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重政策利好,“新质生产力”迎来配置机遇:
1)
政策逐步宽松,助力市场复苏。
2024年以来资本市场政策密集出台,监管工作聚焦“两强两严”、强调“以投资者为本”,营造出更为有利的市场环境。近期新闻发布会密集召开,持续的政策组合拳将有望改善股市环境。
2)“新质生产力”或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主线。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后续来看,新质生产力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主线。新质生产聚集四条主线: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3)受益于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相关行业投资价值凸显。
1.电子行业
基本面向好。需求持续恢复,经营稳中有升。
2.医药生物板块
估值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具备配置价值。医药卫生支出具有较强刚性,板块业绩韧性亦较强。
3.机械设备行业
:国内需求见底修复,泛科技主线、地产修复链及出海加速等方向迎来发展。
2、上证科创板200指数(000699.SH)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中选取市值偏小且流动性较好的20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科创板市场小规模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1)
指数业绩表现:短期表现优异,指数具备高弹性特点。
指数自2024年9月23日反弹以来,区间收益为57.26%,显著高于同类科技指数及主流宽基指数,具备高Beta属性。
2)指数流动性:交投活跃,可容纳较大规模资金。
3)指数市值风格:聚焦科创板块小盘风格标的。
4)
指数行业分布:聚焦电子、医药生物,行业配置较为均衡。
5)指数成分股:集中度较低,涵盖众多“专精特新”企业。
6)
指数特征:高研发投入为其带来高成长特性。
科创200指数2024上半年研发投入合计147.15亿元。截至2024年12月27日,科创200指数整体净利润预期增速为53.70%,显著高于科创50及沪深300。
3、
华泰柏瑞上证科创板200ETF(基金代码:588230)跟踪上证科创板200指数,基金经理为李沐阳。基金紧密跟踪标的指数表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最小化,为投资者提供了布局科创板小盘股的投资工具。
风险提示:本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预期风险收益水平较高;指数与基金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
2024年以来资本市场政策密集出台,监管工作聚焦“两强两严”、强调“以投资者为本”,营造出更为有利的市场环境。
2024年3月15日,证监会密集出台《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以及《关于落实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全面加强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的意见》等4项政策文件,分别涉及发行上市准入、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监管和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切实回应市场关切。
2024年4月12日,十年一度的“国九条”再次推出,资本市场政策支持周期持续发力。
从政策细则来看,政策着力于提升资本市场的回报性,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分红比例有望得到大幅提高。在此背景下,在市场整体提振修复的同时,A股市场内具有优秀盈利能力和分红能力的优质企业将受到长期利好
。
2024年9月24日以来,多场重磅会议会密集召开,各项政策宽松措施密集加码,带动市场逻辑反转。
1)9月24日,央行宣布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凸显了股市作为这轮政策组合拳的重点,更关键在于创造性地打通了央行助力资本市场的通道,未来将有效地支撑起中国股市的价值重估。2)9月26 日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3)10月8日发改委明确“提振资本市场”是增量政策的五大方向之一。4)10月18日,人民银行正式启动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操作,并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5)11月15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而后中央层面密集表态。2024年1月政治局集体学习高质量发展时,总书记详细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要求。2024年2月政治局集体学习新能源技术与我国能源安全时,总书记强调要聚焦能源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2024年首要工作任务;随后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要求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且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各地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详细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求。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基本内涵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个特征
