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平此前的投资作风在业内堪称强势,这家一贯低调行事的美元PE完成了中国掌门人换代,新的投资赌局又开始了。
文
|
本刊记者
李碧雯
编辑
|
马吉英
摄影
|
史小兵
2017年元旦假期结束的第一天,魏臻和同事陈伟豪以及孩子王的两位高管——董事长汪建国和CEO徐伟宏出现在全国股转市场的敲钟仪式上。魏臻是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中国区联席总裁,陈伟豪则是华平消费组董事总经理。四个人脖子上都搭着印有孩子王LOGO的大红围巾,一派喜气。
这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喜事。算上孩子王,2016年华平上市挂牌了四个项目。这家母婴用品连锁企业的做市市值达到140亿元,让华平在投资公司四年后收获数倍的账面回报,是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企业市值第二高的公司。而市值最大的神州专车,同样是华平的项目。截至2017年1月12日,神州优车的市值超过400亿。
对于入华22年的私募投资机构美国华平投资集团来说,2016年算得上是变化最大的一年。
华平中国区负责人黎辉在2016年初宣布离开华平,魏臻和程章伦出任中国区联席总裁,接棒华平在中国的新征途。
相比于美国同一时代成立的KKR,华平投资一直坚持统一的全球基金特色,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2016年。华平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占比最开始不到10%,到11号基金时这一比例已经接近25%。出于分散风险以及捕捉中国投资机会的考虑,华平投资从2016年6月份开始募集首只中国美元基金。
2016年末,这只中国美元基金募集完成,规模达20亿美元,加上其12号基金中的20亿美元,未来华平将新增40亿美元投入到中国市场。
实际上,
作为进入中国最早的美国私募投资机构,华平从1994年至今已经在中国陆续投资了近100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70亿美元。
在中国,拥有超过30亿美元新资金池子的平台不超过三个,华平是其中之一。
除了资金规模庞大,跟其他PE不同的是,华平投资在行业领域又进行了相对较细的划分,目前其划分了消费、TMT、健康医疗、金融服务、房地产、能源工业六个行业,每个人其实都有一两个自己扎得很深的领域。“我们现在已经进入深耕不同细分市场、不同行业的投资阶段。”程章伦说。
新掌门,新基金,新开端,接下来华平会如何打出自己的“王牌”?
「
押注
中国
」
“最新募集的中国基金,其实也反映我们来中国22年以后,在中国整体的投资能力跟以前比有非常大的质的变化。”魏臻说。
在华平投资
中国区
联席总裁魏
臻看来,入华22年的华平在中国整体投资能力跟以前有大的质的变化
在担任华平投资中国区联席总裁之前,魏臻和程章伦分别是华平在消费组和TMT组的负责人,两人都在华平工作了近20年,此前都曾有着华尔街投行的工作背景。
作为华平投资在中国的第三代掌门人,两人甫一上任,就面临着募集首只中国基金的挑战。
在募资过程中,魏臻和程章伦最经常被问到的就是关于孙强和黎辉的离开,一些LP担心业绩会不会有很大变化。“华平投资在中国走过了20多年,我们是一个机构在运营,而不是以个人为主导的明星系统,因此我们团队都比较稳定。”魏臻说。
据了解,华平投资目前有9位投资合伙人,平均在华平工作时间超过10年。
在华平执行董事费定安看来,原因在于华平是一个很好的资金平台,资金规模也很大,提供了一个足够大的舞台。跟其他PE机构相比较,其他机构可能创始人不干事但一半的利益都拿走了,而华平的机制相对更好。
美元加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等大环境变化,让海外投资人开始对中国市场抱有怀疑态度。
程章伦是华平投资中国区联
席总裁,也是TMT组负责人,投资了猎聘网、优信拍、58同城等
程章伦在去年6月的路演中做了一个调查,他去询问每一位潜在投资者目前在中国整体的资产配置比例,调查了包括全世界最大的保险基金、国家主权基金以及各种公募、私募机构。调查结果让程章伦很惊讶,这些机构只有不超过3%~5%的比例配置在中国。在他看来,这样的配置显然与全球的经济增长不匹配。
