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去年在国内出版了7本新书,也很难想象上野千鹤子会成为热搜榜的“常客”。
近几天来,上野成为了国内社交媒体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先是北大宿舍聊天的“迷惑”问题引发群嘲,后是B站男UP主的问题被指剽窃自女性社区,前天“厌女下架”毫无征兆地登上微博“热一”,引来编辑紧急辟谣,昨天《周刊文春》的一则“窥私八卦”又莫名其妙上了热搜。
轮番陷入舆论漩涡的上野更多是“身不由己”,难怪有人认为上野在中国的对谈是来“渡劫”,更有人把矛头指向了将上野当作引流工具人的幕后策划者。
“你不结婚是因为被男性伤害过吗?”北大宿舍聊天一上来就问出这样的问题,足见其对中文互联网流量密码烂熟于胸。当“北大毕业”“婚女”“女性主义”等几个标签buff叠满,这条视频引发全网热议也就在预料之中,不仅让女性主义沦为关于结婚对错的无休争论,就这次舆论“翻车”本身,可能也是计划的一部分。正如微博网友@袭击面包店失败的李 所说:“此事再次说明:当下在舆论场能够用某个议题引起大量讨论的,都一定是深谙种种心理学的精明人。”
上野第二次对谈的对象,是B站男性读书UP主江湖举人。虽然对谈内容本身并未引发太大反响,但很快就有微博用户发现,他所提的问题,疑似来自某出版社在女性社区征集而来的问题。随后,江湖举人发布了提问大纲,自证问题都源自自身经历。而微博用户则放出了与编辑对话的截图,截图显示,她被该编辑明确告知“之前和你征集的问题,会适当放在下一期的节目里”。
微博上,群情激愤的人们在意的点,不仅是女性的问题被男性剽窃,还有将“恋爱脑”“不自洽”的问题分配给女性UP主,而由一位男性来扮演睿智且关爱女性的角色。无论出版社在背后的参与有多深,无论出版社与UP主之间如何沟通博弈,都很难不让人怀疑如何安排是出于流量最大化的精明算计。
纯粹从传播效果来看,这次策划无疑是成功的,实现了出版社、B站与UP主的三赢,代价却是女性群体内部进一步被撕裂,中日女性主义思潮碰撞的契机被浪费。
舆论发酵之后,《始于极限》登上了当当图书热卖榜榜首。在当当“社会科学畅销榜”前五名中,上野千鹤子独占4位。当越来越多读者搜索上野的代表作《厌女》时,发现这本书已经无处可买,纷纷猜测是否是因为上野出圈导致书被下架,一时之间将”厌女下架“推上了微博热搜。
很快,《厌女》的编辑就出来回应,称《厌女》之所以暂时买不到,是因为旧版版权到期,而新版尚未出版。而读客官微也表示4月份《厌女》(增订新版)就将上市。无疑,这又是一次“集体虚惊”,既反映出大众读者对于上野著作需求之激增,又折射出女性主义在国内生存环境之脆弱。
经由这两次热搜,上野千鹤子得以被更多网友所知,而她在对谈中的耐心诚恳、温柔善意也征服了更多人。正如李松蔚所言:“她好好利用这个发声的机会,一丝不苟地完成这次表达,也(如她所愿地)把她的理念推到了更多人面前。”
可惜的是,上野千鹤子与戴锦华更为“棋逢对手”的谈话,暂时还没有视频发布,因此影响力未能溢出到现场以外。有豆瓣用户记录了亲历现场的对谈梗概,目前已经有了近千次转发,足见网友对于这种深度思想交锋之渴求。
在去年的文章《6本新书上市,今年何以会成为“上野千鹤子年”》中,我们就曾提到:上野有半数以上的著作都是与各领域专业人士的对谈、合著,她并非端坐书斋,固守一隅,而是积极投身各种社会议题,与其他专业的学者、年轻世代的女性展开对话,研究视野与现实关怀都在与时俱进。
最近在国内上市的两本上野新作,一本是与文化领域KOL汤山玲子的辛辣对谈,另一本则是与心理学家信田小夜子的深度对话。即便是如《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一类的专著,也是她在咨询了各领域医学专家,走访临终关怀医生、集体养老院、护理援助专员等之后写成的。除了女性主义及养老问题著作,上野还在国内出版过与思想家鹤见俊辅关于日本战后社会问题的对谈。
对于上野千鹤子来说,对话早就成了她研究与写作的一部分,每一次都是全力以赴。在中国的这几次对谈,对她来说也是同样如此。
上野此次“搅皱一池春水”,更多反映出国内舆论生态的“流量至上”“圈层分裂”。出版社之所以找来全嘻嘻这样的“流量操盘手”,分别挑选B站男生、女生UP主作为与上野对谈的对象,而不是找来更匹配的女权KOL,一方面是想让上野的著作进一步“破圈”,从核心女性主义受众向外拓展市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访谈中可能出现的敏感话题,将议题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尽管此次策划的“翻车”可能也是“计划的一部分”,尽管在短期内完成了“带货”KPI,但出版机构如此操弄舆论的做法,未来难保不会遭到“反噬”。
接下来,还会有更多上野的著作问世,不同出版机构之间的同台PK或许会催生出更为激进的营销策略,但愿此次出版社的“套路”不会成为争相效仿的常规操作。
👇 点击「阅读原文」解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