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文艺复兴时代的战争?
1512年,在意大利北部的重要城市拉文纳,一场象征着文艺复兴前期最高军事水平的战役打响。象征着两种军事发展方向的法国与西班牙,在这片毗邻河岸的战场上,苦战8个多小时。最终为世界军事发展的的进程,提供了最重要的指导方向。
侵蚀中世纪传统的霸权
16世纪初的西欧 绝对君主国家已经获得了决定性优势
从15世纪后期开始,脱胎于传统封建解构国家的新式王权政治,在欧洲各地方兴未艾。
逐步控制权力的绝对君主们,利用日益增多的社会财富,供养或收买了更多的官吏队伍。逐步侵蚀着国内外地方封建领主的政治生存空间。
在西欧,法兰西国王与南方的两位西班牙共主一起,扮演着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角色。
布列坦尼公爵的女儿被迫认可他与法王查理八世的联姻
前者利用百年战争对国内贵族阶层的永久性杀伤,顺利的控制了大片领地,让王权的辐射范围大增。
随着勃垦第、阿基坦和布列塔尼亚的先后沦陷,原本就出自奥尔良一系的法国王室,已经拥有了对国内剩余土地贵族的至高裁判权。哪怕还有坚持维护自身特色的普罗旺斯,和永远都要抗争的弗兰德斯,也无法逆转这个趋势。
这就让法王成为了坐拥西欧一半农业耕地的“超级大地主”。
他的家族与死忠手里的财富,超过了其余贵族的总和。并且依靠常备军与民兵力量,将地方贵族的领地间隔开来。
15世纪后期的法国王室领地已经占据了巨大优势
后者则利用长期同外敌的战乱,尽可能的将非贵族阶层都笼络到自己一边。
无论是卡斯蒂亚要时刻提防的摩尔人和葡萄牙,还是阿拉贡定期打击的热那亚与法国人,都在无形中将资源向着强势君主堆砌。
然后,著名的伊莎贝拉女王同费迪南二世联姻,制造了一个辐射范围巨大的共主王室。
夫妻俩即便是在床上嬉戏,也能统筹那些原本分属于两个国家的资源。互帮互助的效率,远比自己独自在办公室奋斗要强。
阿拉贡的费迪南二世与卡斯蒂亚的伊莎贝拉
隔在法王与西班牙宫廷伉俪之间的中立区很少,意大利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亚平宁半岛的南北差异巨大,但无一例外,都是获得财富的阶梯。
波河流域的众多北意大利邦国,本身就是农业与工商业繁荣的聚宝盆。土地贫瘠的那不勒斯,则是西地中海商人去往东方贸易的必经之路。硕大的西西里岛,不仅出产粮食,也是欧洲重要的丝绸产地。加上富得流油的威尼斯与热那亚,以及政治意义无限的教皇领地,
意大利无疑是任何强势君主都希望控制的重要地区。
所以,如果你稍稍注意下中世纪西欧几个国家的对外征战记录。就不难发现,他们的君主都有尝试在意大利开疆拓土的履历。
这种王权尝试碾压封建地方权力的历史必然,在近代开始后就直接引发了漫长的意大利战争。
15世纪的阿拉贡王国 已经拥有了大量的意大利地盘
不同时代的军队
查理八世率军进入弗洛伦撒
1494年,法王查理八世率军入侵意大利,一场牵涉众多的国际战争迅速爆。
除了法国与西班牙的君主,一直图谋意大利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也参合进来。将近代世界的首次争霸战争,强加到了意大利各封建邦国头上。
由于他们各自都处于由中世纪步入近代世界的不同阶段,因而所掌握的军事资源也是差异巨大。同时,各国源自中世纪时代的历史传统,也在这方面发挥了影响。
大名鼎鼎的法国宪兵骑士部队
实力最为强大的法国,自然站在军事革命的最前列。
脱胎于传统封建武士的宪兵骑士部队,是当时西欧地区最具战斗素养的骑兵力量。他们不仅对纪律更为服从,也对指令的执行力度更强。大量来自瑞士联邦的方阵步兵,以国王本人的雇佣军身份,成为法国对外作战的中坚力量。依靠王室资金维系的专业炮兵部队,也在规模上冠绝欧陆。当然,也有很多原本服务于地方封建领的民兵力量,因其出色的水准,成为国家雇佣军。
