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侧重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社会史、政治经济史,中共党史;历史学新书、新刊、论文;中央地方文献资源;以及很少有我们找不到的电子书。总之,专业是中国近现代史当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文汇学人  ·  张巍 | 史家修昔底德的“艺术散文” ·  2 天前  
湖南市场监管  ·  今日雨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中文和日文学界的身体史研究书单及相关课程大纲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 公众号  ·  · 2019-11-05 17:09

正文

一、中文研究


(一)專書(包含譯著)

*二劃

丁光迪

1993    《諸病源候論養生方導引法研究》,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四劃

王育學編

1992    《論子養生說》,桂林:漓江出版社。


王墨林

1990    《都市劇場與身體》,臺北:稻鄉出版社。



*七劃

吳士宏

2001    《舞蹈評析與身體觀》,臺北:五南出版有限公司。


何春蕤

1994    《豪爽女人:女性主義與性解放》,臺北市:皇冠文學。


1994    《不同國女人:性、別、資本與文化》,台北市:自立晚報(吳氏總經銷)。


何權峰

1996    《聽身體說話》,臺北:元氣齋。


1998    《身心靈整體健康——新時代醫學觀》,臺北:宏欣文化發行。


李銀河

1996    《中國女性的性與愛》,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1998    《中國女性的感情與性》,北京市:今日中國出版社。


李經緯、朱建平編

1990    《中國傳統健身養生圖說》,北京:中國書店。


李  零編

1993    《中國方術概觀.房中卷》,北京:人民中國出版社。


志  純編譯

1993    《女性學:探索人體迷宮》,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汪維玲、王定祥

1991    《中國古代婦女化粧》,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


沈  壽

1992    《導引養生圖說》,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1994    《導引養生百法圖譜》,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



*八劃

周一謀

1989    《中國古代房事養生學》,北京:中外文化出版公司。


1992    《馬王堆漢墓出土房中養生著作釋譯》,香港:海峰出版社;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


周世榮

1990    《馬王堆養生氣功》,湖北: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周信有等編

1989    《診斷生死秘要》,臺北:千華出版公司。


林中鵬主編

1989    《中華氣功學》,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



*九劃

洪如峰

2000    《傳統中國人身體投射的風水環境知識體系之文獻探討》,臺中: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


紀慧文

1998    《12個上班小姐的生涯故事:從娼女性之道德生涯研究》,台北:唐山出版社。


馬繼興

1993    《針灸銅人與銅人穴法》,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十劃

高羅佩

1991    《中國古代房內考:中國古代的性與社會》,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1992    《秘戲圖考——附論漢代至清代的中國性生活》,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十一劃

黃金麟

2001    《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985-1937)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黃海鳴

2000    《從「身體」到「城市」的閱讀》,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黃龍祥主編

1996    《中國針灸刺灸法通鑒》,青島:青島出版社。


陳希曾

2000    《頭(元首)與身體:基督與教會》,臺北:基督徒福音。


陳華文

1997    《文身:祼体的雕刻》,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陳勝崑
1979    《中國傳統醫學史》,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1981    《中國疾病史》,臺北:自然科學文化事業公司。

張天鈞
2001    《張天鈞的名畫診療室》,臺北:時報文化。

張健偉、張振軍

1996    《女性的禁忌:中國古代婦女禮儀的文化審視》,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


郭錦桴

1991    《中國女性禁忌》,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曹筱麗
1997    《身體說》,臺北:精美。


康韻梅

1994    《中國古代死亡觀之探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陸錦川

1994    《中醫望診相法》,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章太炎

1957    《章太炎醫論》,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十二劃

覃賢茂

1993    《黃帝內經與運氣的推算》,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十三劃

楊  源

1998    《中國少數民族身体裝飾》,北京:民族出版社。


楊維益點校

1994    《人身通考》,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楊儒賓主編

1993    《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


楊儒賓

1996    《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十四劃

廖育群主編

1996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綱——醫學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社。


廖育群、傅芳、鄭金生

1998    《中國科學技術史.醫學卷》,北京:科學出版社。



*十五劃

鄢  良

1993    《人身小天地:中國象數醫學源流.時間醫學卷》,北京:華藝出版社。


蔡璧名

1997    《身體與自然——以《黃帝內經素問》為中心論古代思想傳統中的身體觀》,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劉仲冬

1998    《女性醫療社會學》,台北:女書文化。


鄭金生

1997    《中國古代的養生》,北京:商務印書館。



*十七劃

蕭天石

1990    《道家養生學概要》,臺北:自由出版社。


薛銘文主編

1985    《身體神經筋肉疼痛—純漢方中草藥根治法版本項》,臺南:虹光。



*二十劃

蘇玉真

1985    《身體探秘》,斗六:浸宣出版。


嚴世芸主編

1993    《中國醫籍通考》,上海: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



*二十三劃

龔卓軍主編

1997    《臺灣現象學——性、身體、現象學》,臺北:梅洛龐蒂讀書會出版。




二、譯著(按作者姓名筆劃或字母排列)

*四劃
中野昭一
1976    《身體奧祕》,臺北:時報。


*七劃
杉靖三郎著,李常傳譯
1977    《身體的迷信》,臺北:文展出版社。


*十劃
高橋長雄著,胡青、蔣豫浙譯,
1991    《身體的科學:探索疾病與健康的奧秘》,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栗山茂久著,陳信宏譯
2001    《身體的語言——從中西文化看身體之謎》,臺北:究竟出版社。


Asimov, Isaac; 吳美麗譯
1970    《身體》,臺北:臺灣商務。


Edkins, Joseph (艾約瑟)譯

1898    《身理啟蒙》,上海:上海圖書集成印書局印行。


Fast, Julius; 戚辛夫譯

1971    《身體語言學》,臺北:臺灣商務。


Fast, Julius; 陳佩綺譯

1999    《身體語言》,臺中:晨星。


Getchell, Bud; 黃永任、鄭志富合譯

1986    《身體適應能力》,臺北: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Hite, Shere; 林淑貞譯

1994    《海蒂報告:女性坦言》,台北:張老師。


Kaufmann, Jean-Claude; 謝強、馬月譯

2001    《女人的身体男人的目光:裸乳社會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Lambert, Vickie A.; 鄭素月譯

1986    《身體疾病之心理社會觀護理》,臺北:文軒。


Laqueur, Thomas Walter; 趙萬鵬譯
1999    《身體與性屬》,沈陽:春風文藝。

Le Bot, Marc; 湯皇珍譯
1996    《身體的意象》,臺北:遠流。

Leroy, Margaret; 董綺安譯

1994    《歡愉:女性性經驗真相》,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McElroy, Wendy; 葉子啟譯

1997    《女人要色:女性的色情刊物權利》,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Northrup, Christiane; 邱巍、張敏譯

2000    《女人的身體:女人的智慧》,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O'Neill, John; 張旭春譯
1999    《身體形態:現代社會的五種身體》,瀋陽:春風文藝。

Pease, Allan; 馮久玲譯

1992    《身體語言》,臺北:雅登出版。


Strathern, Andrew J.; 王業偉、趙國新譯
1999    《身體思想》,瀋陽:春風文藝。

Turner, Bryan S.; 馬海良、趙國新譯
2000    《身體與社會》,瀋陽:春風文藝。

Warner, Marina; 孫田慶、劉培玲譯

1992    《藝術中的女性形體》,北京:三聯書店。


馬哈希著,茅塔諾英譯,嘉義新雨編譯群中譯

2000    《從身體中了悟解說的真相:內觀的基礎》,臺中:方廣文化。




(二)期刊論文(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三劃

于永敏、王忠雲

1994    〈臺灣醫藥衛生史料(1895~1945)〉,《中華醫史雜誌》24.4:223-228。


*四劃

王友琴

1991    〈無聲的語言、無形的權力和實際存在的性別壓迫——介紹「身體政治:權力、性和非詞語交流」(Nancy Henley: Body Politics)〉,《女性人》5:82-87。


