不同的文化有关,非常有趣。


————————


水水问所有人:

这是你第几个没有回家的端午节?

 

写到这里,突然有感而发。无论甜党咸党,我们似乎都在守护记忆中的味道——从豆花到粽子再到月饼,只有那个熟悉的味道,才是最好的。

 

毕竟,我们所习惯的、赞扬的味道,都是深深刻在我们记忆中的。那些我们所鄙夷的、无视的味道,多半只有一种可能——它并非来自你的记忆。

 

 

我们之中的很多人都在漂泊,在一座陌生的城市徘徊,被陌生的味道所环绕。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中,描绘了一些在陌生环境下,由味觉勾起的记忆,哪怕是一杯咖啡、一块饼干的味道,都可能引出一段过往岁月,或者早被遗忘的生活场景。

 

几乎所有人都有深刻的味觉记忆。当我们询问旁人的饮食口味偏好时,你会很惊讶——人与人在味蕾上竟然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异。食物的力量非常强大,它不仅承载着感官的愉悦,还能唤起你的共鸣。一个简简单单的粽子,或许就能让你想起某一天,某一刻,某个人。

 

 

是的,真正赋予食物以力量的,一定是人。很神奇的,正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妈突然来了越洋电话。她说,外婆今年又包了好多烧肉粽,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我的回答和所有人一样。工作忙,机票贵,等过年吧。

 

老妈又说,从你19岁那年离家上学开始,你就没有再吃过外婆包的粽子了。十年了哦,什么时候考虑一下回来过端午节?

 

一颗粽子,一种味道,十年。

 

 

这是你的第几个没有回家的端午节?

 

我们在外面漂得太久了。我们吃过了无数颗粽子,从简单的市场摊贩,到超市里的真空包装,再到五星级酒店的奢侈粽,甚至是日本粽、越南粽、娘惹粽……但我们最怀念的,不都是小时候家里包的粽子?那个味道,只属于你和亲人,无法复制,也无法用语言描述。


 

我跟老妈说,明年,我回去,好好陪你们吃粽子。

 

希望我能够信守诺言。也希望我的端午节,不只有粽子。




 

还在努力奋斗的人们

水水预祝你们端午节快乐

过节不只有旅行和食物

还有那些在远方

盼着你回家的人

也希望你们总有一天

能够随时拥抱记忆深处的味觉

让它成为你前行的动力

以及勇气



——————

图片来源:Google、Tumblr、Baidu

部分内容:via《时尚旅游》,ID:trendstravel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