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K叔,文章末尾有福利,大家记得看到最后。
【先跟大家
同步3月份的超级活动哈
,主要这次花了不少钱买礼物,我必须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感谢大家理解。
因为这是开年的第一次活动,所以我们买了50万块钱的书,对,你没看错,50万元!
打算每人送10本,因为成本比较高,所以限量1000人。
如果你也想参加这次活动,
一定要预约直播,预约直播后,才能参与哈。
3月19日中午11:00,在直播间正式开售
,抓紧预约,到时候见!
预约后,添加微信:kris191612,发送预约截图,领取我从0到1做副业,月入6位数的干货笔记
,已经有很多同学复制笔记内容变现了,希望对你也有帮助哈。】
7 年前,我还在央企上班,当时偶然间看了一本神书,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自己的命运。
中文书名非常糟糕,但是,内容极其好,叫做
《人人都在晒,凭什么你出彩?》
如果你看到这个书名会去读吗?
反正这本书,上市没多久就沉寂了,但是它给到我的认知颠覆是极大的,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写作和分享,来持续构建自己的影响力。
这本书虽然中国卖得不好,但是在全球是绝对的超级畅销书,也是无数内容创作者的案头书。
2022 年的时候,我带着进化圈社群的小伙伴一起共读这本书,甚至当时把二手书的价格都给炒翻倍了,要接近一百块钱。
终于,这本书的新版《秀出你的工作 show your work》已经发售了,我也很开心能够成为书封面的推荐人,这本书的出版编辑也是看到我不遗余力地在文章里推荐,才重新引进了这本书。
文章末尾,我给大家联系到了这本书的最低价哈,如果想要购买,可以按照文末的方式来进行操作。
这篇内容,我来系统地对这本书做一个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本书的作者叫做奥斯汀克莱昂,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颠覆的认知就是:
与其展示你的成品,不如分享创作的过程。
现在自媒体越来越多,也有很多伙伴尝试去通过分享内容来构建自己的影响力,但是,有一个特别大的卡点就是:
憋大招。
我一定要把文章写漂亮,把产品开发完整,把报告写出彩,才愿意去提交和分享。
但是,这本书不断地强调:
不要被成品束缚住,而是要敢于持续分享你的工作过程。
接下来,我们就把书中三个核心的观点,提炼出来和大家分享,注意,这本书提到的个人品牌,绝不仅仅只是你要做自媒体,做副业,即使你身在职场,也同样适用。
我也特地拍了一条视频
觉得有收获,记得留下你的点赞哈
第一:透明化你的学习和工作过程
奥斯汀强调,在创作过程中,分享你的工作进展、思考和失败同样重要,甚至比最终产品更加重要。
这种透明的分享方式可以吸引观众在创作过程中与你建立连接,而不仅仅是在作品完成的时候。
就像我在6 年前,启动我网上的第一个训练营产品 108 自律行动营的时候,从开始准备的第一天,我就通过写文章,告诉所有的粉丝朋友,我已经开始在筹备这件事了。
在过程中也会不断地记录和分享我的产品理念、课程研发进度,包括我们教练团队的招募情况、一些重要的设计决策等等,甚至还有我研发过程中的一些痛苦的瞬间和失败的尝试。
这样的分享,不仅吸引了一群对我们产品感兴趣的忠实粉丝,也让我得到了来自社群和粉丝的宝贵反馈,帮助我来持续改进产品。
所以,在当天发布这款产品的时候,2 个小时 200 个名额就被抢光了,我们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包括我现在每个工作日,都会在我的进化圈社群发布一篇晨间日课,分享我自己的 季度OKR,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我每天的计划也会毫无保留地公开分享。
有的时候计划能完成,有时候搞不定也会很沮丧,都会坦诚地分享出来,而持续分享带来的结果就是,
我们的进化圈社群马上就要突破 1 万人
,每天有那么多伙伴会在早上等着我的晨间日课发布,有太多伙伴留言说,我的日课成为他每天提升能量状态,解除焦虑的工具。
所以,分享我们的工作过程,要远比单纯地展示最后的成果,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不要吝啬分享,而是要透明化你的工作过程。
第二,你不必成为天才
这句话,其实是在帮助我们打破自己的心理障碍。
很多人会觉得,那些牛人们,一定是有自己牛的地方,才能做出个人品牌的,但事实上,很多人,在最开始写文章,做视频的时候,并没有所谓的「专家身份」,他们完全是以一种学习者的姿态,来分享自己的学习过程的。
就像我自己,最开始做分享的阵地,是在豆瓣。
我在2011年的时候,曾经在豆瓣上发过一个帖子,就叫做《战胜拖延症记录
帖》,我会每天跟帖,打卡自己的学习时间,然后每天做反思和复盘。
最开始,完全就是自娱自乐,没什么人看,但是做着做着,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
我当时很诧异,难道一个经常被拖延症打败的人,也会被人关注吗?
对的!
这个时代,你的学习,你的工作,你的生活,都是可以去分享的,而最有价值的分享,一定是你找准了某一个领域,然后把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毫无保留地记录和分享出来。
以前,我们关注的东西,都是机构化的,权威化的,但是当自媒体出现之后,我们发现,关注一个温暖的、活生生的人,要比关注一个专业的、冷冰冰的机构,要有趣的多。
因为人类都是会寻找自己的同好的
,
你喜欢美妆,就会关注一个美妆博主,但是,你一定不止关注了一个人,最开始,你可能关注的是一个初学者,之后,随着你的提高,开始关注更多更专业的人。
你的能力变化,会影响你的关注点。
而如果你作为一个被关注对象,你的变化,本身就是最大的关注点。
你会成功,你会失败,你会开心,你会愤怒,这些人人都会有的元素,汇聚成人们关注你的原因。
我们的眼球,会被人所吸引。
所以,你不需要让自己生下来就是一个天才,就是一个专家,你就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完整地、持续地记录你的学习和工作过程,这本身就是非常有价值的。
不要再纠结,“我是不是够专业?”“我是不是够厉害?”,坦诚地面对自己的现状,然后开放地分享自己的成功失败,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有极大需求的。
第三,该晒什么,不该晒什么?
这本书的英文名,叫做《Show your work》,我觉得非常精准。
如果你想打造个人品牌,那么,你要分享的内容,一定是跟「Work」相关的,当然生活类的照片、日常,同样可以晒,但不能把你的work覆盖掉。
注意,再次强调:这里说的个人品牌,绝不仅仅是我们很多人认为的「副业」,好像做个人品牌,就是不务正业,就是要悄悄地不让领导同事知道。
错了!
个人品牌,最开始诞生的时候,其实就是为你的工作和专业而生的,你在部门
里,在公司里,在行业里,最应该建立个人品牌。
因为,这是你发挥价值最重要的路径。
我记得,自己在央企的时候,一开始几乎不发朋友圈,后来开始发孩子的。但有一次,我的一个前辈领导,跟我推心置腹地说:
“你的朋友圈,应该加一些工作的内容。”
因为,这些工作的分享,会建立你的专业品牌,你的领导、同事、客户,会从中了解你的认知,你的能力,你的优势,或许一条朋友圈,就可能改变你的职业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