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爱好者或运动员在服用激素型避孕药时会担心影响运动表现。甚至有很多人会认为,服用激素性避孕药会影响增肌、减脂或力量增长。
但不幸的是,这方面的数据几乎没有,互联网上各种所谓的「避孕药真相」基本都是没有什么证据支持的小道消息,使得真相更加扑朔迷离。
比如力量举多项世界冠军Stefi Cohen就在社交网站上宣称,尽管医生一再告诉她避孕药不会影响力量,她在服用避孕药之后力量却掉了10-15%之多。
不过,Myllyaho等人在2018年发表的研究,就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也让我们对这个话题能有一些比较靠谱的实验数据。
01
实验内容
「避孕方式多种多样」
这项研究观察了训练期间连续服用10周单相避孕药(每片药中的雌激素、孕激素含量固定,如复方18-甲基炔诺酮片)对力量、耐力和身体构成的影响。
这里稍微进行一下关于避孕药的科普。
单相避孕药是短效避孕药的一种
,雌孕激素的含量每片药里是相同的;单相口服避孕药为每盒21片,每天服用1片,连续服用21天后停药7天,接着服用下一盒。
比如常见的妈富隆、优思明、达英35等,都是常见的单相避孕药。
在其中,优思明作为第4代短效避孕药,在近几年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图:互联网
这项研究的参与者是18位日常运动的女性,她们的年龄在24岁到41岁之间。
其中,有9位女性有超过1年的服用单相激素避孕药的经历,且目前正在服用;9位从未用过激素性避孕药。
18位参与者均身体健康,运动能力不算差,比如她们都能轻松在12分钟内跑完2300米;她们的月经周期也正常。所有的参与者都有过耐力训练经验,但没有力量训练经验。她们在实验前的身体指标如下表所示:
图:《MINDS》杂志
其中,每周都有2次抗阻训练和2次高强度有氧训练。抗阻训练计划以线性周期的形式安排,重量从1RM的50%增加到85%,训练动作仅针对下肢,含有深蹲、腿举、腿弯举、提踵等动作。
参与者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弹跳训练。每周的2次高强度有氧中,一次为4组4分钟跑,强度为最高心率的70%到90%;另一次则为3组短跑,每组包含3次100米全力冲刺,每次冲刺之间休息2分钟,每组之间休息5分钟。
研究人员还建议她们每周额外进行1次低强度有氧训练,但并没有人对此进行观察、监督。
这些正在使用避孕药的参与者,具体的避孕形式其实不止一种:有人在用单相复方避孕药(乙炔雌二醇+孕激素),有人在用仅含有孕酮的避孕药,而有人使用的是激素型的宫内节育环(左炔诺孕酮)。
宫内节育器是国内相对不太普及的一种避孕方式。激素型宫内节育器的商品名叫「蜜蕊娜(Mirena)」。比起每天都需要服用的短效避孕药,它的优势在于一次植入可以起效5-10年。
在10周训练开始前和结束后,研究人员测量了各项指标,测量均安排在各个参与者月经周期的前5天里,以免月经周期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实验要求参与者月经周期稳定,也是同样目的)。
运动表现指标
包含等长腿举力量、腿举1RM,下蹲跳高度和3000米跑测速;
身体构成指标
则包含瘦体重和体脂率,均通过DXA测量(双能X光吸收测定法)。研究人员同样还测量了激素指标,但这并不是研究的主要内容。
双能X光吸收测定法是测量身体成分最精确的方式之一。
图:互联网
02
实验结果
「避孕药没那么可怕」
图:《MINDS》杂志
2组的体脂率降低的幅度也很接近,但只有不使用避孕药的一组降低幅度达到显著水平,但组间效应量极小;瘦体重这个指标也是同样的情况,不使用避孕药的一组瘦体重增加幅度达到显著水平,但组间效应量同样极小。
图:
Pubmed
03
科学解读
「不要被标题党骗了」
仔细读这个研究,你会发现一些问题:
所有的效应量和一些变化的百分比看起来出奇的大或者很不对劲
。
比方说,这个研究还测量了一些激素水平的数据,服用避孕药的一组的促黄体激素水平从2.8mlU/L增加到了3.6mlU/L,也就是提高了30%,但该研究却算成了616±1697%……还有一处,服用避孕药的一组睾酮水平从0.72nmol/L降低到了0.5nmol/L,但研究结果却算成了提高了88±291%。
按照每人百分比变化的平均值算出来的平均变化值,和按照组平均值改变的百分比的确可能不同,但这差的也太多了!