。
新质生产力四条主线: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科技创新:已取得了系列突破,未来有广阔提升空间。
我国三新经济占GDP 的比重不断提升,同时在专利申请、研发支出上增长速度也相对领先。但我国科创密度离发达经济体水平尚有差距,未来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2)产业升级:短期抓手在于设备更新,其潜力和势能有望持续释放。
设备更新将形成年规模5 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设备更新速度后续有望加速。从历史来看,我国在航空、船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其在应用端下沉和民用转化将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驱动。
3)新兴产业:体系日益成熟,市场规模和全球竞争力有望持续提升。
2023 年以来,新兴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细则方案陆续出台,新兴产业建设体系逐步完善。同时,中国现阶段已经在新能源汽车、无人机、船舶制造等领域构建了有力的全球竞争优势。后续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升级驱动下,新兴产业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提升。
4)未来产业:稳步布局,顶层设计、基础研究和应用端持续完善。
作为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先导力量,未来产业尚处于萌芽阶段。但近年来,中国相关顶层设计稳步推进,同时在算力、芯片和5G 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呈现快速增长和持续创新的趋势。在政策引领和产业融合协同发力,未来行业规模有望迈上新台阶。
总结来看,新质生产力将带来持续性投资机遇,短期也具有市场热度。
当前,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现了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力。后续来看,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进程中,在产业政策落地指引、财税金融协同发力支持下,新质生产力有望加快发展,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持续性投资机遇;短期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高端制造等领域的聚焦和布局,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也将带动市场热度
。
在“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的同时,部分细分行业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1. 电子行业
电子行业基本面向好。需求持续恢复,经营稳中有升。
申万电子行业469家公司(除中芯国际和华虹公司)2024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329亿元和10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09%和36.56%;2024Q3单季度营业收入和母净利润分别为9167亿元和4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04%和20.24%。
电子行业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情况同比出现较大改善,Q3收入端增速保持。
半导体板块中,设备领域自主可控趋势加速,订单明显向上,零部件公司经营快速增长,材料则延续改善态势,数字类芯片、存储芯片、CIS、封测等库存去化较好,在部分下游领域持续复苏的带动下,业绩保持增长势头,模拟和功率板块,底部迹象也较为明显。消费电子板块中苹果产业链、PCB中算力相关公司收入持续向上,利润受到汇率的影响。被动元件、面板、安卓链相对平稳,静待端侧AI驱动的换机周期。
2. 医药生物行业
医药生物板块估值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具备配置价值。
截至2024年12月12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估值为27.93倍(PE_TTM整体法,剔除负值)。溢价率方面,申万医药生物指数相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为128.43%,申万医药生物指数相对于剔除银行后的全部A股溢价率为33.68%。
医药卫生支出具有较强刚性。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我国人均卫生总费用6425.3元,同比增长6.3%;
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为7.2%,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
卫生支出刚性强,增速通常与本地区经济增长高度相关,且拉长时间来看(如回顾2000-2021年间),卫生支出增速通常略高于同期GDP增速,故而医药产业的行业比较优势也由此突显。
具体到医保收支端,2024年1-10月医保收支均保持了稳健的增长趋势。
根据国家医保局数据,2024年1-10月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23065.07亿元,支出19165.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3%、8.94%,当期结余率约为16.91%,其中按照现行制度规定,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收入一般集中在第四季度到账,而支出在本年按月列支,基金收入和支出的时序数额不尽匹配,因此从支出增速与当期结余率来看,医保收支表现相对稳健。