王玉川

1991    〈試論經脈氣血循環理論的發展演變〉,《北京中醫學院學報》1991.2/3。


王丹、胡蘊玉

1998    〈肢體延長術發展簡史〉,《中華醫史雜誌》28.2:81-84。


王亞威、莫楚屏

1957    〈對靈樞經骨度篇有關表面解剖學記載的表證〉,《中醫雜誌》1957.8。


王怡芬

1999    〈「花間集」女性之身體部位敘寫初探〉,《雲漢學刊》6:289-322。


王建元

2000    〈梅露彭迪的知覺藝術與女性主義的身體論述〉,《中外文學》28.12:6-40。


王健文

1996    〈「死亡」與「不朽」:古典中國關於「死亡」的概念〉,《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22。


王清和

1999    〈身體器官與中氣〉,《力與美》111。


王雪娥

1988    〈女性更年期身體、心理之困擾及其護理〉,《德育學報》4:137-141。


王淑民、龐莎莎

1995    〈敦煌吐魯番出土古本五臟論的考察〉,《中華醫史雜誌》25.1:46-51。


王雅各

1998    〈身體:女性主義視覺藝術在再現上的終極矛盾〉,《婦女與兩性學刊》9:1-54。


王道還

1995    〈論《醫林改錯》的解剖學——兼論解剖學在中西醫學傳統中的地位〉,《新史學》6.1。


王菊櫻

2000    〈傾聽身體的聲音——「斷層」呈現靈肉掙扎的生命歷程〉,《表演藝術》93。


王敬弘

1998    〈基督身體與聖神神恩之關係——由保祿的三封書信談起〉,《神學論集》117/118:571-590。


王墨林

1989    〈從能劇看身體文化史〉,《中國論壇》28.11:66-69。


1989    〈中國人的身體動態學〉,《中國論壇》29.6:56-61。


1990    〈資本主義消費社會的身體論〉,《中國論壇》30.8:13-15。


1993    〈我的身體就是我的工具〉,《當代》86:140-143。


1996    〈身體與聲音的愛戀關係——從「鬼太鼓」談聲音的象徵性〉,《表演藝術》42:8-9。


1996    〈身體徬徨在露與蔽之間〉,《聯合文學》12.11:67-70。


1999    〈虛飾身體的「身體事實」——回應「舞蹈表演與評論的意義空間」一文〉,《表演藝術》81。


孔淑真

1982    〈中國古代婦產科學發展簡史〉,《中華醫史雜誌》12.1:37-41。


1994    〈宋代婦產科學〉,《中華醫史雜誌》24.3:183-185。


毛慶禎

1992    〈女性運動員的運動傷害——無月經〉,《國民體育季刊》21.4:

111-115。



*五劃

田樹仁、王建中

1995    〈就西漢無心屬火說等問題答質疑〉,《中華醫史雜誌》25.3:179-182。


石田秀實著,李建民譯註

1994    〈「論衡」與醫術〉,《大陸雜誌》89.6:28-41。



*六劃

衣若蘭

1999    〈醫療、性別與身體:評介費俠莉著〉,《史耘》5:237-250。


江明珠等

1999    〈護理人員對身體約束知識與態度之探討〉,《長庚護理》10.1:42-50。


朱良志

1996    〈試論中國古代生命哲學——以「生」字為中心〉,《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6.2。



*七劃

汪  娟

1997    〈敦煌寫本「法身體」初探〉,《中華佛學研究》1:101-134。


余舜德

1998    〈身體修練與儀式展演:慈溪道場個案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4:1-35。


2000    〈食物冷熱系統、體驗與人類學研究:慈溪道場個案研究的意義〉,《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9:117-145。


何乏筆

1998    〈修身與身體(1)——心靈的系譜與身體的規訓:試論阿多諾與傅柯〉,《文明探索叢刊》15:47-61。


1998    〈修身與身體(2)——身體,氣氛與美學經濟之批判〉,《文明探索叢刊》15:63-73。


1999    〈精微之身體:從批判理論到身體現象學〉,《哲學雜誌》29:162-175。


何志國

1995    〈西漢人體經脈漆雕考—兼談經脈學起源的相關問題—〉,《故宮文物月刊》13.6:62-71。


何志國、唐光孝

1994    〈我國最早的人體經脈漆雕〉,《中國文物報》15(總379期)。


何志國等

1997    〈人體經脈漆雕年代及相關問題考察〉,《四川文物》1997.1。


何清谷

1982    〈戰國興起的幾項軍事體育運動〉,《人文雜誌》1982.4。


何崇謙

1998    〈身體與情欲〉,《神學與生活》20/21:181-190。


何靜寒

1999    〈中國傳統武術的現代省思——讀劉一民教授「傳統身體活動傳承策略的哲學反省」有感〉,《臺灣省學校體育》9.4:31-36。


吳秀瑾

2000    〈從「自己的房間」到「自己的身體」——論女性與哲學〉,《哲學雜誌》33:4-24。


吳南宏等

1995    〈乳房自我檢查衛生教育對婦女乳房自我檢查知識動機及技巧之影響〉,《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4.5:407-416。


吳盈江

1980    〈「護理活動」對大安區婦女「乳房自我檢查」知識態度與實行的影響〉,《護理雜誌》27.1:86-101。


吳國定

1991    〈內經解剖生理學〉,北縣: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


吳萬福

1993    〈亞洲傳統的身體運動〉,《臺北師院學報》6:749-760。


吳碧容

2000    〈東方身體,禪意處處入舞——「信仰」影響下的舞蹈形式美學〉,《表演藝術》88。


吳寶琪

1989    〈宋代產育之俗研究〉,《河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89.1:39-45。


李元貞

1995    〈貌多實一的身體書寫——從「沉默之島」談女人身體的處境〉,《聯合文學》11.4:129-133。


1999    〈論臺灣現代女詩人作品中「身體」與「情慾」的想像〉,《中外文學》28.4:43-81。


李天莉

1997    〈中國人體解剖法史略〉,《中華醫史雜誌》27.3:160-164。


李永熾

1989    〈身體與日本思想史〉,《當代》35:18-34。


1991    〈「切腹」與「心中」——日本精神史的一個側面〉,《當代》58:42-55。


2000    〈他者.身體與倫理--列維納斯[Levinas, Emmanuel]的存在論〉,《當代》149:10-23。


李玉珍

1999    〈佛教譬喻(Avadana)文學中的男女美色與情慾——追求美麗的宗教意涵〉,《新史學》10.4:31-65。


李孝悌

2001    〈十八世紀中國社會中的情欲與身體——禮教世界外的嘉年華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2.3:543-595。


李良松

1997    〈略論中國古代對傳染病人的安置及傳染病院〉,《中華醫史雜誌》27.1:32-35。


李宗焜

2001    〈從甲骨文看商代的疾病與醫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2.2:339-391。


李貞德

1992    〈Caroline Walker Bynum著 ﹝神聖的饗宴與神聖的禁食:食物對中古婦女的宗教意義﹞〉,《新史學》3.4:187-193。


1996    〈漢唐之間醫書中的生產之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7.3:533-654


1997    〈漢唐之間求子醫方試探——兼論婦科濫觴與性別論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8.2:283-367。


1999    〈漢魏六朝的乳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0.2:439-481。


1999    〈漢唐之間的女性醫療照顧者〉,《臺大歷史學報》23:123-156。


1999    〈從醫療史到身體文化的研究——從「健與美的歷史」研討會談起〉,《新史學》10.4:117-128


李建民

1992    〈「陰門陣」考——古代禮俗筆記之二〉,《大陸雜誌》85.8。


1992    〈曹元宇輯注 〉,《新史學》3.1:179-189。


1992    〈傳統醫療史研究的若干省思——「陳勝崑醫師全集」讀後〉,《新史學》3.3:123-147。


1993    〈屍體.骷髏與魂魄——傳統靈魂觀新論〉,《當代》90:48-65。


1994    〈中國古代「掩骴」禮俗考〉,《清華學報》24.3:319-343。


1994    〈祟病與「場所」:傳統醫學對祟病的一種解釋〉,《漢學研究》12.1:101-148。


1994    〈「海東金石苑補遺」「藏胎記」小識〉,《大陸雜誌》89.4:12-14。


1994    〈石田秀實著〉,《新史學》5.3:193-208。


1994    〈馬王堆漢墓帛書「禹藏埋胞圖」箋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5.4:725-832。


