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值百宝箱
价值投资思想、行业公司调研信息,投资资讯,热点资讯等一线价值分享;若不便发表,请联系修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企业专利观察  ·  说明书修改超范围,专利局认定专利继续维持有效 ·  2 天前  
企业专利观察  ·  说明书修改超范围,专利局认定专利继续维持有效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夕阳,白鹤,和鹳雀楼 ·  2 天前  
知识产权那点事  ·  字节跳动低调入局音乐授权,又一个千亿市场? ·  4 天前  
连云港市场监管  ·  连云港在全省率先出台《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指南》 ... ·  3 天前  
连云港市场监管  ·  连云港在全省率先出台《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指南》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价值百宝箱

好莱坞如何看待AI对影视行业影响纪要

价值百宝箱  · 公众号  ·  · 2024-03-06 20:29

正文

(参考 消息、作文、专家纪要、调研分享;提高认知及信息差 )

分享市场、行业及公司动态,包括投资策略、行业数据库、专家调研、公司纪要;信息超越 99% 的投资者)微信扫码加入体验)



  1. AI 对影视行业的积极影响:


    1. AI 技术正在改变影视制作流程,降低创作门槛,使得从文字到视频的转换更加快速和便捷。AI 技术在影视特效制作中的应用,如通过 AI 生成画面,提高前期概念设计的效率。AI 在后期制作中作为辅助工具,如通过 AI 插件生成脚本和执行编辑操作。

    2. 未来,AI 技术可能会改变影视行业的工作流程,使得小成本电影和视频制作更加容易。对于拥有大量 IP 资源的公司,AI 技术可以提高 IP 开发效率,但新 IP 的开发仍需人类创作者参与。

  2. AI 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局限性:


    1. 目前 AI 生成的视频在连续性和节奏上存在不足,难以达到电影级别的质量。

    2. AI 技术在创意和原创性方面还有待提高,目前更多是模仿和资源整合。3)版权和法律问题:AI 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可能涉及版权和法律问题,如 AI 生成的资产的版权归属和使用限制。

  3. AI 对好莱坞的影响:

从业人员态度复杂,一方面期待其带来的效率提升,另一方面担心对传统职业的冲击。对于编剧、演员等创作人员,AI 技术可能带来

一定的冲击,如 AI 参与剧本创作或复制演员表现。对于后期制作人员,AI 技术被视为提升工作效率的辅助工具。


观点重申:

在春节期间,我们就已经开始梳理 AI 大模型和应用的观点,并在假期后的一两天内持续向市场传达我们对这一波行情的积极乐观态度,近期 AI 在影视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 月 26 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了国内首部 AI 文生视频动画片《千秋诗颂》,具有广泛 的 影 响 力 和 代 表 性 。紧 接 着 , 2 月 29 日 , 知 名 AI 平 台 Lightricks 在官网上宣布推出全新的生成式 AI 影视制作平台 LTX

Studio。在 3 月 6 日,一部全由 AI 制作的长电影也将在洛杉矶首映。AI 大模型正逐渐改变影视行业,市场关注度也在持续上升。


1) 我们认为短期大模型的推动作用仍将持续。 正如我们在去年底发布的多模态深度报告和 2024 策略报告中提到的,我们认为多模态将是贯穿 2024 年全年的 AI 模型发展的主要方向。短期内全球 AI大模型快速迭代的趋势仍将持续,近期海外多个对标 gpt4 的模型发布,将进一步催化大模型的版本迭代。

2) 我们认为国内大模型存在预期差。 国内的大模型今年有望达到 GPT-4 的水平,这一点有望超出市场预期,进一步对国内 AI 应用形成催化。

3)与模型进步相比,我们认为应用的增长潜力将更大。 我们相信将

应用产品推向市场,尤其是面向大众或融入专业工作流程,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因此,我们认为实际难度要大于市场预期。然而,乐观地看转折点也并不遥远。


我们预计随着今年 Sora 的发布,视频领域的相关应用或将出现。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国内的大模型环节和影视视频应用相关的投资机会,推荐昆仑万维、焦点科技、万兴科技、中文在线等。此外建议关注万达电影、光线传媒、华策影视、上海电影等影视频领域的龙头公司,其他影视及 IP 标的也值得重点关注。


Q&A 部分:

专家:美国好莱坞知名影视特效工作室CoSAVFX的特效主管。

CoSAVFX工作室自2009年成立以来,参与了众多重要影视项目,如《外星异客》、《西部世界》等,并凭借《高谭市》和《西部世界》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获得艾美奖最佳辅助特效奖和最佳特效奖提名。


Q1:目前,海外的 AI 影视作品以及国内 2 月份推出的 AI 动画作品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像《西游记》这样的利用 AI 制作的影视作品更是频频出圈。从专业角度出发,您如何看待这些影视作品的亮点和不足?

A1:AI 文生视频技术的最大亮点在于显著降低了影视行业的创作

门槛。传统上,从文字到视频的转化是一个复杂且耗时的过程,涉及化妆、拍摄、后期等多个环节。而现在,只需在电脑前输入一段文字,AI 即可快速生成相应的视频内容,大大简化了创作流程。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画面不够连续、物体交互不够自然、无法实现精细的摄影机动作等。当前的 AI 水平与传统影视行业所追求的电影或电视剧级别的作品仍存在一定的距离,AI 尚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的创作方式。相信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这个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得到解决。


Q2:回顾过去一段时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生成式 AI 技术迭代速度很快,也降低了全民创作的门槛。如今,即使是普通的视频爱好者,也能够借助早期的视频工具创作出情节连贯、至少具有一定观赏性的影视作品。请教陈总, AI 大模型或应用是否对影视行业的制作和特效环节带来了一些改变?

