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终极较量
大国较量,灰色曝光,正义凌然,惠及天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学习大国  ·  【夜读】哪吒的黑眼圈是天生的吗? ·  昨天  
底线思维  ·  传前港督之子拟任英国驻华大使,你细品 ·  昨天  
半月谈  ·  主题公园,当代年轻人的“快乐老家” ·  昨天  
侠客岛  ·  从“差评”到“顶流”,隰县凭什么?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终极较量

“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98年香港血战索罗斯全揭秘!

终极较量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1-03 05:18

正文

请点击上面 免费订阅本账号!

为防失联,请加小号:think_live1,那里有大号没有的精彩,你懂得!

1997年香港回归,国际看衰香港的声音络绎不绝,一颗浸润在西方社会百年之久的“东方明珠”如何与一个当时还相对贫困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融合?看衰、质疑、嘲讽……各种声音接踵而来。此时,以索罗斯为首的美国金融巨头们在接连打败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印尼之后,开始将目光对准了正在风头浪尖的金融之城——香港,从而掀起了一场足以彪炳史册的金融战争。




1、 20世纪90年代 索罗斯崛起


乔治•索罗斯的大名,读者应该是如雷贯耳。犹太人出身,货币投机家,资本大鳄,其身家比联合国中42个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还要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索罗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金融战争,狙击各国货币,所到国家对他都恨之入骨。 说是在当时,如果一个外汇交易员听到消息说日本央行干预市场,大家会哈哈一笑,该干什么干什么;如果一听说“Soros in!!",所有交易员会立刻跳起来,可见当时索罗斯的威名和实力。





资本大鳄索罗斯,是东南亚领导人最痛恨的人


1992

索罗斯首次出手狙击英镑,击垮英格兰银行,拿下第一滴血。旗下量子基金名声大振,索罗斯净赚10亿美元。
1994

成功狙击墨西哥比索,使整个墨西哥金融体系倒退5年。
1997

量子基金最风光的一年,在东南亚各国沉浸在资本盛宴中时,索罗斯在瞬息之间攻陷泰国,仅当天泰铢兑美元汇率就暴挫逾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也随之陷入混乱。随后索罗斯转头攻击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等与泰国经济连带较深的国家,同样屡战屡胜。外界推测这一战,索罗斯净赚一百多亿美元。




而到了1998年,在一波带走亚洲四小虎之后,实力空前强大的索罗斯将最后的目光,落在了亚洲金融中心,刚刚回归中国不久的香港,企图做空港币。随后,以索罗斯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机集团和以董建华为首的特区政府,爆发了一场空前惨烈的香港金融保卫战。 这一经典战役,也成为现代金融史上,最激动人心和波澜壮阔的一页。


刚回归之后的香港,迎来空前考验


2、 立体狙击理论 索罗斯的秘技


在描述这场大战之前,我们先来说说索罗斯的立体狙击理论。以泰国之战为例,因为泰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所以给索罗斯抓到了空子。


索罗斯的玩法就是,假设泰铢换美元是1:25,索罗斯首先就以抵押的方式向泰国银行借入泰铢250亿,然后索罗斯将这250亿换成10亿美元,拿在手上。


接下来,索罗斯要做的事就是让泰铢贬值。那怎么让固定汇率的泰铢贬值呢?就是不停的向泰国银行借泰铢,再抛泰铢,最后买美元。重复好几次之后,民众一下子就恐慌了,怎么各个银行和市场上都在抛售泰铢;而美元一下子大热,于是大家都一起去买美元。因为是固定汇率,不管泰铢怎么跌,始终能换这么多美元,这一下子不得了,泰国政府不得不宣布,我们没有美元了。于是泰国管钱的哥们就出来说了,还是浮动汇率吧,让泰铢贬值好了,只有泰铢贬值了,美元才够卖。


然后泰铢大幅贬值,从1:25一下子贬值到1:50。这下子好了,索罗斯把手上5亿美金换成500亿泰铢,换掉欠着银行的250亿,净赚250亿泰铢,也就是5亿美元。


整个狙击泰铢过程中,伴随着铺天盖地的舆论渲染,精准的时间点进出,普通市民和泰国政府被玩弄于鼓掌之间,快速,凶残,无情。


索罗斯给泰国留下的,只有无尽的痛


3、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其实,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港,在索罗斯发动对东南亚的金融战争之后,就注定成为决战之地。打不下香港,索罗斯面子上都过不去。所以索罗斯一边在“料理”亚洲四小虎的同时,一边就曾多次试探过香港。


1997年7月中旬,1998年1月和5月,港币三次遭到大量投机性的抛售,港币汇率受到冲击,恒生指数和期货市场指数下泻4000多点,市场极度恐慌。 西方舆论戏称,香港已经成为国际投机家的提款机。


当时,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被舆论界戏称“任一招”,意思是说,每每金融炒家杀将过来的时候,金管局唯一的一招就是提高利率,增加金融炒作的成本,维持联系汇率。但这种办法,本质上是饮鸩止渴,因为对于楼市的打击太大。可以说,每抵御一次投机进攻,港府就要吐一次血。




香港金融沙皇任志刚,并非索罗斯的对手


按照索罗斯等人的计划,先在汇市上抛空港元,迫使香港金管局不得不采用扯高利率的老套子,利率抬高,股市势必下跌,恒指期货也会同步下滑。然后炒家便可在期货市场以较低的价格沽空恒指期贷,汇市股市双双获利,醉翁之意尽在恒指期货。


1998年,8月,打着如意算盘的索罗斯,终于在几次试探之后,按捺不住躁动的心,带着最强的人马和火力,卷土重来。誓要一战终结香港。


4、董建华半小时拍板 港府背水一战


在索罗斯布局最终一战的同时,特区政府也在苦苦思索还击之道。


时任香港特区政府财务司司长的曾荫权回忆到,据香港金融局官员分析,在连番攻击之下,香港已经“大势已去”,如果港府不采取行动,恒生指数将很快直线暴跌到4000点,银行贷款利息将居于历史最高位,香港很可能在5天之内“断气”。


有一定经济学知识的朋友应该知道,香港采用的是联系汇率制度,是以7.8:1的比率钉死美元的汇率制度。当时放在港府面前的选择不多,一是实施外汇管制,二是宣布港元兑美元的联系汇率脱钩。


你或许会问,政府为什么不干脆宣布放弃联系汇率?曾荫权在很多年以后的一封书信中回答了这个问题:“在这个时候脱钩只会令港人一夜之间对港元信心尽失。更会令股市楼市再度急泻,利率飙升,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即使长远来说,也未必是港人之福。”






强硬的曾荫权,不想放弃联系汇率,苟且偷生


于是经过艰难的抉择, 曾荫权做出了一个永载史册的决定:与其让香港人民的财富落入投机家手中,还不如政府入市,调用外汇储备,放手一搏。


随后曾荫权和任志刚将这一想法,汇报给了时任香港特首的董建华。踌躇的两人没想到,董建华只花了半个小时就拍板放行。事已至此, 曾荫权心里很清楚,拿香港人民的血汗钱来搏,赢了还好;万一输了,别说引咎辞职,他们几个就是以死谢罪都是轻的。 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已经没有其他的路好走。那一晚,曾荫权哭了一整晚。


有些时候,历史,就是需要一些人,去做一些艰难的决定。双方的最终对决,如期而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