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以运动休闲为主题的具有独特体育文化内涵、良好体育产业基础,集运动休闲、文化、健康、旅游、养老、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空间区域,是全民健身发展平台和体育产业基地。随着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快速发展,诸多发展困境也日渐凸显,尤其在生态环境、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空间形态等方面面临着困境。
首先,小镇的开发存在着破坏原生态环境的问题。一些需要特定场地开展的运动休闲项目,在修建或改造其运动休闲场地及相应设施的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原生态环境。如修建滑雪场地,在“铺雪”的过程中会破坏当地的原生植被;水上摩托将会加重湖泊、海洋的水质污染;摩托车越野赛和摩托艇赛在比赛过程中耗油量很大,会使尾气排放量迅速增加。并且在新公路、停车场、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建设中,若不合理规划,严格把控质量标准,将会破坏当地的植被、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
其次,大量游客的聚集考验着小镇的环境承载力与耐受力,其给小镇带来的污水、垃圾等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生态环境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生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客观要素,应贯彻绿色发展的原则。
首先,坚持生态保育,保山护水,保林护地,制定生态评估标准。预先评估小镇的地质环境、土壤、地势、景观、水资源、植被、气候等自然资源要素,根据小镇的自然资源要素,划定标准区域,明确生态保育的资金投入,制定严格的管理与监督机制,以保证小镇生态环境的维护、稳定与安全。
其次,从国家政策层面,加快完善相关的法规与管理制度,应严格把控一些污染较严重的运动休闲项目的用量标准,制定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生态补偿的具体办法。一方面,政府可承担运动休闲小镇生态建设的一部分投资,设立环境保护的基金项目;另一方面,可坚持生态保护者收益原则,借助社会的力量,进行环境修补、产业修缮、生态修复,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共赢。最后,从群众意识层面,培养群众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创新发展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动力,小镇可建设一些具有创意性的标语与口号,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的环保意识,从而促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生态文明建设。
从2016年至今,在大的宏观环境下,社会资本对于体育产业的投资逐渐趋冷,主要原因是部分项目的投资经历一到两年的时间验证,实践中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首先,不完善的管理政策与制度是阻碍体育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因素之一。在体育与其他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行政和制度壁垒,因而缺乏相互信任和辅助,未形成回环,导致体育小镇的产业投资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利于小镇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其次,小镇存在产业投资过剩的危机。在产业规划方面往往追求大而全,动辄就是几大产业集群、几大产业链,但事实上,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产业要明确发展定位,精准定位市场。在产业投资结构上,存在非均衡现象。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小镇的产业分配中,投资比重高的产业将会掌握一定的主动权。要防止房地产开发和商业综合体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总投资中占比过高,以小镇之名行房地产之实。
运动休闲小镇是以产业为核心的“生产、生活、生态”综合区域。要促进运动休闲小镇的产业发展,首先应明确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应力求“特而强”。产业定位决定着小镇的未来,要锁定产业主攻方向,坚持以运动为本,兼顾休闲,凸显体育休闲的特色。
其次,加快运动休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创新融合,通过资本、营销、媒体等方式,促进运动休闲产业与旅游、文化、健康、教育等产业的跨界融合。为满足大众的参与和观赏型消费需求,应开发特色品牌赛事促进产业发展,研发拳头产品、核心产业等,实现业态的创新与融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扶持运动与旅游、文化、养老、教育、交通等业态融合发展的方针政策。要树立产业链思维,以区位特征为基础,构建科学的体育休闲聚集结构,可分成:体育休闲运动项目及赛事活动;配套的餐饮、住宿、娱乐、商业、医疗;户外运动策划、组织、体验;用品零售、教育培训等方面,以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体系。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其地域所孕育的特色文化,而这种特色文化将成为小镇之间互相竞争的主要因素。但打造小镇文化时需从实际出发,要注意:
