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欧商业评论
“思维力成就决策力”,《中欧商业评论》依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强大的资源优势,以最深入和前瞻性的触角,透析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为中国企业提供最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并提升中国商业精英的思维力、决策力、领导力,被誉为 “商业决策必读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哈佛商业评论  ·  社会阶层上的劣势,真的很难弥补吗? ·  2 天前  
36氪未来消费  ·  谁买走了章小蕙直播间的天价面霜?|商业Friday ·  6 天前  
36氪未来消费  ·  谁买走了章小蕙直播间的天价面霜?|商业Friday ·  6 天前  
福布斯  ·  活动 | ... ·  6 天前  
福布斯  ·  活动 | ... ·  6 天前  
哈佛商业评论  ·  简历漂亮还不够,老板真正想看的是这些特质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欧商业评论

回头看看2016年初定下的决心,真的好尴尬啊……

中欧商业评论  · 公众号  · 商业  · 2016-12-30 12:01

正文


编者按

又来到岁末年初,相信你一定已经做完年终总结,还为新的一年制定好计划。再翻出去年此时的新年计划,对比着看,是不是有好几条都是一模一样?

或许每个人的新年待实现目标清单中总有几条想完成却又不自觉放弃的目标。如何让这些计划和决心能真正落实?王健林早就给了建议:“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

文 / Maria Konnikova 等

 

2016年的1月4日,马克·扎克伯格公布了他在这一年的第一个新年计划:开发类似电影《钢铁侠》中的人工智能助手来协助他控制家庭环境。12个月后,他利用业余时间打造的AI助手Jarvis诞生:这个“小”目标一共花费了他150个小时左右。

 


大部分人可不是扎克伯格。心理学家John Norcross在20世纪80年代时曾经研究过人们的新年计划,他发现大约有一半的美国人会做出新年决心,但是6个月后,只有四成的人还在坚持。两年之后,还在坚持的人只有19%了。即便是在最终如愿实现计划的人里,也有超过一半的人曾经中途放弃——平均多达14次。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会决定在新的一年去健身、交新朋友、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戒烟戒酒。




事实证明,时机对于计划的实现太重要了,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新年时人们那么热衷做决定。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行为经济学教授Katherine Milkman曾参加过一个谷歌举办的社科研讨会,其中的一次讨论提到了“助推”这个话题,也就是环境的微妙干预到底会对人们行为产生什么改变。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时候的助推最有效?” Milkman有这样一种感觉:“在转折点——特别是那些让人们感觉是‘全新开始’的时刻,助推最有效果。”


回到宾夕法尼亚,Milkman就与两位同事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崭新的开始的确会改变我们的行为。一周的开始、一个月的开始、新年伊始,都是心理学家Richard Thaler提出的“符号边界”,而Milkman团队认为,正是它为人们带来了一种乐观主义心态,一种对“崭新自我”的期许。为了印证这个假设,他们跟踪调查了谷歌上“节食”(diet)一词的搜索,并且发现了一种可预料的循环模式:搜索行为在每周、每月、每年伊始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减少。而最高的增长——高于基线82%的涨幅——出现在元旦刚刚过去之后。

 

进而,Milkman团队跟踪调查了1.2万名大学生在1年半时间里去健身房健身的平均次数。健身房“出勤率”在1月份到达顶峰,并在后续几个月内逐渐减少。而小的增长都出现在每周、每月、每个学期的开始。

 


最后,他们观察了一个叫stickK网站上人们所做的计划,在这个网站上,你可以设置一个目标,然后决定没有达成目标后需要接受的惩罚(比如如果你没有减掉10斤,就要向慈善机构捐献50块等等)。在2年半的时间里,Milkman团队跟踪调查了4.3万用户,他们发现大部分的承诺是在新年做出的。而同样,每周和每个月的开始都会有一个小高峰。“每周都是一个新的机会,”团队工作人员解释,“不管他们有没有意识到,他们都在利用‘新的开始’”。

 

这甚至还影响到了股市。“一月效应”就是从统计学角度分析股市走势的一种惯常现象,指的是一月份的回报率往往是“正数”,经常好于其他月份。而研究证实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只是因为人们更为乐观,于是更倾向于购买那些不太确定的股票。

 

“我们经常关注到那些负面的东西,”心理学教授Joseph Ferrari说,“我们总是看到那些自己失去的、没有得到的东西。而新年决心仿佛是一种正面地公开宣言:虽然之前我没有做到,但新的一年,一定会心想事成。”


 


当然了,乐观也并不总是有益的。过于乐观相反会招来失败。许多故态复萌的人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需要为此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过高地估计了成效。“我们会低估自控力和动机,在兴头上的时候,很容易忘掉自己有多讨厌运动。”而心理学家Janet Polivy和Peter Herman称之为虚妄综合征:对自己能力不切实际的期待,继而就是最初极高期许的破灭。事实上,研究显示,元旦过后的两周,1/4的人已经半途而废了。

 

还有不少人认为,正是因为新年的关系,自己有义务改变自己的坏行为,变成更好的自己。然而一旦现实残酷、幻想破灭,他们就很快放弃了——毕竟,自己的原始动机也并没有那么强。

 

当然,如果你的目标更实际,那么成功的概率就会越高。在心理学家Peter Gollwitzer的执行意向理论里,如果人们能够提前想到可能的偶发事件并且找到直接应对它们的机制,那么就更有可能坚持目标。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感觉到太累而不想去健身房,那么喝杯咖啡、吃个苹果然后再去运动是个比较好的方法。“你的目标不仅要是吸引人的、可达成的并且能够带来具体的结果,你还需要思考什么时候做、在哪里做以及怎么做。找到一个好的实际开始,预料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想好怎么对待这些问题。”

 


“比起打破一个不怎么具体的计划,一个具体计划其实是更难打破的。”Milkman说道。“在做新年决心这件事上我们应该更现实一些。”Ferrari也这么说,他认为决心应该是能够可以衡量的、具体的、可行的——比如,练就好身材就是一个太过模糊的决心,既不能量化也不能设定具体目标,而每周去两次健身房就是十分具体,从自我管理的角度也更容易操作。


此外,将新年决心公之于众也是个提高成功率的好方法。通过社交网络跟朋友家人分享自己的目标,要比自己偷偷下定决心更有效果。

 

但是习惯那么容易就改掉吗?每天早饭后喝一杯水总比每天做50个仰卧起坐要好养成的多,正因如此,“小目标”在通往“大决心”的路上才如此重要。而说其改变坏习惯,比较好的方式就是找到代替品,转移注意力。如果你的决心是新年少喝点酒,那就最好把家里的酒都拿走,以免让你的意志力耗尽——一些学者将这种方法叫做“预先承诺法”,也就是提前将诱惑去除,让未来的自己难以接触到它们,而研究显示这个法子要比靠着意志力坚持更有效果。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