1995    〈廖育群著〉,《新史學》6.1:205-224。


1995    〈角抵、角力與角技——兼論「角力記」一書〉,《歷史月刊》85:102-109。


1995    〈馬王堆漢墓帛書「人字」圖考釋〉,《大陸雜誌》90.5:1-11


1997    〈中國古代「禁方」考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8.1:117-166。


1997    〈評「趙洪鈞」著〉,《新史學》8.4:173-185。


1998    〈一個新領域的摸索——記史語所「生命醫療史研究室」的緣起〉,《古今論衡》1:58-62。


1998    〈漢魏 “暴室”考略〉,《中華醫史雜誌》28.2:75-77。


1999    〈評山田慶兒著〉,《新史學》10.1:177-188。


1999    〈明堂與陰陽——以「五十二病方」「灸其泰陰泰陽」為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0.1:49-118。


1999    〈楚帛書氣論發微〉,《大陸雜誌》99.4:1-4。


1999    〈評謝利恆著〉,《史原》21:159-166。


1999    〈王莽與王孫慶——記公元一世紀的人體刳剝實驗〉,《新史學》10.4:1-30。


1999    〈中國方術史上的形影觀〉,《臺大歷史學報》23:279-299。


2000    〈「明譯天文書」的妊娠思想〉,《大陸雜誌》100.3:1-4。


2000    〈評范行準,〉,《新史學》11.2:179-186。


2001    〈周秦脈學的王官源流〉,《科技、醫療與社會》1:137-189。


李洪曉等

1982    〈《婦人良方》版本的初步分析〉,《中華醫史雜誌》12.2:117-119。


李海鷹

1984    〈省體專女生對月經知識及經期困擾之調查〉,《體育學報(省體專)》13:225-240。


李效梅、郭憲文、劉波兒

1994    〈臺中地區兩所專科女生對乳房自我檢查知識、態度、行為之研究〉,《弘光醫專學報》24:1-29。


李從業

1997    〈臺北市中、小學女性老師乳房自我檢查知識、態度及行為檢查〉

《國防醫學》25.4:317-323。


1997    〈以健康信念模式分析臺北市中、小學女性老師乳房自我檢查行為〉

《護理研究》5.4:366-376。


李從業、左如梅、蔣美蘭

1997    〈團體衛教對女性老師乳房自我檢查率之影響〉

《榮總護理》14.3:241-250。


1997    〈衛教活動對女性教師乳房自我檢查知識、態度和信念的影響〉,《醫學研究》17.6:344-360。


李勤樸

1995    〈藏醫妊娠學說的來源〉,《中華醫史雜誌》25.4:233-237。


1997    〈《耆婆五臟論》妊娠學說的源流〉,《中華醫史雜誌》27.3:170-175。


李經緯

1980    〈中國古代尸體防腐的探討〉,《中華醫史雜誌》1980.1。


1985    〈中國古代麻醉與外科手術略舉〉,《中醫雜誌》1985.5。


1985    〈中醫解剖學的發展〉,收入李經緯、程之範主編,《中國醫學百科全書.醫學史》,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李  零

1992    〈馬王堆房中書研究〉,《文史》25。


1992    〈尸體防腐、冶金和煉丹〉,《文物天地》1992.4。


1997    〈東漢魏晉南北朝房中經典流派考〉,《中國文化》15/16。


李賦京

1936    〈解剖生理學史〉,《科學》20.5。


李學勤

1990    〈古代宮廷貴族的體育原則〉,《紫禁城》1990.3。


李麗珠、郭碧照

1998    〈初產婦待產期間產痛分析及減輕產痛護理措施之探討〉,《中山醫學雜誌》9.1:65-74。


杜正勝

1991    〈形體﹑精氣與魂魄——中國傳統對「人」認識的形成〉,《新史學》2.3:1-65。


1995    〈作為社會史的醫療史——並介紹「疾病、醫療與文化」研討小組的成果〉,《新史學》6.1:113-153。


1995    〈從眉壽到長生——中國古代生命觀念的轉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6.2:383-487。


1997    〈醫療、社會與文化——另類醫療史的思考〉,《新史學》8.4:143-171。


杜維明

1989    〈身體與體知〉,《當代》35:46-52。


沈清松

1984    〈懷黑德論意識與身體〉,《哲學與文化》11.2:12-24。


1997    〈表象、交談與身體——論密契經驗的幾個哲學問題〉,《哲學與文化》24.3:262-274。


沈  壽

1980    〈西漢帛畫《導引圖》解析〉,《文物》1980.9。


沈曉茵

1997    〈胴體與鋼筆的爭戰——楊惠姍、張毅、蕭颯的文化現象〉,《中外文學》26.2:98-114。


肖溫溫

1995    〈中國近代西醫婦科學史〉,《中華醫史雜誌》25.3:129-133。


冉瑞雁

1993    〈母權起於生殖崇拜論〉,《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3.1:124-128。


呂昌明

1994    〈以健康信念模式分析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執行乳房自我檢查之意圖〉,《衛生教育論文集刊》7:142-153。


宋兆麟

1989    〈人祖神話與生育信仰〉,《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1:81-94。


宋廷猷、李程

1991    〈當代中國婦女生育模式〉,《人口研究》1991.3。



*八劃

周世榮

1985    〈談馬王堆導引圖和《諸病源候論》中的導引術式〉,《湖南中醫學院學報》1985.3。


1986    〈馬王堆竹簡養生方與中國古代養生學〉,《考古與文物》1986.6。


1989    〈馬王堆帛書《周易》、《老子》與氣功養生法〉,《湖南考古輯刊》5。


周玉真

1992    〈青少年身體意象之探討〉,《學生輔導通訊》20:64-73。


周兆真

1998    〈從聖經角度看「身體和情欲」〉,《神學與生活》20/21:171-180。


周群振

1997    〈儒家心、身位階之衡定——讀楊儒賓著書後芻議〉《中國文哲研究通訊》7.2:161-169。


周慧玲

1996    〈女演員、寫實主義、「新女性」論述——晚清到五四時期中國現代劇場中的性別表演〉,《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4:87-133。


1996    〈革命或反革命?——晚清到民初舞臺上的性別表演〉,《表演藝術》48:40-46。


2001    〈跨文化去身體女性意識——談「生死界」〉,《聯合文學》17.4:94-97。


林旭龍

1995    〈大專院校女生減肥意識、體型誤認有關之健康科學研究——兼論醫護群學校與非醫護群學校之比較〉,《國立臺北護理學院學報》2:131-157。


林幸謙

1997    〈張愛玲的「閨閣政治論述」:女性身體、慾望與權力的文本〉,《文史哲學報》47:43-76。


1998    〈女性焦慮與醜怪身體:論張愛玲小說中的女性亞文化群體〉,《中外文學》27.6:134-158。


1998    〈重讀「怨女」——尋找女性和他者的聲音〉,《中國現代文學理論》12:555-579。


1999    〈性別、身分和女性文本的閱讀:「連環套」的女性主義批評視角〉,《中華學苑》53:81-104。


林俊宏、李昭男

1987    〈臺灣南部青春期少女月經問題的探討〉,《高雄醫學科學雜誌》

3.3:150-154。


林美華

1984    〈從乳房切除手術後病人探討乳癌對婦女身心之影響〉,《弘光護專學報》12:129-144。


林富士

1993    〈試論太平經的疾病觀念〉,《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2.2:225-263。


1995    〈東漢晚期的疾疫與宗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6.3:695-745。


1999    〈中國六朝時期的巫覡與醫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0.1:1-48。


1999    〈「潔淨」的歷史〉,《古今論衡》2:77-88。


2000    〈頭髮、疾病與醫療——以中國漢唐之間的醫學文獻為主的初步探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1.1:67-127+229-235。


2000    〈試論中國早期道教對於醫藥的態度〉,《臺灣宗教研究》1.1:107-142。


2001    〈疾病與「修道」:中國早期道士「修道」因緣考釋之一〉,《漢學研究》19.1:137-165。


2001    〈略論早期道教與房中術的關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2.2:233-300。