有些很极端的个体值可能确实会导致这么大的差异,但恕Ruki姐才疏学浅,实在是想象不出这种数值的激素水平到底是什么样。
研究发表的效应量也有些很可疑的地方。比如说,两组的腿举1RM都进步了10kg,这样的话效应量就是0。但是这个研究算出来的数字却是0.71,而0.71算是中等效应量、接近大效应量了……
我猜他们可能是用平均变化的百分比和标准差来计算的效应量,但是这样算出来有这么大的误差,说明他们采取的计算方法有问题。
所以,
你在看表2时会发现和研究原文中的数据有所出入,表中的数据都是我们重新计算过的(所以,读文献时不要只看摘要!)
。
现在,在把数据修正之后,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真正的实验结果
。
两组之间的运动表现指标上并没有任何明显差别。据我所知,算上这个研究,
一共只有2个关于避孕药对力量训练的影响的研究;
而另一个研究同样发现,用避孕药的人的力量增长与不用的人一样快。
有趣的是,本文所解析的研究的作者的假设是避孕药会负面影响力量增长,而另一个研究的作者的假设是避孕药会帮助力量增长。两个不同假设的实验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可以说是很好地证明了
避孕药应该并不会对力量训练有负面影响
。
但是请注意,在这两个研究中,参与者服用的避孕药都是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的。
04
研究结论
「挑选避孕药有讲究」
有证据显示,含有抗雄激素(如醋酸环丙孕酮)可能会导致力量训练进步幅度缩小。采取何种避孕措施
首先应当遵医嘱
,但如果你要使用激素性避孕药,而且没有明确的必须要用抗雄激素的医学原因的话,你最好选择
只含有孕激素和雌激素的避孕药,或者只含有孕激素的避孕药
。
还有1份会议摘要提到,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瘦体重增加的更少,但该研究没有经过同行审阅,也没有正式发表过,所以究竟可靠性如何,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该摘要还发现,含有雄激素孕激素(androgenic progestins)更多的避孕药对女性的影响,比含有雄激素孕激素较少的避孕药更大一些。
还有些研究指出,开始服用避孕药后,女性在前几个月会增长一些体脂(但证据比较混杂)。本研究中,所有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在实验前就服用过至少一年了,所以
本研究的结果并不能反映服药早期的影响
。注射孕激素后体脂的提高会更常见一些,但该影响在其它形式的避孕药中则不那么常见。
口服避孕药的一些常见副作用。
图:Pinterest
运动员中,使用只含孕激素的避孕药后,感受到负面影响的几率也更高一些。
总的来说,如果你担心自己的健身成果的话,最好
不要选择只含有孕激素的避孕药或雄激素孕激素含量较高的避孕药(常见于前两代避孕药)
。而新型的口服避孕药则对健身成果不太可能有很大影响。不过,一切的前提仍是要遵医嘱。
最后,Ruki姐还想就这个话题再补充两句:本文所提的一切「避孕药」,都属于
短效避孕药
(
每个月吃21天或者28天),而不是紧急避孕药;由于这种避孕方式在国内普及的时间比较短,很多人会认为它「让人发胖」、「影响增肌」等等,其实这些都是老一代避孕药的副作用,新型药物已经有效避免了这些问题。
当然,药物的副作用对于个人的影响差异也很大,科学证据只能说明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
不必因为担心影响健身成果而抗拒口服避孕药
;但是,具体该采取哪种避孕方式,只有你自己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作决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