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扶贫旅游专线长成记 | 砥砺奋进的五年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21 11:4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官庄镇横江村

官庄镇横江村是湖南省醴陵市的一个山区贫困村,这里层峦叠嶂,400多户人家就散居在山冲、山脚、山坳里,村民们每天睁开眼睛头件事就是出山。4月29号,记者宋贺背着行李沿着一条新修建的柏油马路来到了山里,听村民们讲起了种种与这条路有关的故事。


中央台特别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驻村日记


今天推出第四篇

《扶贫旅游专线长成记》


点击音频    更多精彩


5月10日,星期三,农历四月十五,晴



这是我驻湖南醴陵市官庄镇横江村第十一天。醴陵市区距离横江村并不远,沿着新修建的扶贫专线翻过一座山就到了,而我今天要采访的“精准扶贫饭店”就位于这座山的山脚下。得知我来采访,老板姜迪青很热情的搬了把小凳子坐在门口跟我聊了起来。


姜迪青:“我今年66岁了,在外面住了10年了”


去年10月,醴陵市投入2000多万元,完成了11.3公里的旅游环线建设,姜老伯也正是因为家门口的这条路回到了村里。


姜迪青:“我在外边住了十年了。

记者:在外边住了十年?

姜迪青:路还没有修好我就回来了,他们紧着修路,我就紧着建房子。”


作为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姜老伯建造新房也得到了工作组和村支两委不小的支持。


姜迪青:正好是国家政策好,给我了一个扶贫户,看到修路了我就开始建房子......现在给了两万多块钱......



几天前,姜老伯的饭店在刚刚建好的新房子开业了。


姜迪青:4月30号开业,请了四桌......


因为这条扶贫专线,一家以后不用常年在外打工租房,虽然刚当了几天饭店老板,但姜老伯也有着自己的生意经。



翻开扶贫饭店的菜单火焙鱼、黑山羊都是当地的特产,每道菜都有自己的特色,味道鲜美,姜老伯说过段时间,等他种的菜都长成了,就用自己种的蔬菜来炒菜给顾客。


姜迪青:菜啊,现在还不成熟,再过两个月就都成熟了,丝瓜啦、黄瓜啦多得很,现在还没出来


姜老伯知道我会在这呆上一个月,热情的让我馋了就到他这随便点!


5月15日,星期一,农历四月二十,小雨


虽然下了小雨,但我决定不改变行程,今天要爬两座山,到山那边的另一座山的半山腰去找横江村的老村长黄良伟的家。早上九点半出发,爬了两个多小时,中午接近12点的时候,终于快到了。


隔着长长的山路,老村长黄良伟的老伴柳欢喜老远就在门口迎着,两条小土狗隔着很远就对着我狂吠,感觉这里并不经常有陌生人进来。



她热情地招呼我进屋,她说儿子今年外出打工,现在这所老房子里只有她一个人。堂屋正中央摆着一张遗像。我猜这应该就是老村长黄良伟了。我崇敬地向他鞠了一躬。刚到这里的时候就听老百姓说,因为修这条路,老村长累死了。


柳欢喜平静地说,那是两年前,老黄突发心梗,倒在了修路的工地上。


工作组成员跟我说:老村长去是的时候,村里的人都来了,对老村长在村里做的工作很认可,非常敬重老村长。



柳奶奶知道我是来采访的,把我先拉到了家里鸡舍前。


记者:这样一天能下多少只蛋?

柳:50只吧。

记者:你现在有多少只鸡啊?

柳:100多只吧。

工作组成员:一个鸡蛋两块钱。



我环顾这个只有一个人的家,除了几把小木凳子和桌子基本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墙体破裂的很严重,家里最好的东西恐怕就是用来孵化小鸡的这个塑料孵化器了。


柳:“我养的这些小鸡全都是自己孵出来的”

工作组成员:“保证这个鸡的品种”



正聊着一只老母鸡“咯咯咯”的从一个桌子后面绕了出来,老柳说这是要下蛋了,说着走过去从后面的角落拿出几只鸡蛋捧在手里。


工作组成员:“还热的那个就是刚刚下的”


这是我第一次摸到新生出来的鸡蛋。心里还是想问问老村长的故事。说起这些事,柳欢喜几度哽咽。


工作组成员说:“老村长要是在的话,家里不至于这样......”

“他妈妈前一天刚走,还没出殡,他紧接着也跟着走了......”


沉默了很久,柳欢喜擦了擦脸上的泪,她说等今年搬家到山下,她打算再多养几箱蜜蜂,增加一些收入,不管怎么样,日子还会继续过下去。


工作队刘队长也在一边安慰:“今年就把这些鸡养好,再多养点羊,总会好起来的”。


5月20日,星期六,农历四月二十五,多云




我来到横江村的第21天,赶上了村里一件大事。这条扶贫旅游专线上要举行一场马拉松。


“现在我宣布,2017年首届醴北人家山地马拉松赛,现在开始!”


一边是荷叶田田的池塘,一边是青瓦白墙的民居,早上八点半,醴陵首届山地马拉松赛在这里开赛,这次比赛全长21公里,途径横江村和官庄村两个省级贫困村,而这条赛道就是去年刚刚修建的“扶贫旅游专线”。



人群中,我看到了横江村的村支书曾和兵,他穿着白色衬衣、黑色西裤,整个人显得格外精神。


“在这边举行这个赛事,关键还是要感谢市委市政府给我修了一条好扶贫路,这条路修通以后,对山区的交通以及扶贫项目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让外界对我们村子有了很大的了解。”



这条“扶贫旅游专线”覆盖了整个醴陵市的12个贫困村,全长有95公里,这里的变化才刚刚开始......





央广记者:宋贺

微信编辑:周文超、武司宇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