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网国际智库
凤凰传媒集团集中资源打造的国际化研究机构,主方向为国际局势研判和企业国际化服务。国际问题方面:拥有先行军、战略家、与世界对话等文字栏目及大国小鲜视频栏目;企业国际化方面:拥有凤凰全球日报、凤凰全球内参、凤凰指数等资讯产品和月度沙龙凤凰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白鲸出海  ·  “重”关税时代到来,海外仓或成出海必选项 ·  13 小时前  
百度智能云  ·  @所有企业,您有四款AI原生应用DeepSe ... ·  3 天前  
白鲸出海  ·  2025年1月成功出海的中国手游:《Whit ... ·  昨天  
中油工程建设  ·  公司与大庆建设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网国际智库

特朗普因遇刺“稳了”?学者:可以参考43年前的里根遇刺

凤凰网国际智库  · 公众号  ·  · 2024-07-14 17:45

正文

核心提要


1. 特朗普此次遇刺未遂,会短暂提振他个人的选情。但总体来看,美国国内政治极化状况严重,民众很难会因为类似突发事件彻底扭转自身的政治倾向。
2. 特朗普遇刺事件和很多人举例的台湾地区“319枪击案”没有可比性。这次遇刺未遂发生在距离大选还有四个月的时候,尚有大量的时间供参选双方进行操作,1981年里根遇刺后支持率也曾飙升22个百分点,但是由于距离中期选举时间太久,共和党最终仍然失利。

3. 这次事件造成的一个潜在影响,是民主党内呼吁拜登退选的声音,将因为特朗普之后可以被预料到的强势选情而消失,民主党将会暂时全力支持拜登。而且攻击特朗普当选后威胁的一些“竞选武器”也会暂时失效。但总体来看,大选的选情不会因为这起事件发生根本性转变。

作者 | 旅美观察学者 王浩岚
编辑 | 屈功泽
美国当地时间7月13日星期六下午,在共和党党代会即将召开前的最后一次公开竞选集会上,美国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遭遇枪击刺杀,但最终只是受了轻伤,并无大碍,随后被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检查。
特朗普在遭遇枪击之后向集会参与者示意。图源:美联社
纵观美国政治两百多年的历史,总统和总统候选人被刺杀的事情其实应该算是高频事件。 历史上至少有19起针对美国总统和主要政党总统候选人的刺杀举措,21世纪的几位美国总统任内,也都曾遇到过不同程度的安全威胁。 目前已知的信息似乎把凶手的身份指向了一位20岁左右的宾夕法尼亚州白人男性居民托马斯·马修·克鲁克斯。 但目前他的潜在动机和政治倾向都还不明朗,有待进一步的调查结果。


政治方面影响
特朗普遇刺未遂后,美国两党的政治人物纷纷发表声明,谴责政治暴力行为并对特朗普和刺杀事件中受伤去世的集会参与者送上慰问祈福,美国政坛出现了难得的“和谐”景象。 拜登和特朗普两人也破天荒地进行了通话问候。 拜登竞选团队和民主党也在随后宣布将暂停一切未来的竞选活动并主动撤下竞选广告,暂时选择降温并去政治化。

美国总统拜登表示美国不会允许类似的暴力行为。
当然,在当前这个极化根深蒂固,两党对立负面情绪严重的当下美国政坛,这种和谐的大局之下必然会出现许多不和谐的声音。 民主党一方自然是少不了一些极端的,叹息特朗普幸存的声音,而共和党一方,则一样有不少嗅到了攻击民主党绝佳契机的机会主义者试图政治化这场政治刺杀。 比如,最有可能成为特朗普副总统候选人的俄亥俄共和党参议员万斯就公开指责民主党人抨击特朗普为法西斯的言论和渲染特朗普当选威胁美国政体的行为,认为民主党人要为这场暴力事件负责。 在可见的未来,这种试图政治化并利用这场刺杀的言行在两党内都不会少。

对于今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的24年大选选情来说,这场刺杀究竟能够起到什么样的影响,又是否会成为很多人口中的奠定大选胜负手的分水岭事件,现在其实还难以下定论。有不少中文世界的声音将特朗普遇刺幸存并表现硬朗称之为美国政治的“319时刻”(类比中国台湾地区2004年领导人选举前夜发生的枪击案导致民进党候选人当选的历史),宣称今年美国大选结果一定会是特朗普取得压倒性胜利。
发生在2004年的台湾地区“319枪击案”被舆论认为与特朗普此次遇刺事件类似。
然而这种对比,先不说台湾地区和美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政治环境,就是在时间上也并不能形成直接对比。319事件发生在选举投票的前夜,可以称得上是选前最后最直接能影响民众心理的突发性定调事件, 而此次特朗普遇刺发生在距离11月大选还有4个月的七月中旬,未来还可能会有更多、更接近选举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 换言之,美国大选仍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许多可能影响选情走向的结果等待发生, 这场刺杀事件未必会成为今年大选的终极因素。

特朗普短期内必然会因为遇刺幸存得到不少“同情分”,个人支持率可能会进一步提升,但短期的民调上扬未必能持续到十一月选举之时。 里根在遇刺之后个人支持率一度飙升了22个百分点,但他的支持率却很快又跌回了遇刺前的水平,没能阻止1982年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失利。 而在当下政治极化根深蒂固,两党选民基本盘十分稳定的美国政坛,占据政坛绝大多数的两党选民在看待大部分问题时都是从党派和意识形态自我认知的角度滤镜之下出发, 很难因为一个突发事件而彻底改变己方的看法。
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曾遭遇刺杀。
过去数年中多个政治事件,无论是16年的“走进好莱坞”录像带还是2021年的冲击国会山事件,都证明, 美国大部分国民众在短期时间内或许会因为一些事情暂时调整情绪,但最终还都是会走回到己方的阵营部落当中 。这当然不是说突发事件不会对部分选民造成影响,最终决定大选的走向——因为在当下两党势均力敌的格局之下,细微的差距变化足以扭转整个大选的结果。
2005年,特朗普在“走进好莱坞”节目中发表争议言论,引发大规模争议。
无疑可以确定的是,特朗普被刺,不会让这场选举“提前结束”,只是很大概率强化稳固了特朗普本就在选战中领先的身位。未来四个月能特朗普否保持目前这个稳定的优势,还要看两党的交锋和其他仍可能发生的变数。毕竟,这场刺杀的突然发生, 某种程度上也打脸了前两周第一次总统大选辩论后宣告大选提前终结的人,既然这样的大事能够在辩论后两周内就涌现出来,又有谁知道未来四个月内还会出现怎样惊天变局呢?


其他变化

这次刺杀除了直接影响到特朗普的选情前景外,也必然会对他对手拜登和民主党人的处境带来变化。 两周前总统辩论因为拙劣表现而陷入退选危机,党内质疑声音此起彼伏,正在被政党精英谋划集体逼宫的拜登,似乎等到了一个让他喘息并度过政治危机的契机。新闻周期的转变有助于拜登摆脱目前对他极为不利的媒体环境,相对来说暂时能够帮助他站稳脚跟。拖过遇刺这个新闻周期,到了八月民主党党代会即将召开的时候, 民主党内“倒拜“势力将错失党内运作的时间空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