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杜课
杜骏飞老师的课外辅导,一千零一次人文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视觉志  ·  七言 | 看七言的人,也在看你 ·  2 天前  
猫笔刀  ·  含D量 ·  2 天前  
beebee星球  ·  到底有多少人学会了用肛门呼吸?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杜课

雍园记· 五(总第175期)

杜课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5-14 19:09

正文

本文托写于十五年后(二〇三二年)。文中设计和构想了南大仙林校区的文化图景,亦涉及校园历史、规划、名制、风景、学统与道统的讨论。值南京大学一百一十五周年校庆之际,聊作芹献,并就教于南雍同人。——作者

两千年来谁著史?白首青春再华年


雍园记 · 五

文 | 杜骏飞


(五) 琅嬛胜景


雍园营建多年,人文荟萃、风光迤逦,素有“七十二处、十六景”之名。所谓七十二处,只是概数,况雍园风物之繁茂也。

其中,以自然山水得名者,如慈云山、梅岭、北阁峰、香河、菜根潭、静湖。以学科园林得名者,如诚园、朴园,在文科区;厚园,在地学区;茂园,在生化学区;真园,在物理学区。以宿舍区园林得名者,如一苇园、二谢园、三山园、四象园。四园学科错杂,而造园风格迥异。

纪念广场,如二源广场,在中大-金大路的北侧;五二〇 广场,在学生中心东侧;勤仁广场,在西门汇文书院东端。文史纪念建筑,如两江影壁、永安塔、观星台、成贤井、国子牌楼、学衡碑。

人物纪念,除前述历代校史人物雕像外,亦有新建人物纪念景观者,如纪念 星云大师 1 的功德林“大德菩提”,纪念 匡亚明 2 校长的人工瀑布“匡泉”,纪念罗家伦校长的深水井“罗井”。横跨香河的西便桥,则以 曲钦岳 3 校长的名字命名为“曲桥”。思 想纪念,如国士铭、三松石、雅勇亭、弘毅钟、大纛坪碑记、诚静楼、校歌石刻等。

更多的则是主题园艺,如桃李林、小百合园、琴台、花海、竹里。


雍园景观规划  (图 / 杜骏飞)


不过,雍园里最为著名者,还是“十六胜景”,其于人文、历史、自然,皆有寄托。摭拾如下:第一,北阁秋红;第二,慈云春绿 ;第三,静湖煮雨 ;第四,梅岭雪霁 ;第五,琅琊竹里 ;第六,花海重云 ;第七,苦潭晓月 ;第八,香河翠堤 ;第九,永安石塔;第十,钦天繁星 ;第十一,雅亭紫气 ;第十二,朴园禅林 ;第十三,国士三松;第十四,两江影壁 ;第十五,雨石匡泉 ;第十六,大德菩提。

“北阁秋红”,以北阁峰秋赏红叶著称。北阁峰毗邻梅岭。每至仲秋,天高云淡,飞鸟投林,数千株枫树映带晚霞,间以杜鹃、扶桑,红中带翠。岩上树下,密布莺萝。但见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策杖登峰远眺,时或忆起鱼玄机的诗句:“枫叶千枝复万枝, 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江景山色,眼前如是,唯因秋红壮丽, 却把一腔相思离愁,换成了思古追今。



“慈云春绿”之为景也,在早春时节。慈云山头,草色可堪遥看;及至清明,山野林木,更是葱翠欲滴。眼中山峰秀致,耳畔虫鸣潗潗。来此神清气爽处,怀抱一派有情山水,深觉绿野蔼然,不负“慈云”之名。

暑夜天高,师生常至慈云西岭之观星台,藉天文仪器以观“钦天繁星”,或证月有盈亏,或睹流星坠雨。此间亦避暑胜地,山道边多置长椅,盛夏游客络绎,往往夜半方息。

“香河翠堤”是雍园沿河休憩之所,又多有水榭设于半水半岸,以齐水步道相连,穿花拂柳,蜿蜒东西。河畔广植紫苏、缬草、百里香,间杂着清香木、熏衣草、天竺葵,香气远近,教人欲醉欲仙。每当暮色四合,琴声隐约,时闻人语,如入琅嬛之境。