医药板块业绩韧性亦较强。
参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医药制造业营收和利润总额月度累计同比增速及我们统计的医药板块上市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计算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时,剔除部分公司,包括以下情况:1)上市未满一年;2)非经常性损益变动占营收或归母净利润的比重过大;3)商誉同比变动额占期末净资产比重过大;4)价值净收益变动占利润总额比重过大或营业外收支净额变动占利润总额比重过大;5)经营存在较大变动;6)一次性业务基数较大;7)存在异常值;8)B股。),若不考虑近年来特殊因素所带来的一次性业绩扰动,医药板块营收总体保持正增长趋势,尤其近年来在宏观及行业环境多有变化的背景下,医药板块仍展现出了较强的业绩韧性。
展望2025年,基于2024年业绩的相对低基数,预计2025年板块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
3. 机械设备行业
2025机械主线思路:科技加速及国内修复,海外特朗普交易。
1)国内需求见底修复,关注泛科技主线、地产修复链及出海加速。
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国内经济有望逐步回暖,但短期二级市场波动可能相对较大,
从中期趋势去看三条主线较为清晰,一是泛科技方向既是大国竞争战略要地,亦是产业确定加速方向,二是地产链在政策推动下逐渐修复,三是在内外部压力共同趋势下优势制造业或将加速出海。
2)海外特朗普交易,关注科技加速、联储降息利好链、关税预期及北美制造业回流。
特朗普重返白宫,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明显,对外加征关税,对内则推进制造业回流等。在特朗普新一届任期内,美国可能向全球进口商品加征额外关税,且进一步提升对华关税,同时进一步推进美国制造业回流,在联储降息的趋势下这或许提升了美国经济再通胀概率。此外,特朗普当前获得了硅谷新科技产业资金的支持,以马斯克为代表的硅谷新科技进程或将显著加速。
二、科创200指数:聚焦科创板块小盘标的,与其他科创类指数形成互补
上证科创板200指数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中选取市值偏小且流动性较好的20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上证科创板200指数与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共同构成上证科创板规模指数系列,反映科创板市场不同市值规模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上证科创板200指数以2022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1000点为基点,发布时间为2024年8月20日。
上证科创板200指数具体选样方法如下:
选样空间:
指数样本空间由满足以下条件的科创板上市的股票和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组成:
(1)上市时间超过6个月;
(2)非退市风险警示证券。
可投资性筛选
:
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额排名位于样本空间前90%。
选样方法:
(1)对于样本空间内符合可投资性筛选条件的证券,剔除科创50和科创100指数样本以及样本空间内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排名前130名的证券,将剩余证券作为待选样本;
(2)对待选样本按照过去一年的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名,选取排名在200名之前的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与科创系列的其他指数相比,上证科创板200指数(下文简称:科创200指数)剔除了科创50指数及科创100指数成分股,意在更好的反应科创板内中小市值证券的表现。
指数短期表现优异,具备高弹性特点。
从近期表现看,科创200指数近3月及近6月的涨幅分别为43.63%及26.74%,高于同类科技指数及宽基指数。此外,科创200指数自2024年9月23日反弹以来,区间收益为57.26%,显著高于同类科技指数及主流宽基指数,
指数具备高Beta属性。
科创200指数自基日以来的业绩累计收益超越了科创100指数,低于科创50及中证1000指数:
截至2024年12月27日,科创200指数区间收益率为-13.34%,同期科创50、科创100及中证1000收益率分别为6.11%、-16.68%及6.78%。
2024年指数区间日均成交额为178.21亿元,Q4成交量及成交额齐升。
2024Q4,指数季度日均成交额为338.18亿元,季度日均成交量为12.74亿股,显著高于2024前三个季度。此外,指数2024年的日均成交额与科创100指数(2024年日均成交额为172.25亿元)相近
。
从指数自由流通市值分布来看,科创200指数以小盘股为核心,
指数成分股自由流通市值均在200亿以下。其中,自由流通市值在25-50亿元区间的成分股权重占比最高且数量最多(权重占比51.57%,数量92只)。
对比主流科创类指数的加权自由流通市值,可以看到,科创200指数的市值暴露显著低于科创50、科创100及中证1000,略高于中证2000指数。
指数成分股较低的市值分布让指数对科创类小盘风格有更好的表征性。同时,科创200指数与科创50指数及科创100指数形成了良好的互补。
指数行业分布:
聚焦电子、医药生物,行业配置较为均衡
科创200指数的电子行业占比超3成。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
科创200指数前三大行业为
电子、医药生物及机械设备,
权重占比分别为31.72%、20.73%及13.94%(截至2024/11/29)。对比指数2024年8月末的数据,
