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基层麻醉网
基层麻醉网—麻醉专业永久免费网络继续教育平台缔造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脉通临床指南  ·  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意见看这里! ·  3 天前  
丁香园  ·  PubMed 停更第 6 天了 ·  5 天前  
E药经理人  ·  翰森制药BigPharma启示录:践行长期主 ... ·  5 天前  
肿瘤资讯  ·  【4107】【现场直击-2024进博会】Tr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基层麻醉网

人民日报:什么样的医生更适合创业?

基层麻醉网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5-30 08:15

正文


人民日报:什么样的医生更适合创业?


医生离开公立医院

独自创业,此路通不

通?医生在体制内多点

执业,能够走多远?


 

来源 | 人民日报

原标题 | 医生创业,路好走吗?(聚焦·医生执业新探(上))



 

最近,关于医生执业的新规定接连出台,引发业界的广泛关注。


人社部印发了相关《指导意见》,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创新或者在职创办企业”;国家卫计委发布有关规定,删除“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内容,并发布《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医师执业地点由机构改为区域,多点执业改成备案制,同时不再限制执业机构数量。


这些规定有利于促进医疗资源平稳有序流动,优化优质医疗资源配置,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大牌医生走出体制


我的梦想就是把中西医优势结合起来给人看病,并把方法传播到全国各地。”被梦想激荡的贾海忠,带着一身的技术,坚定地离开了公立医院。


中日医院知名专家贾海忠去年辞职,在北京市朝阳区开办了一家中医诊所。


不久前,记者来到这家诊所采访,只见诊室外等候区坐满了人,贾海忠和3名助理、学徒正在给患者看病。34岁的陈雨专程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来找贾海忠看病,治疗不孕症。她没想到预约看病的人这么多,等了5天才约上。贾海忠问诊问得很细,把症状录入会诊系统,诊断出病名,开出药方,并现场用针刺治疗陈雨的背疼。


刚看完陈雨,追随贾海忠超过4年的患者范平走进诊室。范平37岁,却已患强直性脊柱炎10多年。3年前开始去中日医院找贾海忠看,贾海忠离开中日医院,范平就跟着转到贾海忠的诊所继续看病。一个月一趟,范平觉得自己的病好了不少,已经能做很多以前做不了的事,比如陪孩子游泳、嬉戏等。


接下来还有81岁腰椎狭窄的南老先生、7岁扁桃体肿大的小洁……从早上8点开始,到下午近1点,贾海忠看了20多位患者,中间没有休息。


2016年8月,52岁的贾海忠离开了工作20年的中日医院,正式走上创业之路。眼看还有几年就要退休并享受到体制内的福利了,为什么选择辞职?


“我的梦想就是把中西医优势结合起来给人看病,并把方法传播到全国各地。”被梦想激荡的贾海忠,带着一身技术,坚定地离开了公立医院。当年10月,慈方中医馆正式开业,300元一个号,每天的预约都是满满的。


“中医蕴藏着几千年的智慧,我把古今名著里可靠的东西整理出来,大约有100万条信息,研发出一个智能会诊系统,使中医治疗规范化、标准化。”除了独创的会诊系统,贾海忠还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理论,研究出独特的取穴法。有了这两样“法宝”,贾海忠一边销售会诊系统,一边师带徒培养诊所医师。“争取用8年时间把诊所开到全国每个县,让更多人感受到中西医融合的价值。”


诊所运营情况非常好,只用了1个月就达到收支平衡,远超预期。他认为,开诊所真正体现了他的技术价值,有了体面的收入,并帮助其他医生拿到了合理薪酬,患者也会受益。


从中日医院辞职的中医,贾海忠是第一人。近年来,随着政策不断放开,“医生创业”这个词越来越火,越来越多体制内的大牌医生辞职创业——


2012年底,血管外科医生张强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辞职,彻底离开体制,开始自由执业。2014年7月1日,张强医生集团宣布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医生集团。


2013年6月,带着“协和急诊女超人”标签的于莺从协和医院辞职,震惊了医疗界。2015年5月,于莺以合伙人身份加入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该诊所由美国梅奥医疗集团提供技术支持,有了资本、技术、协和“红人”的强强联合,于莺在业界成为受人关注的创业典型。


2015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肝胆外科医生谢汝石,率先成立广州私人医生工作室。


2016年3月,他和同事林锋一起在深圳建立中国第一个注册的医生集团——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医疗有限公司……


 

