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闲谈Immunology
沟通免疫学基础研究与产业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企业专利观察  ·  说明书修改超范围,专利局认定专利继续维持有效 ·  3 天前  
企业专利观察  ·  说明书修改超范围,专利局认定专利继续维持有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闲谈Immunology

从免疫学角度认识常见病

闲谈Immunology  · 公众号  ·  · 2024-12-16 08:16

正文

高血压很常见,但是重视依旧不够。 WHO的数据,得到诊断和治疗的成年高血压患者不到半数(42%)。
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诊室血压≥140/90 mmHg;或家庭血压≥135/85 mmHg;或24h动态血压≥130/80 mmHg,白天血压≥135/85 mmHg,夜间血压≥120/70 mmHg。

流行病学

全世界估计有12.8亿( 30-79岁成年人 )患有高血压,其中三分之二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其中18~44 岁、45~59 岁和 60 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 13.3%、37.8%和59.2%,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总人数约2.45亿。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17 年,高收缩压(SBP) 导致了我国 254 万人的死亡,其中 95.7%死于心血管疾病。

常见的风险因素

  1. 年龄较大

  2. 遗传因素

  3. 体重超重或肥胖

  4. 缺乏身体活动

  5. 高盐饮食

  6. 饮酒过量


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 年版)

高血压的免疫病理机制

传统观点,高血压是由angII(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引起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肾功能不全、血管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可以通过多个角度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免疫介质包括补体、细胞因子和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等,不仅会导致血压升高,还会导致高盐、醛固酮、血管紧张素II和交感神经外流等刺激下的靶器官损伤。

血管血流动力学因素的改变( 包括微血管的脉动力和剪切力 ),导致释放介质改变,引起髓系细胞向特定的APC分化,促进T细胞的活化。因而免疫系统成为高血压病理研究的重要对象。

Clinical Kidney Journal, 2023

天然免疫

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随时准备对外来生物体等作出反应,并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清除这些物质。

补体

肾 补体沉积在高血压性肾损伤中起一定作用。 早在1982年,Falk等人就描述了补体C9沉积在高血压患者肾脏系膜、肾小球旁器、管状基底膜和血管壁中,后续的研究陆续发现C5、C9等补体成分参与了高血压的病理过程。

天然免疫细胞

先天免疫的细胞成分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s),其中每一种都可能导致高血压。在高血压中,这些物质积累在靶组织中,包括血管壁、肾脏和可能的其他部位,在那里它们释放活性氧(ROS)、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影响邻近细胞的细胞因子。在血管中,这些介导血管重塑,增强血管收缩,并导致血管稀疏。在肾脏中,这些因素促进纤维化和增强钠的吸收。

适应性免疫

抗原呈递是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之间的重要桥梁。

抗原提呈细胞通过其表面MHC分子将抗原表位提呈给适应性免疫细胞,随后使其活化,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I类MHCs分子将其多肽呈现给CD8+ T细胞,而II类MHCs呈现给CD4+ T细胞。

2007年,科学家发现在 RAG1−/−小鼠, 缺乏T细胞和B细胞时,可防止高血压的全面发展和高血压伴随的血管功能障碍,T细胞的过继转移,可完全恢复了这些小鼠的高血压表型,显示了淋巴细胞在其中的作用。

除了少数例外,T细胞需要一种抗原才能被激活。由于氧化损伤对高血压的发生及其终末器官损伤至关重要,因而有科学家认为 氧化修饰蛋白 作为高血压抗原的假设,尤其是反应性碳基修饰的蛋白质,其中包括多种分子,包括丙烯醛、巴豆醛和2-非烯醛、乙二醛和丙二醛、羟基壬烯醛和羟基羟烯醛和羟基己烯醛;甲基乙二醛、4-氧-2-壬烯醛和4-氧-2-己烯醛。它们与细胞蛋白,特别是半胱氨酸硫醇、精氨酸和赖氨酸残基有高度反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