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2 月 23 日,宜远行 ·  2 天前  
凤凰网读书  ·  所有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实习生招聘 ·  昨天  
蓝钻故事  ·  雷军挖了DeepSeek的墙角 ·  昨天  
读着文摘  ·  我让DeepSeek写一篇批评张维为现象的杂 ... ·  2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福利丨从“是什么”到“为什么”“怎么做”:这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五月十二日 我在读 | 顾随和他的弟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5-12 10:20

正文




今日推荐


作者: 赵林涛

版本: 中华书局

2017年4月


自上世纪30年代起,顾随的学术著作如《稼轩词说》、《东坡词说》等陆续问世,但很多未刊稿毁于十年动乱。80年代后,其著作、文稿、书信、日记等被多方搜集后编订出版。近十几年间,顾随与友人、弟子的交往又成为后人理解顾随的另一条路径。

在2009年、2010年,赵林涛就出版了与顾随之女顾之京合编的《顾随与叶嘉莹》、《顾随致周汝昌书》,近年亦有展现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学人的生活意态的论著《顾随与现代学人》。新著《顾随和他的弟子》选择如今资料存留较多的七位弟子为例,回望顾随自1920年登上讲台至1960年谢世间四十个春秋的为师之道。“顾随式”的为师之道以“诚”字为准,师生之间的点滴零零散散,合成一本书,则展现着“人世间本有的纯净、无私的师生情谊”(顾之京语)。 (本期推荐人/孔雪)


本书作者



赵林涛


文学博士,编审。1991年起在河北大学学习、工作至今。近年跟随顾之京教授专意研究顾随先生,参与整理《顾随全集》、《驼庵学记》等多部文稿。


精彩书摘


父亲顾随自1920年走出北京大学的校园即登上教书的讲台,直到1960年谢世,在讲坛上整整度过了四十个春秋。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册书,能展示出顾随的师者之风,展现出人世间本有的纯净、无私的师生情谊,且使读者穿过师生游处这一门径,从一个新的视角,走进顾随的生活天地、精神境界。

父亲一生的执教之地,不过青州、济南、青岛、天津、北京五处,而从他受教的弟子遍及海内外。他有渊博的学养、不同凡俗的学术识见、坦率且不失天 真的性情、正直而忠诚的品格,再加上“顾随式”的讲授艺术,赢得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爱戴与钦敬。父亲做人与作文都尊举一个“诚”字,他的为师之道亦以 “诚”字为准。他与弟子的关系诚之又诚:以学业授人,以德业育人,“教”与“育”在他的教书生涯中水乳般融为一体。因而,他既享有“讲授艺术大师”的美誉,更享有一代“人师”的尊称。这一册《顾随和他的弟子》对顾随的师者风范、为师之道,从诸多侧面做出了简洁而切实的诠释。

但若依父亲自己来说,他只是以教书为业(甚至自言“教书是谋生的手段”),以教书为乐,从不曾想以之“赢得生前身后名”。父亲又本不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世俗的应酬往来更为他所鄙弃,他只是把满腔正气、满怀真情、满腹诗书倾注给学生:

在济南女中,他把学生习作中的好句抄寄给友人,为弟子们的进步而欣喜、而骄傲;

在天津女师,他不顾军阀的训令,讲授进步的文学作品,引导初涉世事的女孩子们的人生道路;

初进燕园,他传道授业,精益求精,以致因劳心而咳血;

在沦陷了的北平,他坚贞自守,在课堂的黑板上,书写自己伤时念乱、寄慨遥深的诗词,与弟子们作内心无声的交流;

在新中国,他努力使自己赶上时代的脚步,开新课,谱新诗,参加学生课余的文学活动。

至于几十年如同一日,坚持字字句句地评改学生的习作,更见出他敬业精神之一斑……

一切一切都不求回报,桃李天下是他生命的价值,同时他也获得了心灵的慰藉,对他来说,这就足够了。(摘自《顾随和他的弟子》序 / 顾之京)



延伸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