指数在电子行业、电力设备及计算机行业上占比有小幅上升;同时在医药生物及通信行业上占比有所下降。
科创200指数行业配置较为均衡,覆盖行业数量大于同类指数。
与科创50指数相比,
科创200指数显著低配电子行业,并在医药生物及机械设备等行业有所超配;
与科创100指数相比,
科创200指数相对超配机械设备及基础化工等行业,相对低配医药生物,电力设备、计算机等行业,但整体差别相对较小。
从行业覆盖数量来看,科创200指数高于其他科创指数。
截至2024年11月19日,科创200指数共覆盖申万一级行业14个,申万二级行业34个,申万三级行业60个,行业覆盖数量显著高于科创50指数及科创100指数。
总结来看,科创200指数相比过去,在电子和电力设备行业上占比有所提高。相比以电子行业为核心的科创50指数,科创200指数行业配置更为均衡;同时,指数的行业配比与科创100指数差别相对较小,高配机械设备及基础化工等行业,相对低配医药生物行业。
指数成分股:集中度较低,
涵盖众多“专精特新”企业
从指数成分股来看,科创200指数覆盖了一批小市值科创类公司,包含天奈科技、聚和材料、乐鑫科技等科技属性明显的公司,涵盖电池、光伏设备、半导体等细分行业。指数成分股集中度CR10、CR20分别为13.90%和23.23%,个股集中度水平低于其他科创类指数,
较低的集中度降低了科创200对个股特质风险的暴露,提升了指数的可投资性。
科创200指数在科创类指数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最高。
截至2024年12月27日,科创200指数成分股中有134家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企业(基于Wind指标数据),占比高达67%,这一比例远超过科创50指数的46%和科创100指数的50%。指数成分股中的“专精特新”企业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在制造业领域尤为集中,特别是在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关键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领域,它们不仅代表了科创板的创新前沿,也是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
科创200指数研发投入同比增速上升,研发费用占比较高。
科创200指数2024上半年研发投入合计147.15亿元。由于科创200指数标的均为小市值公司,资产规模较小,指数合计研发投入略低于科创50及科创100指数。科创200指数2024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速较高(9.15%)。此外,科创200指数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高于科创50指数,略低于科创100指数。
高研发投入为指数带来高成长空间,指数成长特性凸显:截至2024年12月27日,科创200指数整体净利润预期增速为53.70%,显著高于科创50指数(-10.23%),同时显著高于大盘宽基指数(沪深300指数7.80%)。
高净利润预期增速代表了指数优秀的成长能力。
华泰柏瑞上证科创板200ETF(基金代码:588230)跟踪上证科创板200指数,基金经理为李沐阳。
基金紧密跟踪标的指数表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最小化,为投资者提供了布局科创板中小盘标的投资工具。
华泰柏瑞基金
是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司成立于2004年,奉行“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并行的公司战略,致力于做中国ETF专家。
截至2024年9月30日,华泰柏瑞基金旗下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合计6777.48亿元,非货币型公募基金总规模达5808.01亿元。
华泰柏瑞基金的ETF产品线布局丰富。
从具体的产品线分布来看,当前华泰柏瑞基金旗下ETF产品共42只(剔除非初始基金、联接基金、指数增强型ETF及货币型ETF),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33只、国际QDII型基金9只,
涵
盖宽基、行业主题、风格主题等多个类型。
基金经理李沐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统计学硕士。
2017年8月加入华泰柏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指数投资部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李沐阳当前管理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ETF、华泰柏瑞中证2000ETF等基金共计18只(多份额基金合并计算),在管基金总规模198.38亿元。
风险提示:本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预期风险收益水平较高;指数与基金历史表 现不代表未来。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如何捕捉科技发展下的投资新机遇?》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1月2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
分析师:
郑兆磊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0080006
E-mail: zhengzhaolei@xyzq.com.cn
薛令轩
SAC执业证书编号:
S0190523090001
E-mail:
xuelingxuan@xyzq.com.cn
--------------------------------------
更多量化最新资讯和研究成果,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XYQuant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