被各国君主争相雇佣的德意志佣兵
无法有效控制地方的神圣罗马帝国,紧跟在法国人身后。
效仿瑞士联邦军建立的德意志雇佣军部队,成为了列国完成步兵近代化的启蒙老师。神罗皇帝本人就希望依靠这些步兵为主的帝国雇佣军,为自己作战,更为自己提供压制地方诸侯的实力。然而,随着军官班底的流散。很多类似的雇佣军部队,已经不需要靠为皇帝一家打工,来赚取军饷。
名将贡萨洛与他改革的西班牙军队
明显落后于上述两种的西班牙人,虽然也在军事力量进行着小步快跑,但终究滞后许多。
当名将贡萨洛的部队登陆意大利,西班牙军队的依然是一支中世纪水准的武装力量。于是他不得不向自己的神罗盟友求助,依靠借来的德意志雇佣军,进行了西班牙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军事改革。
至于长期自成一体的意大利,则在军事改革方面,遇到了最大的阻碍。
城市共和国与封建领主的资源不足,无力雇佣大规模部队,或迅速编练自己的新式军队。何况他们在兵法理论与军事科技方面,还自觉领先。因而,战争中的大部分意大利军队,都还是传统的中世纪雇佣兵公司模式。这也注定了他们无法成为战争中的决定性力量。
装备先进却不善战的意大利雇佣兵
聚焦拉文纳
16世纪初的意大利 被各方势力分割的支离破碎
到1512年为止,战争已经在混乱无序中进行了八个年头。
为了遏制法国染指意大利的企图,已经结成亲家的西班牙与神圣罗帝国,不断拉拢英格兰和各意大利势力,形成战略包围。法国人则一面坚持作战,一面尝试利用意大利内部矛盾来分化瓦解。
由于查理八世很快病逝,继任者路易十二接过了战争的指挥棒。
然而,面对完成第一轮军改的西班牙与非常难缠的神圣罗马,他的军队很快就将占领的那不勒斯给全部丢掉。好在法国的整体实力还在,足以将战争不断长期化处理。
路易十二也选择缩短战线,将战略重心放在了距离更近的意大利北部。
他利用威尼斯人的贪心,组织了一个短暂的反威尼斯同盟。将当时可以参加战争的所有势力,都网络过来。结果,因为于分赃不均,这个联盟又迅速转变成了围剿法国势力的国际力量。路易十二只能再去同威尼斯人联合,反击西班牙与教皇的组合。
接过战争指挥棒的 法王路易十二
这年4月,重整旗鼓的法国军队,为了国王的北意大利攻略而兵临名城拉文纳。
此城自古典时代以来,就是一个适宜的基地,曾是西罗马帝国的末代都城。在漫长的中世纪,这座城市又长期成为威尼斯共和国的藩属。而今,一支由西班牙人为主的军队,已经占领了当地。如果不拔掉这个危险的钉子,那么法国对地区的控制将无从谈起。于是,路易十二任命年轻有为的贵族将领加斯东,出任意大利前线的总指挥。
年轻的加斯东 成为了法军的前线主帅
由于瑞士联邦的跳反,1512年的这支法军失去了过往可以依仗的步兵主力。不过来自德意志南部的9500雇佣兵兵,已经较好的填补了瑞士人留下的空缺。
作为补充力量,法国人从国内抽调来了8000加斯科涅的弩手与皮卡底的长枪兵。意大利的本地盟友,则为法王的军队提供了4000名各类雇佣军。这些步兵根据由强到弱的顺序,从中央阵线的右侧展开,延伸到最左面。780名精锐的宪兵骑士,组成了全军的右翼。他们将是法军发起致命一击的可靠保障。2000名来自意大利各地的轻骑兵部队,则担任全军的左翼牵制性力量。最后,另一些的意大利雇佣军,组成了规模不大的预备队。
朝着拉文纳进发的德意志雇佣兵
负责防御拉文纳的西班牙部队,则大多是本国来的士兵组成。
几百名教皇国提供的轻骑兵担任前卫。军队的中央阵线由1万多学习瑞士方阵战术的西班牙步兵组成。他们按照瑞士战术传统,分为前后三个大方阵布置。另有4000名教皇国的各类步兵,在他们周围提供掩护。1000多名西班牙骑士,也分前后两队,部署在全军的左翼,应对法国宪兵骑士的冲击。1700名西班牙和教皇国的轻骑兵,组成了全军的右翼,同法军一边的轻骑兵形成对峙。
