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看到的蒙古,粗旷只是一种表象,细腻与精致,才是草原人独特且不轻易外露的沧桑情感,所以才有了这个设计动机。
——「石头兄弟
」王新时
很多人与内蒙古呼伦贝尔的相遇,始于王新时。在带着团队走进呼伦贝尔,历时
200多个
日日夜夜后,他用匠心打造了由
13个
蒙古包组成,占地面积
1143㎡
的崭新蒙古包。
像羊羔一般散落在呼伦湖旁,传统的轴线对称式布局,多个蒙古包连在一起,每个蒙古包由八个哈那组成,空间开阔却井然有序。
(项目初始诞生地)
(地理位置)
在问起王新时老师为什么决定会开始这个项目时,他说,三年前经历了人生的低潮期,在一次机缘巧合下,结识了一位蒙古朋友,在呼伦贝尔体验到那种天苍苍,野茫茫,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手拉手围着篝火唱歌跳舞的生活,欢乐自由的氛围让他逐渐走出坏情绪。
在大半个月相处里,他感受到大草原的粗旷,也觉察到它独有的细腻,他悟出了一个道理:
事物有了对比才算是恒久的成立。
他想让粗旷拥有恰到好处的温暖细腻,让细腻有寄托,
于是有了
“诺图格”
这个项目。
“诺图格”是蒙语,大意为心灵的故乡,希望能让迷失的人们在这里找回初心。
(王新时在工地做技术指导)
“人们都说草原上的人彪悍粗旷,那有可能是一种误解。我听过湛蓝的深夜里,细腻到不能再细腻的长调;我见过草原上的汉子十里相送满眼的泪花;我却从没见过哪一个民族的父亲对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爱的如此深沉。”回忆起在呼伦贝尔的日子时,王新时是这样描述的。
一提起蒙古,大多数人的脑海里就会浮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骑马放羊喝酒吃肉能歌善舞”的情景,除此之外,草原没有给外界提供更多真实的相关信息。
以本土视角,将设计融入当地文化
,但又不过多强调文化,而是基于对于文化的理解,通过一种综合体验感来实现,淡化符号性设计。从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去感应文化的内核,让一切尽显自然又不觉唐突。
如果说蒙古包是天边下的一朵朵不修边幅的白云,那么酒店内部的陈设,我们尽可能的做到舒适精致,配以独特的光线,在蒙古包的内里形成细腻品质的气场。
每一盏定制的灯,每一张有光线的床,每一个抱枕的纹样,每一幅画都尽一切可能沿着细腻的情绪脉络展开。好似当年成吉思汗,在新巴尔虎右旗迎亲时的小心翼翼和心潮澎湃。
——王新时回忆起呼伦贝尔的书信
蒙古包由八块内径9m高1.8m的哈那(哈那即蒙古包的木制骨架)构成,又将其与门连接同时与直径为2.25m的哈日雅琪(又叫套瑙,蒙古包的天窗)相连。
他们对底部进行了架空处理,保护草坪的同时又保证了舒适性。
外围护从外到内采用白布、帆布、毛毡、等,毡帐直径为8.8m毡帐面积66㎡、之后用毛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充分的利用了本土建筑材料。最后,才有了这个对湖而望的诺图格营地。
包含10个住宿包,一个餐厅包,一个接待包及一个酒吧包。
住宿包直径8m、9m各有五个,餐厅包接待包及酒吧的直径分别为10m、8m、6m区别于传统的4m直径,宽阔的空间尺度满足了生活的各种可能性。
王新时的态度和作品,给人一种情怀感。事实上,走近过他的访谈并不多,于是我们找到了他,下面是他对我们好奇心的回答:
(蒙古包里实景▼)
Q1:“诺图格”的设计初衷是什么?
W:
感性的一面是因为我们希望能让迷失的人们在这里找回初心,理性的一面是想能对当下民宿存在的问题做一些反省和改善。
当下大多数
创意
型的民宿有温度却没品质感,而设计型民宿
则是有品相但缺少了温度
,再加上整个大环境下,民宿的整体舒适感都比较差。所以我们探索怎么样能深化传统人们对蒙古包的认知,并提升蒙古包酒店的舒适度、品质感,这就是我们最初的愿景。
Q2:从设
计
到
落地,有没有遇到过什么难题?
W
:
从概念构思到落地的整个过程,最棘手的就是家私做旧和大漆工艺的问题!由于呼伦贝尔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普通的家具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开裂,冻坏,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对木料进行干燥、抗冻、结构形式等各种处理,以及最终面上的这个大漆的工艺,纹样的选型,我们费了很大劲。
Q3:这个作品中个人最喜欢的部分是?
W:
其实都很有感情,最喜欢的部分应该是
客房部分屏风和床的结合处
,这个巧妙的手法,使得在有限的空间内让空间变的多样化,产生更多种生活的可能性,同时立面和平面上看起来也更加有趣味一些。
另外一个就是对于
床以及一些立柜灯的应用
,传统类型立柜是没有自带光源的,而我们考虑到生活的舒适性。所以基本上都是用家私自带的光源去完成泛照明。
Q4: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W:
人
是一个综合体,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我更希望的一种生活方式应该是
充盈的,有价值的,在设计和生活中取得平衡,也是一种智慧。
我个人不太喜欢庸庸碌碌的那种所谓的佛系生活。生活里的绝大部分时间我更希望用来专注在设计中,如果能通过作品去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去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就更好了。
所以,我的理想生活状态不是特别紧张,也不是慵懒散漫,是一种张弛有度,内外并融的一种状态。
Q5:在从事设计的16年里,怎样保持自己的创作激情?
W:
我对设计的激情,不应该说是“保持”,更多是源于“Just like”,是由内而外的一种自然流露。如果没有热爱,也许你可以坚持一年、五年,但是绝对坚持不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我一切的创作激情,都源于热爱。
结束采访后临别时,我打趣地问王新时老师:“为什么取名叫
「石头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