首先,不合理的开发与建设,会破坏当地原生态文化。在对小镇进行翻新改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当地文化有一定的接触,而现代技术与工具的引进,将对当地土著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极大的改变。那么,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构建体育小镇文化的关键问题之一。
其次,从历史维度来看,运动休闲小镇作为新时代城镇化的产物,其培育的时间较短,因此运动休闲小镇的文化消费面临着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体育功能与小镇文化融合未形成资本化、体育文化消费循环不畅等困境。此外,一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文化品牌仍未完全开发出来,文化创新性不够。许多运动休闲小镇的运动项目同质化现象严重,体育特色不够鲜明,小镇的文化环境塑造仍有待提高。
2
对策:挖掘特色体育文化,展现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文化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赖以发展的精神支撑,挖掘与培育特色体育文化是关键。
首先,在政策文化层面上应展现文化包容,体现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政策构建上,它应当接受来自社会不同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意见,从而能制定出有效的办法与建议,以促进小镇的多样化发展。
其次,要深入挖掘有特色的体育文化与民俗,彰显小镇特色,通过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融合运动、休闲、娱乐的元素,创新挖掘运动项目的内容与形式,打造突出自然、历史和人文的知名体育小镇。以体育赛事为核心,大力推广小镇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小镇的体育特色产品与精神产品并抓,提升小镇的社会影响力。从小镇长远发展来看,可考虑将高校建设引入到小镇的规划中来,其可作为小镇文化多样化发展的新生力量。借鉴美国俄勒冈州的尤金体育小城的发展,它拥有美国大学体育协会第一级别学校一俄勒冈大学,在2012年派出10名学生代表美国队参加伦敦奥运会,最著名的是获得十项全能冠军的伊顿。因学校的带动,当地的体育活动丰富多样,大众参与度极高,凸显了小镇的文化韵味。
不同地区和地域孕育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空间形态上虽各不相同,但在空间规划布局上,大多数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
首先,不注重空间的合理规划。在用地结构上,会出现如运动设施、场所与其配套设施占地分配不均衡、公共设施比重偏少等问题。在空间布局上,也将出现如布局过于分散、混乱、内部道路建设不规范、运动设施布局杂乱等问题。其次,形态概念分类趋于一致,体育建筑特色并不鲜明、突出。小镇建设缺乏空间环境的层次感,还未抓住自身的角色定位,为了达成到2020年成功建设100个体育特色小镇的目标,一些政府与社会企业可能会出现急功近利的心理,进行大批量的建设,导致“千镇一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优质建设。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空间形态建设不能“大而广”,应力求“精而美”。根据地形地貌,小镇要做好整体规划和布局,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以形成小镇的用地布局合理化、景观环境宜人化、公共空间层次化。
首先,要加强空间布局的合理化,注重小镇公共空间的有序规划,形成服务覆盖性广、舒适宜人的空间格局。在保留小镇原有建筑肌理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小镇街道、居住区、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进行合理的优化与整合,加快建设小镇的基础服务网络,以运动休闲区域为结点,以其他功能区为支点,实行“点环扩散、纵深辐射、区域联动”的规划布局模式,使其形成富有层次感的空间环境。
最后,要加强小镇空间质量工程的监督与管理,在基础设施与运动休闲设施的建设上,要严格监控、注重质量,以保证其质量。
文章转自:
飊马
【
开课地点
】
北京 农广大厦[
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内
】
【开课时间】
2
019年4月27—29日 (3天学习)
【主办单位】
中厚明德集团 特色小镇研究院
【参课人员】
特色
小
镇
、
田
园综合体相关投资商
开发商
相关产业链负责人
【课程主题】
政策解读、申报指导、
资本对接、拿地策略、案例解析... ...
【
课程特点
】
一线评
审专家授课、模块化教学、操盘手现身说法
精讲细研
日程安排
|
时间
|
主讲专家
|
主讲课题
|
4月27日
涉农项目
政策解读与运营服务
|
09:00-12:00
|
张红宇
农业农村部
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
|
《2019农村经济改革发展新机遇》
|
12:00-13:45
|
午餐及休息时间
|
14:00-
17:30
|
岳凤娟
中厚明德产业研究院院长
中厚明德集团董事长
|
《乡村振兴项目选址落位及申报技巧》
1. 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模式解读
2. 文旅 康养项目如何选址及产业定位 顶层设计
3. 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申报流程及注意事项
4.项目投融资模式与技巧
|
18:30-
20:00
|
项目交流与欢迎晚宴
|
4月28日 康养项目规划申报与运营
|
09:00-
12:00
|
许 立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特色城镇研究中心副主任
|
《森林康养项目规划与申报要点》
|
12:00-
13:45
|
午餐及休息时间
|
14:00-
15:30
|
王 捷
中国旅游协会
温泉旅游分会副会长
|
《温泉旅游市场需求与营销策划》
|
14:00-
15:40
|
课间休息时间
|
15:40-
1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