香河流转,师生往来稠密,故事也历来不绝。香河翠堤是 毕飞宇 4 小说《大学》的缘起,“南雍社”亦曾为香河发起同题书写,由此佳作纷呈,一时纸贵, 聂危谷 5 因之作画, 吕效平 6 藉此演剧,遂成雍园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香河之东 水口 7 为“静湖”,为雍园山水的止气之所,来龙去脉,俱系静湖一身。湖中荷叶,水边青萍,伴着四下里草木婆娑。石间泉下,内设涌流,但见湖面清波如沸,人称 “静湖煮雨” 。若逢细雨飞扬,风摆荷叶,水珠上下,涟漪高低,看客时或举伞围观,自是良多意趣。


而静湖之莲花,系由古莲子培育而来,典丽不可方物,亦是中、美、日科学家共同合作的见证。


雍园十六胜景 (图 / 杜骏飞)


至于香河西首之小潭,潭名“菜根”,却因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之校训而被称作“苦潭”。故此,水边有李叔同半身像,及他和江谦所作校歌的碑刻。苦潭晓月”之景,概在月初月末。一弯新月,倒映水中石间,落落稀星,伴着草虫夜语,亦常令人发感怀之情。


雍园的十六景里,自也传颂有德者的令名。纪念星云大师的功德林“大德菩提”,在星云楼左近,每株苗木均系大师所赠。星云的雕像,却是一尊半跏趺坐之像,安静地处在林深无人之处。

“国士三松”,在五二〇纪念广场西南,国士铭、三松石、大纛坪碑记等,均聚集于此。三松石之景为群石抱木,三棵参天松柏,系 胡福明 8 先生与诸资深教授于二〇一七年所植。后人或以三松代指智、仁、勇,或自由、民主、科学。而在广场西墙,则有东南时期郭秉文校长的题词:“钟山之崇高,大江之雄毅,玄武之沉静”。郭秉文称此三者为国士风范,故此,石刻处被称为“国士铭”。

匡亚明校长身为革命家和教育家,于近五十年之南大有两造之德,于几代南大学人有维护之恩。“雨石匡泉”之景,在雍园之西,有纪念雕塑立于清流急湍的“匡泉”之下,泉眼四周,满布五彩晶莹的雨花石。此石在致敬曲钦岳校长的“曲桥”亦有铺设,石虽小,意味良深。



相传梁武帝时,神光法师在金陵设坛说法,僧侣五百人趺坐聆听,讲经数日不散,感动佛祖,天降雨花,落地为石,遂称雨花石,讲坛亦得名雨花台。雨花台之馆舍,历史上屡次毁于兵燹,屡毁屡建,屹然不绝。

至于雨花石,其诚意格天之品格,则确可比之南大精神。数十年来,几代精英,皆为南大中兴而不屈不挠,匡亚明如此,曲钦岳更是。曲公受任于危难之秋,窘困时曾至于全校几乎断薪。为奋争国家政策,曲钦岳在大木仓胡同国家教委门前 “坐街沿石” 9 请命,更曾于一九九六年三月,在南大校报发表悲壮的辞职信,今日读来,犹令人感念不已。

雨花石亦有秀外慧中之名,钟灵毓秀,各具形态,神韵天成。陈骏校长钟爱此石,多次鼓励学生, 事业要有国士之风范,人生要如雨花之斑斓 10

“雨石匡泉”,是学生最常留影驻足之处;雨花石,也寄托着后人对校史上衮衮诸公的崇敬。



雍园里,最著名的景观,当属 “梅岭雪霁”。为纪念自号梅庵、梅痴的李瑞清,岭上多植绿萼、玉蝶、美人梅,每逢花期,层层叠叠,争奇斗艳;雪后初晴时,于一片银装素裹间赏看梅花五色,迷醉处难以言表。

其中,四棵老梅,其苗株分别为牛首山李瑞清墓区、东大四牌楼校区梅庵、梅园新村、中山陵梅花山所赠。

梅岭上,还以金大小礼拜堂钟亭的形制,立有“李亭”,并纪其本事。除李瑞清墓修竣纪碑外,山上四处可见李氏书法石刻,其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石刻最为醒目。