大名鼎鼎的西班牙轻骑兵
双方也一同部署了近百门火炮。西班牙军队因为火炮数量不足,而选择了他们惯用的防御阵势。
全军的一侧靠着拉文纳河展开,并在阵地上挖掘了大量的胸墙和壕沟。拥有更多火炮的法军,则选择攻势作战。他们不仅将步兵和骑兵的战线拉长,形成包围效果。同时也将火炮分散部署在左右两翼骑兵的前方。甚至还专门安排了2门大炮,迂回到拉文纳河对岸。以便从侧翼轰击西班牙左翼的骑士部队。
一门路易十二时期铸造的大炮 已经相当于明末的红衣炮水准
惊心动魄的厮杀
欧洲古地图上的拉文纳城
4月11日的早上7点,法国军队展开攻势。
由于西班牙人选择坚守阵地,他们便在精准度不足的炮火洗礼下,从容推进到距离了敌人200步的位置。随后,法军的炮兵也开始反击,并同拥有工事保护的西班牙人,连续对射了两个小时。
由于当时的西欧炮兵,已经在技术上冠绝全球。所以拉文纳战役前期的炮兵对决,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惨烈的一次炮战。
西班牙与法国军队在拉文纳河边的部署
西班牙人的炮兵集中火力,轰击没有工事掩护的法军步兵。
尤其是位居右侧的德意志雇佣军和正中的法国本土部队。两种都学习瑞士方阵,而排列成较为密集的队形。于是在西班牙炮兵的针对性攻击中,有2000法军当场毙命。巨大的伤亡,让位于队伍前排的加斯科涅弩手们,调头就跑。最后被后排的皮卡底人,用长枪阻止,才勉强回到原先的位置。
文艺复兴早期的欧洲弩手
法军在右翼的炮兵攻势,同样收获颇丰。
他们攻击的是缺乏掩体保护的敌方骑兵。在两个小时的反复校准-填装-发射后,大量的西班牙骑士被杀死。尤其是部分炮火还来自缺乏准备的侧后方,让西班牙人苦不堪言。其中一发法军炮弹,在纵队中一路翻滚。像打保龄球一样,撂倒了30个西班牙人。
同时,法军的左翼炮兵也完成了迂回机动。通过侧翼位置的不断发射,又让西班牙右翼的轻骑兵部队也损失惨重。
由于地处山地 很多西班牙骑兵的马匹都不如法国对手的好
已经忍无可忍的西班牙贵族,在没有接到指挥官卡多纳命令的情况下,擅自发起了冲锋。这个举动直接导致了西班牙左翼兵力的一片混乱。
由于他们在阵地前挖掘了壕沟,所以主动冲出阵地时也不得不走个别几条通道。加之这次攻势本身就是缺乏协调的意气用事,让冲击效果非常之差。少量的西班牙骑士仅仅冲到法国人跟前,就被战斗力强悍的法国骑士打落马下。但年轻的加斯东,也没有因此而直接动用全部的右翼骑兵出击。这个决定很快就在阵线的另一侧发挥了效果。
法国的宪兵骑士依仗质量优势 在当面以少打多
原来,西班牙右翼的轻步兵在目睹左翼同僚的攻击后,也出于对炮火的无法忍受,而擅自出击。在意大利同盟与法军的左翼轻骑兵纠缠在一起后,部分西班牙轻骑兵就选择了迂回侧击。
这些来自伊比利亚山区的游击骑兵,非常善于利用地形经常侧翼攻势。但加斯东及时将原本位于右翼的第二组宪兵骑士派来增援。面对装备精良而训练到位的法国骑士,西班牙轻骑兵陷入了苦战。在他们发挥数量优势之前,又遭到了接着赶来的意大利步兵预备队的攻击。最后只能扬长而去。
两军的轻骑兵在炮兵阵地附近的厮杀
在两翼的法国骑兵获得优势时,他们的步兵却在攻打西班牙步兵阵地时受挫。
加斯东在派出右翼的宪兵骑士后,已经下令步兵全线进攻。整条战线由最右侧的德意志雇佣军开始,顶着西班牙炮兵的火蛇,徐徐前进。大量的德国火枪手与加斯科涅弩手一起前出,成为第一轮攻击波。但他们遭到了数千西班牙火枪手的迎头痛击。尤其是还在使用弩的加斯科尼人,在西班牙堑壕和胸墙的正面突击,损失惨重。
此时的西班牙人也意识到自己必须用步兵放手一搏。于是在逼退法国轻步兵的袭扰后,三个巨大方阵开始走出阵地,径直杀向法军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