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康石石
做艺术留学,更做艺术教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意外艺术  ·  谢谢你们,让这本书成为了第一 ·  12 小时前  
康石石  ·  读了半年的港大IDT,感觉被骗了 ·  昨天  
康石石  ·  很多学生找机构前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康石石

读了半年的港大IDT,感觉被骗了

康石石  · 公众号  · 艺术  · 2025-02-19 09:00

正文


写在前面的话
“知识的价值在于分享”,一直是康石石个人信奉的一句话,也是指引康石石个人实践的一句话。特此为中国艺术留学生开放 周三“艺术升学知识共享”栏目 ,每周三将邀请一位艺术&设计领域业内人士或学生进行个人分享,集合大家的艺术设计认知与艺术留学、竞赛获奖经验,为艺术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机会。
分享你的艺术留学体验,请联系文末二维码



本期分享人 :R同学
H·ART 23届学员
香港大学 创新设计与技术工程 MSc 在读


来港大前曾和学长打听过, 咱本科学校课程又有代码又学机械的,后续还来H·ART来进修了设计 ,可谓是各项属性都拉满了,去港大学习会感觉吃力吗?

我那同背景的学长拍拍胸脯说: 来到港大,那就和度假一样,学的都是熟悉的东西。

读着读着,回望艰苦备课的夜晚,那些被挂科的同学,发现:我被骗了。


01
港大IDT,可以把学校课程试了个遍

校园一景

留学体验这事,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关系最紧密的应该是选课。

港大的IDT,完全可以满足各位同学对不同专业的好奇心,工程学院所有系别课程任你挑。当年的我就想着学费都交了不学白不学, 把所有系的课都选了一遍。

一门设计、一门机械、一门材料、一门电子、一门计算机、一门土木。

课程很充实,学起来也很刺激。

每次课前提前补充基础知识是基操,课后的大作业和考试才是难熬。

如果大家选课想像我一样放飞自我,建议读研前在家备战几个月再来进修。虽然 老师很负责,按照他们给出的课件与教学内容走,多花心思还是能把内容学下来。

但是 港大的课比较前沿的,节奏也快。 总之,想选一些自己不擅长领域的课是可以的,但是要做好付出巨大努力和可能挂科的风险的准备。

爬山日常

各项课程的学习中,又属土木最刺激。

当初选修 土木的“交通规划” 是因为城市天际线这个游戏,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我的城市永远都在堵车,建多少条路都是这样。

上课后确实学到许多,尤其是对于特大型城市,首先要把城市功能分清楚,而后 对人口密集的区域进行针对性处理,比如修路作用不大,能修地铁就得多修地铁。

以香港为例,一般 港岛北和九龙都是人口集中的地方,把这几个地方作为主干道多通地铁,那么城市拥堵情况就能缓解很多。 了解到这一点后的我仔细观察了香港这一带的地铁,高峰期30s一班,不愧是香港速度。

很港风的修车铺

启用这个思路后我的游戏交通也通畅多了。不过这还没到土木课程刺激的地方。

一般在其他系上课,虽然课程难度大但同学们的神情还是很自然的。 但土木系氛围就很不同了,凝聚着一股课又难、挂科率又高 (1/3的挂科率)、 同时就业也不容易的氛围

大家面露难色又得埋头苦学 ,每天打招呼用语就是“找到工作了吗”。土木人属实坚强。


02
港校选择,有这样一条公式

通俗来说,一般是建议 学设计的选港理、搞AI的选港科、然后想转行/重新出发/改背景的,选港大。

像港大IDT,同学背景五花八门, 工业设计、机械、电子、化学工程、计算机、就连航天航空都有。 像我认识的工设同学,就有来自H·ART的,当时准备作品集时老师说 多加些机械、硬件软件的内容,申请会更顺 ,大家估计都准备了,学校熟人不少。

许多人来这里是想 改变专业背景,后续主攻一个方向学习,比如说转机械/前段/后端/计算机的, 然后这一年主要都是选相关课程。但像我这样的也不是没有,各专业领域都涉猎一些,后续也是走产品经理的路子。

