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点击上方蓝字“
观点
”,欢迎关注并置顶,即可快速获取房地产新鲜深度资讯。
普洛斯的中国买家 万科领衔790亿物流之王并购之役
7月14日午间,万科深港两市因重大事项未公开披露而双双停牌。而后“重大事项”随着万科一纸公告揭开谜底。
据万科公告披露,此前其联合普洛斯公司现任CEO梅志明、厚朴、高瓴资本、中银投共同参与普洛斯潜在的私有化事项,已经获得普洛斯及董事会同意,交易收购单价为每股3.38新加坡元。为避免公司股价异常波动,申请停牌,停牌时间预计不超过2个交易日。本次交易最终还需通过普洛斯股东大会及新加坡相关监管的批准程序。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本次私有化如若完成,将有望成为亚洲历史上最大的私募股权并购。本次交易总价约为159亿新加坡元,折合约785亿元人民币,约116亿美元。而万科也有望成为普洛斯重要股东。据了解万科投资占股21.4%、厚朴占股21.3%、高瓴资本占股21.2%、中银投占股15%、普洛斯管理层占股21.2%。
至此,这起国际资本圈持续近一年收购大单即将落下帷幕。而作为本次出海“捕猎”之一的万科,无疑是最大的获利者。
阅读原文
来自 reberta 的提问:
万科最近花了不少钱啊,这是要向高负债高增长转变吗?
万科现在付出的代价是必要的,相比起来,购买土地的资金并不会比这些少。一直以来,万科的规模扩张速度都不算慢,负债也不算低,只是报表稍微好看一些而已。所以说,这并不是向高负债高增长转,而是万科改变了投资方向,存在就是投资风险的大小问题。
来自 阿童木 的提问:
中国财团真的那么强大?普洛斯最终选择中国财团会是与梅志明等个人因素有关吗?
除了价格或融资方式的不同,中国财团的成员背景或是它打败华平投资的主要原因。
首先必须要提的是梅志明这个潜伏在买方中的“卖方”角色,这似乎也不是梅志明第一次使用这种手段。在2008年,全球最大的现代物流仓储企业Prologis(彼时亦称“普洛斯”,现中文名为“安博”)因为过度扩张现金流濒临断裂,董事会要求当时的董事长马景瀚辞职。随后,马景瀚、梅志明带着新加坡GIC归来,买下了Prologis在亚洲的资产,成立了今日的普洛斯,GIC则成为它的第一大股东,尔后便在新加坡成功上市。从前后两次资本运作,可见梅志明本人不简单。
除了梅志明,其他几家的角色也与普洛斯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中银集团与厚朴基金曾于2014年参与了普洛斯中国的定增,厚朴基金董事长方风雷也因此成为普洛斯上市公司董事及普洛斯中国公司董事;而且,还有分析称,梅志明早在2014年为普洛斯中国引入财团时便通过一些条款的设置为它日后进行私有化普洛斯辅路。高瓴资本则是普洛斯的第二大股东,持股8.2%,仅次于第一大股东GIC。
来自 风杨 的提问:
万科这么大手笔并购普洛斯,是找到了比普洛斯本身更好的盈利模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