林麗美

1996    〈月經不調婦女之月經經驗與求醫行為之研究〉,《德育學報》12:95-108。


林麗鳳

1989    〈臺中市北屯區婦女對乳房自我檢查之知識、態度、行為之調查研究〉,《中臺醫專學報》5:35-53。


金恕賢

1996    〈杜甫之身體狀況及死因試探〉,《輔大中研所學刊》6:233-259。


尚啟東

1982    〈帶下考〉,《中華醫史雜誌》12.3:162-163。


易憲容

1993    〈儒家思想對中國古代思維模式的影響〉,《貴州社會科學》1993.4:40-45。



*九劃

祝平一

1995    〈評:Morris J. Vogel, 〉,《新史學》6.2:223-230。


1996    〈雕給我一個身體:塑身美容廣告中的女性/主體〉,《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38/39:9-17。


1996    〈身體、靈魂與天主:明末清初西學中的人體生理知識〉,《新史學》7.2:47-98。


1996    〈評 by Thomas Laqueur〉,《新史學》7.4:223-231。


1999    〈展望臺灣的科技與醫療史研究:一個當代臺灣知識社群的分析〉,《臺灣史研究》4.2:157-174。


1999    〈通貫天學、醫學與儒學:王宏翰與明清之際中西醫學的交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0.1:165-201。


1999    〈評Shigehisa Kuriyama(栗山茂久)著, 讀後〉,《新史學》10.4:145-158。


祝亞平

1995    〈道教房中源流考〉,收入氏著,《道家文化與科學》,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范秉娜

1982    〈身體的語言〉,《時兆》77.4:5-7。


范家偉

1995    〈從腳氣病論魏晉南北朝印度醫學之傳入〉,《中華醫史雜誌》25.4:229-232。


范燕秋

1994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宜蘭醫院初探〉,《宜蘭文獻雜誌》7:1-38。


1995    〈鼠疫與臺灣之公共衛生(1896-1917)〉,《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1:59-84。


1995    〈日治前期臺灣公共衛生之形成(1895-1920):一種制度面的觀察〉,《思與言》33.2:215-258。


1996    〈醫學與殖民擴張——以日治時期臺灣瘧疾研究為例〉,《新史學》7.3:133-173。


1998    〈新醫學在臺灣的實踐(1898-1906)--從後藤新平「國家衛生原理」談起〉,《新史學》9.3:49-86。


1999    〈疾病、邊緣族群與文明化的身體——以1895-1945宜蘭泰雅族為例〉,《臺灣史研究》5.1:141-175。


范燕秋主講,林正芳整理

1996    〈宜蘭地區醫療衛生史料及其研究初探〉,《宜蘭文獻雜誌》22:71-86。


胡孚琛

1993    〈道教醫學和內丹學的人體觀探索〉,《世界宗教研究》1993.4:25-30。


胡紹嘉

1999    〈如果身體會說……:醫療報導語言中的人與身體〉,《新聞學研究》61:1-29。


施淑慧

1999    〈太極之美——從固有身體文化創作現代舞〉,《政大體育研究》11:1-12。


洪武娌

1994    〈藏醫妊娠生理及胚胎學初探〉,《中華醫史雜誌》24.3:172-174。


洪建德、鄭淑慧

1992    〈臺北地區女學生的身體形象和飲食行為〉,《中華民國公共衛生學會雜誌》11.4:316-327。


馬  濤

1995    〈古代中醫學與范縝神滅論〉,《河北師院學報(社會科學)》1995.4:110-113。


馬大正

1986    〈唐代婦產科學概況〉,《中華醫史雜誌》16.3:135-138。


1988    〈晉代婦產科學術成就〉,《中華醫史雜誌》18.1:16-19。


馬丙群

1991    〈祖國醫學「嬰病調母」療法探源〉,《中華醫史雜誌》21.1。


馬繼興

1997    〈雙包山漢墓出土經脈漆木人型的研究〉,《新史學》8.2。


哈鴻潛

1988    〈針灸銅人考〉,《中國醫藥學院研究年報》14。


哈鴻潛、高田

1994              〈臺灣原住民之醫藥考察〉,《中華醫史雜誌》24.1:5-8。


1994    〈荷蘭據臺時期之醫學〉,《中華醫史雜誌》24. 3:148-150。


1995              〈臺灣早期之教會醫學〉,《中華醫史雜誌》25。2:65-73。


1995    〈日本據臺時期之醫學(上)〉,《中華醫史雜誌》25.4:219-224。


1996    〈日本據臺時期之臺灣醫學(下)〉,《中華醫史雜誌》26.1:1-10。


1997    〈明清時期的臺灣醫學〉,《中華醫史雜誌》27.2:96-101。


侯寶璋

1940    〈中國解剖史之檢討〉,《齊大國學季刊》新1.1。


1957    〈中國解剖史〉,《醫學史與保健組織》1957.1。



*十劃

徐永志

1990    〈近代不纏足啟蒙思潮及其運動述論〉,《河北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0.3:109-113,104。


徐翠敏

2001    〈與身體共舞〉,《中華體育》14.3:34-40。


高千惠

1996    〈黑皮書.黃皮書.白皮書——談身體語言與社會行為的拼裝藝術〉,《藝術家》42.2:400-405。


高玉芳

1995    〈新衣裳?——論美體工程.女性身體與女性主義〉,《聯合文學》11.4:99-104。


高玉鳳,劉雪娥,李秀芳

2001    〈破碎的臉——一位顏面傷殘患者之身體心像變化及心理反應〉,《長庚護理》12.1:80-86。


翁玲玲

1993    〈作月子的人類學探討:醫療功能與文化詮釋的關係〉,《婦女與兩性學刊》4:1-19。


1994    〈麻油雞的迷思:漢人婦女作月子的行為探討〉,《中國民族學通訊》32:頁15-31


1999    〈漢人社會女性血餘論述初探:從不潔與禁忌談起〉,《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7:107-147。


翁嘉聲

1997    〈身體與政體——身體之社會建構:對希臘Pederasty及同性戀之初步探討〉,《西洋史集刊》7:1-109。


1997    〈女性身體的貿易——臺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族群關係與性別分析〉,《騷動》4:10-21。


栗山茂久

1999    〈身體觀與身體感——道教圖解和中國醫學的目光〉,《古今論衡》3:147-154。


孫隆基等著

1990    《女性人》第3期(墮胎專號),臺北:女性人研究室。



*    十一劃

張  玨等

1995    〈都會地區中年婦女的月經經驗與性發展〉,《婦女與兩性學刊》6:55-77。


張  珣

1996    〈民俗醫療與文化症候群〉,《歷史月刊》96:50-54。


1996    〈傳統醫療體系中的女病人〉,《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38/39:4-6。


1997    〈幾種道經中女人身體描述之初探〉,《思與言》35.2:235-265。


2000    〈婦女與醫療:對本土女療者的另類思考〉,《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1.2:126-134。


