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laria
来源:传媒+(ID:chuanmeijia007),已获授权。
9月13日上午10点45分,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发布一条微博——“最励志的终身创业老人褚时健走了!”
11点05分,新浪财经成了第一个发布消息的媒体。随后,这一消息被多家媒体转载,并刷遍朋友圈。
11点21分,云南一家媒体联系到褚时健身边的工作人员,并发微博辟谣。11点23分,四川一家媒体报道,褚时健的儿子褚一斌称,老人身体很好,今天早上还去到菜市场买菜。
这位89岁的商界大佬,在短短半个多小时里,由生到“死”、再由“死”到生。
在这一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微博再次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媒体发展到今天,主流媒体上的虚假新闻已经相当少了。但随着各种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出现,假新闻似乎又开始有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趋势。
2017年7月24日,人民网发布一篇报道,文章对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的80起假新闻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近一半(49%)的虚假新闻首发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
社交媒体上虚假新闻泛滥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据BuzzFeed在2016年11月中旬发布的一项分析显示,在美国总统投票日前的三个月,社交网站的假选举新闻比真实的新闻更受关注。来自虚假新闻网站与极端博客页面的20大假新闻的转发率高达870万,而像《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赫芬顿邮报》等这样的主流媒体的20大选举新闻,转发率却只有740万上下。
正是因为这些发生社交媒体上不断频发的假新闻事件,《牛津英语词典》甚至将“后真相”(post-truth)选为2016年的年度词汇。
可以说,假新闻与社交媒体有天然的联系,全球社交媒体的传播特性、商业模式、机器算法以及“茧房”效应客观上推动了假新闻的全球泛滥。
社交媒体传播特性让假新闻成为国外一些政治集团的博弈工具。社交媒体在传播范围、效率、成本、精准性、互动性、用户黏性等方面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政治宣传已经成为政治集团的必备手段,其中包括利用黑客手段窃取情报、炮制假新闻抹黑政治对手,甚至创建僵尸粉控制社交媒体舆论等方法。
社交媒体的商业模式为假新闻的产业化提供了契机。脸书、谷歌等社交媒体平台的商业模式是广告商会为新闻的每次点击付费,新闻内容发布者按点击量提成。相对事实新闻内容,经过策划包装的“假新闻”内容更容易获取用户点击,“人为制造假新闻——通过社交媒体进行病毒式传播——获取用户点击、点赞——赢得广告费”成了一种独特的数字淘金模式,例如欧洲的马其顿共和国一个只有5.5万人的小镇就创建了100多个支持美国大选的网站来传播假新闻,这些假新闻制造者称他们“根本不关心大选,只关心经济回报”。
社交媒体机器算法缺乏对假新闻进行事实核查的能力。美国大选中假新闻的猖獗与脸书“新闻推送”采取的自动化算法有关。脸书“新闻推送”本意是针对具体用户的需求精准推送优质的高互动内容,为了提高推送效率并避免人为审查偏见。而机器算法抓取的信息源既包括权威新闻网站,也包括为了获取点击率而专门制作的“新闻”网站。但机器算法无法判断新闻内容的真假,自动化的新闻推送缺乏有效的事实核查机制,为假新闻大范围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撑。
社交媒体的“茧房”效应增强了假新闻的现实效果。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凯斯•桑斯坦在2006年就提出了“信息茧房”的概念,指网络用户会选择兴趣相投和价值相近的信息内容,久而久之会将自身囚禁于信息的“茧房”中。社交网络的技术机制加剧了“茧房”效应,令处于相对封闭传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更容易认为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进而导致群体极化和沉默螺旋效应,使得个人对现实世界认识失真,更易受到假新闻的影响。
假新闻这头“怪兽”已在社交媒体和真实生活中掀起轩然大波,社交网络巨头们已经决定要清理门户,除掉这头自己孵化出来的怪物。
1月下旬,脸书开始在德国推出假新闻过滤器。根据脸书的事实检查系统,用户报告的假故事将被发送到柏林非营利性新闻机构Correctiv。如果一个项目被认为是假的,它会被标记为“争议”标签,该网站将在用户分享新闻之前进行提醒。
谷歌宣布与名为CrossCheck的假新闻监督机构合作,在谷歌的新闻搜索中帮助公众判定媒体报道的真实性。CrossCheck采取的是人工核查的方式,其合作媒体包括来自法新社、BuzzFeed、Global Voices等媒体的编辑。
推特(Twitter)则在2016年9月份宣布与脸书合作,加入旨在减少网络假新闻的“初稿联盟”。这一组织成立于2015年,成员由30余家媒体和信息技术企业组成,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法新社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初稿联盟”获得谷歌新闻实验室支持,并与YouTube合作,对用户上传的视频进行核实。
至于新浪微博和微信等国内社交媒体,估计会在不久后跟进脸书、推特的打假动作。
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社交媒体的“自我纠错”能力也将不断提升。但是,各种利益交错纵横的社交媒体是否能彻底打败假新闻这头“怪兽”,还有待时间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