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是北斗重新上线的一个人物栏目。在这里,你可以和北斗人叙叙旧,再谈谈人生、社会和理想。通过《摘星》,我们想让北斗的朋友们重新联结,更想向读者们推出一个关注新锐青年的人物杂志。本期推出杨修访谈。采访者毕玉婷。杨修,1990年出生,北斗撰稿人、为学频道主编。15岁读大学,24岁获博士学位,现为高校教师,自媒体节目《说书先生》主讲人。
1、怎么加入北斗的?
我当时在人人网写文章,写了之后一群人转,转了之后一群人来加我。其中有周拙恒,我跟他聊了很多。他说你会写文章,要不加入北斗编辑部吧,就加入了。加入之后参加聚会遇见了一些很好玩的人,发现吹牛逼也是需要互相提高的。我长期在东北固步自封,影响了我吹牛逼的进步。那时候特别开心,发现原来青年人还可以这样生活。我之前在东北基本上属于自娱自乐,我开始反思之前的生活状态,觉得应该多跟别人交流。
东北时期的杨修
2、你在北斗做了哪些事情?
我在北斗做过为学频道的主编,其他主要就是供稿,12、13年写的比较多,主要我那时候刚开完题,还没有写博士论文,天天很闲。就天天写东西,把这种寂寞转化成述说的欲望。
3、加入北斗,对你的生活影响大吗?
北斗对我来讲还是蛮重要的。跟北斗接触之前,我的生活状态是在天天在关外,过着一种东北大哥的生活,带着一帮小弟在学校里面横行霸道。等到小弟们都毕业工作了之后,我就很无聊。像我这种脑子转的很快,一会一个想法的人,没人说话是很难受的,正好北斗给了我一个远程云吹牛逼平台,天天水个北斗大群都觉得很开心。
4、你对北斗人的印象是怎样的?
北斗的很多人满足我对交朋友的两个标准:第一够意思,第二有意思。同时满足这两条想想其实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北斗人区别于其他人的最大差异是:不仅自信而且有责任感。我觉得有这种自信很重要,没有的人在现在的社会是很难睡踏实的。而且也能坚守住一些东西,没有机会不会要死要活,有机会可能就起来了。
用街头巷尾的一句话来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民族有力量。归根到底,这是一种信仰。相信我死了,有上帝来拯救。相信即使我的肉体消亡了,我的作品也能名垂青史。这其实也是一种信仰,这种信仰让你能给不畏惧一些事情,不会因为一些事情过于焦虑。没有这个东西,我不知道在这个年轻人追求梦想尤其困难的年代,他怎么坚持下去。这就是我觉得北斗最大的魅力和你为什么会被这个组织吸引并且加入的最重要的原因。
和友人在一起的杨修
5、你对于孵化出北斗的从网怎么看?
我觉得从网的确达到了一个高度,但现在回过头看,也存在很多问题。可能这批人前两年不怀念从网是没良心,现在还怀念从网就是没脑子了。而且怀念从网的人,很多都不是输出者,而是追随者。从网的碎片化阅读,不去读经典,以大v之是非为是非,以意领之价值观为价值观,有很大问题,养成了一种挺没人性的从网政治正确,说实话挺没意思的。
1、你很小就上了大学,算是比较早慧的那种,这给你带来什么不同的体验吗?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太早慧,读过历史,他的感情观会不太好。一个人太早熟不好,他的肉体还没有成熟,他的心智比较成熟,不好。我跟人交往一段时间,就会对他看的很准。
2、你看人很准是天赋吗?
我是典型的久病成良医,我小时候有很强的精神疾病。我认识到自己心理变态,是在我10岁的时候。我到10岁的时候,经常幻想把小姐姐做成标本。等我到高中的时候,我决定把这个写成小说。但当我看到聚斯金德写的《香水》的小说 ,我就觉得我不用写了。这完全是同一个类型的题材,但是比我写的好多了。我没有自信能够写的比他好,就不想写了。
3、看到这个小说之后你会有找到同类的感觉吗?
看到之后我心里好受了很多,因为我从小接受儒家教育,心里其实有很高的道德标准。当我看到这个小说之后,我想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变态的点吧,就想开了。这其实是怎么跟自己相处的过程吧,人要学会跟自己相处,才能过得好。
1、你在什么时候决定留校当老师的?
