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你提到的媒体有关报道,目前我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
昨天(2月21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在回答英国路透社记者相关提问时,发言人郭嘉昆如此说道。
1
路透社记者问了些啥?
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
威尔逊
路透社记者称:“据报道,英国拟任命彼得·威尔逊为下一任英国驻华大使。彼得·威尔逊会说普通话,他的父亲在香港回归之前曾任香港总督。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对中英关系有何期待?”
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基于一则“据报道”的消息。而据谁报道呢?
海叔所见,是中国新闻社在21日早些时候曾报道称,“据路透社20日独家爆料,三名消息人士透露,英国拟任命彼得·威尔逊为下一任驻华大使,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接替现任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的工作,帮助重建对华关系”。
很清楚了:
路透社据路透社独家报道,来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提问。
这或许就是路透社的某种行事风格。
中国新闻社报道截屏
看清信源之后,海叔要说,路透社的这一番炒作,似乎用以在说明英国政府想要“重建对华关系”。
那么,中英关系到底什么情况呢?其实,郭嘉昆讲得挺明白,“当前中英关系呈现改善发展势头,各领域交往合作稳步推进”。他甚至不吝提及“使馆在这一过程当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尽管郭嘉昆没有明说是中国驻英大使馆,还是英国驻华大使馆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海叔总感觉,其中也有对英国驻华大使馆相关工作之肯定。也就是说,吴若兰女士也有一定向好表现。
也就是说,起码在昨天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并没有批评吴若兰之意。
英国换不换驻华大使,如何换,我们反正目前没得到相关信息。
当然,中英之间的关系,确实有积极变化。
2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访问英国,与英国外交大臣拉米举行第十次中英战略对话。海叔得说:
这是中英时隔7年再次举行战略对话;
也是中国外交部长10年来首次正式访问英国。
当地时间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伦敦同英国外交大臣拉米举行第十次中英战略对话 外交部网站
从外交部传出的消息,此访明确了下一步中英双边交往合作的路线图。双方将举行中英能源对话、科技创新合作联委会会议、教育部长磋商,加快筹备举行中英经贸联委会、卫生、产业合作等机制性对话,打造金融服务、清洁能源、人工智能合作亮点,深化全球治理、发展伙伴、应对气变、网络安全等合作。
2
在这样的背景下,路透社既然披露威尔逊拟任驻华大使,还提及他的父亲是前港督卫奕信,那就不妨从这个角度分析一下威尔逊的情况。
首先,威尔逊也好,卫奕信也罢,无非英文翻译成中文时选字不同的结果。其实父子两人的姓氏是一样的。较真点儿看:卫奕信者,较多考虑广东话读音翻译也。略微不那么为人知的是,卫奕信早年自我音译的中文名是魏德巍。而威尔逊则是新华社标准翻译。
当然,目前的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并非华人,也不真的是吴氏传人。老外喜欢找一个中国姓氏作为中文名的首字,倒也是过去一些年他们自身一种循例。
未来,威尔逊假设真的到北京这座城市,到英国驻华大使馆履新,中文叫个啥,自然该自我研究,加之与中方商榷一番。
卫奕信
其次,别看他父亲曾任港督,但相关报道称,威尔逊的普通话水平相当了得。反正一般与人对话,在听说方面没什么问题。海叔更要说,威尔逊之父卫奕信曾于上世纪80年代负责与中方起草《中英联合声明》,后来又在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担任首任英方首席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