好天气

关于怎么进入新赛道,是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像我同学,有的会上课上着上着就不见了,一问原来是去某个公司赶项目了 ,还有的线上接项目,直接上学期间就开始铺简历。

所以如果 大家入学前就有比较成熟的简历/作品集,有利于更快速地过渡到求职阶段。

再从行业来看,听说前几年港大对AI的态度还是比较保守的,禁止学生在作业里面使用AI技术。 但近年松了口,给我们购买了ChatGPT服务,而且也能借AI来做作业。

像我本科只学了C语言, 到港大上计算机课后要学Java、C++、Python这些 ,多亏了人工智能帮忙。

麦理浩径徒步

而港科在AI领域确实牛,连黄仁勋都在这里接受了荣誉博士头衔。 且从学校位置来看,港科也特别适合做科研。像躲在深山老林里一样,过去一趟需要地铁转公交吭哧吭哧才能进学校里头,高校活动时也比较少看到他们的学生,估计也是稳稳待学校里头专心搞研究。

不过如果让我选, 我还是优选港大 哈哈哈哈。 一方面个人好奇心大,喜欢这种多尝试多学点的氛围; 另一方面港大建在山上,地理位置又热闹 ,从教学楼往下看就有种把香港尽收眼底的感觉,人来人往热闹的很,很难让人不雄心壮志地去干点什么。

爬山时拍的不夜城

另外对于福建学生而言,香港这边还有福建商会 ,闽南话亲切不说,还会请吃饭搭建一些人脉沟通的机会。或许这也构成了我对这段留学的记忆, 人来人往,人就是资源;觥筹交错,场子热了机会才陆续出现。

港大学历,是一张入场券。


03
关于下一步,打算走一步看一步

可能是上学期强度太大,把我学伤了,这学期我就想躺平了。

打听了一些比较好过的课去上, 剩下就是根据学校要求,和企业合作做个毕设就行。

但我又失算了, 毕设项目起的是嵌入式,做小遥控车开发。 原计划是想自己做硬件结构,然后找计算机的同学合作弄软件。

没想到 我们这一届的学生大家都兴致勃勃去做计算机项目 ,最后我的选题无人搭理,目前正一个人既做硬件又学软件,躺平估计也无缘了

前几天食堂门口搞了音乐节,五十块的饭有点性价比了

而香港求职,和内地也不同。

以前在内地总是想找大厂、大公司去工作。但在 香港这边除了几个金融巨头,很多科技公司都是一个办公室里面坐了几个人,他们共同构成了一家公司。

虽然不知是不是小而美,至少可以肯定是真的小,大家也要做好心理准备。

也有迷茫过吧,所以问了问 同专业学长毕业后的待遇,他是回内地就业了,目前差不多是年薪20w的身价 ,比我预想的高不少。后续估计会香港与内地求职同步推进吧。

总体而言,香港留学我还是很满意的。 虽然租的房子小,但香港户外空间很大,有非常多的山可以爬,每周一座到现在都没爬完。

爬山时看到的香港

至今还会和朋友纳闷,这些山要放深圳早就被炸平盖房了。哪用得着那么抠抠搜搜的,政府放出一小片地方,房地产就把楼层60层往上的建。真是建筑多小气,绿化就有多大方。

最后还想反驳一些“谣言”,过来之前曾经在网络中 的一些故事,让我这趟留学有些心惊胆战。

但来了后发现香港本地人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有多热情呢?前段时间我和朋友在户外拍照呢,有个大哥路过说我带墨镜拍更好看,就借了我一副。 拍完照后他说墨镜更适合我就送我了,回家一搜才知道这个墨镜价值2k。太有实力了。


综上,这段香港留学的经历,我是真蛮满意的。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 香港留学、作品集准备、 保研 问题, 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康石石了解: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


  • 问留学:
  • 申请国家+院校+专业+个人情况

  • 问保研/博士深造:
  • 申请院校+专业+个人情况

  • 问求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