医生创业并不简单


在体制内,医生都是被病人求着,提供不了市场需要的规范化、高质量服务。进入市场后,一切要为病人着想,就连和病人沟通的语气都要重新学习。


“创业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不去经历真不知道创业的不易。”谢汝石说,创业医生个人需要具备一定的品牌知名度,这样出来后患者依然会跟着他。“体制内的医生出来创业,需要具备跟资本谈判和商业管理的能力。然而,在体制内,医生都是被病人求着,提供不了市场需要的规范化、高质量服务。进入市场后,一切要为病人着想,就连和病人沟通的语气都要重新学习。只有病人信任你,才会愿意购买你的服务。”谢汝石一直比较注重与患者打交道,从公立医院出来后更加重视医患沟通艺术。


谢汝石说,医生走出体制还要学会跟政府打交道。原来,医生集团只能注册咨询公司、科技公司等,不具备开展医疗业务的资质。深圳放开政策后,博德嘉联得以注册。此后,又引入香港的资本,这也是前所未有的,需要和政府反复沟通。


辞职时,贾海忠没想到创办诊所手续如此多,工商注册、消防环评、前置审批、选址等颇耗费时间。“租金10万元一个月,真的等不起。”贾海忠想方设法,终于用3个月办完手续,比平均审批时间缩短了5个月。然而,经营过程中,时不时发生的大大小小监管,动辄开出不带提醒的万元罚单,每一起都让贾海忠头痛半天。


这与于莺的感受是一样的。“行政审批太复杂,选址、许可证等按照要求有很多审批手续。”2014年7月,美中宜和诊所拿到卫生部门设置许可证,12月完成全部装修,但直到2015年4月份才拿到执业许可证,6个月拿到组织代码证,还得去银行开通POS服务等,这个过程已经很顺了,但也差不多有一年时间。


“不仅如此,诊所营业后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比如各种检查。”于莺说,每周都有一两拨人来检查,新的控烟办法实施,就有人来检查诊所有没有规章、有没有标志、有没有禁烟小组。“这些事情需要专门有人花费时间来处理。”


从一名普通的急诊科医生到领导着62人团队的企业执行总裁,这种职业身份的变化,让于莺产生了深深的危机感,她说:“什么叫人力资源,什么叫财务,什么叫发展规划,什么叫投资,什么叫股权?只有做了这件事,你才发现原来很多东西都不懂。”


 

外面世界依然无奈


虽然国家对社会办医的政策都是利好,但实际上社会资本投资民营医院仍很艰难。创业者要内心坚强,创业道路上有很多事情是在体制内无法想象的。


医生自由执业的大门越开越大,引发了很多医生的创业冲动。留在体制内,医院有品牌,福利有保障,但是收入难体现价值。离开体制后,则要经受残酷竞争的洗礼,而且很多是难以想象的挑战。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药卫生法教师邓勇认为,敢创业的医生一般是年富力强、不喜欢受体制约束、拥有一技之长的副主任以上医师,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从领域来看,主要还是骨科、口腔科、美容科等,以及那些不需要大型高端医疗设备、不需要借助很多设备和团队人员、也不需要有太多资金投入的科室。中医非常依赖临床经验,有独特技术的医生,才有可能创业成功。


“政府鼓励医生创业,更多的是希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家对医生创业设置的门槛不高,但是对医生来说,市场的门槛比较高。”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苗艳青说,前几年,有很多年轻的医生都想从公立医院出来,尤其是80后医生,他们觉得在体制内工作有不少障碍。实际上,离开公立医院后,他们可能发展得更加困难,因为他们一没有资历,二没有人脉,三没有很好的技术,四没有患者的认同。对这些人来说,创业的市场门槛比较高。能独当一面的医生,胜算才会大。


邓勇分析,虽然国家对社会办医的政策都是利好,但实际上社会资本投资民营医院仍很艰难。与公立医院相比,不管是办医的优惠政策、技术资源、医保准入还是财政支持、融资贷款等,都面临种种困境。并且,老百姓对民营医院仍有一定的偏见,影响民营医院的发展。“比如医生个人办中医诊所,在医保准入方面就很有挑战。这其中有大量的影响因素,并不是按照你申请我审批这样一个逻辑来开展。”邓勇说。



于莺认为,医生创业要先想清楚两件事:


第一,医生创业的好时代已经到来,给了医生无限可能,但在实践之前,一定要看看体制内外究竟有何不同、要做的方向是不是符合社会需求。一旦明确,就立刻去干,市场不等人。


第二,创业者要内心坚强,创业道路上有很多事情是在体制内无法想象的,这时即便受到挫折,也一定要相信自己。

(文中患者姓名均为化名)


编辑/刘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