張  儂

1995    〈敦煌《灸經圖》殘圖及古穴的研究〉,《敦煌研究》1995.2:146-170。


張小虹、黃素卿

1994    〈性別、身體與意識型態——當代西方女性劇場與社會變革〉,《中外文學》22.9:66-86。


張大慶

1994    〈中國近代解剖學史略〉,《中國科技史料》15.4:21-31。


1998    〈 “病有六不治”:中國最早的醫學倫理準則〉,《中華醫史雜誌》 28.3:131-134。


張大鵬

1992    〈古婚姻文化中的優生思想〉,《人口研究》1992.6:48-49。


張秀蓉

1984    〈「身體」——兒童時期的運動構成一個人一生的身體〉,《國民體育季刊》13.3:49-57。


張秉倫、黃攸立

1991    〈望診:人體臟器疾患在體表的有序映射〉,《自然科學史研究》10.1。


張洪林

1992    〈「氣功」一詞及其內涵衍變的考析〉,收入《第一屆國際中國醫學史學術會議論文及摘要匯編》,北京:中華醫學會醫史學會。


張威克

2000    〈從傅柯的權力觀談運動中的權力現象〉,《體育學報 (體育學會) 》29:23-34。


張瑞麟

1963    〈從周制尺談到靈樞經有關表面解剖測量的成就〉,《中醫雜誌》1963.1。


張嘉鳳

1996    〈清康熙皇帝採用人痘法的時間與原因試探〉,《中華醫史雜誌》26.1:30-32。


1996    〈清初的避痘與查痘制度〉,《漢學研究》14.1:135-156。


1998    〈生化之源與立命之門——金元明醫學中的「命門」試探〉,《新史學》9.3:1-48。


張錦華

1998    〈女為悅己者容?瘦身廣告的影響研究——以臺北市一般高中職學生為例〉,《民意研究季刊》203:61-90。


2000    〈1982至1999臺灣瘦身廣告研究——多面向的研究〉,《廣告學研究》15:67-114。


張靄珠

1998    〈女性身體與城市空間的對話:從蕭渥廷的女性環境劇場論國族歷史記憶、城市空間,與女性集體記憶的再現〉,《中外文學》27.5:40-62。


黃  暄

2000    〈「鶯鶯傳」之性別解讀(毒?!):女性身體、慾望與價值秩序〉,《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55:21-30。


黃位政

1999    〈論培根(T.BACON)繪畫中的「身體」〉,《現代美術》85:20-23。


黃約瑟

1990    〈唐太宗與愛滋病〉,《明報》25.7:99-106。


黃俊傑

1992    〈古代儒家政治論中的「身體隱喻思維」〉,《鵝湖學誌》9:1-25。


1999    〈中國古代思想史中的「身體政治學」:特質與涵義〉,《歷史月刊》141:82-90。


黃海鳴

1999    〈慾望與吶喊——淺談法蘭西斯.培根繪畫中奇妙的身體與空間的意象〉,《新朝藝術》4。


2000    〈共產共享的原始山居神話之復活——談王文志二000個展「空間→身體→穿透」〉,《藝術家》51.5:262-265。


2001    〈「肉體」與「肉體」之間的私密——談蔡長青與李山大兩位旅法藝術家的個展〉,《新史學》53.5:486-491。


黃渭銘

1994    〈試論我國傳統養生文化的發展歷程與理論原則〉,《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4.4:90-94,122。


黃瑛瑛

1996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意義與反省〉,《神學論集》106:533-548。


黃懷秋

2000    〈女人和她們的身體—— 一個女性主義宗教學的研究〉,《神學論集》124/125:325-354。


康正果

1999    〈情色和身體〉,《當代》24:108-115。


陳  垣

1992    〈中國解剖學史料〉,收入氏著,《陳垣早年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陳小亭

1997    〈女性身體的迷思〉,《山藝術雜誌》93:71-75。


陳文尚

1993    〈身體意象式命名的理解與詮釋〉,《哲學雜誌》3:60-76。


陳元朋

1995    〈宋代的儒醫——兼評Robert P. Hymes有關宋元醫者地位的論點〉,《新史學》6.1:179-203。


1995    〈評:嚴世芸主編〉,《新史學》6.2:211-222。


1995    〈民國以來宋代醫學史研究概況簡介——以臺灣與大陸地區的研究成果為例〉,《大陸雜誌》90.5:34-48。


1997    〈兩宋的醫事制度及其社會功能〉,《史原》20:263-316。


1998    〈唐宋食療概念與行為之傳衍——以「千金.食治」為核心的觀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9.4:765-825。


2000    〈身體與花紋——唐宋時期的文身風尚初探〉,《新史學》11.1:1-44。


陳玉秀

1999    〈儒家樂教原創精神對當代藝術(舞蹈)的價值——由「雅樂舞身體實驗」談起〉,《文明探索叢刊》16:57-84。


陳志俊

1994    〈太極拳的防病強身功能〉,《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1994.1:64-65。


陳其澎

1999    〈身體與空間:一個以身體經驗為取向的空間研究〉,《中原設計學報》1.1:85-107。


陳東山

1987    〈「金瓶梅」裡的性文化〉,《當代》17:25-33。


陳玟秀

1995    〈子宮根除婦女在手術後初期重建身體心像的行為〉,《空大生活科學學報》1:231-261。


陳佩英等

1999    〈疼痛對癌症病患焦慮與憂鬱之影響〉,《臺灣醫學》3.4:373-382。


陳美華

2000    〈另類身體觀〉,《當代》34:94-101。


陳逸杰

1997    〈「身體—主體」(body-subject)論述的空間性分析〉,《文化與建築研究集刊》6:25-31。


陳淑純

1996    〈「殺夫」、「暗夜」與「迷園」中的女性身體論述〉,《文學臺灣》19:128-145。


陳達理、周一謀

1986    〈論宋金時期兒科學主要成就(摘要)〉,《中華醫史雜誌》16.1:24-27。


陳瑞金

1992    〈獨龍族婦女的紋面習俗〉,《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92.4:40-41。


陳瑞崇

1998    〈誰的身體在說話?論安樂死立法之惡〉,《東吳政治學報》9:123-169。


陳彰惠、劉瓊宇

1995    〈中國文化和產後憂鬱症〉,《護理雜誌》42.1:91-94。


陳樂平

1991    〈陰陽文明的主旋律與變奏——中國傳統性文化的中醫學闡釋〉,《社會科學(上海)》1991.2:67-72。


1993    〈關於醫學人類學與建構中國醫學文化學的一些思考〉,《社會科學(上海)》1993.11:71-73。


陳儒修、高玉芳

1994    〈我美故我在:論美體工程、女性身體、與女性主義〉,《傳播文化》3:193+195-208。


陳儒修

1995    〈死亡和歡愉都居住在這裡——從「殺夫」和「皇金稻田」談電影中的肉身呈現〉,《聯合文學》11.4:124-128。


尉遲淦

1981    〈「身體-主體」:意義的賦予者〉,《哲學論集》13:119-134。


1998    〈從身體觀看老子政治哲學的當代意義〉,《鵝湖》23.9:35-43。


梁景時

1995    〈中國近代不纏足運動始末〉,《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22.1:64-70。


梁繁榮等

1996    〈從西漢人體經脈漆雕看早期經絡學說〉,《中國針灸》1996.4。


莊曄媺、葉英

1999    〈疼痛的心身醫學觀:從疾病為中心到病人為中心〉,《臺灣精神醫學》13.3:3-14。


許  鯤

1994    〈清初皇室與痘疹防治〉,《故宮博物院院刊》1994.3:91-96,90。


曹麗娟

1994    〈人體解剖在近代中國的實施〉,《中華醫史雜誌》24.3:154-157。



*十二劃

曾珍珍

2001    〈:七十年代前衛女性身體書寫〉,《文學臺灣》37:63-68。


賀照緹

1995    〈舞踊的身體,重新改寫的運動語言——勞工運動中的女性身體〉,《聯合文學》11.4:120-122。


游鑑明

1993    〈日據時期臺灣的產婆〉,《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49-89。


1996    〈近代中國女子體育觀初探〉,《新史學》7.4:119-158。


2000    〈日治時期臺灣學校女子體育的發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3:1-3+5-75。


辜敏倫

1995    〈女同性戀的身體,——目光凝視與主體位置〉,《聯合文學》11.4:134-139。


程培杰

1992    〈中國古代胎教思想〉,《河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1992.4:77-81。


萬安培

1989    〈中國節育思想淵源〉,《人口研究》1989.1:40-45。


萬芳他

1994    〈酒病與解酒考略〉,《中華醫史雜誌》24.4:203-206。


靳士英

1994    〈五臟圖考〉,《中華醫史雜誌》24.2:68-77。


1995    〈舌脈診法考〉,《中華醫史雜誌》25.4:199-203。



*十三劃

楊  泓

1987    〈中國古文物中所見人體造型藝術〉,《文物》1987.1。


楊小明

1997    〈 “胎毒外感說”與中國古代防治天花的成就〉,《中華醫史雜誌》27.4:204-206。


楊士毅

1997    〈身體、感性與理性——懷德海身體感受理論之分析、延伸與應用〉,《世界新聞傳播學院人文學報》6:1-44。


楊舒琴、盧孳艷

2000    〈臺灣婦女停經的身體政治〉,《護理研究》8.5:491-502。


楊國才

1995    〈我國婦女生育倫理觀及其變遷〉,《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95.2:15-20。