我读研的时候就决定当大学老师了,觉得时间自由,于是就读了博。当老师对我来说就是在一个保底的情况下追逐更多可能性。我非常庆幸的是我毕业那年没有马上去工作,来北京待了半年,跟大家有了更深的接触,然后发现有很多可能性和很多可做的事情。
我开始反思我以前给自己选择的道路是不是太简单了,就一直读研读博,这都是我能力范围内的事。我开始想我是不是应该运营一下自己的个人品牌,去拍一些东西,找一些机会。说不定过两年有起色了,我可以辞职全职干这个事情。我开始考虑其他的可能性,而不是当一辈子学者,写一到两本可传世的书。我的人生态度开始比以前积极了一些。
2、你之前出魔兽的书和录制小生活的视频都是在运营自己的个人品牌吗?
我在学习运营自己。我是学商科的,但我对运营一点不懂,充分说明中国的商科教育是多么失败,是与现实脱节的。一个在学校教人创业的人对现在的创业和运营一窍不通,感觉上说不过去。所以我想要了解现在的玩法,觉得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比起那些写10w+,想办法写爆款文章的人,我更看不起觉得自己逼格很高,一天到晚抱怨自己写的东西没人看的人。因为我觉得你有逼格没人看很正常,哪个时代最红的也不是有逼格的作品,哪个时代最高质量的文章都没有人看。如果在意这个东西说明这个人只是嘴上觉得自己牛逼,其实缺乏那种自信。相比之下那些就是要忽悠老百姓让他们交智商税的人还坦诚点。
3、你以后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有钱最好,然后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事写写文章,写写书,把我对于《左传》的心得写本书,研究《金瓶梅》写本书。写剧本,拍剧本,自己演话剧,有个小剧场。我以前在学校就演话剧,演周朴园、 夏洛特,哈姆雷特他二大爷,很有意思。
然后不仅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给有趣有想法的年轻人钱,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让他们过得好一点。像郭斯维和高勇这样的人,他就不应该去工作,就应该有人养着他让他看书。我如果有一天有钱了,我就让这些不适合上班的人,好好当知识分子就好了。
4、你觉得现在知识分子的处境怎么样呢?
我感觉这个时代人类可能不再需要知识分子帮他思考,他可能更依赖数据或者其他信息渠道。现在一个人成为会做PPT能在年会上装逼的成本已经很低了,看点公众号,查点资料,只要他学习能力够强,他就能做到。知识分子不再具有引以为傲的门槛了,但并不意味着知识分子以后没有出路了,或者所谓知识分子最坏的时代。
我最近开始看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写的东西,可能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包括政治观点可能不太行,但是他们修身的功夫是全世界做的最好的。尤其顾炎武、黄宗羲,明末清初那群人,你看他们的东西就会发现即使生活在大家觉得没有希望的年代,依然能活的很有尊严,依然能活的很有价值,依然能坚韧不拔的每天给自己找事情干,充实的活着。比如黄宗羲写《明夷待访录》,他知道这本书当时不能发表,但他知道以后肯定有人会发现这本书并把它奉为经典。我觉得那代知识分子就是有这样自信的人,所以在国破家亡东躲西藏的状态下,依然能坚韧不拔的活着,而且做很多很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这才是知识分子应该有的姿态。
对于以前的朋友,我最想推荐的是王泛森的《权力的毛细管作用》。你可以感受到在一个传统的知识大众都觉得绝望的时候,这些自命为知识精英的宗师级的人物,是怎么渡过那个时代的。在料理好自己的生活之后,我觉得这些东西也是需要去考虑的。
《权利的毛细管作用》书籍
最后一句真心话?
北斗人没节操但有底线。
此篇为北斗摘星人物访谈第六篇,回复关键词“熊猫”“鲸书”“栋梁”“一博”“香港记者”可阅读摘星前五篇访谈《谢熊猫君:有干货、有套路的趣味生活家》、《鲸书:请叫我作家》、《从人文启蒙到科普转基因 他可能是北斗最靠谱的人》、《耿一博:北斗是我的大学》《杨不欢:她不只是个跑得快的香港记者》
杨修相关作品可后台回复“宁古塔”、“破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