A2:AI 对我们的概念设计流程产生了很大影响。以往,我们需要组织团队进行头脑风暴,美术人员进行概念设计,并上网寻找灵感。但现在,AI 大模型让我们可以直接将脚本输入到模型中,生成基于文字的画面,从而为我们提供灵感和创作方向,极大简化了我们的影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不必要的弯路。

然而,对于影视后期制作来说,AI 更多地扮演的是一个辅助者和助手的角色。例如,ChatGPT 的出现让我们的特效软件内置了文字 AI助手,可以帮助我们生成脚本、进行程序化操作。Stable Diffusion

的出现为 3D 产业带来了积极影响,我们现在能够一键生成画面,提升了工作效率。以建筑动画为例,传统流程中建模、贴图、灯光设计等步骤很繁琐,耗费大量时间。而现在,我们只需提供简易模型和相关指令,如场景风格、灯光需求等,AI 便能根据这些信息直接生成所需画面。虽然 AI 视频在连贯性上仍有待提高,但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将生成的画面作为半成品,进一步进行摄影机动画或物体动画处理。现在,AI 文字生成和图片生成的相关能力,已经部分地嵌入了一些工作流程。


Q3:自 2022 年底以来,AI 浪潮已经席卷全球一年半之久。尤其是最近出现的 Sora,给影视行业带来了震撼。好莱坞的专业人士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他们认为 AI 会对影视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A3: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和评估 AI 的角色。目前 AI 可以作为影视从业人员的助手,但它是否能完全替代我们,这取决于工作类型和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例如,去年好莱坞编剧和演员的大罢工,反映了他们对 AI 使用的担忧,特别是担心 AI 会影响到他们的创作和表演。对于配音演员来说,AI 的影响也是相当显著的。然而,对于后期制作人员来说,AI 则是一个强大的助力,能够优化流程并节省时间。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情况来评估 AI 的作用。

我们的后期制作流程存在重复时间浪费的问题。当客户提出微小的要求,我们也往往需要进行大量修改。然而,AI 为我们节省了这些

时间,带来很大帮助。在游戏行业中,一些公司已开始让艺术家创作大量模型或贴图,然后将其输入 AI 模型进行训练,以批量生产相似风格的游戏资产。

因此,我认为 AI 的出现对整个行业都有提质增效的作用,但某些人的利益可能受损。然而,从客观角度看,AI 无疑会带来生产力,对于能够熟练使用 AI 的人来说,更是效率的大幅提升。而在工作流程中重复性较高的环节很可能会被 AI 所取代,这些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可能会面临失业的风险。


Q4:Lightrix 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 LTX Studio 的电影制作工具,从它展示的信息来看,这款工具似乎有望解决陈总所提到的影视内容制作过程中的一些难题,如前后一致性、连续性以及剪辑编辑等问题。AI 工具是否开始逐渐蚕食传统特效工具的市场份额?或者是否会有不同的定位?例如,LTX Studio 可能更倾向于服务 UGC 市场,而传统的特效工具如 Adobe 则更专注于 PGC 市场?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A4:当前我们无法断言 AI 正在侵蚀传统特效市场。实际上,传统特效工具市场的定义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影视行业日新月异,不断有新的工具涌现,使得今天的主流工具可能在明年就会被淘汰。只有那些能够持续创新、吸纳新技术的工具和软件才能在市场中立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如何让这些工具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 而不是过分担忧 AI 对传统特效市场的冲击。比如

Adobe 表示,已经将 AI 纳入其软件当中。我认为很多传统的工具和平台都将逐渐集成 AI 插件,让 AI 渗透到传统影视创作的每个环节,而非形成相互排斥的局面。

此外,关于视频制作中的连续性,LTX Studio 内容质量的评价标准因人而异。普通观众可能会认为效果令人满意,但传统电影市场的标准则更为严格。我们在行业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是,一些要求高的客户追求每一个像素的精准,AI 工具还没法满足这一需求。当涉及到实现这些精细操作时,AI 可能无法提供帮助。因此,我认为 AI对影视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对小型电影、视频或自媒体的帮助可能更为显著。


Q5:刚刚您提到,在工作流程中已经开始利用一些 AI 工具。那么,现在海外影视行业使用这些 AI 工具或 AI 大模型时,是否存在一些成本问题?

A5:当前,每家公司都在探索 AI 的应用领域。尽管一些应用已经开始出现,但大规模的应用尚未实现。其实最大的担忧可能是版权和法律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所有制作公司和影视公司,特别是关于他们所创造的资产能否在不同的项目中使用。例如,迪士尼法务部对其数字资产的使用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使用 AI 模型,可能需要确保所输入的数据仅用于特定的影视项目。在未来的影视项目中,我们可能仍面临重复开发 AI 模型的挑战,因此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规模来决定投入多少预算用于 AI 模型训练。目前,我们无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