“中国目前经济体量占全世界经济的15%,但只在中国配置3%,另一方面,投资者天天去担心欧洲会发生什么不确定性事件,却仍然在欧洲配置20%,从本身经济体量来说这肯定是不对的。而我们华平现在在中国投资额占到全球基金盘子的25%,我认为还是比较符合成长的趋势。”程章伦分析道。
实际上,自华平11号基金开始,中国市场的投资额已经占到全球基金的25%,在规模上稍逊于美国,但华平中国的利润已经是全球利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为其募集中国基金有了足够的背书。此外,独立为中国基金募资也是出于风险分散的考虑。“若是仍使用同一只全球化基金,则占比将超过30%,这显然不符合分散风险的配置初衷。”程章伦解释称。
与此同时,中国的地位在华平全球也越来越受关注。华平全球两位CEO每年来中国的次数多达10次。“十几年前,很多创新是来自于硅谷,现在很多新的东西都是来自于中国。”魏臻说。他以摩拜单车为例,2016年10月,摩拜单车宣布C轮1亿美元融资,由高瓴资本、华平领投,2017年1月,摩拜单车宣布D轮2.15亿美元融资,华平仍旧是领投方之一。
“美国有家叫CitiBike,做了七八年了,一天60万单,摩拜才做了不到一年,现在日订单早已是它好几倍了。而且摩拜产品的技术含量远远高于CitiBike。”魏臻说。
最终华平投资押注中国的理念也受到了海外特别是亚洲地区LP的青睐,仅用6个月时间即完成了规模为20亿美元的投资。“这应该是我们最快的一次融资。”程章伦兴奋地说道。
事实上,随着中国市场在全球团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华平投资在中国的决策也越来越高效。
猎聘网创始人戴科彬对此印象深刻。在与华平有实际接触前,他印象中这样的大型美国PE机构在决策上都要走很长流程,然而2013年进行C轮融资时他却改变了这个想法。
他在一个周五见到华平中国执行董事丁毅(现为董事总经理),在第二周的周二又跟程章伦见面。“他听了我们过去一年的进展后特别感兴趣。”戴科彬回忆。不过那时候其实已经接触的有点晚了,戴已经答应了那周周五跟另外一家投资机构签term sheet。他把情况如实告诉了程章伦,但出乎他意料的是,程章伦说周四就可以给他答复。“我当时感觉不可能。不过没想到的是,他们真的在周四晚上很晚将term sheet发了过来,之后我跟公司的几位董事沟通,最终选择了华平。”戴科彬回忆道。
程章伦介绍,现在华平投资在决策前会和全球的两个CEO、该行业的全球合伙人共同讨论,但在决策上已经高度本地化。
「
接地气
」
张磊是华平投资的执行董事,投资物流及相关领域。
他之前不怎么抽烟,但是自从投资物流后,至少一天得抽三包烟。“这个行业抽烟喝酒非常频繁,能喝更容易获得行业人士的认可,在这个行业混不接地气是很难混得出来的。”
2012年他从另一家VC加入华平,之前华平消费组主要是看跟吃穿住行相关的项目。但随着电商崛起,像百货商场、传统的服装品牌、餐厅等都受到了很大冲击,而京东和阿里巴巴在线上已经是非常主导的地位,因此再投垂直类电商风险会比较大。
但无论线上卖什么东西,线下总得有人送货,整个中国物流行业的增长和电商的增长高度相关。另一方面,当时物流行业还比较落后,存在提高效率的机会,张磊开始梳理物流行业投资版图。
为此他曾专门跑到公路港去体验。公路港平时是司机停车休息的地方,也是他们与黄牛互相找活的地方。在某个公路港,他一进厕所就被吓出来了。所幸旁边有个小旅馆,为了解决内急他专门开了个房间,28块4小时,“是这辈子上的最贵的一次厕所”。
安能物流是华平也是张磊投资的第一个物流项目。
2013年11月接触安能物流时,公司刚在四个月前转型为加盟模式的零担快运。这正是华平在物流领域看好的模式,因此12月份华平就决定进行投资。
华平全球跨行业、发展阶段和地域的投资
“当时我们赌两个东西。第一个是赌商业模式,
网络型的加盟模式当时在中国的零担行业是一个创新,安能是第一家,但是这个模式在快递行业已经被验证了。
第二就是管理层,
我们当时觉得这个管理层是很厉害的。”张磊说。
但刚投完后的那一年,他“胆战心惊”,整晚睡不着觉。
2014年,安能物流亏损了五六个亿,张磊在华平内部承受了极大压力,“大家说你投一个电商这么亏行,线下企业怎么能这么亏损呢?”