楊福泉

1990    〈論納西族的傳統生育禮俗〉,《雲南社會科學》1990.1:47-53。


楊儒賓

1991    〈論「管子˙白心、心術上下、內業」四篇的精氣說與全心論——兼論其身體觀與形上學的繫聯〉,《漢學研究》9.1:181-209。


1993    〈知言、踐形與聖人〉,《清華學報》23.4:401-428。


1994    〈從「生氣通天」到「與天地同流」——晚周秦漢兩種轉化身體的思想〉,《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477-519。


1994    〈論「管子」四篇的學派歸屬問題——一個孟子學的觀點〉,《鵝湖學誌》13:63-105。


1997    〈無心之諍——讀後〉,《中國文哲研究通訊》7.3:165-169。


楊瓊梧

1982    〈患乳癌的少女行乳房切除術之身心反應〉,《弘光護專學報》10:225-230。


楊鑫輝

1995    〈中國傳統心理治療探討〉,《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1995.4:50-55。


雷  驤

2000    〈「肌下靈魂」身體秩序〉,《國魂》652:81。


路  況

1991    〈身體的極限/歷史的終——「魔鬼終結者Ⅱ」的身體觀與歷史觀〉,《聯合文學》7.12:160-163。


詹鄞鑫

1986    〈卜辭殷代醫藥衛生考〉,《中華醫史雜誌》16.1:15-23。


鈴木則子著、黃秀敏譯

2000    〈鏡中美女——從江戶時代的化妝書看美容意識的變遷〉,《新史學》11.2:41-73。



*十四劃

熊秉真

1992    〈傳統中國的乳哺之道〉,《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1:123-146。


1993    〈變蒸論:一項傳統生理假說的興衰始末〉,《漢學研究》11.1:253-267。


1995    〈驚風:中國近世兒童疾病與健康研究之一〉,《漢學研究》13.2:169-203。


1995    〈疳—中國近世兒童疾病與健康研究之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4(上冊):263-294。


1998    〈且趨且避:傳統中國因應痘疹間的曖昧與神奇〉,《漢學研究》16.2:285-315。



廖育群

1986    〈蕭山竹林寺女科考略〉,《中華醫史雜誌》16.3:159-161。


1989    〈《陰陽十一脈灸經》研究——兼論經絡體系的形成與發展〉,《中華醫史雜誌》1989.1。


1993    〈《難經》醫學理論的時代特徵〉,《中華醫史雜誌》23.1:20-26。


1993    〈中國傳統醫學的運氣學說〉,《自然辯證法通訊》1993.2。


1994    〈中國古代醫學對呼吸、循理機理認識之誤〉,《自然辯證法通訊》1994.1。


1994              〈東漢時期醫學發展之研究〉,《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4.3:68-77。


1994    〈《素問》 “七篇大論”運氣不同推算方式之分析〉,《中華醫史雜誌》24.2:78-84。


廖炳惠

1998    〈「與污塵為伍的奇異種族」:身體、疆界與不純淨〉,《中外文學》27.3:82-96。


廖朝陽

1995    〈重述與開放:評巴特勒的「造就身體」〉,《中外文學》24.7:122-129。


廖智倩

1999    〈從身體觀談起〉,《臺灣省學校體育》9.4:24-26。


趙世林

1993    〈論「孕育模式」及其文化內涵〉,《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93.1。



*十五劃

蔣竹山

1998    〈Carol Benedict, Bubonic Plague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新史學》9.3:247-258。


1999    〈女體與戰爭——明清厭砲之術「陰門陣」再探〉,《新史學》10.3:159-187。


鄧素文、余玉眉

1990    〈產後初期哺乳產婦對其身體心像的認知行為〉,《護理雜誌》

37.2:57-69。


鄧景衡

1998    〈身體、權力、設計策略——塑身、脫脂、美體中心的空間文化剖析〉,《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研究報告》11:93-104。


劉一民

1997    〈傳統身體活動傳承策略的哲學反省——以傳統武術為例〉,《臺灣師大體育研究(復刊號)》4:25-36。


劉宏裕

1995    〈顧茲姆斯(J.C.F. GutsMuths)的身體教育思想〉,《國民體育季刊》24.4:115-121。


劉秀瑩

2000    〈身體部位比喻用法之價值參數〉,《和春學報》7:527-537。


劉美珠

1998    〈身體像是....從身體的隱喻(Body Metaphors)看動作教育〉,《大專體育》36:119-125。


劉雪珍

2000    〈黑人女劇作家甘乃迪(Adrienne Kennedy)的「身體政治」:對異性恐懼之呈現〉,《中外文學》28.9:55-85。


劉健強

1996    〈麻醉及疼痛醫學的發展趨向〉,《醫學繼續教育》6.1:2-7。


劉敦愿

1972    〈漢畫像石上的針灸圖〉,《文物》1972.6。


1994    〈漢畫像石上的飲食男女——平陰孟莊漢墓石柱祭祀歌舞圖像分析〉,《故宮文物月刊》12.9。


劉澄中

1998    〈綿陽雙包山漢墓出土的經脈漆木人型淺論〉,《故宮文物月刊》16.3 。


鄭志敏

1998    〈略論民國以來臺灣與大陸隋唐五代醫學史的研究〉,《新史學》9.1:153-230。


鄭永福、呂美頤

1990    〈千年歷史公案——纏足與反纏足〉,《南開史學》1990.2。


鄭明育

1998    〈競技與身體觀之探討〉,《臺灣體育》96:6-9。


鄭金川

1989    〈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論身體與空間性〉,《當代》35:34-46。


鄭金生、李建民

1997    〈現代中國醫學史研究的源流〉,《大陸雜誌》95.6:26-35。


鄭培凱

1987    〈天地正義僅見於婦女:明清的情色意識與貞淫問題〉,《當代》17:58-64。


鄭雅文

1997    〈「沃依柴克」(Georg Buchner:Woyzeck)中的身體政治〉,《藝術論衡》3:11-19。


鄭懷林

1994     〈秦漢時期風俗習尚與醫藥文化〉,《中華醫史雜誌》24.2:111-114。


魯瑞菁

1999    〈論「離騷」中的「香草服飾」〉,《靜宜人文學報》11:121-133。


談清霖

1984    〈馬王堆三號漢墓帛書導引圖的探討〉,《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84.3。



*十六劃

盧盈君

1999    〈聽身體的聲音淺談身體意識〉,《臺灣省學校體育》9.4:27-30。


盧蕙馨

2000    〈現代佛教女性的身體語言與性別重建:以慈濟功德會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275-311。


賴易成

1998    〈針刺治療急性癌病相關疼痛之臨床試驗〉,《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年報》16.1:303-323。


賴鵬舉

1999    〈《難經》「腎經動氣」與中國漢代以前的養生家與醫家〉,「養生、醫療與宗教」研討會論文,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


錢秉強

1989    〈中國古代人體解剖方式的特點〉,《中華醫史雜誌》1989.3。



*十七劃

鍾敏華

1998    〈通識教育——「身體健康管理」之課程設計〉,《臺灣省學校體育》8.6:56-59。


謝文耀

1990    〈舊中國娼妓制度初探〉,《社會》1990.1。


謝克慶等

1996    〈「西漢人體經脈漆雕」的價值和意義〉,《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19.1。


謝理雅

1973    〈巫術與身體〉,《時兆》68.9:6-8。


薛永興

1987    〈新竹縣某五專女生月經不適與人格型態之調查研究〉,《公共衛生》14.2:174-185。


蕭永芝

1998    〈日本江戶時代的針灸醫學成就與特色〉,《中華醫史雜誌》28.4:193-197。


蕭溫溫

1995    〈中國近代西醫婦科學史〉,《中華醫史雜誌》25.3。


蕭  璠

1993    〈漢宋間文獻所見古代中國南方的地理環境與地方病及其影響〉,《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3.1:67-171。