梅岭步道旁,多设石凳、石阶、观景台,学者登高而望,山河指顾,雍园尽览,善其身而济天下之志,油然而生。兼之梅放于野,雪舞于身,琴心剑胆之情,盈于天地。梅岭雪霁,诚为雍园里的第一胜景。

雍园的其他风景,大都各有意趣,“琅琊竹里”的意趣在竹、柳、画、石,“花海重云”的意趣是天上泉、雾中花,“朴园禅林”的意趣则在楼台深锁、禅思静谧。


“雅亭紫气”之雅亭者,雅勇亭之简称,处校部所在的诚静楼之东南。昔年张异宾寄语学子:“诚是灵魂,静是风骨,雅是本然,勇是坚守。”楼、亭之名,皆得之于此。亭在轩敞之地,只一亭高飞,冠饰金紫,东向漫天晨晖。亭础为 吴为山 11 所制,亭名为 徐兴无 12 所题。亭侧多见先贤碑记,诚读书人励志之地。

以文化继承而论,“两江影壁”,自是两江学堂时期的旧刻,而“永安石塔”却是南雍社的新制。在天光山色的映衬下,为纪念吴永安元年南京太学的滥觞,太学的传人以古典的阁塔昭铭本心。昔年,北大“博雅塔”的设计参照了通州的燃灯佛舍利塔,南大“永安塔”为楼阁式古塔,其设计则参照了扬州文峰塔。永安塔四周,设置了南雍历史动漫的全息投影,将人文科技、古人今世连为了一体。

在慈云山东南之麓建塔,非为怀古,而为问今。漫步雍园,有思若静谧之声,有诗若风中骤雨:两千年来谁著史?白首青春再华年。此情此景,何如此心! 南京太学的前尘后世, 恰如绿树朝阳下的永安石塔,向着雍园,向着我们这些南雍后人,发出悠远的追问。


二〇一六年九月草成

二〇一七年五月改订

(全文完)

注:

[1]星云大师:俗名李国深,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国际著名佛学大师,佛光山开山宗长,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会长,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2]匡亚明:原名匡洁玉,又名匡世,曾用名匡梦苏、匡润之,曾用笔名何畏、何晨、梦苏,江苏丹阳导墅匡村人。1963年起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文革"中备受迫害,1978年复出,担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1982年起为南京大学名誉校长。


[3]曲钦岳: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留校任教,历任天文系讲师、教授、系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84-1997年担任南京大学校长。


[4]毕飞宇:作家,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5]聂危谷:画家,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


[6]吕效平:戏剧家,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7]水口:风水术语,指水流的入口和出口。


[8]胡福明: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哲学系)任教。他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


[9]1990年9月中旬,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曲钦岳与秘书专程飞到北京,任务是争取把南京大学列入国家八五重点建设规则。走到大木仓胡同国家教委门口,教委接待室大门未开,也找不到石凳落脚歇息,便铺报纸坐在街边一直等到官员接待。这就是坐街沿石故事的来历。


[10]陈骏校长在2016年开学典礼上以《一流大学重在培养一流的学生》为题发表讲话,其中多次提到雨花石,并且提出“南大学子的个性要如‘雨花之斑斓’。”)


[11]吴为山:雕塑家,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馆馆长。


[12]徐兴无: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院长。


[13]滥觞:滥觞: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用来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



《杜课》粉丝群成立啦! 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 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 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视频: 杜课导言 孤独 新闻理想 父母与子女 大学规划 校园霸凌


文字: 课堂鬼故事 死亡课 杜课密码 唯一的你 《人民的名义》七问七答 知识付费的错觉 你为什么去北上广?又为什么回家乡? 阶层固化了吗? 读书是什么,不是什么 且与古人谈读书 本科的终点 你在黄鹤楼里想什么? 范雨素的意义 苦难课:祁同伟与范雨素 祭林昭 夜话劳动 乌里(Ueli Steck)之死 秦玥飞的选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