为了寻找原因,团队一遍遍去论证安能的商业模型,财务模型也一遍遍去算,怎么算怎么觉得它肯定是可以的。
“一开始你需要把一个网络搭起来,当货量没跑起来的时候,很多成本是固定成本。但是当货量够的时候,成本就会从固定成本变成浮动成本。”张磊分析。
2014年,华平又向安能追加了5000万美元投资。张磊告诉对方,先不用计成本,把网络先搭起来。
之后安能物流业务量起的很快,2013年~2015年连着三年每年翻接近3倍,公司业务也在2016年11月扭亏为盈。据张磊透露,目前安能物流估值已从华平最初投资时的3亿元增长至近100亿元,估值翻了近30倍。
跟安能物流相比,中通快递是另一个类型。
2014年年初,作为四通一达之一,中通体量已经比较大,要接触到创始人也比较难,当时华平并没有一个特别好的途径去跟对方接触。通过朋友介绍,张磊先认识员工跟他混熟,然后再让他介绍他们老板,这样一层层往上介绍。
当2014年底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在某个周末决定开始融资时,张磊周一一上班就跑了过去,周四就签了投资协议,“根本就没有给其他人留机会”。
华平之于中通快递更像是资本运作顾问的角色。
2016年是快递公司集中上市的一年。按照华平估计,未来5年,快递行业前两名加起来的市场占有率应该将近50%,而中通当时的市场占有率为15%,所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资金储备至关重要。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选择上市地点。彼时申通、圆通、顺丰选择了在国内A股借壳上市,华平却有不同看法。
张磊认为,虽然中通90%以上业务都是在中国境内,但是从长远来看,中通未来的业务将扩展至全球。
实际上,单从业务量来说,中通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而世界排名前列的物流公司都是在美国上市。同时,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时已教育了一圈投资者,美股投资者对中国电商已经很了解。作为电商下游的物流公司,需要付出的教育成本就很低了。
2016年10月,中通快递于纽交所上市,融资金额14亿美元,被称为“继阿里巴巴和京东以后,赴美IPO融资规模第三大的中国企业”。此时,华平是中通快递管理层之外的最大机构股东,持有其6.1%的股份。
除了中通快递、安能物流,华平在物流领域的投资项目还包括同城配送公司云鸟物流。
张磊称,整个物流行业占中国GDP的16%,而2016年上市的全部物流公司都是快递公司,快递的市场规模只有几千亿人民币。相比之下,同城配送的市场规模比快递还要大。
「
发现者
」
“不跟风”的华平投资也有激进的一面。
虽然刚在新三板挂牌的孩子王给华平带来数倍的账面回报,
但在4年前华平投资孩子王时,却被看作“逆潮流的”。
孩子王董事长汪建国、
CEO徐伟宏刚参加完1月3日的股转系统敲钟仪式。这是华平2016年上市挂牌的第四个项目
孩子王成立于2009年,那一年也是阿里巴巴推出双十一购物节的第一年,随后几年国内电商呈爆发式增长,线下商场受到电商冲击严重,纷纷寻求转型。
而孩子王那时的全部门店都是基于线下Shopping Mall去布局,单店面积在3000~5000平方米。因此2011年孩子王对外寻求融资时,许多投资机构心存疑虑。
魏臻回忆,当时华平在市场上看了二三十家婴童行业的公司,但都不理想,考察了一年多也没有投出去。当2011年华平跟孩子王接触时,却非常兴奋。
由于之前投资过银泰百货的缘故,华平对于百货行业并不陌生。到2010年,魏臻看到银泰百货已经基本不再开百货店,而更多地开起了商城,线下消费重心转移向Shopping Mall的趋势非常清楚。
“我们认为中国以后城市的中产阶级消费是以Shopping Mall为中心的,Shopping Mall对于消费者体验会更好,也能满足看电影吃饭等各种需求,一个年轻家庭肯定更愿意去Shopping Mall待一天而不是去传统的街边店。”魏臻判断道。
他与汪建国一拍即合。
除了对趋势的判断,孩子王当时还处于起步期,线下仅有6家门店,对于投资于零售业的投资人来说,存在一定风险。
“你也可以说我们很激进,它6家店我们就投了很多钱,但是我们是基于对这个行业、对这个团队有很多年跟踪了解以后的激进。”魏臻说道。
但在激进之后,如何保持对趋势判断的一致性,也是不小的考验。“那段时间其实我们也有过纠结。”陈伟豪坦陈。当时垂直电商是第一波风口,后来2013年风口就变成O2O,置身这两波浪潮之中,大家都在忧虑整个消费形态是否会变化。汪建国记得,2012年的时候很多投资者都问孩子王现在线上占比多少,能否赶快把线上电商做起来。
经过各种各样的沙盘推演,华平得出结论,短期内垂直类电商是无法解决盈利问题的。“因为大家都在花钱买流量,还有物流成本。当客单价维持在100块左右、毛利维持在十几元到二十元左右区间,怎么去赚钱是非常大的一个问号。”陈伟豪说。后来经过董事会讨论,大家觉得一鱼多吃是行得通的,而非简单把商品搬到线上去卖,满足大众而非目标客户的需求。
目前,孩子王的线下门店也从最初的6家发展到了目前的175家,线上用户活跃度为80%,用户忠诚度(两个月来买3次以上的用户)比例超过50%。
对华平来说,他们更强调做一个发现者,而非跟风者,强调要找到“什么还未发生”的好生意。
2014年,青年公寓的概念在雷军投资You+之后成为风口,实际上一年前华平就在这个领域悄然布局,投资了集中式长租公寓魔方公寓。在地产领域,华平的成绩单上已有不少记录,绿城、富力、红星美凯龙等都名列其中。
华平执行董事张其奇在房地产投资浸淫多年,他的判断是,增量房地产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存量房地产则是相反的趋势。部分位置很好的存量房产并不是最佳用途或并未在最佳运营状态,这给存量房地产带来改造升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