1998    〈長生思想和與頭髮相關的養生方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9.4:671-726。



*十八劃

羅正心

2000    〈體現的文化觀點:以氣功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9:93-116。


羅維前

1998    〈合陰陽:西漢養生文獻對醫學思想發展的影響〉,收入艾蘭、汪濤、范毓周主編,《中國古代思維模式與陰陽五行說探源》,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藍佩嘉

1998    〈銷售女體,女體勞動:百貨專櫃化妝品女銷售員的身體勞動〉,《臺灣社會學研究》2:47-81。


韓建斌

1995    〈孫思邈與養生術〉,《中國道教》1995.1:49-53。


顏  智

1997    〈淺析西晉玄學家的養生觀之爭〉,《中華醫史雜誌》27.2:93-95。


櫻井謙介著,李建民譯

2000    〈「黃帝內經素問」王冰注中有關五臟之記載〉,《大陸雜誌》101.1:20-26。



*二十劃

嚴建民

1995    〈秦漢腦臚解剖在《內經》醫學理論創立中的作用〉,《自然科學史研究》14.2。


蘇燦煮、余玉眉

1991    〈不孕婦女於生殖科技治療期間對其身體變化之同化與調整行為〉,《護理雜誌》38.3:71-81。



*二十三劃

龔卓軍

1998    〈身體與想像的辯證:從尼采到梅洛龐蒂〉,《中外文學》26.11:10-50。



Florival, Ghislaine; 尤煌傑譯

1993    〈梅勞龐迪(Maurice Merleau-Ponty)思想中的身體哲學〉,《哲學與文化》20.5:466-471。


Furth, Charlotte; 蔣竹山譯

1999    〈再現與感知——身體史研究的兩種取向〉,《新史學》10.4:129-144。


Kleinman, Authur; 張珣譯

1999    〈文化建構病痛經驗與行為:中國文化內的情感與症狀〉,《思與言》37.1:241-271。


Marcus, Sharon; 吳育璘譯; 何春蕤校訂

1999    〈抗爭身體,抗爭論述:防範強暴的理論與政治〉,《性/別研究》5/6:104-125。


Newell, Karl M.; 賴世炯記錄

2000    〈身體活動研究的歷史演進〉,《大專體育學刊》2.1:187-190。


Soni, R. L.; 莫珮蓮譯

1972    〈佛教對身體健康的態度〉,《菩提樹》20.12:30-31。




(三)學位論文(按作者姓名第劃排列)


*四劃

王紫君

1996    《精神失常者之母親的身體觀與疾病觀:一個家庭個案的探析》,私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雅慧

1995    《解讀伊里亞斯的「自我克制」:「禮儀」建構與「身體」分析的對語》,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藍瑩

1997    《解析性別權力下的身體情慾論述 以報紙婦女信箱為例》,私立世界新聞傳播學院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六劃

江達智

1993    《春秋、戰國時代生育及婚喪禁忌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七劃

吳家翔

1997    《解讀美體瘦身廣告的身體型塑意涵》,私立世界新聞傳播學院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淑如

1995    《初產婦於產後初期對身體變化之認知行為》,國立臺灣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八劃

周怡君

1994    《化粧實踐中女性認同的構成》,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文研究所社會學組碩士論文。


林怡欣

2000    《醫病互動關係中的身體自主權——以女性乳癌病患為例》,私立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哲民

1999    《<>氣論身體觀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綠紅

1996    《論傅科之權力、知識與身體的關係》,私立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麗美

1995    《月經不調婦女之月經經驗與求醫行為之研究》,私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    九劃

姚德慈

1984    《女性在現代與傳統間的認知衝突與身心適應的關係》,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十劃

徐永樹

1997    《身體表演、角色與自我轉化之經驗敘說—關於劇場演員的身體民族誌》,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社會學組碩士論文。


翁玲玲

1992    《漢人婦女產後作月子儀式的行為探討——兩個漁民社區的調查研究》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十一劃

黃文峰

1992    《台灣(台南)地區生育禮俗之探討——兼論日據時代的風俗習慣》,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宗儀

1993    《瓦解性別差異女性主義論述中扮裝、雌雄同體、與女同性戀主義之重新嵌入》,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芳進

1995    《運動「身體主體」經驗探索 「時間性」和「空間性」的省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金島

1988    《肢體殘障者之身體心像、自我概念、歸因組型與生活適應間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瓊慧

1996    《解讀電視廣告中的女性意涵——以美體瘦身廣告為例》,私立銘傳管理學院大眾傳播學系學士論文。


許郁蘭

1997    《臺灣媳婦仔制度的社會文化分析——身體管訓、主體性、與性別權力網絡》,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陳秀慧

2000    《論瑪格麗特.艾特伍德<>中二元性別之顛覆—女性身體及書寫為解構策略》,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文學組碩士論文。


陳琦華

1985    《中共現階段「計劃生育」之研究 1978-1984》,私立文化大學大陸問題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文華

1997    《一九五○至七○年代台灣家庭計畫:醫療政策與女性史的探討》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美英

1996    《女性外表吸引力、自我監控與瘦身美容消費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十三劃

楊亮梅

1993    《中年女性身體活動狀況及健康體能與血脂肪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十五劃

蔣欣欣

1982    《一位婦科病人的自我不滿意識行為》,國立國防醫學院護理所碩士論文。


蔣裕祺

2000    《論<>中宗教、經濟、及身體論述的糾結》,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劉秀瑩
1997    《身體部位譬喻現象與文化差異—中英語對比分析》,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衍至

1998    《身體的政治意涵——貝克特的《殘局》、惹內的《包廂》、與黃哲倫的《蝴蝶君》》,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蔡立中

1994    《中文裡關於身體部位器官的譬喻現象》,國立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明明

1994    《母親對燒燙傷兒童身體形像之看法及其壓力調適研究》國立陽明醫學院衛生福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素珍

1992    《近百年中國婦女祺袍之研究》,私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十六劃

盧嘉麟

2000    《解構父權意識形態—瑪格麗特.莒哈絲的踰越的身體在<>以及<>之研究》,私立靜宜大學英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十七劃

簡慧鍾

1997    《解讀性別化的身體空間:以國際美容事業為例》,私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十八劃

藍佩嘉

1995    《銷售的政治——性別化的勞動身體規訓,兩種化妝品銷售勞動體制(百貨專櫃、傳銷)的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慈慧

1993    《女性身體的語言:夏綠蒂、勃朗特、簡愛中男性架構與女性言談的對立》,私立輔仁大學英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十三劃

龔卓軍

1998    《身體與想像的辯證:尼采,胡塞爾,梅洛龐蒂》,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日文研究

(一)、專著
*三劃
大澤真幸
1990-1992    《身体の比較社會學》,東京:勁草書房。

三浦國雄

1994    《気の中國文化:気功.養生.風水.易》,大阪:創元社。


三浦國雄、堀池信夫、大形徹編

2000    《道教の生命觀と身体論》,東京:雄山閣。


山田慶兒、栗山茂久編
1997    《歷史の中の病と醫學》,京都:思文閣出版。


*四劃

井上俊等編

1996    《身体と間身体の社會學》,東京:岩波書店。


1996    《病と醫療の社會學》,東京:岩波書店。



*五劃

石田秀實

1987              《気.流れる身体》,東京:平河出版社。


1992    《中國醫學思想史:も一つの医學》,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1995    《こころとからだ:中國古代における身体の思想》,福岡:中國書店。


1997    《からだのなかのタオ:道教の身体技法》,東京:平河出版社。


石田秀實編

2000    《東アジアの身体技法 》,東京:勉誠出版。


石崎昇子、櫻井由幾編

1998    《性と身体》,東京:吉川弘文館。


市川浩

1968    《精神としての身体と身体としての精神》,東京:岩波書店。


1985    《身体論とパフォ》,學燈社。


1993    《身の構造:身体論を超えて》,東京:講談社。


市野川容孝
2000    《身体/生命》,東京:岩波書店。


*六劃

吉川忠夫

1995    《古代中国人の不死幻想》,東京:東方書店。


吉元昭治

1989    《道教と不死長寿の医学》,東京:平河出版社。


1994    《養生外史:不老長寿の思想とそ周辺 (日本篇)》,橫須賀市:医道の日本社。


吉岡郁夫

1994    《身体の文化人類學:身体変工と食人》,東京:雄山閣。


1996    《いれずみ(文身)の人類學》,東京:雄山閣。


池上俊一

1992    《歷史としての身体:ヨーロッパ中世の深層を読む》,東京:柏書房。



*七劃

佐竹隆一

1984    《腹と胸:"身体言語"ものしり辭典》,東京:大正大學出版部。


佐藤臣彥

1993    《身体教育を哲學する:体育哲學敘說》,東京:北樹出版。


佐藤通次

1941    《身體論》,東京:白水社。


坂出祥伸編

1988    《中国古代養生思想の総合的研究》,東京:平河出版社。


坂出祥伸

1992    《道教と養生思想》,東京:ペリカン社。


1993    《「気」と養生:道教の養生術と呪術》,京都:人文書院。



*八劃

河合香吏

1998    《野の医療:牧畜民チャムスの身体世界》,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河合隼雄等編集

1993    《身体.宗教.性》,東京:岩波書店。


周防由房

1928    《身體柱立》,東京市:忠誠堂。


松本亦太郎監修

1937    《精神及身體發達の研究:日本女子大學校兒童研究所紀要》,東京:刀江書院。


松尾智

2000    《歷史と文化に見る身体障害者》,東京:明石書店。


松浪健四郎、荒木祐治

1995    《身体觀の研究》,東京:專修大學出版局。



*九劃

秋山洋子編譯

1991    《中國女性:家.仕事.性》,東京:東方書店。



*十劃

倉地克直

1998    《性と身体の近世史》,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宮下充正

1995    《女性のライフスティジからみた:身体運動と健康》,東京:杏林書院。



*十一劃

菅原和孝

1993    《身体の人類學:カラハリ狩獵採集民クウイの日常行動》,東京:河出書房新社。


1998    《語る身体の民族誌》,京都: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



*十二劃
奥平明観
1999    《邪気論:見えない身体への一步》,橫須賀市:医道の日本社。

湯淺泰雄
1981    《身体:東洋的身心論の試み》,東京:創文社。

1986    《気.修行.身体》,東京:平河出版社。


1991    《「気」とは何か:人体が発するエネルギー》,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協會。


1994    《身体の宇宙性:東洋と西洋》,東京:岩波書店。


1997    《宗教体験と身体》,東京:岩波書店。


森田傳一郎

1985    《中国古代医学思想の研究》,東京:雄山閣。



*十五劃

養老孟司

1996    《日本人の身体觀の歷史》,京都:法藏館。


1997    《身体の文學史》,新潮社。



*十六劃

橋爪大三郎
1993    《橋爪大三郎コレクション》,東京:勁草書房。



*十七劃

總合女性史研究會編

1997-1998    《日本女性史論集》,東京:吉川弘文館。



*二十劃

瀧澤文雄

1995    《身体の論理》,東京:不昧堂。




(二)、譯著

Johnson,Mark; 菅野盾樹、中村雅之譯

1991    《心のなかの身体:想像力へのパラタイム轉換 》,東京:紀伊國屋書店。


Kantorowicz, Ernst H.; 小林公譯

1992    《王の二つの身体:中世政治神學研究 》,東京:平凡社。




(三)期刊論文

*二劃

八木祐子

1998    〈女神の身体・女性の身体―北インド農村の女神崇拝〉,《女神:聖と性の人類学》,平凡社。


卜田隆嗣

1997    〈身体・感覚・宗教―ボルネオ島の事例から〉,《記号学研究(東海大学出版会)》17。



*三劃

大山治彦

1995    〈身体の男らしさ・女らしさと自尊感情の関連について〉,《家族社会学研究》7:69-79。


大形徹

1995    〈「氣」系の病因論—張家山漢簡 中心 —〉,《人文學論集(大阪府立大學人文學會)》13:33-50。


1997    〈二つの病因論—鬼と気をめぐつて—〉,《日本經絡學會誌》(別冊)23.3。


大塚容子

1994    〈日本語身体ことばにおける身体部位の比喩的機能〉,《聖徳学園岐阜教育大学紀要》28:135-147。


大滝結

1998    〈メルロ=ポンティにおけるリビドー的身体と言語―Le corps libidinal et le langage chez Merleau-Ponty〉,《実存思想論集(理想社)》13。


大橋幸

1994    〈心と身体の社会心理学―ボディコンシャスの時代 (特集 心と体の現在―知性と感性と野性のシンクロナイズ)〉,《学叢(日本大学文理学部)》55:46-55。


大藪敏宏

1992    〈身体という未決定性の場所―ベルクソンの感覚論研究〉,《哲学年誌(法政大学大学院人文学科研究科哲学専攻)》23:19-43。


小川了

1991    〈聖なる芸術,俗なる芸術―アフリカの農耕社会,牧畜社会における身体芸術とコスモロジー〉,《民族芸術》7:108-114。


小川侃

1991    〈身体・意識・言語―機能しつつ存在することとそれを可能にするも〉,《Justitia(特集―家族・社会・国家―歴史からのアプローチ)》2:300-319。


小田川方子

1998    〈身体の尊厳―比較思想の視点から〉,《東西における知の探究(峰島旭雄教授古稀記念論集)》,北樹出版。


小森陽一

1984    〈文字・身体・象徴交換―横光利一『上海』の方法・序説 (現代文学の方法2)〉,《昭和文学研究》8:49-65。


小森陽一

1986    〈文字・身体・象徴交換〉,《国文学年次別論文集近代》3。


小森潔

1996    〈『枕草子』・〈性差〉を越えて―清少納言と中宮定子(ソウショ ブンカマナノエッキョウ)〉,《王朝の性と身体》,森話社。


小嶋菜温子

1996    〈境界のアマテラス―『更級日記』の〈身体・エロス〉(ソウショ ブンカマナノエッキョウ)〉,《アマテラス神話の変身譜》,森話社。


小嶋菜温子

1996    〈光源氏の身体と性―王朝物語史から(ソウショ ブンカマナノエッキョウ)〉,《王朝の性と身体》,森話社。


上田裕

1983    〈「身体の社会学」をめぐって〈社会学の現代的課題〉〉,《社会学の現代的課題:筆谷稔博士追悼論文集》,法律文化社。


上杉和彦

1995    〈中世成立期刑罰論ノート―身体拘束を中心に〉,《〓かなる中世(中世史研究会)》14:55-66。


上野修

1981    〈身体の観念あるいは精神―スピノザにおける精神とその認識の起源的定位〉,《カルテシアーナ(大阪大学文学部哲学哲学史第一講座)》3:1-32。


下出積与

1988    〈身体と精神二元論の史的考察-日本における身体観の原質と変容〉,《日本宗教史論纂》,桜楓社。


川添房江

1997    〈ゆかり〉の身体・異形の身体〉,《論集平安文学(勉誠社)》4。


川島秀一

1996    〈〈言葉〉を失った身体―正宗白鳥『何処へ』をめぐって〉,《日本文芸の系譜》,山梨英和短期大学日本文学会。


三宅正純

1989    〈事実性と身体〉,《実存思想論集(以文社)》4。


三苫民雄

1993    〈社会的身体と規範〉,《明治大学大学院紀要(法学篇 第30集)》1:287-303。


三浦雅士;植島啓司;島森路子

1994    〈表現する身体〉,《知覚のEXIT》,栄光教育文化研究所。


千田かをり

1993    〈「われから」における言葉と身体〉,《立教大学日本文学》71:50-60。


山口美与子

1985    〈貝原益軒における儒教と医学-身体と精神の関連(II 近世儒教と中国医学)〉,《日本思想史への試論》,みしま書房。


山田慶兒

1991    〈古代人は自己—宇宙をどう読んだか—「式盤」の解讀〉,收入氏著,《制作する行為としての技術》,東京:朝日新聞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